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数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数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1-22 13:21:50

文档简介

丹东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三数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集合,,则( )
A. B. C. D.
2.复数,则( )
A. B.
C. D.
3.已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面积为的半圆,则该圆锥底面的半径为( )
A.1 B. C. D.2
4.已知对数函数满足,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 D.
5.有6个座位连成一排,安排3个人就坐,恰有两个空位相邻的坐法为( )
A.48种 B.72种 C.96种 D.108种
6.已知圆过,,三点,则( )
A. B. C.5 D.
7.已知锐角,满足,且,则( )
A. B. C. D.
8.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且,,则( )
A. B.
C. D.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已知函数,则( )
A. 有一个零点 B. 的极小值为
C. 的对称中心为 D.直线是曲线的切线
10.把函数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的图像,则( )
A. 的最小正周期为 B.
C.在上递增 D. 关于直线对称
11.已知直三棱柱的体积为,,,,O为的中点,则( )
A. B.点A到平面的距离为
C.直三棱柱的外接球的半径为 D.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12.已知为坐标原点,过抛物线:的焦点的直线与C交于A,B两点,其中A在第一象限,点,直线与C交于N,若直线与的倾斜角互补,则( )
A.直线的斜率为 B.
C.线段中点的纵坐标为 D.
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若随机变量,且,则__________.
14.设单位向量,的夹角为60°,则___________.
15.已知等比数列的前3项和为168,,则___________.
16.已知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点A在上,点B在y轴上,,,则C的离心部为_________.
四、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0分)
记为数列的前项和,,.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项和.
18.(12分)
记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D是边上的点,且.
(1)求;
(2)若,求.
19.(12分)
如图,在三棱锥中,,,,,点M,N分别为,的重心.
(1)求证:面;
(2)若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为45°,且平面平面,求三棱锥的体积.
20.(12分)
中国象棋是中国棋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源远流长,某地区举行中国象棋比赛,先进行小组赛,每三人一组,采用单循环赛(任意两人之间只赛一场),每场比赛胜者积3分,负者积0分,平局各1分。根据积分排名晋级淘汰赛,若出现积分相同的情况,则再进行同分加赛,直到排出小组1,2,3名为止,已知甲、乙、丙三人分在同一个小组,根据以往比赛数据统计,甲、乙对局时,甲胜概率为,平局概率为;甲、丙对局时,甲胜概率为,平局概率为;乙、丙对局时,乙胜概率为,平局概率为,各场比赛相互独立.
(1)甲乙丙单循环赛分出胜负的局数为,求;
(2)甲乙丙单循环赛结束,乙丙同积4分,设加赛次后乙获得小组第一名的概率为,证明:.
21.(12分)
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点在C上.
(1)求的方程;
(2)过点的直线交于P,Q两点,直线,与y轴的交点分别为M,N,求证:线段的中点为定点.
22.(12分)
已知定义在上的函数和.
(1)求证:;
(2)设在存在极值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丹东市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三数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A 4.B
5.B 6.C 7.A 8.C
二、选择题
9.ACD 10.BCD 11.AC 12.ACD
三、填空题
3
13. 0.8 14. 2 15. 5
2 16. 5
四、解答题
17.解:
(1)当 n 2时,由 2Sn (n 1)an,得 2Sn 1 nan 1,所以 (n 1)an na
a n
n 1,即
n ,
an 1 n 1
a a a 2 3 n
所以 2 3 n ,所以 an n,当 n 1时,符合 a 1,综上 a n.a1 a2 an 1 1 2 n 1
1 n
…………………(5分)
2 T 1 2 3 n 1 T 1 2 3 n( )因为 n 0 1 2 n ,所以 1 n 1 2 2 ,2 2 2 2 2 2 2 2 2n
1 1 1 1 1 n n 2
作差得 Tn 0 1 2 ,所以T 4 .2 2 2 2 2n 1 2n n 2n 1
…………………(10分)
18.解:
(1)由余弦定理得 a2 b2 c2 2bc cos A,且 b2 c2 a2 2, BAC 120 ,得 bc=2.
