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历史中考专题练 第26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变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历史中考专题练 第26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变化(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2 16:3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历史中考专题练
第二十六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变化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23·四川广安)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材料表明欧洲联合的背景是(  )
A.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
B.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C.互联网在全球普及
D.美苏两国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2.(2023·天津)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下表资料进行探究学习。他们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照片:《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地图:《非洲独立进程图》
纪录片:《巴拿马运河》
传记:《曼德拉传》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3.(2022·福建)李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班级群推送了资源包(见下表)。据此可知,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资料类型 名称
漫画 《铁幕下的窥视》(1946年3月6日)
条约 《北大西洋公约》《华沙条约》
论文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美苏冷战对峙
4.(2022·山东泰安)《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中提道:“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采取的军事措施是(  )
A.推行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成立华约组织
5.(2022·湖南衡阳)对于马歇尔计划,人们的观点如下表所示。其反映了(  )
时间 主流观点
20世纪50年代 学者大多把马歇尔计划看作“美国式慷慨”的又一成功范例
20世纪60—70年代 历史学家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经济帝国主义的表现
20世纪80年代 马歇尔计划并不像人们之前所认为的那样在欧洲的复兴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历史认识具有时代性
B.历史认识具有唯一性
C.学者的研究带有主观性
D.历史评价由学术界认定
6.(2022·贵州黔东南)区分史实与史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要求,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
B.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
C.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冷战是一种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状态
7.(2022·广西梧州)对下列年代尺提供的信息设计一个主题,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C.美苏主导下的两极格局
D.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模拟预测
1.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下列不属于冷战范畴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朝鲜战争
2.有这样一种观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张看不见的“铁幕”阻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个时期的经济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美苏冷战对峙局面
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东西方经济发展不平衡
D.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3.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德国由美、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1949年,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联邦德国”,苏占区成立了“民主德国”。这反映了美苏关系(  )
A.从紧张到缓和
B.从合作到对抗
C.从敌对到友好
D.从和平到战争
4.如果给下面的卡片加上一个标题,最合适的是(  )
A.欧洲走向一体化的背景
B.欧洲走向一体化的过程
C.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影响
D.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困难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利用局部战争刺激生产
B.重视科技与教育的发展
C.采用别国经济发展模式
D.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这说明“调控”的影响是(  )
A.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
B.根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C.揭开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序幕
D.使资本主义继续获得发展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因此,英国等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对此,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对此话的准确理解是(  )
A.福利政策存在弊端需要调整
B.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太高
C.福利政策不利于社会稳定
D.福利政策减少了社会消费
8.下列属于1991年苏联解体原因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应苏联的发展 ②苏联模式造成苏联社会矛盾尖锐 ③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某条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于1914年开始通航,是国际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1999年,当地政府从哪国手中收回了该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
A.西班牙 B.英国
C.葡萄牙 D.美国
10.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议倡导的团结、友好、合作的万隆精神深入人心。万隆精神、“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等史实所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冷战中的对峙
B.动荡的中东
C.经济全球化
D.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1.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苏联解体 ②纳米比亚独立 ③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 ④欧洲联盟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通过联合,逐步走上快速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登纳的主张及其目的。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先后签订了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3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建立。
——摘编自侯建新、许斌《义务教育教科书 世界历史 九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联合从哪一领域开始。20世纪60年代末,欧共体与哪两个国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三大中心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初,美苏两极格局终结。欧盟却日益扩大,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多极化发展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3)“美苏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什么 根据材料三,概括欧盟扩大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4)综上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的崛起历程中,最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是什么
第二十六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变化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23·四川广安)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材料表明欧洲联合的背景是(  )
A.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
B.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崩溃
C.互联网在全球普及
D.美苏两国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答案:D
