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题
1.请试着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高山之巅 狂澜 屏 障 哺 育
2.《黄河大合唱》,1939年作于抗日根据地 , 作词 谱曲,该歌词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 。
3.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③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4.诗歌《黄河颂》以 为抒情主体,由黄河的形象,写到 ,由“我”的“望”,写到“我”对 ,再写到 。全诗一气呵成,激情澎湃,气贯长虹。
二、语言综合运用
5.关于黄河,古人是这样吟咏的:
①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③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初山。(王之涣《凉州词》)
你还知道哪些吟咏黄河的诗句?请再写出两句。
6.联系《黄河颂》的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包括哪些精神?
(2023七下·云南期中)阅读下面语段,请根据要求完成各小题。
亲爱的同学们,缤纷的夏日里让我们遨游于经典课文之中,________人生,感悟情怀。异彩纷呈的中国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孙仲谋,气冲斗(dǒu)牛,声震天地;手不释卷、家喻户晓的吕蒙,士别三日,令人刮目相待;博学睿智、鞠躬尽粹的邓稼先,鲜为人知,至死不懈;目不窥园、屏(bǐnɡ)息凝神的闻一多,锲(qiè)而不舍,可歌可泣;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沥尽心血为民族呐喊。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粗俗好事、不拘小节的阿长;穷苦孤独、质朴善良的老王;任劳任怨、沉默憨厚的父亲……他们虽________,且有弱点,但是他们身上又闪现着优秀品格的光辉,同时又 我们向善、务实、求美。
壮阔险要的燕山峰峦,木兰俯瞰殷(yīn)红的疆土,马革裹尸又何妨? 春风满洛城的玉笛声中,李白客居他乡,________故园情;幽篁深林处,王维明月相照,烦恼涣然冰释。诗人和读者心有灵犀,他们的境界耐人寻味,让我们在烦躁和喧嚣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7.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斗(dǒu) B.屏(bǐnɡ) C.锲(qiè) D.殷(yīn)
8.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一项是( )
A.遨游 B.家喻户晓 C.鞠躬尽粹 D.俯瞰
9.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体会 微不足道 疏导 吟唱
B.体会 不足轻重 引导 吟咏
C.体验 微不足道 引导 吟唱
D.体验 不足轻重 疏导 吟咏
10.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和读者心有灵犀,他们的境界耐人寻味,让我们在烦躁和喧嚣中净化心灵,陶冶性情。
B.诗人和读者心有灵犀,诗人的境界耐人寻味,让我们在烦躁和喧嚣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C.诗人和读者心有灵犀,诗人的境界耐人寻味,我们在烦躁和喧嚣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D.诗人和读者心有灵犀,他们的境界让我们在烦躁和喧嚣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三、语段阅读
(2023七下·淮南月考)阅读《黄河颂》(光未然)选段,回答问题。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11.选文中诗人从“ 了中华民族→ 了中华民族→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方面歌颂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12.从修辞手法角度分析选文中三次“啊!黄河!”的表达效果,再从结构上分析三次“啊!黄河!”的作用。
13.你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又如何理解黄河是“屏障”?
14.作者多次使用第二人称“你”,有何表达效果?