…………………(4分)
(2)解法一:
CD E AE 3取 的中点 ,连接 ,因为 AD AC,所以 AE CD, BD :CD 3 : 4, BD a,
7
DE 2 EC a, AE 2 AD2 2 5 DE 2 AB2 BE 2,所以 b2 ( a)2 c2 ( a)2 ,
7 7 7
{#{QQABYQoAggAIABAAAQgCEwGqCgOQkBGACAoGhBAMsAAAiBFABAA=}#}
整理得 c2 b2 3 a2,由 b2 c2 a2 2联立得 2c2 5b2 3,又因为 bc=2,解得 b=1.
7
…………………(12分)
解法二:
2
由 BD :CD 3 : 4得, AD 4 AB 3 AC,所以 AD (4 AB)2 (3 AC)2 4 3 2 AB AC,
7 7 7 7 7 7
5b2 2c2 3,又因为 bc=2,解得 b=1.
…………………(12分)
解法三:
2 2 2 2 2 2
由 cos ADB BD AD AB ,cos ADC CD AD AC ,联立得 3a2 7c2 7b2,
2BD AD 2CD AD
5b2 2c2 3,又因为 bc=2,解得 b=1.
…………………(12分)
P
19.解: D
(1)证明:延长 AM 交 BP于点 D,延长 AN 交 BC于点O,
M
OD AM AN
B C
连接 , 2,又因为 AD, AO为中线, O
MD NO N
所以点D,O分别为 BP,BC的中点, A
所以MN //OD,MN 平面 PAC,OD 平面 PAC,所以MN // 平面 PAC.
…………………(6分)
(2)解法一:
因为平面 PBC 平面 ABC ,且平面 PBC 平面 ABC BC ,连接OP, PB PC,所以
PO BC ,PO 平面 PBC ,所以 PO 平面 ABC,取OB的中点 E,连接 DE,DE // PO,
所以 DE 平面 ABC,过 E作 EF AO,垂足为 F,连接 DF,所以 DF AO,所以 DFE
是二面角 D AO B的平面角,所以 DFE 45 ,所以 DE=EF,由 AB BC, AB 2,
BO 2, EF 2 2 ,所以 DE , PO 2,
2 2
1 1 4 2
所以三棱锥 P ABC的体积为V AB BC PO .
3 2 3
…………………(12分)
解法二:
因为面 PBC 面 ABC,且面 PBC 面 ABC BC,连接OP, PB PC,所以 PO BC ,
PO 面 PBC ,所以 PO 面 ABC,以 B为坐标原点, BA的方向为 x轴的正方向,建立如
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D xyz,可得 A(2,0,0) , O(0,2,0),设OP m(m 0) , P(0,2,m) ,
D(0,1,m ),所以 AO ( 2,2,0), AD ( 2,1,m ),设平面 AOD的法向量 n1 (x, y, z),2 2
AD n
由 1
0 2
,得 n1 (1,1, ),平面 ABO的
AO n1 0 a
{#{QQABYQoAggAIABAAAQgCEwGqCgOQkBGACAoGhBAMsAAAiBFABAA=}#}
z
法向量为 n2 (0,0,1),二面角D AO B的 P
n1,n2 D
平面角为 45 ,所以 cos n1,n2 ,
n1 n M2 B O C y
N
2
2 m A ,解得m 2,所以 PO 2,
2
2 4 x
m2
1 1
所以三棱锥 P ABC的体积为V AB BC PO 4 2 .
3 2 3
…………………(12分)
20.解:
(1)根据题意可知随机变量 X的取值分别为 0,1,2,3
P(X 0) 1 1 1 1所以 , P(X 1) 4 1 1 1 2 1 1 1 5 11 ,
5 3 6 90 5 3 6 5 3 6 5 3 6 90
P(X 2) 4 2 1 4 1 5 1 2 5 19 P(X 3) 4 2 5 4 , ,
5 3 6 5 3 6 5 3 6 45 5 3 6 9
所以随机变量 X的分布列为
X 0 1 2 3
P 1 11 19 4
90 90 45 9
1 11 19 4 23
所以随机变量 X的期望 E(X)= 0 1 2 3 .