解析:区域集团化有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排除B项。互联网在全球普及是在20世纪90年代,而欧洲联合是在20世纪50年代,排除C项。根据材料“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丧失了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面临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渗透,欧洲各国为了避免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而走上了联合以自强的道路,故D项正确。
2.(2023·天津)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下表资料进行探究学习。他们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照片:《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地图:《非洲独立进程图》
纪录片:《巴拿马运河》
传记:《曼德拉传》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答案:C
3.(2022·福建)李老师组织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班级群推送了资源包(见下表)。据此可知,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资料类型 名称
漫画 《铁幕下的窥视》(1946年3月6日)
条约 《北大西洋公约》《华沙条约》
论文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美苏冷战对峙
答案:D
4.(2022·山东泰安)《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中提道:“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采取的军事措施是(  )
A.推行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成立华约组织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美苏冷战,美苏冷战中美国对苏联采取的军事措施是建立北约组织,C项正确;推行杜鲁门主义属于政治措施,实行马歇尔计划属于经济措施,排除A、B两项;华约组织是苏联组织建立的,排除D项。
5.(2022·湖南衡阳)对于马歇尔计划,人们的观点如下表所示。其反映了(  )
时间 主流观点
20世纪50年代 学者大多把马歇尔计划看作“美国式慷慨”的又一成功范例
20世纪60—70年代 历史学家认为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经济帝国主义的表现
20世纪80年代 马歇尔计划并不像人们之前所认为的那样在欧洲的复兴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历史认识具有时代性
B.历史认识具有唯一性
C.学者的研究带有主观性
D.历史评价由学术界认定
答案:A
6.(2022·贵州黔东南)区分史实与史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要求,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
B.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
C.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冷战是一种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状态
答案:D
7.(2022·广西梧州)对下列年代尺提供的信息设计一个主题,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C.美苏主导下的两极格局
D.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答案:D
模拟预测
1.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下列不属于冷战范畴的是(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朝鲜战争
答案:D
2.有这样一种观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张看不见的“铁幕”阻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个时期的经济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美苏冷战对峙局面
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东西方经济发展不平衡
D.世界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答案:A
3.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德国由美、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1949年,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联邦德国”,苏占区成立了“民主德国”。这反映了美苏关系(  )
A.从紧张到缓和
B.从合作到对抗
C.从敌对到友好
D.从和平到战争
答案:B
4.如果给下面的卡片加上一个标题,最合适的是(  )
A.欧洲走向一体化的背景
B.欧洲走向一体化的过程
C.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影响
D.欧洲走向一体化的困难
答案:B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利用局部战争刺激生产
B.重视科技与教育的发展
C.采用别国经济发展模式
D.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答案:B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需求;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经济增长一度较快。这说明“调控”的影响是(  )
A.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
B.根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C.揭开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序幕
D.使资本主义继续获得发展
答案:D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因此,英国等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对此,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对此话的准确理解是(  )
A.福利政策存在弊端需要调整
B.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太高
C.福利政策不利于社会稳定
D.福利政策减少了社会消费
答案:A
8.下列属于1991年苏联解体原因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应苏联的发展 ②苏联模式造成苏联社会矛盾尖锐 ③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9.某条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于1914年开始通航,是国际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1999年,当地政府从哪国手中收回了该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
A.西班牙 B.英国
C.葡萄牙 D.美国
答案:D
10.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者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议倡导的团结、友好、合作的万隆精神深入人心。万隆精神、“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等史实所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冷战中的对峙
B.动荡的中东
C.经济全球化
D.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答案:D
11.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苏联解体 ②纳米比亚独立 ③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 ④欧洲联盟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②①③ D.②①③④
答案:B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通过联合,逐步走上快速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1)根据材料一,概括阿登纳的主张及其目的。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先后签订了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这3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建立。
——摘编自侯建新、许斌《义务教育教科书 世界历史 九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洲联合从哪一领域开始。20世纪60年代末,欧共体与哪两个国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三大中心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初,美苏两极格局终结。欧盟却日益扩大,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多极化发展趋势中重要的一极。
(3)“美苏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什么 根据材料三,概括欧盟扩大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4)综上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的崛起历程中,最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1)主张:欧洲各国进行联合。目的:避免欧洲走下坡路,提高欧洲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避免欧洲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2)经济领域。美国和日本。
(3)苏联解体。欧盟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4)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合与合作。(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