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暑期预习练习卷(5)(第一章化学反应综合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暑期预习练习卷(5)(第一章化学反应综合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07-05 22:32:56

文档简介

2015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暑期预习练习卷(5)
(第一章化学反应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10g冰受热熔化成10g水
B.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一定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
D.化学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亚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很相似,有咸味,误食易中毒.区别它们的一种方法是:隔绝空气加热.没有明显变化的是食盐.能分解放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亚硝酸钠.此气体可能是(   )
A.SO2 B.NO2 C.N2 D.NH3
3. 科学家发明的月球制氧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由此可以推断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A.过氧化氢 B.氧分子 C.氯酸钾或高锰酸钾 D.氧元素
4. 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完全相同的是(  )
A.H2和CO B.CO和CH4(甲烷) C.C和CO D.H2和C
5. 下列四个反应的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学式为A2B5,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2AB2+B2═2C B.3AB2+B2═2C C.4AB2+B2═2C D.AB2+4B2═2C
6.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C. 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D. 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7.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收集完毕后,拆卸装置的正确顺序是(   ) ①撤去酒精灯 ②从水槽中拿出导管 ③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
A.①③② B.②①③ C. ③②① D.①②③
8. 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①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装置②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氧气 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氧气
9. 依据不同化学反应的特点,可将某些反应归于同一类型。下面几组分类结果最合理的一组是( )
① 2CO+O2 点燃 2CO2 ②CuO+CO △ Cu+CO2
③ Na2O+2HCl=2NaCl+H2O ④Na2O2+2H2O=2NaOH+H2O2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某物R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mO2+R点燃nCO2+4H2O,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R可能是CH4 B.若m为5,则R为C3H8
C.若m为4,则R为C2H4 D.若m为4,则R为C3H7OH
11. 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实验测得4.6g该纯净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可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纯净物的组成为(  )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C.肯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判断
12.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制氧气,下图所示的有关数量关系,与反应事实不相符的是( )
13. 右图所示装置(不可倒置)有多种用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用排空气法收集CO2(密度比空气大)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B.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从B端通入
C.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D.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O2排出,水应从B端进入
14. 某同学将一定量的铝粉在纯氧中完全燃烧,发现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了1.6 g,则铝粉的质量是( )
A.1.8 g B.2.7 g C.3.6 g D.5.4 g
15.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红磷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
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16. 下列四组以任意比组成的各两种有机物的混合物,它们分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其中所生成的水分子数一定比二氧化碳分子数多的是(   )
A.C3H4和C2H4 B.C2H2和C3H8 C.C2H6和C3H8 D.C2H2和C2H4
1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大试管、集气瓶 B.烧杯、漏斗
C.酒精灯、铁架台 D.导气管、单孔塞
18. 3克木炭和5克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产物全部是CO B.产物全部是CO2
C.产物是CO和CO2的混合物 D.木炭过量,产物为CO
19. 小明同学用6.5g不纯的锌与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收集到H2的质量为0.205g,已知其中含有另一种金属杂质,这种金属杂质不可能是( ) A.铁 B.铝 C.铜 D.镁
20. 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氧化钙,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而变质,经测定该固体中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8%,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已变质的氧化钙占变质前纯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
A.80% B.66.7% C.40% D.18.8%
二、填空题(7小题,每空2分,共44分)
21. 小刚和小林两位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制取气体,并对它们的有关性质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刚同学制氧气选用图中B装置,请你帮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小林同学用A装置制取了一瓶无色无味纯净的气体,他制取的气体很有可能是
