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烟台)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
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
【答案】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解答】解:A、烧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是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B符合题意;
C、冰冻的衣服在0℃以下也能干,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
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则甲乙两试管( )
A.都会沸腾 B.都不会
C.甲会沸腾,乙不会沸腾 D.甲不会沸腾,乙会沸腾
【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大烧杯中水沸腾时温度是100℃,酒精沸点低于100℃,所以酒精会沸腾;水的沸点是100℃,和烧杯中水的温度一样,甲试管中水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所以甲试管中水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D。
【分析】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3.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将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内能减小,不会沸腾
D.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
【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但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此时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烧瓶内封住了大量的水蒸气;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烧瓶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烧瓶壁而液化,烧瓶内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同时烧瓶内的水,温度降低,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用来完成水在低沸点时的沸腾。
故答案为:D.
【分析】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4.(2018九下·长春月考)每年6月都是中考复习的冲刺阶段,炎炎夏日,教室如火。为了让学生更凉爽,教师经常在地面上撒一些水。对于其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 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
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 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
【答案】A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夏天在教室内洒一些水会觉得凉快些,这是因为地上的水会发生蒸发,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室内温度降低,所以感觉凉爽,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地上的水消失是蒸发现象,蒸发吸热.
5.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
C.把盛有酒精的瓶子瓶口盖严
D.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答案】C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解:A、给湿头发吹热风是从提高液体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A不合题意;
B、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提高了液体温度,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B不合题意;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C符合题意;
D、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6.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家庭安装了热风干手器,利用热风干手器可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
A.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B.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减小了水的表面积
D.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答案】A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热风”说明了既能提高液体的温度,又能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这些都是加快液体蒸发的主要因素。
故答案为:A
【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7.下列对自然现象中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铁丝网上出现霜﹣﹣凝固、吸热
B.乙图中,草叶上出现露珠﹣﹣液化、放热
C.丙图中,屋檐上的冰棱正在消融﹣﹣熔化、放热
D.丁图中,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汽化、吸热
【答案】B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A. 铁丝网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铁丝网上,此过程中放热;A不符合题意;
B. 草叶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B符合题意;
C. 屋檐上的冰棱正在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此过程吸热;C不符合题意;
D. 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属于升华现象,此过程吸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8.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答案】B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60℃,A不符合题意;由图知道,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应是沸腾前的情况,B符合题意;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C不符合题意;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探究沸腾过程中的现象(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到液面处破裂),白汽的形成原因(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9.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子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这种杯子放在某些地方的空气中,白玉圆锥体上就会有水滴产生,过一段时间后杯中就会盛满水,故称常满杯.下列有几种关于此杯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有水滴产生时,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
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可能自动“生”水
【答案】B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解:把这种圆锥形杯子放在某些地方的空气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白玉杯子)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白玉杯内壁上,积少成多,过一段时间后杯中就会盛满水,故称常满杯.由此可见:
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B错;
有水滴产生时,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正确;
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空气中水蒸气可以液化成水,即自动“生”水,正确.
故选B.
【分析】物质从气态变为液体叫液化,液化的方式有: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据此分析判断.
10.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醮有酒精的棉花,下列温度与时间关系图能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周围的温度不变)(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A图象与事实相符合。
故答案为:A。
【分析】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意随着酒精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
二、填空题
11.夏天很热时,我国很多城市常启用喷雾除尘车来缓解暂时的闷热,如图所示。该车的工作原理是:将水净化后,通过高压撞击进行雾化处理,当水雾在空气中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 周围空气的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答案】汽化;吸收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解答】将水净化后,通过高压撞击进行雾化处理,水雾实际上是很小的小水珠,水雾喷洒到空气中,变成水蒸气,是汽化过程,汽化是吸热的。导致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使人感到凉爽。
故答案为:汽化;吸收.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
12.(2018·临沂模拟)如图是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水的初温是 ℃;加热至水沸腾用了 min;在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 保持不变.
