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选择题为第1页至第6页,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综合题为第7页至第10页。答案书写在答题纸上。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KM。我国地震救援队于北京时间2月7日23时从北京出发,2月8日4时30分(东三区区时)到达阿达纳机场。救援队开展了为期9天的就援工作。图1示意两次地震震中位置。据此完成1-3题。
(
图1
)
我国地震救援队前往土耳其的航班( )
A. 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B. 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
C. 飞机降落时北京时间为8日9:30 D. 飞行用时约14.5小时
2. 地震救援队救灾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B. 地球的自转速度减慢
C. 安卡拉的昼长变长 D. 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3. 有关此次土耳其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震源位于上地幔圈层 B. 土耳其位于板块交界处
C. 由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产生 D. 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多个烈度
读我国四种常见地貌景观图,结合图2和所学完成4-5题 。
(
图2
)甲 甘肃张掖丹霞 乙 云南腾冲火山 丙 广东丹霞山 丁 某地冲积扇
4.下列选项中关于四幅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的主要地质构造为断层 B. 乙图岩石主要由变质岩组成
C. 丙图地貌不受风化作用的影响 D. 丁图地貌主要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5.形成丙图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 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
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 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
第19届亚运会的奖牌取名为“湖山”,设计灵感来自良渚文明玉琮。良渚玉琮的主要材质是透闪石、一种由白云石和石英混合沉淀后形成的变质岩。图3中右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据此完成6-7题。
(
图3
)
6.良渚玉琮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图中的(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图中数字箭头所表示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 ①-固结成岩 B. ②-变质作用 C. ③-风化侵蚀 D. ④-冷却凝固
图4为某日20时地面天气图,图中霜冻线为天气预报的次日霜冻界线。据此完成8-9题。
(
图4
)
8.图中( )
A.甲地受低气压控制,阴雨连绵 B.乙地风力比丙地风力大,气温低
C.丙地次日冷空气过境,有霜冻 D.丁地此时吹偏北风,风高浪急
9.该天气图的日期最接近( )
A.2月初 B.5月初 C.8月初 D.11月初
根据图5气候资料,完成10-12题。 (
图5
)
P地的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A.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 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C.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D.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11. P地气候类型大面积分布在
A. 亚洲 B. 欧洲 C. 大洋洲 D. 北美洲
12. 只考虑自然因素的影响,P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最为正确的是()
A. 含沙量大 B. 结冰期较长 C. 径流量较丰富 D.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2023年12月20日,位于山东半岛的烟台、威海地区遭遇冷流暴雪。冷流降雪是山东半岛冬季一种独特的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山东半岛的烟台市和威海市,这些地区被称为“胶东雪窝子”。图6为山东半岛“冷流”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
图6
)
13. 图中的“冷流”指的是( )
A. 寒潮 B. 冬季风 C. 流冰 D. 洋流
14. 烟台、威海成为“雪窝子”的主要原因是( )
A. 西北风携渤海海面暖湿空气遇地形抬升 B. 三面环海,水汽充足
C. 冬季暖锋活动频繁 D. 地势低洼,汇聚气流
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罗斯海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读图7完成15-17题。 (
图7
)
15. 西风漂流( )
A. 呈逆时针方向绕南极流动 B. 性质与北大西洋暖流一致
C. 成因与该纬度海洋广阔有关 D. 流经海域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16. 罗斯海南部形成离岸的洋流,表层海水自东向西流动,主要原因是受( )
A. 盛行西风影响 B. 东南信风影响 C. 极地东风影响 D. 东南季风影响
17. 罗斯冰架崩离消融会进一步使该地区气温上升,主要原因是( )
A. 下垫面反射率升高,冰面温度增加 B. 海冰面积减少,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增加
C. 降水明显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D. 海水释放CO2增加,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图8中左图为长江、洞庭湖汇流河段示意图,右图为长江、洞庭湖汇流河段三个水文站年内流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8-20题。
(
图8
)
18.该河段主要补给类型为( )
A.地下水 B.湖泊水 C.冰雪融水 D.大气降水
19.判断图中①②③三个水文站依次是( )
A.监利、螺山、城陵矶 B.监利、城陵矶、螺山
C.城陵矶、监利、螺山 D.螺山、监利、城陵矶
20. 据图推测,该河段水循环最为活跃的时期是( )
A. 3~4月 B. 7~8月 C. 11~12月 D. 1~2月
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位于广西桂林的龙脊梯田的保护备受瞩目。龙脊梯田位于龙脊山,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开垦历史。龙脊山海拔近千米,坡度大多在26至35度之间,最大坡度达50度。据此完成21-22题。
21.该地修建梯田,主要是因为( )
A. 土地肥力较低 B. 水土流失严重
C. 耕地面积不足 D. 终年高温多雨