_________;试用最简便的方法验证他所制取的气体: 。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22. 化学实验中常常使用火柴,已知火柴头含有硫、氯酸钾、二氧化锰等,火柴盒侧面含有红磷、三硫化二锑等,试回答以下问题:
(1)锑的元素符号是Sb,则三硫化二锑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火柴盒侧面使用红磷而不使用白磷,其原因之一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________(填“高”或“低”),火柴划燃时会产生白烟,白烟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23. 为防止煤气泄漏使人中毒,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 (C2H5SH), (1)乙硫醇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 (2)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
2C2H5SH+9O2点燃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24. 某双苯厂发生爆炸,造成松花江水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苯(C6H6)和硝基苯等有机物,对人体十分有害。其中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在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有甜味的透明液体,具有挥发性,并具有强烈的芳香气味。苯可燃,毒性较高,是一种致癌物质。而硝基苯是制造一种剧烈炸药的原料,也具有可燃性。
(1)写出苯的两条物理性质 ;
(2)请写出苯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
25.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用如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实验前后天平不能保持平衡的是 (填序号),理由是 。 (二)从微观角度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A、
B、C、D,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其中A、B、C、D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
100
20
x
y
反应后质量/g
32
140
126
46
(1)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是 。 (2)B的化学式为 。 (3)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 (4)表中x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下图是实验室用于制取、干燥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实验课上同学们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氧气,请回答问题: (1)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填装置编号) 。 (2)现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浓硫酸用作干燥剂),请按气体的流向,用装置导管的编号将装置连接好: ①→ 。
27. A物质常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把一定质量的纯净物A和40g的纯净物B在-定条件下按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当B物质反应完时,可生成44gC物质和9gD物质。
(1)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是______g; (2)A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2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8.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②______; (2)如果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所选发生装置中还缺少______; (3)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应选用的制取装置是______(填序号);此外,CO2也可以用碳酸氢钠(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可选用装置B做发生装置,该装置虽操作简便,但无法控制反应速率.可选择右图中______(填序号)装置来取代装置B中的单孔塞,以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
29. 长途运输鱼苗时,人们常在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CaO2)固体。甲、乙两位同学发现往水中投入过氧化钙时产生气泡。
提出问题:当把过氧化钙投入足量水中时,最终会生成什么物质呢?
(1)进行猜想:甲同学认为:生成氧化钙和氧气;
乙同学认为:生成氢氧化钙[Ca(OH)2]和氧气。
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
(2)设计实验:验证另一个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并填入下表空格中。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过氧化钙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中。
有氧气生成
②取实验①静置后的上层清
四、简答题(2小题,共10分)
30.(6分)小意和小思同学对化学计算很有心得,以下是他们解答一道计算题的实录,请你一起参与研究并完成相关问题。(结果精确到0.01)
题目:已知2KClO32KCl+3O2↑将10gKClO3和2gMO2混合后放入试管加热,收集所需量的氧气,试管冷却后称得试管内剩余的固体为7.2g,求生成氯化钾的质量。
(1)小意很快得到(10g+2g-7.2g)是 (填化学式)的质量,进而求出的KCl质量是 g。
(2)小思依据上述计算结果发现题目数据有问题。请你通过简单计算、论证他的发现。
(3)如何才能更正该题呢?小意和小思认为有许多方法,例如将题目中“20g氯酸钾”改为“ag氯酸钾”,而题目中其它物质的质量不变,则a的数值是___________。
32. (4分)将一定量的石灰石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溶解,也不参加反应),此时,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8.8g。求: (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 (2)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015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暑期预习练习卷(5)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D 解析:A、该变化不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B、质量守恒是质量的守恒不是体积守恒,故B错误;C、必须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不参与反应的不能相加,故C错误;D、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为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故D正确。
2. B 解析:A、SO2中含有硫元素,而亚硝酸钠中不含有硫元素,所以A是不可能的; B、NO2中的两种元素在亚硝酸钠中都有,并且该气体也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所以B是正确的;C、N2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C是不可能的;D、NH3中含有氢元素,而亚硝酸钠中没有氢元素,D也是错误的。