【答案】90;7.5;温度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解:由图象可知,纵坐标代表温度,一个小格代表2℃,水的初温90℃;由图象可知,横坐标代表时间,一个小格代表2.5分钟,沸腾前加热了7.5分钟;从第7.5分钟开始,水沸腾,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该过程是水的沸腾过程。
故答案为:90;7.5;温度。
【分析】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读出水的初温和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液体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13.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甲杯水的质量为m甲,乙杯水的质量为m乙,分析图象可知,m甲 m乙,此时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
【答案】小于;小于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由图象知道,甲3min沸腾,乙6min沸腾,乙的加热时间长,故乙吸热多,由Q吸 =cm△t知道,当比热容、温度变化量相同时,吸热多的,质量大,所以m甲 <m乙 ;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1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是100℃,由图像知道,水的沸点是98℃,所以实验时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故答案为:小于;小于.
【分析】由Q吸 =cm△t知道,当比热容、温度变化量相同时,吸热多的,质量大.
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14.护士帮病人打针前,通常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行消毒,此时病人会感到该处 (填“热”、“冷”),原因是酒精涂在该处会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答案】冷;汽化(蒸发)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酒精容易发生蒸发现象,它蒸发时会吸收热量,所以用酒精棉球擦过的皮肤会感到冷。
故答案为:冷;汽化(蒸发).
【分析】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晾晒衣服时,把衣服用衣架撑开目的是使物体的表面积 ,从而可以加快 ,使衣服干得快。
【答案】增大;蒸发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晾晒衣服时,要使湿衣服干得快些,可以将衣服展开是通过增大衣服(水)的表面积来加快水的蒸发。
故答案为:增大;蒸发.
【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6.如图所示,“武江烟雨”是难得见的美丽景色,江面上环绕的雾是由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液化;放出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雾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液化;放出.
【分析】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7.运动损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用一种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损伤处喷射,使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氯乙烷采用 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罐中,喷在皮肤上会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大量的热.
【答案】压缩体积;汽化;吸收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解:(1)气态的氯乙烷在加压的条件下液化成液态储存在容器内;(2)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3)液态的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汽化;吸收.
【分析】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8.小明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图甲所示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 ℃;继续加热,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min 后停止读数,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
【答案】78;96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由图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温度从下向上增大,所以物体温度为零上,是78℃。从图象可以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6℃不变,所以沸点为96℃。
故答案为:78;96.
【分析】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9.沙漠居民发明了一种不耗电的“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满沙子,外罐用透气性好的陶土制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根据上文,请回答:
(1)这种“沙漠冰箱”降温原理是: 。
(2)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好还是放在“潮湿避风”的地方好: ;原因是: 。
【答案】(1)蒸发吸热
(2)干燥通风;干燥,既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又减小了空气的湿度,通风加快了液体周围空气的流动,这些措施都能加快水分的蒸发。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1)经常向沙子上洒水,保证了水分的持续蒸发,蒸发有致冷作用,从而降低了食物的温度,对食物起到保鲜的作用;(2)干燥,既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又减小了空气的湿度,通风加快了液体周围空气的流动,这些措施都能加快水分的蒸发。所以“沙漠冰箱”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故答案为:(1)蒸发吸热;(2)干燥通风;干燥,既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又减小了空气的湿度,通风加快了液体周围空气的流动,这些措施都能加快水分的蒸发.
【分析】该题通过实际应用考查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沙漠冰箱是通过加快水的蒸发,利用蒸发吸热来降低食物温度的.
三、实验题
20.小刚在物理课上学习了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气流速度三个因素有关.星期天休息的时间,他做了一次家庭实验进行进一步验证.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①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 有关.
②通过 的对比,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③小刚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2).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这个结论 (选填:正确,不正确).原因是没有控制水的 相同.
④请你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另提出一个液体蒸发快慢与哪种因素有关的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 有关.
