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3 14:2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扬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高一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二里头遗址墓葬铺撒朱砂的葬仪来源于晋南陶寺文化,墓葬中大量随葬海贝串饰的现象源自西北马家窑文化,而漆觚与玉柄形器的组合很可能源自长江流域。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A.墓葬规划严整 B.阶级开始分化
C.多元文化汇聚 D.宗法制度成熟
2.春秋郯国国君郯子出身东夷,而他在追述东夷部族历史时涉及到黄帝、炎帝、共工、太皞、少皞、颛顼等6位古帝王,多为传说中的华夏先祖。其意在强调
A.华夷同源共祖 B.区域交往密切
C.国家实现统一 D.贵族矛盾缓和
3.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后,大批商人失去营利途径,只能“以末求财,以本守之”,甚至弃商返本。这反映出盐铁官营政策
A.实现了“与民休息” B.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C.解决了“王国问题” D.强化了君主专制集权
4.表1是两汉时期部分医学资料的出土、收集情况整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表1
时期 医学资料收集、出土情况(部分)
两汉 江陵张家山西汉墓出土的医简共178 枚,含古医籍 2 部 11 种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医籍竹简约200枚、木牍10枚、绢帛10种
甘肃武威县出土简牍92 枚,记载完整医方31个
A.南方医学技术远超北方 B.中医注重理论创新
C.造纸术促进了医学传承 D.两汉医学成就突出
5.有学者分析西晋灭亡原因时指出,司马炎袭位是依靠门资,平吴之后更是耽于游宴;他重用的“八公”也不过是攀龙附凤、阿意苟合之人。该学者意在批评西晋
A.崇尚清谈 B.制度僵化
C.政治腐败 D.士族专权
6.表2是三国至南朝时期,交州、广州地区行政区划变置统计表。这一变化最有可能是因为
表2
孙吴 西晋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州数 2 2 2 3 3 26 27
郡数 16 17 22 38 55 80 85
县数 94 121 197 241 320 不明 293
A.区划层级增加 B.豪强势力膨胀 C.社会经济发展 D.民族交融显著
7.图1是唐代画家张萱(开元年间人士)所作《捣练图》,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图中人物形象鲜明,造型饱满,烘托出雍容华贵的气度。此图
图1
A.注重意境个性 B.展现盛唐风貌 C.融入异域风情 D.再现市民生活
8.图2是西安大雁塔唐朝进士题名帖。以下制度和此相关的是
图2
A.三省六部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9.有学者认为,宋辽能长期和平相处,贸易关系的维持是主要因素之一。材料中的主要贸易形式是
A.定期朝贡 B.榷场互市 C.海外贸易 D.输送岁赐
10.北宋壁画中的舞者多着裤,且存在大量“开腿”“抬脚”动作,而南宋舞蹈壁画中的舞者主要靠上半身完成舞蹈动作,腿部隐藏在裙中。这一变化反映出
A.门第观念淡化 B.社会风气渐趋保守
C.人身控制松弛 D.绘画风格日益多元
11.辽朝实行契丹贵族和汉族士绅的联合专政,面对包括契丹在内的游牧民族,辽朝皇帝就是昔日草原上的单于和可汗;而面对汉族,他又是符合儒家概念的皇帝,以正统自居。这主要是因为辽朝
A.实行全面汉化 B.保留猛安谋克 C.设置南北面官 D.推行四等人制
12.基于藏族地区的特点,忽必烈决定在中央政府中设立一个特别机构,将管辖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结合起来。该机构可能是
A.中书省 B.宣政院 C.西域都护府 D.澎湖巡检司
13.明武宗打算南巡,遭到科道群体的反对,100多名官员跪在午门之外,引发了大规模廷杖事件,明武宗被迫放弃南巡。这反映了
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B.君臣关系彻底破裂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4.明朝隆庆年间,苏州府的丝绸业非常发达,许多民营作坊生产的丝绸深受国外市场欢迎,作坊主们经常与欧洲、东南亚的商人进行贸易往来。据此可知,当时
A.苏州丝织技术领先全国 B.海禁政策有所松动
C.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5.有学者提出,古代印度洋贸易紧紧地将亚、非、欧连接在一起,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印度洋周边各国合作互动,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诞生做出了重要铺垫。该学者意在肯定郑和的航海活动
A.促进了世界联系的加强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提升了非洲文明的程度 D.宣扬了睦邻友好理念
16.中国古代有一类文学作品,因其语言直白、内容浅显,在普通百姓中得到广泛传播。该类文学作品最有可能是
A.汉赋 B.唐诗 C.昆曲 D.小说
17.表3为某学者对1840年前后中英枪支的对比。该表可直接用于研究
表3
枪型 枪长(米) 射程(米) 射速(发/分钟) 枪刺配置
中方 兵丁鸟枪 2.01 约100 1至2发 无
英方 伯克式 1.166 约200 2至3发 有
布伦士威克式 1.42 约300 3至4发 有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8.图3是1894年建平金矿公司发行的股票,该公司由北洋大臣李鸿章批准开办。据此推断,该公司
图3
A.属于洋务企业 B.旨在实现自强 C.固守传统经营 D.实行公私合营
19.孙中山曾指出:“《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主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专制、要求立宪之谬说,使革命主义,如日中天。”由此可知,《民报》的主要功能是
A.动员工农群众 B.宣传三民主义
C.消除党派之争 D.批判君主专制
20.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3月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主要内容是废除人口买卖契约,保护平民享有基本的公民权利和自由。这些法令
A.彻底破除社会陋习 B.实现社会全面转型
