2024历史中考专题练 第16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历史中考专题练 第16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2 16:2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历史中考专题练
第十六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23·四川宜宾(改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战略的发展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下列属于20世纪70年代外交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参加日内瓦会议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2023·四川眉山)进入新时代,中国积极劝和促谈,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引导促成伊朗核问题六方会谈,推动南苏丹问题的政治解决。2023年推动沙(特)伊(朗)恢复外交关系。这些活动反映了中国(  )
A.捍卫战后雅尔塔体系
B.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
C.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D.坚决维护全球一体化
3.(2022·福建)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艰苦创业,默默无闻地为我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作贡献。下列属于“他们”中的杰出代表的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邓稼先 D.袁隆平
4.(2021·山东青岛)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天问”一词出自《楚辞·天问》,表达了古人对宇宙、人世的探索和追问。天问、墨子、天宫、蛟龙、悟空等大国重器的命名,均蕴含着厚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  )
A.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
B.均受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影响
C.凸显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
D.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5.(2021·湖南怀化)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之所以说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是因为他提出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改善中美关系
D.改善中日关系
6.(20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2021年4—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德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议、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讲话、同联合国秘书长通电话、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见证两国核能合作项目。这一系列活动全面地反映了我国(  )
A.顺应经济的全球化
B.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C.开展全方位的外交
D.注重新能源的开发
模拟预测
1.1972年,有人对尼克松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苏联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
C.中美之间没有共同利益
D.美国政府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外交成就。下列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②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3.有学者说道:“1970年,一曲《东方红》,揭开了中国航天的序幕,开创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其凝聚的航天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献身航天事业。”与此相关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魔稻”培育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D.神舟系列飞船研制成功
4.“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它的提出,激发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这一方针提出于(  )
A.1950年 B.1951年
C.1956年 D.1958年
5.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相对较少,维护粮食安全,一要坚守耕地数量,二要提高粮食产量。有人这样称赞中国的一位农业科学家:“是他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他是(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钱学森
6.“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材料体现了哪位人物的贡献(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屠呦呦
D.钱学森
7.通过手机上的订餐软件,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挑选各种美食;通过自动购票机可以轻松购买车票;一个小小遥控器,可以打开车库门、室内灯光……这些现象反映了(  )
A.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变化
C.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的发展
D.科技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8.下表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  )
时间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三大件”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手机、空调、汽车
A.经济快速发展
B.文化教育进步
C.社会保障提高
D.饮食结构优化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曹大为《义务教育教科书 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三 
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
——教育部组织编写《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材料一中“唯一合法政府”“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内容,与近代中国的外交相比,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哪一外交政策
(2)材料二中“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的外交政策,在20世纪50年代有哪些体现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主要原因。(至少两点)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在坚持原有外交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又有了什么新的特点 请举例说明。
第十六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23·四川宜宾(改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战略的发展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下列属于20世纪70年代外交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参加日内瓦会议
C.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答案:C
解析: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排除B项。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C项正确。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在内的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排除D项。
2.(2023·四川眉山)进入新时代,中国积极劝和促谈,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引导促成伊朗核问题六方会谈,推动南苏丹问题的政治解决。2023年推动沙(特)伊(朗)恢复外交关系。这些活动反映了中国(  )
A.捍卫战后雅尔塔体系
B.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
C.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D.坚决维护全球一体化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据此可知,这些活动反映了中国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故C项正确。
3.(2022·福建)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山峡谷建立基地,风餐露宿,艰苦创业,默默无闻地为我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作贡献。下列属于“他们”中的杰出代表的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邓稼先 D.袁隆平
答案:C
4.(2021·山东青岛)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天问”一词出自《楚辞·天问》,表达了古人对宇宙、人世的探索和追问。天问、墨子、天宫、蛟龙、悟空等大国重器的命名,均蕴含着厚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些大国重器的命名(  )
A.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达
B.均受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影响
C.凸显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
D.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答案:D
解析:“天问、墨子、天宫、蛟龙、悟空”等名称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而火星探测器等是中国现代航天科技的体现,由此可知这些航天器的命名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D项正确。
5.(2021·湖南怀化)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之所以说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是因为他提出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改善中美关系
D.改善中日关系
答案:B
6.(20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2021年4—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德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议、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讲话、同联合国秘书长通电话、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见证两国核能合作项目。这一系列活动全面地反映了我国(  )
A.顺应经济的全球化
B.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C.开展全方位的外交
D.注重新能源的开发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德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议”“同联合国秘书长通电话”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展全方位的外交,积极扩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故C项符合题意。
模拟预测
1.1972年,有人对尼克松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苏联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
C.中美之间没有共同利益
D.美国政府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
答案:D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外交成就。下列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②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答案:D
3.有学者说道:“1970年,一曲《东方红》,揭开了中国航天的序幕,开创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其凝聚的航天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献身航天事业。”与此相关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魔稻”培育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D.神舟系列飞船研制成功
答案:C
4.“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它的提出,激发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这一方针提出于(  )
A.1950年 B.1951年
C.1956年 D.1958年
答案:C
5.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相对较少,维护粮食安全,一要坚守耕地数量,二要提高粮食产量。有人这样称赞中国的一位农业科学家:“是他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他是(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钱学森
答案:A
6.“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材料体现了哪位人物的贡献(  )
A.袁隆平
B.邓稼先
C.屠呦呦
D.钱学森
答案:C
7.通过手机上的订餐软件,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挑选各种美食;通过自动购票机可以轻松购买车票;一个小小遥控器,可以打开车库门、室内灯光……这些现象反映了(  )
A.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
B.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变化
C.交通运输业推动餐饮业的发展
D.科技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案:D
8.下表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  )
时间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三大件”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手机、空调、汽车
A.经济快速发展
B.文化教育进步
C.社会保障提高
D.饮食结构优化
答案:A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曹大为《义务教育教科书 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材料三 
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
——教育部组织编写《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材料一中“唯一合法政府”“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内容,与近代中国的外交相比,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哪一外交政策
(2)材料二中“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的外交政策,在20世纪50年代有哪些体现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主要原因。(至少两点)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在坚持原有外交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又有了什么新的特点 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方针。
(3)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符合题意,史实正确,写出两点即可)
(4)新的特点: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举例:举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