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关于燃烧与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氧气 B.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D.煤不充分燃烧有利于节约燃料
2.今年我国生态环境部门将进一步推进“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迈向美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下列符合这一观念的是( )
A.推动风能、太阳能产业发展 B.高炉炼铁的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C.为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化肥用量 D.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浇灌农田
3.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氢气燃烧 B.塑料老化
C.动植物体呼吸 D.金属的锈蚀
4.近年来我省各地陆续建立了许多生态农庄,为大家游玩提供了新的去处,观景、摘菜、摘水果等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方便生活,推广农庄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B.就地焚烧农庄中的秸秆可以增加田地肥效
C.绿色出行,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D.为了增加水果产量,可以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5.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酒和醋的酿造
C.蔗糖的溶解 D.动植物的呼吸
6.“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7.放置地面上的木炭并没有发生燃烧,说明燃烧缺少的条件是( )
A.没有可燃物 B.没有与氧气接触
C.温度未达到木炭的着火点 D.以上三个条件都缺
8.下列各组混合气体点燃后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H2和N2 B.CO和O2 C.CO2和O2 D.H2和He
9.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0.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室内放置一大盆水,就可防止煤气中毒 B.室内着火,应立即开窗通风
C.夜间室内有煤气泄露,可立即开灯检查 D.久未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
11.根据国家标准,我国将火灾按燃烧物质的种类不同分为四类。下列最好用水来灭火的是
A.木材、棉、麻纸张等固体物质火灾 B.煤气、天然气火灾
C.汽油、原油、乙醇等液体物质火灾 D.电器火灾
12.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氮气
B.海洋的储水量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 96.5%
C.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D.宝贵的金属资源全部存在于地壳中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积极探索新型清洁能源有助于促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加速进行,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氢能是一种热值高、能量密度大、来源多样的绿色能源。
现阶段较为成熟的制氢技术路线有3种,即使用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重整制氢,以石油工业副产醇类裂解制氢技术为代表的化工原料高温分解重整制氢,以及电解水制氢。光解水和生物质气化制氢等技术路线仍处于实验和开发阶段,相关技术难以突破,尚未达到规模化制氢的需求。图1给出了目前我国制氢原料占比,图2是主流制氢方法的经济性对比。
(1)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 (填“水”或“化石能源”)。不选择另一种来源的原因是 。
(2)请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
(3)关于能源利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
A.目前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是氢能
B.有些化石燃料燃烧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C.光解水和生物质气化制氢等技术有待研究
14.能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 、石油和天然气,它们属于(填“可”或“不可”) 再生能源。
(2)在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的产品中,可作汽车燃料的产品之一是 。以石油为原料能生产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等合成材料,使人类摆脱了依赖天然材料的历史。
(3)煤燃烧时排放的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减少酸雨形成的措施之一是 。
15.根据如图所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回答:
(1)由该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① ;② ;
(2)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判断,如果用导管将氧气通入该烧杯中,让氧气与白磷充分接触,白磷 (填“能”或“不能”)在水中燃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A、热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氧气,符合题意;
B、纸箱着火用水浇灭,温度降低到了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竖线,不能降低,不符合题意;
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会因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不符合题意;
D、煤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造成环境污染且浪费燃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灭火的原理:移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之下,据此分析。
2.【答案】A
【解析】【解答】A、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符合题意;
B、高炉炼铁的废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故B不符合题意;
C、合理使用化肥能提高农作物产量,过量使用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能直接用来灌溉农田,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新能源的开发来分析;
B.根据尾气的成分来分析;
C.根据化肥使用的要求来分析;
D.根据工业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来分析。
3.【答案】A
【解析】【解答】A. 氢气燃烧属于剧烈氧化反应,故A符合题意;
B. 塑料老化是塑料被氧气,属于缓慢氧化,故B不符合题意;
C. 动植物体呼吸是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属于缓慢氧化,故C不符合题意;
D. 金属的锈蚀是金属和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缓慢氧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但是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4.【答案】C
【解析】【解答】A. 一次性塑料餐盒会造成白色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
B. 就地焚烧农庄中的秸秆可以产生烟尘和有害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
C.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较少用私家车对空气的污染,故C符合题意;
D. 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污染,不能为了增加产量而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环保理念,就是要减少浪费,减少污染,多使用新能源,多植树,保护并综合利用资源。
资源循环利用,减少一次性物质的使用,多使用新能源,垃圾分类,多植树造林等。
5.【答案】C
【解析】【解答】A. 锈蚀是金属与氧气、水等发生缓慢氧化反应造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 在酒和醋的酿造过程中会放出热量,这是由于制酒和醋的原料发酵时发生了缓慢氧化而产生的,故B不符合题意;
C. 蔗糖的溶解是蔗糖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之间,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而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 动植物的呼吸是吸入氧气后使体内物质发生氧化分解的过程,包含着缓慢氧化的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但是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如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等。氧化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6.【答案】B
【解析】【解答】低碳经济就是指通过开发新能源,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含量,保护环境,故正确;
B、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增加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且会产生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环境,故错误;
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可以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碳能源消耗,故正确;
D、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可以减少石油、天然气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正确;
故选B.