【答案】表面积;A、C;不正确;表面积;液体的种类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①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知,水的温度、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只有表面积不同,所以是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表面积有关. ②通过A、C的对比可知,水的表面积和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相同,只有水的温度不同,所以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③根据小刚的实验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由图2可知,是因为他没有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 ④由生活经验可知,同等情况下酒精比水更容易蒸发,因此可提出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分析】本题考查了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21.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如下: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板、石棉网等。
(1)组装器材时如何确定铁圈(石棉网)的高度? 。
(2)实验时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记录在如表中,其中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示数为 ℃
(3)某时刻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图乙所示的现象,表明水 沸腾。
(4)请在图丙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5)小明回家后发现妈妈正在炖汤,汤沸腾后妈妈将火调小,汤仍在沸腾。小明又把火调得更小,这时虽还在加热,汤却不沸腾了你觉得不沸腾的原因是 。
【答案】(1)能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92
(3)正在
(4)
(5)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小于或等于散失的热量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实验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铁圈(石棉网)的高度据此决定;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读数是92 (3)有表格可以看出水的温度不在变化,所以表明水正在沸腾。(4)根据图丙的数据进行画图如下:
;(5)汤不沸腾了你的原因是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小于或等于散失的热量。
【分析】探究沸腾过程中的现象(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到液面处破裂)、温度计的使用(a.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b.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c.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和影响实验时间的因素(减少所用的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
1 / 1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4.2 探究汽化和液化的特点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烟台)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
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
2.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适量水并用酒精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甲试管盛有水,乙试管盛有酒精,则甲乙两试管( )
A.都会沸腾 B.都不会
C.甲会沸腾,乙不会沸腾 D.甲不会沸腾,乙会沸腾
3.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将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内能减小,不会沸腾
D.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
4.(2018九下·长春月考)每年6月都是中考复习的冲刺阶段,炎炎夏日,教室如火。为了让学生更凉爽,教师经常在地面上撒一些水。对于其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 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
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 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
5.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湿头发吹热风
B.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
C.把盛有酒精的瓶子瓶口盖严
D.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6.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家庭安装了热风干手器,利用热风干手器可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
A.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B.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减小了水的表面积
D.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7.下列对自然现象中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铁丝网上出现霜﹣﹣凝固、吸热
B.乙图中,草叶上出现露珠﹣﹣液化、放热
C.丙图中,屋檐上的冰棱正在消融﹣﹣熔化、放热
D.丁图中,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汽化、吸热
8.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9.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子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这种杯子放在某些地方的空气中,白玉圆锥体上就会有水滴产生,过一段时间后杯中就会盛满水,故称常满杯.下列有几种关于此杯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有水滴产生时,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
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可能自动“生”水
10.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包上醮有酒精的棉花,下列温度与时间关系图能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情况的是(周围的温度不变)( )
A. B.
C. D.
二、填空题
11.夏天很热时,我国很多城市常启用喷雾除尘车来缓解暂时的闷热,如图所示。该车的工作原理是:将水净化后,通过高压撞击进行雾化处理,当水雾在空气中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 周围空气的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12.(2018·临沂模拟)如图是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水的初温是 ℃;加热至水沸腾用了 min;在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 保持不变.
13.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甲杯水的质量为m甲,乙杯水的质量为m乙,分析图象可知,m甲 m乙,此时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
14.护士帮病人打针前,通常会先用酒精棉球对注射处进行消毒,此时病人会感到该处 (填“热”、“冷”),原因是酒精涂在该处会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15.晾晒衣服时,把衣服用衣架撑开目的是使物体的表面积 ,从而可以加快 ,使衣服干得快。
16.如图所示,“武江烟雨”是难得见的美丽景色,江面上环绕的雾是由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7.运动损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用一种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损伤处喷射,使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氯乙烷采用 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罐中,喷在皮肤上会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大量的热.
