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洪涝灾害分类
暴雨洪灾
冰凌洪灾
风暴潮洪灾
融雪洪灾
水多
洪 涝
=
+
排不掉
水多
排不掉
洪 涝
=
+
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广大山区(山洪)
思考:洪涝越严重的地区经济损失越大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原因
答案是否定的,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如果洪涝发生在无人区,会不会形成洪涝灾害?
不会。洪涝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涝灾害,简称洪灾。
思考
下图为“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B.主要位于河流上游地区
C.主要位于河谷地带
D.主要位于北方地区
2.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稀少 B.降水量少
C.没有河流 D.平原面积小
下图为“某年6月25日长江流域主要汛区水情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防汛任务最艰巨的地点是( )
A.吉安 B.长沙 C.南昌 D.仙桃
4.长江干流易发生大洪水最主要
的自然原因是( )
A.人口、城市密集
B.支流众多,河道弯曲
C.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D.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灾害不仅危害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洪涝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是( )
①东部多,西部少 ②沿海多,内陆少 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⑤河流上中游多,下游少 ⑥夏秋季多,冬季少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④⑥
2.我国洪水灾害类型多样,下列洪灾形成因素之间关联不正确的是( )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
B.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洪水
C.冰凌下泄→堵塞河道→洪水
D.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盖好→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
注意:干旱≠旱灾
干旱是一种自然现象(水量相对亏缺)
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
并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时,才称之为旱灾
分析哪些地区容易发生干旱灾害?其中哪个大洲旱灾最严重?为什么?
非洲、亚洲、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
非洲的旱灾最严重。
中国旱灾频次分布
观察并思考:
1.我国旱灾多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还是干旱半干旱地区?
2.为什么干旱的西北地区旱灾发生的次数不多?
中国旱灾频次分布
观察并思考:
1.我国旱灾多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还是干旱半干旱地区?
2.为什么干旱的西北地区旱灾发生的次数不多?
多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
旱灾是自然灾害,满足两个条件,自然异变和造成损失;
干旱是西北的环境特点,不属于自然异变,所以西北干旱区很少发生旱灾。
华北、华南、西南、江淮
是旱灾多发区
东部季风区由于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
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
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在中国
若以人均水资源量计算
最为“干渴”的并非是
沙漠广布的西北地区
而是华北平原
尤其在京津冀地区
养育着全国8%的人口
贡献了全国10%的GDP
但人均水资源量
却远远低于国际标准中
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红线
干渴的华北
自然原因
② 人文原因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水污染严重
浪费多,利用率低
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
春季,雨季未到,降水少
春季气温回升快,大风天数多,蒸发较强
自然原因:7、8月,雨带北移,
该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出现持续性高温晴朗天气,形成伏旱;
人为原因:作物生长、
城市用水需求量大
读“某湖区的变化图”,完成1~2题。
1.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
A.地质灾害—洪涝
B.气象灾害—旱灾
C.海洋灾害—海啸
D.生物灾害—蝗灾
2.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 )
A.淹没城镇、道路和田园
B.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
D.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减少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杜陵叟》中有这样的诗句:“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完成3~4题。
3.以上诗句反映的常见气象灾害可能位于我国( )
A.华北地区 B.四川盆地
C.东北地区 D.华南地区
4.为了减轻类似“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的灾情,宜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①兴修水利工程,实行跨流域调水 ②大量开采地下水
