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
历史试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您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您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内容是历史文献中对上古时期人们生活传说的相关记载。由此可知,当时人们( )
《淮南子》:“古者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热蚊虻。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寒暑,而百姓安之。”
A.居住在巢穴中 B.已过上定居生活 C.已学会挖掘水井 D.已掌握农耕技术
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互联网查询 B.考古发掘 C.神话传说 D.史书记载
3.考古研究表明,北京人脑容量大约相当于现代人脑容量的76%。这一研究成果直接得益于( )
A.十多万件石器的发现 B.数处用火灰烬的发现
C.数个头骨化石的发现 D.多枚牙齿化石的发现
4.周代的贵族等级不包括( )
A.士 B.卿大夫 C.诸侯 D.平民
5.以下哪项不属于春秋时期的特征?( )
A.社会动荡 B.国泰民安 C.争霸战争 D.民族交融
6.下列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
A.长平之战 B.涿鹿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
7.秦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是( )
A.皇帝制度 B.丞相制度 C.太尉制度 D.郡县制度
8.一位秦朝老人收到一封家书,得知其子正在参与长城西起点的修筑。老人儿子劳作的地方位于( )
A.辽东郡 B.长安 C.咸阳 D.临洮
9.“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A.曹丕建魏——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B.孝文帝改革——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钟繇创立行书——书法艺术进入新阶段 D.西晋灭亡吴国——结束三国分裂的局面
10.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椅子、方凳引入内地,逐渐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这一变化体现了( )
A.政权分立的加剧 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民族交融的加强 D.劳动生产方式的改变
二、归纳列举题(15分)
11.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4分)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距今约3万年,生活在今北京西南,长相与现代人基本相同的古人类——
(3)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稻、粟、黍的国家——
(4)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写出一位即可得分)——
12.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4分)
(1)中国王朝产生的标志——
(2)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3)商周青铜器采用的铸造技术——
(4)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1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答案。(4分)
(1)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王朝——
(2)中国第一个皇帝——
(3)中国最早的统一流通货币——
(4)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4.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3分)
(1)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
(2)古代罗马人把中国称为——
(3)楚汉之争,项羽彻底兵败的战役——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论语·季氏》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以及武力征服,从而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2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出除天子之外的周代贵族。(3分)
(3)据材料三,归纳西周实行政治制度的作用。(写出一点即可,1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保存了几处较厚的灰烬堆,埋着烧裂的石头和兽骨……”
材料二: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一枚骨针,像火柴棍那样粗细,用来缝制衣物。一些有孔兽牙、海蚶壳和磨光石珠,大概是他们佩戴的装饰品。
材料三:某遗址出土的物品(如下图)
(1)通过对材料一所含信息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2)从材料二中骨针、有孔兽牙及磨光石珠来看,该早期人类已掌握了哪些技术?(2分)
(3)材料三中的遗址代表的古人类的住房样式是什么?位于什么流域?从这些出土物品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3分)
17.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因卫鞅本为卫国公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为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受到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
——《史记·商君列传》
图(a)铁制农具 图(b)穿有鼻环的牛尊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3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请指出其军事措施。(2分)
(3)分析导致商鞅“车裂而死”的原因是什么,并用实例说明。(2分)
四、综合探究题(15分)
18.在学习完两汉历史后,王同学发现西汉出著名皇帝,东汉出科技人才。阅读图文,回答相关问题。(7分)
(1)图1和图2的两位皇帝在位时期,西汉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1分)
(2)图1、图2两位皇帝在位时在农业生产上提倡什么?在治理百姓上重视什么?在治理国家上提倡什么?(3分)
(3)图3是汉武帝的画像,他在位时期在经济上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写出两点即可)经过汉武帝的治理西汉进入了什么时期?(3分)
19.七年级的同学们开展了一次主题为“中华文明,光芒四射”的擂台赛,分为农耕文明、青铜文明、文化文明三个模块来相互考查。请你完成下列问题。(8分)
模块一:农耕文明
(1)从历史上看,使四川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号称“世界水利文化鼻祖”的工程是什么?该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2分)
模块二:青铜文明
(2)仔细观察下列中国古代著名的青铜器,请写出它们的名称。(2分)
模块三:文化文明
(3)观察右侧图片,写出此种文字的名称。并据此指出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朝代开始。(2分)
(4)战国时期被称为“亚圣”的孟子是哪家思想学派的代表?主张“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是他的什么思想?(2分)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1.B 2.B 3.C 4.D 5.B 6.A 7.D 8.D 9.D 10.C
11.(1)元谋人(2)山顶洞人(3)中国(4)黄帝(或炎帝)
12.(1)夏朝的建立(2)分封制(3)泥范铸造法(4)象形
13.(1)秦朝(2)秦始皇(3)圆形方孔半两钱(4)《史记》
14.(1)西域都护的设置(2)丝国(3)垓下之战
15.(6分)
(1)分封制度(1分);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履土,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1分)。
(2)诸侯、卿大夫、士。(3分)
(3)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推动全国经济文化发展。(1分)
16.(7分)
(1)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2分)
(2)磨光和钻孔技术。(2分)
(3)干栏式建筑(1分);长江流域(1分);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用未粘耕种,农业在生活中所占比重增加;出现陶器和雕刻技术;懂得使用天然漆,写出一种即可,1分)。
17.(7分)
(1)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2分):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1分)。
(2)商鞅变法(1分):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1分)。
(3)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引起旧贵族的不满(1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贫赐土地(1分)。
18.(7分)
(1)文景之治。(1分)
(2)以农为本(1分);以德化民(1分);勤俭治国(1分)。
(3)铸币权收归中央;盐铁宫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任选两点。2分);鼎盛时期(1分)。
19.(8分)
(1)都江堰(1分);李冰(1分)。
(2)司母戊鼎(1分);四羊方尊(1分)。
(3)甲骨文(1分);商朝(1分)。
(4)儒家学派(1分):“仁政”思想(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