15.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四、微写作
16.“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你认为谁是新时期具有“黄河精神”的人?请列举一位,并为他(她)写上一句话的评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iān;lán;pínɡ;bǔ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黄河颂
【解析】【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以及字形的掌握情况。
2.【答案】延安;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和歌词的主旨理解。学生要识记作家作品。更要理解歌词的象征意义。
故答案为:延安;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点评】做此类题没有什么好的技巧,主要还是要求学生进行强化记忆。同时对于歌词主旨的理解要记牢。
3.【答案】比喻;拟人;反复
【知识点】黄河颂;比喻;拟人;反复
【解析】【分析】①把“黄河”比作“摇篮” 故是比喻修辞手法。②“伸出、臂膀”故是拟人修辞手法。③两次使用“像你……”故是反复修辞手法。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反复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答案】“我”;黄河的精神;黄河的赞颂;“我们”的决心
【知识点】把握现代诗歌主题;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感悟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黄河颂
【解析】【分析】熟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结构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诗的理解感悟能力。
5.【答案】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黄河颂
【解析】【分析】注意日常分类积累古诗词。
【点评】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
6.【答案】“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是指不畏艰难险阻、坚强不屈的意志和伟大的英雄体魄。
【知识点】把握现代诗歌主题
【解析】【分析】“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是指不畏艰难险阻、坚强不屈的意志和伟大的英雄体魄。
【点评】这类题目,只要内容设计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答案】7.D
8.C
9.C
10.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词语的使用(搭配);表意不明;字体书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2)本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理解字词含义,不写错别字。
(3)本题考查选词填空。注意积累,掌握字词含义及用法,联系句子语境,填入合适的词。要特别注意近义词。
(4)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能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熟练掌握修改病句“增删调换”这四种方法。要尽量保持句子原意不变和尽量少改动。病句常见错误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歧义、分类不当、两面对一面。
7.D:错误。殷红 yān hóng 发黑的红色。
故答案为:D
8.C:错误。鞠躬尽瘁,指不辞辛劳,恭敬谨慎,竭尽心力于国事;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故答案为:C
9.体会,指体验领会。
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体验人生,固定搭配,排除AB。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指阿长、老王、父亲等人虽然普通,但是人性光辉强。用微不足道。排除D。
不足轻重,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
故答案为:C
10.他们的境界耐人寻味,他们指的应该是诗人,对应B。
故答案为:B
【答案】11.哺育(养育);保卫
12.修辞角度:三次呼告形成(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答对反复或呼告即可得分)直接抒情,充满激情,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挚爱之情。
结构上:三次呼告将选文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并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13.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摇篮”,生动形象地指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作“屏障”,生动形象地指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巨大保卫作用,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通过两个比喻热情歌颂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巨大作用和伟大精神。
14.作者使用第二人称“你”,面对黄河直抒胸臆,情感更为直接、强烈,能使读者深受其炽热之情的感染。
15.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知识点】黄河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记叙人称;反复;呼告;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归纳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注意修辞手法运用,先指出运用何种修辞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修辞的作用,表达作者何种情感。注意结构上的作用,就是开头、中间、结尾句的作用。开头: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中间: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结尾:点题、前后照应,总结全文。
(3)本题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注意先指出运用何种修辞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修辞的作用,表达作者何种情感。
(4)本题考查第二人称的作用。第二人称的作用:更直接、更自然、更亲切、更生动。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以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能够使读者迅速融入角色,把感情调动起来并融入到文章中去。
(5)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在文中找到情感句和情感词,联系诗人写作背景,分析作者情感态度。
11.《黄河颂》从黄河哺育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中华民族三个方面歌颂了黄河。
故答案为:哺育(养育)、保卫
12.连续三次“啊!黄河!”,形成反复,直接抒发对黄河的情感。依次从黄河哺育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中华民族三个方面歌颂了黄河,回环往复,有音韵美。
故答案为:修辞角度:三次呼告形成反复的修辞手法。直接抒情,充满激情,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挚爱之情。
结构上:三次呼告将选文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并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13.作者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摇篮”,高度赞扬了黄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孕育作用。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写出了黄河形象。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具体化了黄河的作用。写了黄河的作用,表达对黄河的赞美和敬爱。
故答案为: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摇篮”,生动形象地指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作“屏障”,生动形象地指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巨大保卫作用,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通过两个比喻热情歌颂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巨大作用和伟大精神。
14.称黄河为“你”,第二人称,亲切自然,就像面对好友般,情感直接强烈,让读者也能感受到对黄河的强烈情感。
故答案为:作者使用第二人称“你”,面对黄河直抒胸臆,情感更为直接、强烈,能使读者深受其炽热之情的感染。