90 90 45 9 10
…………………(6分)
(2 1 1 1)根据题意得,加赛 1轮乙获胜的概率 P1 ,加赛 2轮乙获胜的概率 P2 ,...2 6 2
n P 1 1加赛 轮乙获胜的概率 n ,6n 1 2
1 1 n
所以 P P P 1 1 1 1 1 1 6 3 11 2 n (1 ),2 6 2 6n 1 2 2 n1 1 5 6
6
1 3
因为 n N ,所以1 n 1,故 P1 P6 2
Pn .5
…………………(12分)
21.解:
(1)因为点 A( 2,0)在 C上,可得双曲线的焦点在 x轴上,渐近线方程为 y x,
x2 y2
设双曲线的方程为 x2 y2 ( 0),得 4,所以 C的方程为 1.
4 4
…………………(4分)
{#{QQABYQoAggAIABAAAQgCEwGqCgOQkBGACAoGhBAMsAAAiBFABAA=}#}
2 P(x , y ) M (0, y ) AP y y1 (x 2) y 2y( )设 , ,则直线 : , 11 1 M M ,x1 2 x1 2
设Q(x2 , y2 )
2y
, N (0, yN ),同理可得 yN 2 ,x2 2
设直线 PQ: y k(x 2) 3 (k 1),MN的中点为 D(0, yD ),则
y yM yN k(x1 2) 2 k(x2 2) 2 2k 2[(x1 2) (x 2)]D 2 ,2 x1 2 x2 2 (x1 2)(x2 2)
x2 y2 4
由 得 (1 k 2 )(x 2)2 (4k 1)(x 2) 4 0,
y k(x 2) 2
(x 2) (x 2) 4k 1所以 1 2 2 , (x1 2) (x
4
2 2) ,1 k 1 k 2
y 2k 2[(x1 2) (x 2)]所以 D 2 2,(x1 2)(x2 2)
因此线段MN 的中点为定点 D(0, 2).
…………………(12分)
22.解:
(1)证明:令 F (x) f (x) g(x) ln(x 1) x , x 0
F (x) 1 1 2 x x 1 ( x 1)
2
所以 0,
x 1 2 x 2(x 1) x 2(x 1) x
F (x)在 (0, )上是减函数, F (0) 0, F (x) f (x) g(x) 0,故 f (x) g(x).
…………………(4分)
2
(2 4) (x) [ 2 t] f (x)
4
( t) ln(x 1),所以 (x) tx 4x 4(x 1) ln(x 1) ,
g (x) x x2 (x 1)
令 k(x) tx2 4x 4(x 1) ln(x 1),要使 (x)在 (0, )存在极值点,即 k(x)有变号零点.
k (x) 2tx 4ln(x 1) 4, k (x) 2t ,
x 1
当 t 0时, k (x) 0恒成立, k (x)在 (0, )上递减, k (0) 0, k (x) 0,
所以 k(x)在 (0, )上递减, k(0) 0, k(x) 0,所以不存在变号零点.
当 t 2时, k (x) 0恒成立, k (x)在 (0, )上递增, k (0) 0, k (x) 0,
所以 k(x)在 (0, )上递增, k(0) 0, k(x) 0,所以不存在变号零点.
当 0 t 2 2时, x (0, 1), k (x) 0 k (x) (0, 2 , 在 1)上递减,平面
t t
x (2 1, ), k (x) 0, k (x) 2在 ( 1, )上递增,
t t
{#{QQABYQoAggAIABAAAQgCEwGqCgOQkBGACAoGhBAMsAAAiBFABAA=}#}
所以 x 2 1是 k (x)的极小值点,则 k (2 1) 4 4ln 2 2t 4ln t,
t t
令 p(t) 4 4ln 2 2t 4ln t, p (t) 4 2, 0 t 2,所以 p (t) 0, p(2) 0,
t
2
所以 p(t) 0恒成立,即 k ( 1) 0,k(x)在 (0, 2 1)上递减,k(0) 0 2,必有 k( 1) 0,
t t t
由(1)知 ln(x 1) x ,所以 tx2 4x 4(x 1) ln(x 1) tx2 4x 4 x (x 1),
k(x) tx2 4x 4 x (x 1) x 16 k(16) 64 16 16(4 t) ,取 2 ,所以 2 2 2 0,t t t t t
2
所以 x0 ( 1,
16),使 k(x)有变号零点,综上所述 t的取值范围为 0 t 2.
t t 2
…………………(12分)
{#{QQABYQoAggAIABAAAQgCEwGqCgOQkBGACAoGhBAMsAAAiB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