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3.7 地形和地形图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3.7 地形和地形图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1-12 13:23:50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3.7 地形和地形图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较小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平原
【答案】A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类型的判读,五种地形类型各有所不同。需要仔细判读。
【解答】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200米.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故答案为:A.
2.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大的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形类型的判读,地形类型主要有,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
【解答】根据地形类型的判读,一共有五种。根据题意可知,该地的地形属于山地。
故答案为:C。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  )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盆地
【答案】C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形的五种类型的理解,内容简单。
【解答】根据题意分析得知,这里的地形比较复杂崎岖,说明是山地。
故答案为:C。
4.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
A.地形的类型 B.地形的分布
C.地形的起伏 D.地形的地质构造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
【解答】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是能够表示地形的起伏。利用电子地图的等高线和高程点可以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将地表起伏以数字形式表现出来,可以直观立体地表现地貌形态。
故选:C
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表示的地形是(  )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盆地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根据等高线特征进行判读即可。
【解答】两个山顶之间相对平坦的部位是鞍部。
故答案为:C
6.当几条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线时,则表示的地形是(  )
A.盆地 B.山顶 C.山脊 D.陡崖
【答案】D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一般不重合,除非是陡崖。根据题意可知,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线,说明是陡崖。
【解答】几条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线,表示的地形是陡崖。
故答案为:D.
7.下列表示盆地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答】盆地的特点是四周高,中部低,等高线地图表示为等高线数值从外向里缩小。
故答案为:B.
8.我国黄土高原很显著的一个特征是沟壑纵横,这一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岩石风化 D.生物作用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是风吹来的高原,由于土质疏松,容易被水侵蚀形成千沟万壑的景观。
【解答】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流水的冲刷使得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
故答案为:B.
9.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原因是(  )
A.流水作用 B.泥沙沉积 C.风力侵蚀 D.冰川作用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形的成因,主要从外力作用来分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青藏高原,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解答】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由于青藏高原的不断抬升和雅鲁藏布江年复一年的冲刷,才形成了这条大峡谷。
故答案为:A.
10.下图中,甲部位表示的地形是(  )
A.山顶 B.山谷 C.山脊 D.鞍部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根据题意可知,甲处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说明是山脊。
【解答】该图中,甲部位是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凸向低处,表示山脊。
故答案为:C.
二、二、综合题
11.读“等高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的地形是    ,B表示的地形是     ,C表示的地形是    ,G表示的地形是   。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   ,判断理由是    。
(3)CD、EF两处中容易形成小河的是    ,如果在此处形成小河,则小河的流向是从    流向   。
(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   处。
【答案】(1)鞍部;山谷;山脊;陡崖
(2)B;B处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3)EF;西北;东南
(4)G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需要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特征才可以进行判读。(1)A处位于等高线对称分布,两边高,中间低,处于鞍部。B处等高线向高处突出,说明是山谷。C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说明是山脊。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
(2)比较两点坡度陡,可以根据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陡来判断。
(3)河流一般发育于山谷,山谷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水往低处流,所以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
(4)攀岩活动一般在陡崖处进行。
【解答】(1)A表示的地形是鞍部,B表示的地形是山谷,C表示的地形是山脊,G表示的地形是陡崖。(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B,判断理由是B处等高线密集,表示此处坡陡。(3)CD、EF两处中容易形成小河EF,如果在此处形成小河,则小河的流向是从西北流向东南。(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G处。
故答案为:(1)鞍部;山谷;山脊;陡崖。(2)B;B处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3)EF;西北;东南 (4)G
1 / 1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3.7 地形和地形图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较小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平原
2.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大的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  )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盆地
4.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
A.地形的类型 B.地形的分布
C.地形的起伏 D.地形的地质构造
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表示的地形是(  )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盆地
6.当几条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线时,则表示的地形是(  )
A.盆地 B.山顶 C.山脊 D.陡崖
7.下列表示盆地的是(  )
A. B.
C. D.
8.我国黄土高原很显著的一个特征是沟壑纵横,这一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岩石风化 D.生物作用
9.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原因是(  )
A.流水作用 B.泥沙沉积 C.风力侵蚀 D.冰川作用
10.下图中,甲部位表示的地形是(  )
A.山顶 B.山谷 C.山脊 D.鞍部
二、二、综合题
11.读“等高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的地形是    ,B表示的地形是     ,C表示的地形是    ,G表示的地形是   。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   ,判断理由是    。
(3)CD、EF两处中容易形成小河的是    ,如果在此处形成小河,则小河的流向是从    流向   。
(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   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类型的判读,五种地形类型各有所不同。需要仔细判读。
【解答】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崎岖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200米.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故答案为:A.
2.【答案】C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形类型的判读,地形类型主要有,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
【解答】根据地形类型的判读,一共有五种。根据题意可知,该地的地形属于山地。
故答案为:C。
3.【答案】C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形的五种类型的理解,内容简单。
【解答】根据题意分析得知,这里的地形比较复杂崎岖,说明是山地。
故答案为:C。
4.【答案】C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和收集地图的好习惯。
【解答】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是能够表示地形的起伏。利用电子地图的等高线和高程点可以生成数字高程模型,将地表起伏以数字形式表现出来,可以直观立体地表现地貌形态。
故选:C
5.【答案】C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根据等高线特征进行判读即可。
【解答】两个山顶之间相对平坦的部位是鞍部。
故答案为:C
6.【答案】D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一般不重合,除非是陡崖。根据题意可知,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线,说明是陡崖。
【解答】几条等高线重合成一条线,表示的地形是陡崖。
故答案为:D.
7.【答案】B
【知识点】地形的类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答】盆地的特点是四周高,中部低,等高线地图表示为等高线数值从外向里缩小。
故答案为:B.
8.【答案】B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是风吹来的高原,由于土质疏松,容易被水侵蚀形成千沟万壑的景观。
【解答】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流水的冲刷使得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
故答案为:B.
9.【答案】A
【知识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形的成因,主要从外力作用来分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位于青藏高原,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解答】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由于青藏高原的不断抬升和雅鲁藏布江年复一年的冲刷,才形成了这条大峡谷。
故答案为:A.
10.【答案】C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根据题意可知,甲处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说明是山脊。
【解答】该图中,甲部位是等高线弯曲的部分凸向低处,表示山脊。
故答案为:C.
11.【答案】(1)鞍部;山谷;山脊;陡崖
(2)B;B处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3)EF;西北;东南
(4)G
【知识点】地形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需要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特征才可以进行判读。(1)A处位于等高线对称分布,两边高,中间低,处于鞍部。B处等高线向高处突出,说明是山谷。C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说明是山脊。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
(2)比较两点坡度陡,可以根据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陡来判断。
(3)河流一般发育于山谷,山谷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水往低处流,所以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
(4)攀岩活动一般在陡崖处进行。
【解答】(1)A表示的地形是鞍部,B表示的地形是山谷,C表示的地形是山脊,G表示的地形是陡崖。(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B,判断理由是B处等高线密集,表示此处坡陡。(3)CD、EF两处中容易形成小河EF,如果在此处形成小河,则小河的流向是从西北流向东南。(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G处。
故答案为:(1)鞍部;山谷;山脊;陡崖。(2)B;B处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3)EF;西北;东南 (4)G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