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初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考查目标
1.考查中国古代史的主干知识和基本发展线索;
2.考查初中阶段应具备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素养和家国情怀。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Ⅱ卷和答题卡,共13页;其中第Ⅰ卷4页,第Ⅱ卷6页,答题卡3页。全卷共两大题,24道小题。
2.本试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3.在第Ⅰ卷、第Ⅱ卷指定位置和答题卡的密封线内准确填写班级、姓名、考号、座位号。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以下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表格中是旧石器时代某一人类遗存的信息,据判断,他们应是( )
信息1:距今约70万-20万年
信息2: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信息3:已经学会使用火、保存火种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生活的是( )
①人面鱼纹彩陶盆 ②干栏式建筑 ③猪纹陶钵 ④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反映的最早把“世袭当作礼”是哪一个朝代(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
4.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出土的西周青铜卣上有铭文“太保墉(筑城)匽(燕)”,证实了三千余年的北京建城史,与《史记》中“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的记载相符。这两则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相互印证 ②周王室统治势力大减
③燕国是西周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④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从长江上游三星堆遗址中的云雷纹、铜顶尊中等可以明显看出长江中下游文明、中原文明的印记。中原文明尊罍(léi)的兽头趴在肩上,而三星堆的则是挂在肩上,这反映出铸造技术的差异。据此可知( )
A.中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世界领先 B.文明尊罍是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并各具特色 D.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6.下表是一位同学整理的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笔记,①处应填写( )
生产力发展 ①
社会(生产)关系变化 允许土地买卖,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A.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B.战争规模逐渐扩大
C.各诸侯国统治者开始实行变法改革 D.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7.图示可以直观地展示历史发展过程的各种联系。下面示意图★处应该填入( )
A.修建都江堰 B.开凿灵渠 C.修筑长城 D.修建阿房宫
8.下侧示意图表现的是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家的主张,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9.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
A.周王室衰微的背景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D.百家争鸣的原因
10.秦始皇在进军岭南时,为转运粮饷,修建了一项水利工程。这一水利工程沟通了湘江、漓江,联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巩固了国家统一。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灵渠 D.骊山陵
11.“大泽(乡)称雄漫卷尘,渔阳暮鼓断西秦。王侯将相何其志,百尺竿头越楚津。”该诗提到的这一事件( )
A.领导者是刘邦、项羽 B.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C.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D.使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
12.秦始皇和汉武帝所采取的以下措施,其相近之处有( )
措施:秦始皇下令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
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①都为后朝货币形制提供了范式 ②都吸取了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③都体现了国家加强经济的管理 ④都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下侧柱状图是依据《汉书·艺文志》统计的西汉某一时期主要学说及其作品篇数。材料反映出西汉这一时期( )
A.诸子百家学说兴起 B.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
C.儒家以外的各家思想都被禁绝 D.儒家学说居于主导地位
14.下列史实与推论的搭配中正确的是( )
史实 推论
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
B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C 光武帝减轻农民负担 出现“文景之治”
D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推翻了东汉统治
A.A B.B C.C D.D
15.一本古代史书的目录如下图,根据所学知识( )
卷一五帝本纪第一判断这本史书是卷二夏本纪第二……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A.《论语》 B.《史记》 C.《伤寒杂病论》 D.《齐民要术》
16.诸葛亮曾建议刘备占据荆州、益州,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为“三分天下”奠定基础的是( )
*太和十八年,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太和二十年,诏改姓为元氏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7.下面《魏书·高祖孝文帝纪》所记载内容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即位后( )
A.统一北方 B.保持鲜卑习俗 C.推广屯田 D.推行汉化政策
18.下侧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统一了黄河流域 C.巩固了北部疆域 D.开发了江南地区
19.一位同学在观察一副地图时,找到都城是建康;发现图例中的水稻主要种植区标识,以及纺织、制瓷和造船等手工业发达地区的标识,在今江苏、安徽、浙江三省范围内均有所标注。据此判断,这幅历史地图的名称应是( )
A.《西汉形势》 B.《三国鼎立形势》 C.《西晋形势》 D.《江南地区的开发》
20.一位同学在单元复习后整理了下侧笔记。他复习的单元是( )
政治方面 政权并立政局纷乱
经济方面 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文化方面 科技文化显著进步