18.小明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图甲所示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为 ℃;继续加热,当水温上升到8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4min 后停止读数,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了图乙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
19.沙漠居民发明了一种不耗电的“沙漠冰箱”,如图所示。它由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满沙子,外罐用透气性好的陶土制成。使用时将食物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向内罐和外罐之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对内罐中的食物可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根据上文,请回答:
(1)这种“沙漠冰箱”降温原理是: 。
(2)将它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好还是放在“潮湿避风”的地方好: ;原因是: 。
三、实验题
20.小刚在物理课上学习了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气流速度三个因素有关.星期天休息的时间,他做了一次家庭实验进行进一步验证.在四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①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 有关.
②通过 的对比,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③小刚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2).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这个结论 (选填:正确,不正确).原因是没有控制水的 相同.
④请你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另提出一个液体蒸发快慢与哪种因素有关的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 有关.
21.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用到的器材如下:铁架台、烧杯、温度计、秒表、硬纸板、石棉网等。
(1)组装器材时如何确定铁圈(石棉网)的高度? 。
(2)实验时用温度计测出不同时刻水的温度,并记录在如表中,其中第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示数为 ℃
(3)某时刻观察到烧杯中出现图乙所示的现象,表明水 沸腾。
(4)请在图丙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5)小明回家后发现妈妈正在炖汤,汤沸腾后妈妈将火调小,汤仍在沸腾。小明又把火调得更小,这时虽还在加热,汤却不沸腾了你觉得不沸腾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解答】解:A、烧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是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B符合题意;
C、冰冻的衣服在0℃以下也能干,是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
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解答】大烧杯中水沸腾时温度是100℃,酒精沸点低于100℃,所以酒精会沸腾;水的沸点是100℃,和烧杯中水的温度一样,甲试管中水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所以甲试管中水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D。
【分析】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3.【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但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此时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烧瓶内封住了大量的水蒸气;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烧瓶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烧瓶壁而液化,烧瓶内的气压减小,沸点降低,同时烧瓶内的水,温度降低,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用来完成水在低沸点时的沸腾。
故答案为:D.
【分析】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4.【答案】A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夏天在教室内洒一些水会觉得凉快些,这是因为地上的水会发生蒸发,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室内温度降低,所以感觉凉爽,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地上的水消失是蒸发现象,蒸发吸热.
5.【答案】C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解:A、给湿头发吹热风是从提高液体温度和加快空气流动两个方面,加快了头发上水分的蒸发,A不合题意;
B、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提高了液体温度,加快了衣服上水分的蒸发,B不合题意;
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周围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C符合题意;
D、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分的蒸发,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6.【答案】A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热风”说明了既能提高液体的温度,又能加快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这些都是加快液体蒸发的主要因素。
故答案为:A
【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7.【答案】B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升华及升华吸热;凝华及凝华放热
【解析】【解答】A. 铁丝网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铁丝网上,此过程中放热;A不符合题意;
B. 草叶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B符合题意;
C. 屋檐上的冰棱正在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此过程吸热;C不符合题意;
D. 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属于升华现象,此过程吸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8.【答案】B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为-80℃~60℃,A不符合题意;由图知道,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应是沸腾前的情况,B符合题意;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C不符合题意;水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探究沸腾过程中的现象(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到液面处破裂),白汽的形成原因(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9.【答案】B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解:把这种圆锥形杯子放在某些地方的空气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白玉杯子)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白玉杯内壁上,积少成多,过一段时间后杯中就会盛满水,故称常满杯.由此可见:
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B错;
有水滴产生时,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正确;
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空气中水蒸气可以液化成水,即自动“生”水,正确.
故选B.
【分析】物质从气态变为液体叫液化,液化的方式有: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据此分析判断.
