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历史科第二次单元检测题(开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20小题,共6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正确选项上用2B铅笔填涂)
1.北京是旅游胜地,在这里可以看到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2.中华文明主要是在大河流域诞生的。如图所示的文物(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 )
A.黄河流域 B.珠江流域 C.长江流域 D.辽河流域
3.夏朝已经出现大型宫殿、城墙等,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等机构,这标志着( )
A.社会等级制度已经确立 B.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形成
C.夏朝是管理规范的国家 D.中央集权制度已正式形成
4.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以青铜器为代表的灿烂文明,当时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利簋
5.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公九卿制
6.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受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春秋诸侯争霸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战国七雄战争不断
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阐释了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人物的思想( )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孟子
8.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
A.诸侯争霸局面 B.“百家争鸣”局面 C.竞相改革局面 D.儒学独尊局面
9.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是对史实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秦朝的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
A.秦始皇让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让他负责修筑万里长城
B.商人张三前往咸阳城做生意,随身携带了很多圆形方孔半两钱
C.小吏李四用小篆誊抄了一张政府告示,呈交给县令大人过目
D.王五去世后,他儿子世袭了他的职位当上郡守,负责地方政务
10.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陈涉……率罢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材料叙述的是( )
A.项羽和刘邦起义 B.大泽乡起义 C.楚汉之争 D.国人暴动
11.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建议“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的政策是( )
A.严刑峻法 B.重视农业发展 C.优先发展商业 D.休养生息
12.汉初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局面,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3.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实施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4.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在思想上加强控制的措施是( )
A.“推恩令”的实施 B.盐铁专卖
C.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15.《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的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
A.丞相权力膨胀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外戚专权 D.宦官专权
16.“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首诗中提到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被称为( )
A.西洋 B.新疆 C.大秦 D.西域
17.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始于( )
A.秦朝设置陇西郡 B.丝绸之路开通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班超出使西域
19.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工艺。该发明( )
A.发展了中医学的治疗理论 B.促进了中国古老文字的诞生
C.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D.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20.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写成一部历史巨著《史记》,下列人物在这部作品中没有记载的是( )
A.班超 B.汉武帝 C.陈胜 D.秦始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5分,第23题15分,共40分)
21.(1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
材料三:
(1)请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推选联盟首领的依据。(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天下为家”局面的开创者。(2分)根据上述材料,由“天下为公”变成“天下为家”,说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出现的变化。(2分)
(3)根据材料三示意图,说出西周实行的制度。(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制度在西周初年产生的影响。(2分)
2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敦煌壁画
材料二: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传入中原。
材料三:中国凝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1)依据材料一,指出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2分)结合所学,说出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2分)
(2)依据材料二,说出后人对“这条道路”的称谓。(2分)结合所学,回答这条道路开通的时间。(1分)并指出“这条道路”在中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西汉政府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所设置的机构(2分),并简述该机构设置的重要意义。(2分)
(4)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的。(2分)
23.(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制(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若在肠胃,则截涮(洗涤)洗,除去疾秽(病变污秽的部位),既而缝合,傅(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后汉书·华佗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图二、图三、图四所示历史人物所处的朝代(4分)。请分别列出图二、图三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主要历史贡献。(4分)
(2)根据材料二,说出这位医者的姓名。(2分)结合所学,列举这位医者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创举。(2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一说这一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带给你的感悟。(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