③推广先进节水灌溉技术 ④推广耐旱作物 ⑤减种粮食作物,扩种经济作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旋涡风雨区:产生最强烈降水
外围大风区:
风速从外向内增加
台风眼:气流下沉,无风、少云、干暖
西北太平洋
东南沿海地区
来源
西北太平洋
分布
东南沿海地区
季节
多发于夏秋季节
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
狂风
吹倒房屋,拔起大树,
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暴雨
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
风暴潮
侵蚀海岸,破坏海堤,
造成海水倒灌
台风会伴随强降雨过程,
影响所在地区淡水资源。
例如,2012 年秋季华南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少,9-10月各地先后出现旱情,其中广东东南部旱情极为严重。受台风“山神”影响,10月26-30日,海南、广东和广西先后出现降水天气。“山神”带来的降水共给华南地区增加近30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有效缓解了华南地区的旱情。
2022年8月10日,第7号台风“木兰”在广东省湛江市沿海登陆,给广东省带来严重的影响。据此完成1~2题。
1.台风属于( )
A.生物灾害 B.海洋灾害
C.气象灾害 D.地质灾害
2.台风“木兰”对广东省的主要影响有( )
A.诱发地震 B.加剧环境污染
C.加重淡水短缺 D.影响渔业生产
形成于热带洋面的台风,登陆时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读“西北太平洋和中国南海平均生成和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图(1981~2010年)”,回答3~4题。
3.据图可知( )
A.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
B.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
C.我国全年均会受到台风影响
D.夏秋季是防范台风的重点时段
4.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夏季台风给沿海带来丰沛降水 B.秋季台风使南方水稻受到冻害
C.巨浪摧毁沿岸设施、掀翻渔船 D.大风翻江倒海,吸引鱼群聚集
下图为“西北太平洋台风逐月生成和登陆我国的数量(单位:个)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台风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2.下列关于台风天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风、低温 B.狂风、暴雨
C.高温、晴朗 D.暴雨、滑坡
大风
雨雪
霜冻
只要出现上述天气现象即是寒潮么?
寒潮标准
24小时内
下降达
8℃
日最低气温
在4℃以下
48小时内
下降达
10℃
日最低气温
在4℃以下
72小时内
下降达
12℃
日最低气温
在4℃以下
时间
深秋到初春时节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范围
我国自北向南大部分地区
剧烈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
大风、大雪、冻雨*
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
一些雪花在降落过程中,
先遇到暖空气融化成雨滴,
再遇到近地面的冷空气,
形成低于0°C却没有冻结的过冷水滴,
这种降水被称为冻雨。
当冻雨接触到地表物体,
会在其表面迅速凝固,
形成光滑的冰壳,称为“雨淞”“冰挂”。
寒潮是百害而无一利吗
寒潮可能带来哪些有益影响?
冷空气南下
有助于地表
热量交换
带来雨雪
瑞雪
兆丰年
低温
天然的
杀虫剂
大风
风力
资源
在2021年11月初我国受强冷空气影响,导致大幅度降温,局部地区降温达20℃以上,并且带来强降水。为此,全国多地发布寒潮预警信号。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寒潮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寒潮是我国夏半年的气象灾害 ②气温24小时内下降8 ℃及以上
③寒潮常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天气现象 ④对农业、交通等多部门造成影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我国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是( )
A.黑龙江省 B.北京市 C.海南岛 D.甘肃省
在2021年11月初我国受强冷空气影响,导致大幅度降温,局部地区降温达20℃以上,并且带来强降水。为此,全国多地发布寒潮预警信号。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寒潮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寒潮是我国夏半年的气象灾害 ②气温24小时内下降8 ℃及以上
③寒潮常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天气现象 ④对农业、交通等多部门造成影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我国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是( )
A.黑龙江省 B.北京市 C.海南岛 D.甘肃省
吉林省气象台2021年11月29日06:35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24小时辽源东部、通化、长白山保护区等地最低气温下降7~9℃,部分地区可达12℃以上。吉林省应急管理厅、吉林省气象局联合提醒注意做好预防工作。据此完成3~4题。
3.此次寒潮给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可能带来的灾害天气有( )
①大风、降温天气 ②强降水、冰雹天气
③干旱、沙尘暴天气 ④雨雪、冰冻天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下列预防措施较不合理的是( )
A.暂停当地公共交通运输 B.做好牲畜以及农作物的保温防冻措施
C.适当储备物资,减少外出 D.政府人员做好道路结冰的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