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磐石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磐石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2 09:4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
历史试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您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您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长期的劳动中,人类逐渐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从而进化成了‘人’。”这里的“进化”应发生在( )
A.旧石器时代 B.河姆渡文化时期 C.半坡文化时期 D.尧舜禹时代
2.“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地发现,它不仅集中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还是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上述材料中的“这块土地”位于( )
A.北京周口店 B.浙江余姚 C.云南元谋 D.陕西半坡村
3.如图所示的文物是人面鱼纹彩陶盆。它出土于( )
A.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B.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C.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D.云南元谋人遗址
4.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东汉
5.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合适的是( )
A.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儒家学说: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D.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6.《唐律疏议》记载:“昔(周)武王克商,封夏后氏之后于杞,封殷氏之后于宋。”《吕氏春秋》记载:“此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上述材料共同反映的是( )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西周的分封制 D.“国人暴动”
7.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文字是( )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8.秦朝掌管军事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9.诸葛亮说:“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下列最能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楚汉之争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0.据西晋的《徙戎论》估计,关中一地百万余口居民中,“戎狄居半”。此处记载的“戎狄”最有可能是( )
①鲜卑族 ②氐族 ③越族 ④汉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归纳列举题(15分)
11.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内容。(4分)
(1)与“裴文中、旧石器时代、内涵最丰富”要素对应的早期人类——
(2)北京人生活的打制石器时代称为——
(3)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4)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12.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遗址。(4分)
(1)反映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的墓葬群——
(2)出土了距今4000多年的铜容器残片——
(3)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铜镜——
(4)出土了青铜树、青铜面具等文物——
13.列举秦末起义领袖四位。(4分)
14.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绘画和石窟代表作品各一例。(3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陕西、湖北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
材料二:在陕西西安东部,发现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距今约6000年。
材料三: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教材知识,说出在陕西发现的古人类遗址的名称。(1分)
(2)阅读材料二,说出“陕西西安东部”这处原始聚落遗址的名称。并说出这处原始聚落居民的主要生活用具。(2分)
(3)阅读材料三,请从传说中至少提炼出三个历史信息。(3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他不修德行,搜刮民财,建造华丽的宫殿,终日饮酒作乐,引起民众的不满。
材料二: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修筑豪华宫殿,征收重赋,施用酷刑,残害人民。
材料三:他与民争利,引起暴动。
(1)阅读材料一,说出“他”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由于他不修德行,引起民众反抗,导致哪个朝代的结束?(2分)
(2)阅读材料二,由于“他”的残暴,使民心、军心涣散。请说出军队倒戈,导致商朝灭亡的战役。说出商代灭亡后建立的新朝代名称。(2分)
(3)阅读材料三,“暴动”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西周王朝被哪个少数民族所灭?(2分)
(4)阅读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的感悟。(1分)
17.阅读下列关于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目录,回答问题。(7分)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
(1)说出统一六国的人物。并说出统一后建立的朝代的性质。(2分)
(2)说出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1分)
(3)说出西汉建立者。(1分)
(4)说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颁布的政治和思想措施。(2分)
(5)根据目录说出该单元的主题。(1分)
四、综合探究题(15分)
18.民族交融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新民族。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交融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8分)
(1)读图,举出东汉魏晋时期内迁到陕西的北方少数民族三例。(3分)
(2)内迁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共建立了多少个小国?4世纪后期黄河流域被哪一政权统一?(2分)
(3)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南迁,使江南得到开发。请分析江南经济发展的因素。(一点即可,1分)
(4)读图并结合所学,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1分)
(5)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民族迁徙外,你还能说出哪些交融方式?(说出一种即可,1分)
19.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学术思想活跃时期。请根据所学,完成下列各题。(7分)
(1)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思想家。(4分)
A.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B.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C.主张“兼爱”“非攻”——
D.主张实行“礼治”——
(2)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请说出战国时期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观点后来被谁接纳并践行?(2分)
(3)你是怎样看待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谈出一点即可,1分)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1.A 2.C 3.B 4.C 5.A 6.C 7.B 8.B 9.D 10.A
11.(1)北京人(2)旧石器时代(3)学会用火(4)化石
12.(1)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2)山西襄汾陶寺遗址(3)甘肃齐家文化遗址(4)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
13.陈胜、吴广、刘邦、项羽。
14.书法:《兰亭集序》(《宣示表》);绘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15.(6分)
(1)蓝田人遗址。(1分)
(2)半坡人遗址(1分);陶器(1分)。
(3)炎帝起源于陕西渭河流域;早在6000-4000年前中国已经有了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商品交换;中国也有了原始艺术、天文学、历法。(本题表达正确即可,3分)
16.(7分)
(1)夏桀(1分);夏朝(1分)。
(2)牧野之战(1分);西周(1分)。
(3)国人暴动(1分);犬戎(1分)。
(4)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百姓,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等。(1分)
17.(7分)
(1)嬴政(1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1分)。
(2)秦推行暴政。(1分)
(3)汉高祖(刘邦)。(1分)
(4)政治:颁布“推恩令”(1分);思想:罢黜百家,尊崇儒术(1分)。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分)
18.(8分)
(1)鲜卑族、羌族、氐族。(3分)
(2)16个(1分);前秦(1分)。
(3)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带去大量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社会安定,战乱少;江南自然条件优越等。(写出一点即可,1分)
(4)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基础。(1分)
(5)战争会促进民族交融;和亲会促进民族交融;国家统一会促进民族交融等。(1分)
19.(7分)
(1)依次为:A老子、B孔子、C墨子、D荀子。(4分)
(2)韩非(1分):秦始皇(嬴政、1分)。
(3)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方法;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研讨学术成为社会风气;为统治者的治国提供方略等。(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