3. D 解析:根据月球土壤能制取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则可以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氧元素,而此氧元素存在于什么物质中,则不能确定;
4. C解析:A、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而一氧化碳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B、一氧化碳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而甲烷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错误;C、碳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的产物也是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D、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而碳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5. C 解析:A、根据反应前后A、B两种原子的个数不变,可知:反应前A原子的个数是2个,B原子的个数是6个,反应后2C个分子中含有A原子4个,B原子10个,所以不符合题意,错误;B、根据反应前后A、B两种原子的个数不变,可知:反应前A原子的个数是3个,B原子的个数是8个,反应后2C个分子中含有A原子4个,B原子10个,所以不符合题意,错误;C、根据反应前后A、B两种原子的个数不变,可知:反应前A原子的个数是4个,B原子的个数是10个,反应后2C个分子中含有A原子4个,B原子10个,所以符合题意,正确;D、根据反应前后A、B两种原子的个数不变,可知:反应前A原子的个数是1个,B原子的个数是10个,反应后2C个分子中含有A原子4个,B原子10个,所以不符合题意,错误;
6. A 解析:催化剂的作用就是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改变;
7. B 解析: 收集完毕后,拆卸装置的正确顺序:从水槽中拿出导管、撤去酒精灯、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
8. C 解析: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A、装置①适合固体和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故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正确,B、装置②适合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反应,故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正确,C、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故装置③不可用于收集氧气,错误,D、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氧气根,正确,故选C
9. C 解析:化学反应的类型是按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数量进行分类,故③④都是两种化合物反应后生成两类新的化合物,属于同一类型;
12. B 解析: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逐渐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刚开始加热时,高锰酸钾还没有分解,温度升高后,高锰酸钾开始分解,产生氧气,A对;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小,但不会变成零,B错; 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高锰酸钾逐渐减少,最终消失,C对;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但当高锰酸钾全部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再变化,D对。
13. A 解析:本装置中,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从长管进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从短管进入。A.排空气法收集CO2(密度比空气大)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故A正确;B.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故B错误;C.用排空气法收集H2(密度比空气小)时,气体应从B端通入;故C错误;D.若用水将此装置中的O2排出,水比氧气的密度大,水应从A端进入;故D错误。
14. A 解析:生成的固体是三氧化二铝,多出来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铝、氧的质量比= 27×2 :18×3 =9 :8 = X :1.6 ,解得 X =1.8g 即为铝的质量。
15. A 解析: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解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是相等的,故A错误。
16. .C 解析: A、C3H4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大于1:2,生成的水分子比二氧化碳分子少;C2H4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是1:2,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的个数比是1:1;C3H4和C2H4以任意比组成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比水分子多.错误;B、C2H2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大于1:2,生成的水分子比二氧化碳分子少;C3H8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小于1:2,生成的水分子比二氧化碳分子多;C2H2和C3H8以任意比组成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的多少无法确定.错误;C、C2H6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小于1:2,生成的水分子比二氧化碳分子多;C3H8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小于1:2,生成的水分子比二氧化碳分子多;C2H6和C3H8以任意比组成燃烧时,所生成的水分子数一定比二氧化碳分子数多,正确;D、C2H4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是1:2,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的个数比是1:1;C2H6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小于1:2,生成的水分子比二氧化碳分子多;C2H2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大于1:2,生成的水分子比二氧化碳分子少;C2H4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是1:2,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的个数比是1:1,故生成的水比二氧化碳少。
17.B 解析: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装置与收集装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解答.加热固体来制取气体,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试管、集气瓶、水槽等等.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为:大试管、铁架台、铁夹、酒精灯、带导管的单孔塞,收集装置为集气瓶,水槽等装置和仪器.而在实验中用不到烧杯和漏斗,故选项B给的仪器用不到。
