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一 .了解庄子及其作品、思想主张,了
解其生活的时代背景。
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 现力的语言。
三 .领悟熟能生巧的道理,明白规律的
客观性和按规律办事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T R A N Q C T L I T Y
早在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家很会讲故事。他的很多寓言故事至今人们耳熟能详——邯郸学步、 螳臂当车、井底之蛙、东施效颦、对牛弹琴、越俎代庖等,人们透过他简单而生动的故事,往 往可以明白很多深刻的道理。这位老人是谁 对!庄子,今天他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准备给 我们讲讲《庖丁解牛》的故事,他会给我们带来怎样一番人生感悟呢
T
R
()
庄子,本名庄周(公元前369年-公元 前286年),字子休(亦作子沐)。宋 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是道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 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
“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的思想,对 儒家影响深远。庄子的作品喜欢以引人 入胜的方式阐述哲理,被称为“文学的 哲学,哲学的文学”。
T R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 学者的著作,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 ,所以,又称《南华经》,是著名 的经典著作。原有52篇,现存33篇 ,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内篇共7 篇,是庄子本人所作,阐述了庄子 的宇宙观、历史观、人生观、道德 论和政治论;外篇15篇,是内篇的 补充和发挥,观点更为明确和具体 ,对丑恶现实的愤慨表现的更为强 烈;杂篇共11篇,是庄子后学对庄 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 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 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涉 及哲学、人生 政治、社会、
字宙生成论等诸多方 面。
T R A N Q C T L I T Y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
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
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
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
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
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
鲁迅先生说: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
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一被 誉为“钳捷九流,括囊百所“
T R A N Q 0 1 L T T
Y
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则寓言。 “养身主”指养 生的主要、关键。庄子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 盾,要避开矛盾,寻求解脱,就必须像庖丁解生那样,找出
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以求保身、全第 尽年,
反映了没落阶级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写作背景
庄子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不得不承认客观事物的复杂 性,也感到社会潮流的不可逆转。他主张无所作为,以保全
有很大的消极影响,但庄子对当时的现实也作了较为深刻的
批判。
自身,并对死生、寿天进行了相对的解释,这种思想对后世Q
出子处基名用守子休宋 美四中期思想家的学零文
莊 子
T
R N
U I L
工 丁
金参四色拾
任 务 二 梳理文意落实字词
.
N
Q
C I L T T Y
T R A
厨师
厨师的名字
指剖开、
分割牛的肢体
先秦古书往往以职 业放在人名前。如:师 襄:名叫襄的乐师。师 旷:名叫旷的乐师。弈 秋:名叫秋的围棋高手。 优孟:名叫孟的优伶。
-Q C I L T T Y
T R A N
解牛之礼
●《周礼》中专设有“庖人” 一职,“庖人掌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在先秦时期,牛是非常尊贵的祭品以及礼品,人们非常看重牛,解牛这一举 措也并非寻常,牛通常用于祭天、祭地、祭宗庙、王飨等祭祀活动中。
庖丁用的不是普通的杀牛刀,而是祭祀宗庙场合的礼器刀具——鸾刀。并且 这种刀的刀环位置是一个铃铛,因此每一个动作都会发出悦耳的声响。更进 一步,庖丁用礼器来解牛,动作和刀环铃声都合乎祭祀音乐的节拍。这极有 可能是一次祭祀表演,而非厨师炫技或者梁惠王的心血来潮。正顾 侯 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
名作动,踩
庖工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所+动词=名词/名词性结
抵住、支撑 通 . “响” 构,这里指: ……的地方
膝之所琦,害然向然,奏刀髓然,莫不虫音,合于《桑
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进拟声词,插 刀裂物声
拟声词,形容 皮骨相离声
节奏
符合
又
通“盍”,何,怎样
文惠君曰: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
天道,自然规律 超过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
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全牛,完整的牛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感官的
知觉
牛体的自 引导,引
然结构 击 刀进入 依照 脉络相连之处
依乎夫理,批大邵,导大额,因其固然,技经肯繁之未
同“隙”,空隙 空隙 本来 筋骨相结
合之处
尝,而况大瓠乎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
大骨 一年 一般的厨师
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牛牛矣,而刀刃若新发
出
状语后置句
于硎。
磨刀石
头
砍
骨
刀
断
用
割肉
用刀
厨师
好的
(筋骨)交错聚 戒惧的样子 因为 因为
集的地方
动力甚微。謀然已解,如土委地。 省略句
拟声词,迅速裂开的声音, 散落,卸落
这里指骨肉分离的声音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
宽绰的样子
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 ,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即使 如此
,
磨刀石
因此
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揩拭、擦拭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好 养生之道
何为“庖丁解牛”,这是 一个怎样的故事
寓言故事
有个厨子替文惠君宰牛,
他 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
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移动, 没有一点障碍。动作如舞 蹈,节奏合音乐。梁惠王 看呆了, 一个劲儿地夸他 技术高超。(出神入化,
或令人叫绝)
欣赏“解牛之美”
探究“解牛之道”
任 务 三
C 1 7 1 1 Y
T R A
N Q
.