民族关系 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
A.史前时期 B.夏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Ⅱ卷 材料分析题(4题,共40分)
二、材料分析题
21.(13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灿烂辉煌
材料一
商鞅方量铭文一(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刻)十八年,齐遣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五分尊壹为升。商鞅方量铭文二(公元前221年加刻)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1)商鞅铜方量属于______________(1分。写序号)①文献材料②实物材料
(2)依据商鞅方量两段铭文信息并结合所学,分别写出与这两段铭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2分)结合所学,简述这两个事件之间的联系。(1分)
材料二
郡县作为遍布全国的统治机构,承上接下,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由中央任免郡县主官,使中央政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资源和集中力量得以强制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在南越、河套地区设置郡县,能有效地掌控新征服地区,完成从军事占领到行政统治的转变。郡县制开创了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地方行政体系的先河,虽后世有所损益,但基本框架并未改变。——摘编自黄栋法:《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探析》
(3)结合所学完成《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2分)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二,从对当时和对后世两个角度写出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影响。(2分)
材料三
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上(汉高祖刘邦)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景帝后期)贯(串钱的绳子)朽(腐烂)不可校(校对)。太仓之粟(谷物)陈陈相因(新旧堆放),充溢露积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5)依据材料三,说出西汉初期社会发生的变化(2分),原因在于西汉统治者实施的哪一政策?(1分)
材料四
(6)依据材料四,指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1分)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1分)
22.(8分)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材料一
(1)观察上图,距今约8000年左下图中区域①普遍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______;图中区域②普遍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______。(2分)
材料二
①骨耜 ②六角形铁锄 ③青铜农具 ④翻车
(2)将材料二中农业生产工具按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序______________。(3分,写序号)其中,属于灌溉工具的是______________。(1分,写序号)
材料三 东晋南朝之存在,对江南地区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在于相当程度上避免了民族冲突和战乱祸害,相对和平的环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更在于大量移民的进入。南下移民的进入形成了农业开发的主力军。这些移民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有力地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摘编自严耀中《在分分合合中前行》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2分)
23.(8分)中国丝织工艺以历史悠久、制作精美著称于世。
材料一
①嫘祖(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养蚕想象图 ②距今约4700多年的浙江钱山漾遗址出土的丝绸残片 ③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长寿绣”黄绢
(1)有学者认为:史前时期,先民已经会利用蚕丝。材料一中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_,(1分。写序号)并说明理由。(2分)
材料二
……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3)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罗马帝国时期已使用来自中国的丝绸,丝绸的外传经过上图所示路线,请说出此路线的名称。(1分)依据材料二,仿照示例将此路线上传输的成果进行分类。(2分。分类、举例与示例相同不得分)
示例:
分类 举例
传入中国的文化成果 伊斯兰教
历法
分类 举例
材料三 战国时期,蚕桑生产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蜀地和长江中下游三大地区。魏晋时期,原游牧民族生活的河西地区(黄河以西)也开始大量栽培桑树。在河西的魏晋墓葬中,发现了大量与丝绸生产有关的壁画,其中采桑图中还有断发赤脚的少数民族妇女形象。
——摘编自吴琼《秦汉蚕桑丝织技术》
(3)依据材料三,说出魏晋时期蚕桑生产地区的变化。(1分)结合所学,分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1分)
24.(11分)博物馆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文字博物馆坐落于河南省安阳市,荟萃了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展示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
材料一
①刻有文字的甲骨 ②秦阳陵虎符(小篆书写) ③《兰亭集序》(摹本·局部) ④陶寺遗址朱书符号陶壶
(1)依据材料一,选择适合的展示资料置于相应展厅,呈现汉字与书法的发展历史。(4分。写序号)
展厅 展厅主题 展示资料
展厅一 远古刻画符号
展厅二 商周两代纪事
展厅三 天下文字一统
展厅四 魏晋书道风度
中国A______________馆展示了蔡伦、张仲景、华佗、贾思勰等十余位中国古代杰出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相关成就。
(2)“A______________”处适合填写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1分。写序号)
①政治 ②经济 ③科学技术
(3)请从蔡伦、张仲景、华佗、贾思勰四位人物中任选一位,仿照示例,制作资料卡。(4分)
资料卡人物:祖冲之所处时代:南北朝专业领域:数学专业成就:他运用前人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资料卡人物:______________所处时代:______________专业领域:______________专业成就:_____________
(4)“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作为中学生,说说你要如何利用好博物馆资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