22. 从盛夏到初秋龙脊梯田色彩斑斓,从山麓到山顶,作物依次成熟,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这种从山麓到山顶的景观变化反映了( )
A. 纬度地带性规律 B. 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C. 水热条件随海拔变化的结果 D. 山地坡向的影响
图9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图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据此完成23-24题。
(
图9
)
23.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最可能是( )
A.大湖萎缩而成 B.古河道残遗而成 C.人工挖掘而成 D.风力侵蚀而成
24.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B.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D.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图10为某地岩层剖面及等高线图,读图完成25题。
(
图10
老 新
)
25. 该地构造地貌为( )
A.背斜成山 B.向斜成山 C. 向斜成谷 D.背斜成谷
二、综合题(共3大题,共计50分)
26. 图11为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2分)
(
②
) (
①
)
(
图11
)
沿图中120°经线自北向南,气候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①处一月和七月分别盛行西北风、东南风。分别说明盛行风向对该地区气候干
湿状况的影响。(8分)
(3)①②两地同位于20°S沿海地区,气候类型却完全不同。分别说明其形成原因。(8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图12示意东南亚局部示意图。
(
图12
)
雅加达位于印度尼西亚的第四大岛——爪哇岛上,岛上分布有100多座火山。
(1)请分析爪哇岛多火山的原因。 (2分)
(2)结合图中信息,分析爪哇岛河流众多而短小的原因。(4分)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资源较丰富的国家之一。森林覆盖率达67.8%。
(3)据材料,分析印度尼西亚生物物种资源非常丰富的自然原因。(4分)
2022年11月16日,印度尼西亚第一条高铁——雅万高铁首次试验运行取得圆满成功,该项目是“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雅万高铁于2015年12月开工建设,全长142千米,最高设计时速350千米。
(4)依据图中信息与所学,说明雅万高铁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两条即可)。(4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2023年5月11日中国和厄瓜多尔签署了两国自由贸易协定,将实现高水平相互开放,深化中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图13为厄瓜多尔及周边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图13
)
(1)分析厄瓜多尔中部地区城市集中分布的自然原因。(4分)
(2)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遭受破坏,地理环境将发生哪些变化。(4分)
很早以前厄瓜多尔的渔民发现某些年份的圣诞节前后其西部渔场的鱼产量就会大幅度降低,据专家分析主要是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图13右图为某年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部分海区表层水温分布图。
(3)在①、②两题中任选其一作答。(6分)
①在下图中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2分),并解释该厄尔尼诺现象使厄瓜多尔西部海域渔场的鱼量大幅降低的原因。(4分)
②在下图中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2分),并解释该厄尔尼诺现象对厄瓜多尔西部沿岸气候的影响。(4分)(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
..
)
滨海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地理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B D D B A D D C B C B A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D B B C C B A A
二.综合题(共3题,共50分)
26.(22分)
(1)热带沙漠(2分)、热带草原(2分)、地中海气候(2分)。
(2)1月风由海洋吹向陆地(2分),降水多(2分);7月风由陆地吹向海洋(2分),降水少(2分)。
(3)①地受信风带控制,离岸风降水少或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2分);沿岸有寒流流经,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2分);②地信风带经过海洋携带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2分);沿岸有暖流流经,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2分)。
(8分)
(14分)
(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2分)
(2)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2分);岛屿面积较小,纵深小,河流短小(2分)。
(2)①印度尼西亚岛屿众多,国土面积广大;②地处热带雨林带,气候高温多雨,有利于生物繁殖;③热带海域广阔,养分足,水生物种多样;④多高山,垂直自然带丰富。(任选2点给4分)
(2)①气候湿热(或多暴雨、高温、高温多雨);②地形起伏大或地形复杂;③地质条件复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④河流众多或河网密布,跨越河流多;⑤雨季长,洪涝灾害频繁。(任意2条,给4分)
28.(14分)
(1)该国地处热带,中部为山地,海拔高(2分);气候全年凉爽宜居,人口、城市集中分布(2分)。
(2)①森林资源锐减(生物多样性遭破坏);②水土流失(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增大、含沙量增加);气候恶化(全球变暖);③生态环境恶化。(任意2点给4分)
(3)(画图2分,四条线均正确方可得分2分)
①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信风明显减弱(2分);导致该区域上升流减弱或消失,海水中营养物质减少,鱼类大量减少捕鱼量下降(2分)。
②该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部气温高于西部(2分);东部气流上升,导致该国西部沿岸降水异常增多(2分)。
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第7页(共10页) 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第8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