C.加快革命思想传播 D.助推社会风尚革新
21.1922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为此,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奋斗目标是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实现共产主义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进行战略转移
22.表4是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贵州开展政治宣传的代表性标语。这一时期是
表4
地点 标语
榕江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
息烽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唯一的领导者!
遵义 拥护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出卖民族利益!
黎平 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3.图4是1935年创作的一幅漫画。图中,身上标着“China”的人一半身子已被一只身上标着“JapGrab”的老虎吞下,他跟老虎比划着,说“好啦,我同意,不过只能吃到这里!”据此可知,该漫画的主要意图是
图4
A.讽刺不抵抗政策 B.号召国共合作抗日
C.争取国联的调停 D.抗议日本侵占北平
24.1943年,《开罗宣言》规定:日本从中国窃取的所有领土,如满洲、台湾和澎湖列岛,应该归还于中国。这在客观上反映了
A.日本侵略彻底失败 B.美苏推行强权政治
C.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D.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25.图5所示战役,描绘了解放军将敌人包围在“一点两线”(一点:以徐州为中心点,两线:陇海线、津浦线),从而切断徐州与南京的联系中枢。该战役是
图5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6.图6为1956年发行的一幅宣传画《铲掉田坎 连成一片》,该作品表现了当时的中国农民
图6
A.拥护土地改革 B.推进农业机械化
C.进行承包经营 D.支持农业合作化
27.从1964年开始,西南地区围绕建设常规兵器工业基地、船舶工业基地等目标,逐步形成了国防工业、民用机械、冶金、化工工业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生产体系。这一建设成就
A.得益于“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B.兼具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战略
C.开启了“西部大开发”的进程 D.是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开端
28.春晚反映了时代变迁与人们的精神风貌。表5是春节晚会流行曲目统计表,其中曲目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表5
年代 流行曲目 反映的主题
A 20世纪80年代 《在希望的田野上》 农村改革,农民获得土地的所有权
B 《我的中国心》 一国两制,海外游子渴望回归祖国
C 20世纪90年代 《春天的故事》 对外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 《公元1997》 澳门回归,祖国统一进程的推进
29.有学者认为,1992年3月26日发表的《东方风来满眼春》,与1978年5月11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并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关头的雄文”。两篇“雄文”都
A.实现拨乱反正 B.体现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C.助推思想解放 D.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30.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期间,中国表示将不断深化金砖战略伙伴关系,深化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表明,中国致力于
A.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B.进一步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C.推动亚太地区合作共赢 D.改革和建设全球治理体系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40分。其中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3分,第33题13分。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贾谊在吸收前人思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民本思想体系。他认为安民首先要保证农民有从事农耕生产的适当时间,并把剥削量控制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范围内;使百姓富足则要“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贾谊还指出缺少礼义是秦朝骤亡的重要原因,提出疑罪从去,疑赏从与的原则,认为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育人民的作用。
——摘编自梁安和《贾谊思想研究》
材料二 明清之际,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开创了“新民本”思想的体系。传统民本主义多是批判暴君,而黄宗羲从制度上分析批判;在国家治理中,他认为君与臣“名异而实同”,职责都是为万民服务。在经济政策上,黄宗羲认为古圣王的崇本息末,是崇尚礼治而禁绝佛事、倡优等不切民用的末业。黄宗羲从“天下为公”的责任意识出发,将中国民本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有学者认为,他的思想若能贯彻下去,结论应为民主共和。
——摘编自焦园庆《黄宗羲民本思想及当代启示》
(1)据材料一,指出贾谊的安民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7分)
(2)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简要评价。(7分)
