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3 15:2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写作 学写读后感
八年级下
学习目标
1
写作指导
2
范文示例
3
写作实践
4
教学环节
有位学者说过,如果一个人每年都读一遍《堂吉诃德》或《哈姆雷特》,然后每年都把读这本书的感想记录下来,那么这个记录也是他的生命史。
他的生命状态和变化,会在这个记录里留下痕迹。
阅读使你面对一个个鲜活又深刻的灵魂,让你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阅读后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既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同样也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写读后感吧!
情境导入
1.了解读后感,初步掌握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和写法。(重点)
2.写读后感,做到感从读出,有深度,有新意,并能用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印证。(难点)
学习目标
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在深入领会原文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表现手法或某一感兴趣的问题等提出自己看法,表明自己见解的一类文章。
写作指导
我们如何来写读后感呢?
读后感,顾名思义,“读”是“感”的基础,所以写好读后感的前提是什么呢?
精研细读、反复揣摩,把原文或原著读懂读通,读深读透,准确理解内容,领会主旨,赏析特色,获得丰富而深刻的感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前提。
通过研读,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一个较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阅读原文或原著时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然后就空发感慨,这样的读后感会给人一种文不对题或空泛无当的感觉。没能把握原文或原著的要领和本质,就随意“戏说”“大话”,这样的读后感就会暴露出作者的无知和肤浅。
当我们阅读后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感想,是要面面俱到全部都写下来吗?
感想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写读后感不能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写读后感,只能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某一点感受去写。
《说文解字》中释∶“感,动人心也。从心,咸声。”
在找准感想点时除了感受深刻还要考虑什么呢?
选择“感”点,除了考虑自己的感受要深外,还要考虑其是否有新意,要尽可能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写《三国演义》“失街亭”这一章节读后感,大多数人都是从马谡的角度谈“骄兵必败”的道理,从诸葛亮的角度称赞其赏罚严明、严于自责的优良作风。还可以从哪个角度写呢?
站在“知人善任”的角度,反思“失街亭”中作为领导者诸葛亮的责任和教训,由此生发开去谈干部任用制度改革。
当我们确定好“感想点”后我们具体可以怎么写呢?
1. 确定一个题目
一般情况下,可以用《读〈×××〉有感》或是《<×××〉读后感》作为题目;还可以采用正副标题配合使用的办法,把自己要表达的观点或者感受凝练成正标题,以《读<×××>有感》为副标题。
比如在写《城南旧事》的读后感时,有的同学取题为《永恒的童年—读<城南旧事〉有感》;也有的同学取题为《那些逝去的和永恒的——读〈城南旧事〉有感》。
2. 适当引述原文
引述
直接引述
间接引述
读后感的开头应该适当引述原文,也就是交代“感”从何来。引述原文可以对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也可对原文加以概括进行间接引述,但更多的时候是两者兼用。
“假日里,我读了一本书叫《昆虫记》。书中详细描写了很多昆虫的动作、习惯等。这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书中,我最喜欢的昆虫是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阅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引”和“感”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引”是“感”的根源,“感”是“引”的目的。所谓“引”就是指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写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从原文中找到引发感想的原因,抓住要点适当引述。
3. 提炼感想点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你能说出他的观点是什么吗?
正对于许多读者来说,《老人与海》中的老人象征着“压力下仍保持优雅”的美国“硬汉”。在我看来,海明威在小说中反映的是人对爱的终极诉求。在小说中,“男孩”象征着对老人的爱。老人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过一条鱼,男孩的父母说这老人的运气已经跌到了谷底,许多渔夫都在嘲笑老人。一些年纪较长的渔夫为他难过,但没有表露出同情。只有男孩敬爱这位老人,没有因为对他失去信心而离弃他……
作者非常明晰地亮出阅读后的感受也就是自己的观点:小说中反映的是人对爱的终极诉求。简洁明了,和引述原文一道构成文章的开头部分。
我们的感想点要深刻、要新颖。要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某一点感受去写,如何去写呢?
这就要反复思考、提炼,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条理化。写作时,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或层次来思考与表述。
4. 联想拓展
我们怎样将自己的阅读感受描绘出来呢?
《小石潭记》“潭中鱼”的这段文字,描写的是常见景致,却让人觉得特别美。
这得益于作者的细致观察,全身心投入。
静下心来,认真品味,才能感受到美。我们旅游时,如果只是满足于走马观花,就很难发现美、欣赏美。
阅读积累
生活经验
印证感受
从这部作品中获得的感受让你联想到了阅读过的其他哪些作品?
同一个问题其他作品的观点如何?
和其他作品相比,这一部有何特色?
自已曾经有过哪些类似的经历?
作品反映的问题现实生活中有没有?