三 .侧面烘托:文惠君的赞叹。 ( “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 )
一 .动作描写: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跨。
二 . 声音描写:害(皮骨相离的声音)、膳(进刀时发出的声
音);这声音好比《经首》乐曲的节奏。
活动一:庄子是如何描写庖丁解牛的
1 第一境界: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不懂规律——目有全牛
2 第二境界: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认识规律——目无全牛
3 第三境界: “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运用规律——游刃有余
T R A N (Q C I L T T y
庖丁是如何达到这一出神入化的 境界的
1.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 的追求;
2.有先进理念,有严谨态度,有 方法,有诀窍,有敬畏之心,又
达到了运用规律,游刃有余的境 界。
T
R
A
N
Q
U
Y
T 7 T T
活动二: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 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 之道有什么联系
作者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
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
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隨俗沉浮,回
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那么人就 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精神和身体不会受到 伤害,同时解完牛踌躇满志之后,感到心滿意 足的同時,应该好好地收敛自己的态度,不要 得意忘形,否则还是容易受伤害的。
思考:对于这篇课文,有人认为“庖丁解牛”表达了庄子
“顺应自然”的思想,有人则认为主要强调人要“保全
性”,你怎么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的
有人认为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消极的,站在历史的角度看,有其合理性。庄子所处的是一个剧变的时
代,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社会本身的失范,连“什么人应处什么位置”等基本原则也 已受到挑战。儒家与墨家指重点放在社会,强调个人应积极地参与社会,用个人的力量拯救道德混乱的 社会,重建社会规范;而道家的终极关怀,是于乱世中找寻个人的自我救赎,当然,道家也追求社会规 范,只是它主张这一社会规范是依赖一个自发的、无需规范的自然秩序,因为道家认为当时的混乱纷扰 , 正是过度崇尚力争所带来的。
同时,我们应看到这种人生哲学在一定意义上陶冶了人的精神世界。人如何才能让生命得以诗意地 栖居大地 庄子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出路,那就是随顺自然、回归自然,只有这样才能节制欲望、清洁精 神,让人类得意安然自在地生存!在当下这样一个急功近利思想甚嚣尘上、物欲横流的高科技时代,优 游自在的生活态度也是很可贵的。
庄子虽博学纵览,但出身卑微, 一生过着贫困的生活。他的生卒年 大体和孟子同时或偏早,当时周王朝已名存实亡,韩赵魏燕齐楚秦七大 诸侯国竞相争霸,社会矛盾极为尖锐复杂,人民生活甚为困苦。庄子对 时政极度不满,也反对儒家的救世之心。从孔子的周游列国,到孟子的 徘徊于齐梁之间,儒者总是希望介入国家的政治生活,借助于辅佐君主 来实现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然而孔子和孟子的失败是显然的。据
此,庄子认为: 一个专制社会,社会状况很大程度上由君主决定,那个 时代的大多数君主,凶暴独断,暴政之下,民如草芥。庄子认定,在一 个无道的社会, 一切的介入都是无效甚至有害的。最终他自觉地远离公 共的政治舞台。
T R A N Q C T L I T Y
所以,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主张“无为”和“无用”。他们关心的 是人处于乱世之下如何立身处世而自保。对世事险恶的拒绝,不是叫人 做鸵鸟自欺欺人,而是告诉人们要灵活地跟身边的艰险玩游戏,要学会
适当的躲避,并能恰如其分地攻击“敌人”。道家主张既然万事万物皆 摆脱不了自然规律而变化,所以人也必须遵照自然规律而生活。
“以儒治世,以道治身”还是有道理的。在我们身处顺境,要以天 下为己任的时候,可以学习儒家的做法: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而身处逆境时,没有办法改变外界,甚至连独善其身的机会也没有而走 投无路时,也可学学道家的做法,给自己留条后路。留得青山在,不怕 没柴烧。
T R A N Q C T L I T Y
完结
T R A N Q C T L I 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