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想象美丽的画面;
2、品味精美的语言;
3、朗读,传情达意。
2学情分析
《春》是人教2016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施教的对象是刚升入初中的初一新生,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和语文学习习惯,尚处于小学水平,需要慢慢培养和发展。依据这一特点和《春》这篇课文的文本特点,我把想象、品析、朗读作为教学目标,其中品析语言这一环节,又引导学生总结出具体的品析方法和品析格式,有利于学生练习。朗读环节,在注重点拨朗读技巧的同时,又注意示范朗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重点难点
1、想象美丽的画面;
2、品味精美的语言;
3、朗读,传情达意。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春天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提起春天,人们总能想到许多美丽的形容春天的成语和诗句,比如“桃红柳绿”、“草长莺飞”、“莺歌燕语”,比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春》也是一篇描绘春天的经典美文。
活动2【讲授】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要完成以下三个学习目标,请大家看大屏幕,加以了解:
1、想象美丽的画面;
2、品味精美的语言;
3、朗读,传情达意。
活动3【讲授】初读感知
经典的美文需要大声读、反复读,才能够渐入佳境,品到其妙处。接下来就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同时思考两个问题:
1、说一说文章的思想感情;
2、理一理作者的行文思路。
活动4【讲授】精读品析
这么多充满诗意、春意的名字,光是听听就不由得要陶醉其中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从中选取一幅图画,来一起欣赏。
请大家放松心情、闭目聆听,伴着这优美的音乐、精彩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说说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活动5【讲授】品味语言
大家的描述真的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姹紫嫣红的大花园。那么作者是怎么把这幅美景描绘出来的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这个句子写出了百花争艳的美景,谁能说说它是怎样写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你觉得要读出这种美景和作者的喜爱、赞美,该重读哪些词语 该怎样把握语气语调
2、这一段还有写野花的句子,用了另一种修辞,你能找出来吗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个句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什么 该怎样读
3、还有哪个一个句子,没有直接写花,但是能让我们想象到花味儿的甜香,是哪个句子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哪个字用得特别好 好在哪里 该怎样读
活动6【活动】学法总结
谁能来说说写景抒情的美文,该怎么学习
品味语言,可以从哪两个角度进行
谁能总结出具体的方法
15;16;2;
活动7【活动】学以致用
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的句子,或者炼字特别好的句子,来读一读、品一品。
D、班级交流:
重点指导结尾三个比喻句的朗读:
该重读哪些词语 语气、语速、语调如何把握 男生齐读第一个句子。女生齐读第二个句子。男女生齐读第三个句子。
活动8【练习】延伸阅读
人们喜爱春,用各种方式来记录春、描摹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现代著名作家张晓风《春之怀古》的片段:
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枯守一截老棍,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侵雪扰犹自温柔地抱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突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鸟又可以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只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叽叽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思考题:
1、这段文字描绘了春天的哪几幅美景 你最喜欢哪幅 为什么
2、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句子 为什么
活动9【练习】推荐阅读
写春的美文还有很多,建议大家课下阅读: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迟子建《春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名词》 丰子恺
活动10【作业】诵读作结
十二三岁的青少年,整处于人生的春天,让我们趁着这大好春光,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去收获自己的完美人生!最后,让我们在对春天的热情歌颂中结束这节课:
师生合作朗诵: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课下阅读: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迟子建
《春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名词》 丰子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