这种联系要具体、恰当,要有针对性,突出时代精神,体现时代感,从而引起读者共鸣。
一句话,写读后感,不能就事论事,而要打开思路,展开联想,可以有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用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用丰富多彩的社会现象,来佐证自己的感受,从而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5. 收束全文
收束全文时,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怎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要顺理成章收束全篇。
简爱已作为独立女性的经典,我期望阳光下,鲜花里有更多的简爱走出来,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有完美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生活。
小 结
范文示例
一、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写一则随感。200 字左右。
提示:
1. 选定课文后,可以再仔细读一遍,然后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
2. 尽量少引述,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3. 可以写得自由灵动些,尽可能富有新意。
予家温暖,予国光明
——读《灯笼》有感
吴伯箫先生用温情的笔触,将一个熟悉的物件——灯笼展示人前,亲情和尽忠报国之情交织,倏忽间,灯笼这个能照亮一隅的形象竟如此高大。
一个灯笼,带给了先生儿时的欢乐,驱赶了夜路里的恐惧,照出了祖父的一片赤诚,也勾起了对亲人的缕缕情丝。
就在我沉浸在灯笼的种种文化气息中不能自已时,一阵浓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让我领略到了沙场点兵、萧萧马鸣。彼时的灯笼俨然就是一个时空穿梭机,旧时的恢宏岁月、家国之思一一浮现在眼前。“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先生如是说。他的赤诚之心,深深震撼了我。作为当代少年,我们当以先生为榜样,时刻关心家国命运,勤奋学习,做那奋力散发着光和热的灯笼。
范文点评
①感悟深刻。从吴伯箫笔下“灯笼”的寓意说起,并由此生发感悟:做一个散发光和热的灯笼。
②语言流畅。文字读起来朗朗上口,一字一句蕴含了对吴伯箫的敬佩及家国之思,使文章富有气势。
二、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 600 字。
提示:
1. 可以针对这部名著的整体或其中某一个章节、片段来写。选定之后,重读一遍,然后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点来写。
2. 引用名著原文时,要仔细核对,以保证引文与原文一致。
3. 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力求新颖,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
重新定义“伟大”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清新的海风徐徐吹来,海面轻卷着浪花。①很多年以前,我们的达卡王子——尼摩船长,怀着一颗不甘而又坚定的心,登上“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启了他不同寻常的一生。
1866年11月6日,他结识了阿龙纳斯教授、教授的仆人康塞尔和加拿大捕鲸手尼德·兰。阿龙纳斯教授在与尼摩船长的一次闲聊中说道:“您爱大海,船长。”平日里寡言少语的船长顿时激动起来,说出了很多自己的心声,话语间满是他对自由与和平的向往。
①描写画面,自然引出话题人物。
开篇描绘海面美景,自然引出本文的话题人物——尼摩船长,概述其人物形象,为下文做铺垫。
海底生活时而风平浪静,时而险象丛生。因操作事故,尼摩船长的同伴受伤身亡。船长将他葬在海底五彩斑斓、瑰丽多姿的珊瑚林里。他说:“在这里,珊瑚虫会把死者永远封闭起来,不受鲨鱼和人的欺负!”船长的几行热泪让我感触颇深。那是一位战斗英雄的泪水,也是一位深情的人为同伴留下的伤心的泪水,饱含着悲壮与深沉。
“他不是关在书斋之中和温室里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科学家,而是一个在反抗殖民主义斗争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志士。”②有人这样评价他。
②引述恰当,刻画人物形象。
恰当引用他人对尼摩船长的高度评价,刻画了尼摩船长坚强不屈的民族斗士的形象,以此引出下文尼摩船长为反抗殖民侵略所做的努力。
一个自强不息的英雄,在黎明到来之前,绝不会放弃他未竟的事业!
他利用“鹦鹉螺”号攻击英国侵略者的军舰;在潜船驶向康地岛途中,他从橱柜内取出数百万黄金,写上地址,派人用小船送走,支援穷苦人民,支持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斗争。
我不禁想到“伟大”的定义。历史上多有“理想”的巨人,却少有“行动”的巨人。
战国时期的赵括,谈论兵法头头是道,在战场上却不懂变通,以至于身死国灭。年轻时的司马迁,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诸名山,传之其人”的史书,为此他忍辱负重,历时十几年,终成《史记》。③一个人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有着崇高的理想,还在于他将理想真正付诸于行动。
③联系积累,深化阅读感受。
结合著名的历史事件“赵括纸上谈兵”“司马迁忍辱负重,终成《史记》”,进一步对“伟大”进行定义。
船长的“伟大”在于,他既是一个爱“人”的人,也是一个爱“人民”的人;他既是大海上的隐士,也是战争中的战士。④
我要向这位伟大的船长致敬!
④高度评价,认知深刻。
小作者通过寥寥几语对自己眼中的尼摩船长的“伟大”形象进行概括,点明他是一个爱“人”、爱“人民”的人、隐士、战士,体现出小作者对原著的深入思考和对人物形象的深刻理解。
范文点评
①过渡自然,深化主题。文中引用原著中的几个场景,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感受,再自然过渡到对“伟大”的思考,最后写出对尼摩船长“伟大”举动的敬佩,以此收束全文,深化主题。
②语言流畅,表述准确。小作者选取了《海底两万里》中有关尼摩船长的部分情节,用凝练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使尼摩船长的形象极具立体感。
你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200字。
提示:
1.回忆你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选出印象最深的一部,想一想,剧中的哪个人物、哪个情节(或细节)打动了你?
2.分析剧中人物或情节打动你的原因,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写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