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竹节人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竹节人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2 16:4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竹节人
谁知道下面是什么玩具?你玩过这个玩具吗?
会写“凛、棍”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及玩法。
新课导入














ɡē
ɡùn
xiànɡ
diāo
duò
tuí
sànɡ


lǐn
cái
chóu


读一读,写一写
威风凛凛 疙瘩 疲倦 呆头呆脑
别出心裁 技高一筹 得意扬扬 弄巧成拙
大步流星 念念有词 全神贯注 忘乎所以
看看这三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lǐn
ɡē dɑ
cái
chóu
字词学习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概述“我们”当时全都迷上了斗竹节人。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
主要描述了制作竹节人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8~19自然段):
主要写斗竹节人的乐趣,体现“我们”对此深深着迷。
第四部分(第20~29自然段):
主要写“我们”上课时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没收了“我们”的玩具,下课后却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痴迷地玩起来。
请认真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围绕“竹节人”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制作竹节人
玩竹节人
老师与竹节人之间的故事
制作竹节人,我们需要关注2—7和8、9;
体会“斗竹节人”的乐趣,我们要阅读8—19;
从20—29,我们知道:老师没收了“我”和同桌的竹节人,却也偷偷玩竹节人。
汇报交流
如何理解“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
作者小时候所处的那个时代,经济比较落后,物质相当匮乏,几乎没有什么玩具卖,也没有多余的闲钱去买玩具,所以作者这么说。为下文中展示“我们”对竹节人的珍爱,对斗竹节人的痴迷作了铺垫。
有一段时期,我们全 迷 上了斗竹节人。
这样的开头有什么好处?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
总述全文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儿则生意特别好。
我们的毛笔都用来做竹节人了,所以就假装丢了,然后再去买,老人的生意当然就好了。
竹节人对“我们”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充满乐趣。
妈妈的责怪;
老头儿生意特别好
侧面描写
简单的竹节人,有趣的竹节人,我们的童年总是充满欢乐。那么,这么简单有趣的玩具的竹节人是怎么制作的呢?
讨论交流竹节人制作指南
重点阅读第3自然段,抓住3句话,同时还要配合插图来整理制作的步骤。
我们先用锯子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一截,然后在上面钻一对小眼,装手臂用,接着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最后用一根纳鞋线把它们穿在一起。
第11~13自然段也有一些关于让竹节人更威风的装饰方法,如系上冰棍棒儿、装上废钩针,等等。
夸张
破旧的课桌承载了孩子们无穷无尽的乐趣。
比喻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斗竹节人的“古战场”有趣:
拟人
找有裂缝的课桌,把竹节人放在课桌上面,再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缝里,在下面用手操纵,将鞋线一松一紧,竹节人就舞动起来;把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分别操纵下面的鞋线,竹节人就能相互搏斗了。
怎样玩竹节人呢?
第5—18段
给竹节人配“兵器”;
给竹节人起名号,再刻上字;
用橡皮擦雕刻成脑袋给竹节人粘上,再做一套纸盔甲;
一边玩一边解说,嘴里咚锵地说着,呐喊助威。
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健美小伙子
壮士模样
叉腿张胳膊
威风凛凛
脖子老粗
浑身疙瘩肉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齐天小圣
正面描写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金钩大王
窦尔敦:清代小说《施公案全卷》、京剧《盗御马》中的豪侠。
窦尔敦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作者没有正面描写我们专注的神情,而是通过侧面烘托:一是“攒着观战”的细节、“跺脚拍手”“咋咋呼呼”的细节;二是听不到上课铃声,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既表现我们对斗竹节人的入迷,又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这句话写出了这个游戏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和乐趣。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作者连用了五个简洁的短句,五个连续的感叹号,营造出一种紧张、热烈的氛围,烘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仿佛古战场中英雄征战的序曲,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开始,表现了孩子们对竹节人的投入、痴迷和深深的喜爱。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这些词句写出了“我”和同学们玩竹节人很痴迷。
文末提到,“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化为乌有”的原因是什么?
老师没收了“我们”的“竹节人”,“我们”觉得老师不理解我们的心情,也不懂“竹节人”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所以心生怨恨和沮丧。但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我”和同桌相视一笑,这个“笑”包含着内心的喜悦、自豪与满足,内心由阴转晴,此时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也就“化为乌有”了。
主旨归纳
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做竹节人、玩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自己偷偷地玩等几件事,表现了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期快乐生活的怀念之情。
竹节人
制作竹节人的过程
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
怎样玩竹节人
加工竹节人
上课还想着斗竹节人
没收竹节人
自己玩竹节人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