15.《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抒情诗,此诗亦是诗人对黄河唱出的颂歌,诗人用澎湃的热情地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故答案为: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16.【答案】任长霞 ;她是中原大地又一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贫,她柔肠百转。尺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
【知识点】创新题型;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课外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明白”黄河精神“的内涵,即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然后还需要找出新时期这样的人物;如孔繁森、任长霞等。最后进行评论和阐述。
故答案为:任长霞 ;她是中原大地又一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贫,她柔肠百转。尺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
【点评】本题有两大难点,一是要正确理解”黄河精神“,二是要找出新时期拥有黄河精神的人物。因此就需要我们的学生在平时要多看新闻和报纸,注重积累。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5课《黄河颂》同步练习(基础卷)
一、基础知识题
1.请试着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高山之巅 狂澜 屏 障 哺 育
【答案】diān;lán;pínɡ;bǔ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黄河颂
【解析】【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以及字形的掌握情况。
2.《黄河大合唱》,1939年作于抗日根据地 , 作词 谱曲,该歌词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 。
【答案】延安;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和歌词的主旨理解。学生要识记作家作品。更要理解歌词的象征意义。
故答案为:延安;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点评】做此类题没有什么好的技巧,主要还是要求学生进行强化记忆。同时对于歌词主旨的理解要记牢。
3.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③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答案】比喻;拟人;反复
【知识点】黄河颂;比喻;拟人;反复
【解析】【分析】①把“黄河”比作“摇篮” 故是比喻修辞手法。②“伸出、臂膀”故是拟人修辞手法。③两次使用“像你……”故是反复修辞手法。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反复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诗歌《黄河颂》以 为抒情主体,由黄河的形象,写到 ,由“我”的“望”,写到“我”对 ,再写到 。全诗一气呵成,激情澎湃,气贯长虹。
【答案】“我”;黄河的精神;黄河的赞颂;“我们”的决心
【知识点】把握现代诗歌主题;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感悟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黄河颂
【解析】【分析】熟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结构即可。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诗的理解感悟能力。
二、语言综合运用
5.关于黄河,古人是这样吟咏的:
①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③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初山。(王之涣《凉州词》)
你还知道哪些吟咏黄河的诗句?请再写出两句。
【答案】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黄河颂
【解析】【分析】注意日常分类积累古诗词。
【点评】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
6.联系《黄河颂》的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包括哪些精神?
【答案】“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是指不畏艰难险阻、坚强不屈的意志和伟大的英雄体魄。
【知识点】把握现代诗歌主题
【解析】【分析】“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是指不畏艰难险阻、坚强不屈的意志和伟大的英雄体魄。
【点评】这类题目,只要内容设计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2023七下·云南期中)阅读下面语段,请根据要求完成各小题。
亲爱的同学们,缤纷的夏日里让我们遨游于经典课文之中,________人生,感悟情怀。异彩纷呈的中国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孙仲谋,气冲斗(dǒu)牛,声震天地;手不释卷、家喻户晓的吕蒙,士别三日,令人刮目相待;博学睿智、鞠躬尽粹的邓稼先,鲜为人知,至死不懈;目不窥园、屏(bǐnɡ)息凝神的闻一多,锲(qiè)而不舍,可歌可泣;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沥尽心血为民族呐喊。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粗俗好事、不拘小节的阿长;穷苦孤独、质朴善良的老王;任劳任怨、沉默憨厚的父亲……他们虽________,且有弱点,但是他们身上又闪现着优秀品格的光辉,同时又 我们向善、务实、求美。
壮阔险要的燕山峰峦,木兰俯瞰殷(yīn)红的疆土,马革裹尸又何妨? 春风满洛城的玉笛声中,李白客居他乡,________故园情;幽篁深林处,王维明月相照,烦恼涣然冰释。诗人和读者心有灵犀,他们的境界耐人寻味,让我们在烦躁和喧嚣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7.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斗(dǒu) B.屏(bǐnɡ) C.锲(qiè) D.殷(yīn)
8.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一项是( )
A.遨游 B.家喻户晓 C.鞠躬尽粹 D.俯瞰
9.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体会 微不足道 疏导 吟唱
B.体会 不足轻重 引导 吟咏
C.体验 微不足道 引导 吟唱
D.体验 不足轻重 疏导 吟咏
10.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和读者心有灵犀,他们的境界耐人寻味,让我们在烦躁和喧嚣中净化心灵,陶冶性情。
B.诗人和读者心有灵犀,诗人的境界耐人寻味,让我们在烦躁和喧嚣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C.诗人和读者心有灵犀,诗人的境界耐人寻味,我们在烦躁和喧嚣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D.诗人和读者心有灵犀,他们的境界让我们在烦躁和喧嚣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答案】7.D
8.C
9.C
10.B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词语的使用(搭配);表意不明;字体书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拼读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要特别注意多音字。
(2)本题考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注意积累,掌握字词读音,理解字词含义,不写错别字。
(3)本题考查选词填空。注意积累,掌握字词含义及用法,联系句子语境,填入合适的词。要特别注意近义词。
(4)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能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熟练掌握修改病句“增删调换”这四种方法。要尽量保持句子原意不变和尽量少改动。病句常见错误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歧义、分类不当、两面对一面。
7.D:错误。殷红 yān hóng 发黑的红色。
故答案为:D
8.C:错误。鞠躬尽瘁,指不辞辛劳,恭敬谨慎,竭尽心力于国事;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故答案为:C
9.体会,指体验领会。
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体验人生,固定搭配,排除AB。
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指阿长、老王、父亲等人虽然普通,但是人性光辉强。用微不足道。排除D。
不足轻重,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
故答案为:C
10.他们的境界耐人寻味,他们指的应该是诗人,对应B。
故答案为:B
三、语段阅读
(2023七下·淮南月考)阅读《黄河颂》(光未然)选段,回答问题。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11.选文中诗人从“ 了中华民族→ 了中华民族→激励了中华民族”三个方面歌颂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12.从修辞手法角度分析选文中三次“啊!黄河!”的表达效果,再从结构上分析三次“啊!黄河!”的作用。
13.你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又如何理解黄河是“屏障”?