10.【答案】A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A图象与事实相符合。
故答案为:A。
【分析】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意随着酒精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
11.【答案】汽化;吸收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解析】【解答】将水净化后,通过高压撞击进行雾化处理,水雾实际上是很小的小水珠,水雾喷洒到空气中,变成水蒸气,是汽化过程,汽化是吸热的。导致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使人感到凉爽。
故答案为:汽化;吸收.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
12.【答案】90;7.5;温度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解:由图象可知,纵坐标代表温度,一个小格代表2℃,水的初温90℃;由图象可知,横坐标代表时间,一个小格代表2.5分钟,沸腾前加热了7.5分钟;从第7.5分钟开始,水沸腾,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该过程是水的沸腾过程。
故答案为:90;7.5;温度。
【分析】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读出水的初温和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液体沸腾后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13.【答案】小于;小于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由图象知道,甲3min沸腾,乙6min沸腾,乙的加热时间长,故乙吸热多,由Q吸 =cm△t知道,当比热容、温度变化量相同时,吸热多的,质量大,所以m甲 <m乙 ;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1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是100℃,由图像知道,水的沸点是98℃,所以实验时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故答案为:小于;小于.
【分析】由Q吸 =cm△t知道,当比热容、温度变化量相同时,吸热多的,质量大.
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14.【答案】冷;汽化(蒸发)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酒精容易发生蒸发现象,它蒸发时会吸收热量,所以用酒精棉球擦过的皮肤会感到冷。
故答案为:冷;汽化(蒸发).
【分析】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答案】增大;蒸发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晾晒衣服时,要使湿衣服干得快些,可以将衣服展开是通过增大衣服(水)的表面积来加快水的蒸发。
故答案为:增大;蒸发.
【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6.【答案】液化;放出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雾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液化;放出.
【分析】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7.【答案】压缩体积;汽化;吸收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放热
【解析】【解答】解:(1)气态的氯乙烷在加压的条件下液化成液态储存在容器内;(2)当液态的氯乙烷喷出遇到温度较高的皮肤时,会迅速汽化为气态;(3)液态的氯乙烷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量;
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汽化;吸收.
【分析】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8.【答案】78;96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由图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温度从下向上增大,所以物体温度为零上,是78℃。从图象可以看出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6℃不变,所以沸点为96℃。
故答案为:78;96.
【分析】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9.【答案】(1)蒸发吸热
(2)干燥通风;干燥,既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又减小了空气的湿度,通风加快了液体周围空气的流动,这些措施都能加快水分的蒸发。
【知识点】蒸发及其现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1)经常向沙子上洒水,保证了水分的持续蒸发,蒸发有致冷作用,从而降低了食物的温度,对食物起到保鲜的作用;(2)干燥,既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又减小了空气的湿度,通风加快了液体周围空气的流动,这些措施都能加快水分的蒸发。所以“沙漠冰箱”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故答案为:(1)蒸发吸热;(2)干燥通风;干燥,既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又减小了空气的湿度,通风加快了液体周围空气的流动,这些措施都能加快水分的蒸发.
【分析】该题通过实际应用考查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沙漠冰箱是通过加快水的蒸发,利用蒸发吸热来降低食物温度的.
20.【答案】表面积;A、C;不正确;表面积;液体的种类
【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解答】①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知,水的温度、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只有表面积不同,所以是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表面积有关. ②通过A、C的对比可知,水的表面积和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相同,只有水的温度不同,所以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③根据小刚的实验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由图2可知,是因为他没有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 ④由生活经验可知,同等情况下酒精比水更容易蒸发,因此可提出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分析】本题考查了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21.【答案】(1)能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92
(3)正在
(4)
(5)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小于或等于散失的热量
【知识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解析】【解答】(1)实验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铁圈(石棉网)的高度据此决定;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读数是92 (3)有表格可以看出水的温度不在变化,所以表明水正在沸腾。(4)根据图丙的数据进行画图如下:
;(5)汤不沸腾了你的原因是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小于或等于散失的热量。
【分析】探究沸腾过程中的现象(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减小;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到液面处破裂)、温度计的使用(a.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b.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c.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和影响实验时间的因素(减少所用的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