18. C 解析:若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点燃CO2,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2:32=3:8;若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点燃2CO,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4:32=3:4;由题意,3克木炭和5克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木炭与氧气质量比为3g:5g=3:5,介于二者之间,所以同时发生了上述两个反应,所以产物是CO和CO2的混合物;
19. C 解析:由题意可知,两种金属混合物6.5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了0.205g氢气,则混合物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为(6.5/0.205)×2=63.4,。已知Zn、Fe、Al、Cu、Mg五种金属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65,56,18,∞(无穷大),24,混合物中含有Zn,则另一种金属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不能大于63.4,所以这种金属杂质不可能是Cu。
20. C 解析: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中含有氢元素,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8%;生成的碳酸钙中含有碳元素,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设变质后的固体的质量为100,则氢元素质量为0.8,碳元素质量为2.4,设含有氢氧化钙、碳酸钙质量分别为a、b,反应的氧化钙质量分别为x、y,利用变化前后每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可得关系式为:
CaO ︿ Ca(OH)2 ︿ 2H 56 74 2 X a 0.8
x=22.4 a= 29.6
CaO ︿ CaCO3 ︿ C 56 100 12 y b 2.4
y=11.2 b=20
则变质后的固体中没变质的氧化钙的质量为:100-29.6-20=50.4,变质的氧化钙的质量为:22.4+11.2=33.6,变质前的氧化钙的总质量为50.4+33.6=84,已变质的氧化钙占变质前纯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33.6/84×100%=40%,故选C。
二、填空题(7小题,每空2分,共44分)
21. (1) 2KMnO4△K2MnO4+MnO2+O2↑ 或2KClO3MnO22KCl+O2↑
(2)CO2或O2 (0.5分)用带火焰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为CO2,若木条燃烧更旺为O2
22. (1)Sb2S3;S+O2 点燃 SO2 (2) 高;P2O5
23. (1)3;碳、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或24:6:32)
(2)SO2
24. (1)无色、有强烈的芳香气味、甜味的透明液体、挥发性(其中之二即可)
(2)2C6H6+15O2点燃12CO2 + 6H2O
25. (一)B 装置未密闭,生成的CO2气体逸出,导致左盘中容器内物质总质量减小 (二)(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 (2)NO (3)10:9 (4)18
26. (1)A (2)②、③、⑤、④
解析:(1)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选择发生装置A; (2)用浓硫酸作干燥剂,气体从长导管进入,短导管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从长管进气,短管排空气;
27.(1)由题意可知,一定质量的纯净物A和40g的纯净物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当B物质反应完时,可生成44g C物质和9gD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参加反应A物质的质量=44g+9g-40g=13g;
(2)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物质A与B物质氧气反应生成C物质二氧化碳和D物质水;生成物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氢元素全部来自于物质A;
则物质A中碳元素的质量=44g×12/44×100%=12g;
氢元素质量=9g×2/18×100%=1g,其中碳、氢元素质量和=12g+1g=13g,正好等于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说明物质A中只含碳、氢两种元素.则A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g:1g=12:1 答为:(1)13g;(2)12:1
三、实验探究题(2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8. (1)由图可知①指的是酒精灯,②指的是集气瓶,故答案为:酒精灯;集气瓶; (2)因高锰酸钾分解需要加热,则选择固体加热装置,即选装置A,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且高锰酸钾为粉末状,容易堵塞导管口而使生成的气体无法排出,则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来防止药品堵塞导管口,故答案为:A;2KMnO4 △K2MnO4+MnO2+O2↑;一团棉花;
(3)因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是固体和液体反应的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由其密度比空气大,则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选择装置BD,又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二氧化碳,也用来制取二氧化碳,故答案:BD;2NaHCO3△Na2CO3+H2O+CO2↑;
(4)因给出的装置Ⅲ中有针管,可以利用针管来控制液体参加反应的量,还可以利用针管将液体吸出而使固体与液体分离让反应停止,故答案:Ⅲ。
29. (1)甲;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中的反应物有钙、氧、氢三种元素,生成物同样也应有三种元素,而甲的猜想缺少氢元素。
(2)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过氧化钙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中。
带火星木条着火燃烧
有氧气生成
②取实验①静置后的上层清夜,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澄清溶液变浑浊
有氢氧化钙生成
四、简答题(2小题,共10分)
30. (1)氧气;14.9g (各1分) (2)9.6g+14.9g>20g或14.9g+4g>14.4g (2分)
(3)17.1g (2分)
31. 解: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所用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y,

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g/100g×100%=14.6%
答:碳酸钙的质量为20g(2分),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2分)。
2015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暑期预习练习卷(5)
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题(7小题,每空2分,共44分)
21. (1) (2)
22. (1) 、 (2)
23. (1) 、 (2)
24. (1) 、 (2)
25. (一) 、
(二)(1) (2)
(3) (4)
26. (1) 、 (2)
27. (1) 、 (2)
三、实验探究题(2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28.(1) 、
(2) 、 (3) 、(4)
29. (1) 、
(2) 、
四、简答题(2小题,共10分)
30. (1) 、
(2)答:
(3)
31. (1)解:
(2)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