14.作者多次使用第二人称“你”,有何表达效果?
15.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答案】11.哺育(养育);保卫
12.修辞角度:三次呼告形成(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答对反复或呼告即可得分)直接抒情,充满激情,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挚爱之情。
结构上:三次呼告将选文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并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13.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摇篮”,生动形象地指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作“屏障”,生动形象地指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巨大保卫作用,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通过两个比喻热情歌颂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巨大作用和伟大精神。
14.作者使用第二人称“你”,面对黄河直抒胸臆,情感更为直接、强烈,能使读者深受其炽热之情的感染。
15.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知识点】黄河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记叙人称;反复;呼告;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归纳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注意修辞手法运用,先指出运用何种修辞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修辞的作用,表达作者何种情感。注意结构上的作用,就是开头、中间、结尾句的作用。开头: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中间: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结尾:点题、前后照应,总结全文。
(3)本题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注意先指出运用何种修辞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修辞的作用,表达作者何种情感。
(4)本题考查第二人称的作用。第二人称的作用:更直接、更自然、更亲切、更生动。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以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能够使读者迅速融入角色,把感情调动起来并融入到文章中去。
(5)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在文中找到情感句和情感词,联系诗人写作背景,分析作者情感态度。
11.《黄河颂》从黄河哺育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中华民族三个方面歌颂了黄河。
故答案为:哺育(养育)、保卫
12.连续三次“啊!黄河!”,形成反复,直接抒发对黄河的情感。依次从黄河哺育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中华民族三个方面歌颂了黄河,回环往复,有音韵美。
故答案为:修辞角度:三次呼告形成反复的修辞手法。直接抒情,充满激情,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挚爱之情。
结构上:三次呼告将选文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并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13.作者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摇篮”,高度赞扬了黄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孕育作用。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写出了黄河形象。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具体化了黄河的作用。写了黄河的作用,表达对黄河的赞美和敬爱。
故答案为: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黄河比作“摇篮”,生动形象地指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作“屏障”,生动形象地指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巨大保卫作用,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通过两个比喻热情歌颂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巨大作用和伟大精神。
14.称黄河为“你”,第二人称,亲切自然,就像面对好友般,情感直接强烈,让读者也能感受到对黄河的强烈情感。
故答案为:作者使用第二人称“你”,面对黄河直抒胸臆,情感更为直接、强烈,能使读者深受其炽热之情的感染。
15.《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抒情诗,此诗亦是诗人对黄河唱出的颂歌,诗人用澎湃的热情地讴歌了黄河的宏伟气势、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孕育和巨大的保护作用,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故答案为: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四、微写作
16.“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你认为谁是新时期具有“黄河精神”的人?请列举一位,并为他(她)写上一句话的评论。
【答案】任长霞 ;她是中原大地又一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贫,她柔肠百转。尺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
【知识点】创新题型;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课外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首先要明白”黄河精神“的内涵,即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然后还需要找出新时期这样的人物;如孔繁森、任长霞等。最后进行评论和阐述。
故答案为:任长霞 ;她是中原大地又一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贫,她柔肠百转。尺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
【点评】本题有两大难点,一是要正确理解”黄河精神“,二是要找出新时期拥有黄河精神的人物。因此就需要我们的学生在平时要多看新闻和报纸,注重积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