【分析】根据低碳经济的概念分析即可.低碳经济就是指通过开发新能源,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此题属于社会热点题,同学们要了解低碳经济,会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相关题目.
7.【答案】C
【解析】【解答】解:木炭具有可燃性,且与氧气接触,没有发生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故选C.
【分析】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解答,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8.【答案】B
【解析】【解答】解:A、氢气和氮气不能反应,故A错误;
B、一氧化碳和氧气能反应,并且生成气体、放出大量的热,点燃后可能爆炸,故B正确;
C、二氧化碳和氧气不反应,不会发生爆炸,故C错误;
D、氢气和氦气不反应,不会发生爆炸,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爆炸是指在有限的空间里,化学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的气体从而发生爆炸.可以根据物质之间能否反应,反应能否产生气体,能否放出大量的热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
9.【答案】D
【解析】【解答】使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二是增加氧气的浓度.一般情况下,增大氧气的浓度较难操作,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氧气浓度是一定的,要想燃烧更旺,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火要虚”就是在燃料中间留一些空气,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故选:D.
【分析】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的浓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
10.【答案】D
【解析】【解答】解: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放一大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选项错误;
B、室内着火,不应立即开窗通风,否则火势增大.故选项错误;
C、煤气泄露,立即开灯检查,容易引起火灾,甚至引起爆炸.故选项错误;
D、久没开启的地窖,菜窖,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较高,因此要做灯火实验.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有三个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二氧化碳也有三个化学性质: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还不能供给呼吸;能与水反应;能与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1.【答案】A
【解析】【分析】灭火的方法有: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三着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具体用什么方法灭火,由可燃物的性质决定.
A、木材、棉、麻纸张等固体物质火灾,可以用冷却法灭火,即用水来灭火,故A正确;
B、煤气、天然气火灾,应干粉灭火器,不能用水灭火,故B错误;
C、汽油、原油、乙醇等着火,不能用水灭,因为汽油的密度比水的小,会浮在水面,水起不到灭火的作用.故C错误;
D、电器着火,最先应当切断电源,防止触电,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隔绝空气,故D错误;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解答】A. 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是氮气,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说法不符合题意;
B. 海洋的储水量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 96.5%,说法不符合题意;
C.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说法不符合题意;
D. 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以及他们的化学性质分析;
B、根据地球水资源分布以及含量分析;
C、根据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种类以及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区别分析;
D、理解金属资源除地壳中,海水中也含有大量金属资源。
13.【答案】(1)化石能源;电解水成本高
(2)
(3)C
【解析】【解答】(1)由图1可知,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化石能源;电解水制氢成本较高,故不选择另一种来源;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目前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燃料,故不正确;
B、化石燃料燃烧均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污染物,污染空气,故不正确;
C、光解水和生物质气化制氢等技术路线仍处于实验和开发阶段,相关技术难以突破,尚未达到规模化制氢的需求,故光解水和生物质气化制氢等技术有待研究,故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根据图1,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化石能源;
根据电解水制氢成本较高分析。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3)根据目前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分析。
14.【答案】(1)煤;不可
(2)汽油(或柴油);塑料
(3)二氧化硫;使用脱硫煤
【解析】【解答】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由于生成时间久远,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在石油加热炼制时得到的产品中的汽油和柴油可作汽车燃料,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3)煤中含有硫和氮元素,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解在雨水中形成酸性物质,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使用脱硫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的发生。
答案为:(1)煤;不可;(2)汽油(或柴油);塑料;(3)二氧化硫;使用脱硫煤。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认知回答;(2)根据石油的炼制和合成材料的类别回答;(3)根据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回答。
15.【答案】(1)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2)能
【解析】【解答】解:(1)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水中的白磷虽达到着火点,但不与氧气接触,同样不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①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2)用导气管将氧气通入烧杯底部,与白磷(甲)接触,则可看到燃烧.故答案为:(1)①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2)能
【分析】(1)观察图示可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分析各自原因,了解燃烧的条件;(2)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