32.(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昌起义后,为了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的反革命“围剿”和严密封锁,中共中央建立了从上海经香港、汕头、大浦、永定到达瑞金的秘密交通线。这一交通线以水路为主,沟通了位于上海的中共中央和位于赣南、闽西根据地的中央苏区之间的信息往来,向苏区输送了大量物资,同时也护送了大量中共领导干部安全进入中央苏区。红色地下交通线成了中共中央和红军联系的“血脉”通道,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席杰《红色地下交通线的建立与使用》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一条秘密的国际红色交通线在中东铁路沿线逐渐建立起来。该线起初目的是保障往来中俄(苏)两国革命者的安全。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东北红色国际交通线也承担了传递信件、情报、指示和输送物资的功能。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红色国际交通线逐渐成为东北抗日战争隐蔽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摘编自于司酮《东北红色国际交通线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红色地下交通线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建立的背景。(8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东北红色国际交通线承担的主要任务。(3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两条交通线沟通对象的不同。(2分)
33.(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刘鸿生是近代中国具有强烈的同业合并意识并成功付诸实践的企业家。他在1927年到欧美各国游历时深感其同业联合之发达,便力图仿效,组建行业托拉斯。1930年,在面对国际火柴托拉斯瑞典火柴公司摧毁性竞争之下,刘鸿生成功促成江浙实力最强的鸿生、中华、荧昌三家火柴公司合并为大中华火柴公司。到1930年,该公司火柴产额占全国火柴产额的26.13%。1930年11月,瑞典火柴公司也被迫与其达成共同协定售价和销额的妥协。
——摘编自江满情《论刘鸿生的同业合并思想及其实践》
材料二 1978年,四川省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确定企业在增收基础上,可以提取一些利润留成。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国有企业改革转向实行国家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两权分离”。1986年,国务院提出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1994年开始试点。
——摘编自陈清泰主编《重塑企业制度:30年企业制度变迁》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中华火柴公司实行“同业合并”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1978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近现代企业改革一“合”一“分”产生的共同作用。(2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A B D C C B D B B C B A B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A B D C B A C B D B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40分。其中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3分,第33题13分。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14分)
(1)主张:轻徭薄赋(减轻剥削);不夺农时;重农抑商(或重本抑末);以礼义治国(或减轻刑罚);教化百姓。(任意4点4分)
原因:吸收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或吸收前人思想研究成果);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汉初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3分)
(2)内容:抨击君主专制制度;主张君臣共同服务万民(或君臣平等);提出工商皆本(或反对重农抑商)。(3分)
评价:进步性:发展了传统民本思想;顺应了时代潮流;彰显了士大夫的责任意识;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斗争提供了理论借鉴。(任意3点3分)
局限性:未能贯彻实践(或没有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1分)
32. (13分)
(1)特点:秘密(隐秘性强);水路为主;连接苏区;在南方地区;功能多样;作用重大。(任意4点4分)
背景: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的反革命“围剿”和封锁。(4分)
(2)主要任务:保障往来中俄(苏)两国革命者的安全;传递信件、情报、指示和输送物资;支援东北抗日战争。(3分)
(3)不同:前者沟通中共中央和苏区,后者沟通中国共产党和苏联(或共产国际)。(2分)
33.(13分)
(1)原因:有识之士(实业家)的推动;仿效欧美(或吸取欧美的成功经验);民族火柴业遭遇外国公司的竞争;国民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或国民政府政策支持);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任意3点得6分)
(2)内容:给企业一些利润留成;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两权分离”);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5分)
(3)作用: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力(生产效率);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