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调查
生 物 学 试 卷
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Ⅰ卷1至6页, 第Ⅱ卷7至8页。
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本卷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归纳法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归纳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施莱登和施旺在各自的研究中都用到了归纳法
B. 细胞学说的提出运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
C. 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大多是不可信的
D. 根据人的骨骼肌细胞具有细胞核,得出人的细胞都有细胞核的结论不完全可信
2. 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的研发中,发现了一种药效高于青蒿素的衍生物蒿甲醚,结构如图。下列与蒿甲醚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物质是
A. 纤维素
B. 抗体
C. 叶绿素
D. 血红素
3. 亮氨酸的 R 为—C H ,在亮氨酸分子中,含有碳和氢的原子数分别是
A. 5、 13 B. 6、 13 C. 6、2 D. 6、4
4. 下列哪组糖类物质能分别对应:①存在于 RNA 中而不存在于 DNA 中的糖类;②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的糖类;③存在于动物细胞中而不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的糖类
A. 核糖、脱氧核糖、乳糖 B. 脱氧核糖、核糖、乳糖
C. 核糖、葡萄糖、糖原 D. 脱氧核糖、葡萄糖、糖原
5. 组成下列多聚体的单体的种类最多的是
A. DNA B. 血红蛋白 C. 糖原 D. 纤维素
高一年级生物学试卷 第1 页 ( 共8 页 )
6.下列选项涉及到的概念中,不可以用图示关系来表示的是
A. A 表示原核生物,B 表示真核生物
B. A 表示酶, B 表示蛋白质
C. A 表示原核细胞内的物质,B表示真核细胞内的物质
D. A 表示RNA 的组成成分, B 表示 DNA 的组成成分
7. 如图是细胞核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质易被酸性染料染成深色
B. 核膜是双层膜,核仁是遗传信息库
C. 核孔是 DNA 和蛋白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8. 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罗伯特森认为细胞膜是静态的统一结构
B. 单层生物膜中,磷脂分子排列成双分子层,与磷脂分子头部亲水性和尾部疏水性有关
C. 利用荧光标记法可验证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D. 蛋白质在膜两侧的分布不均与生物膜的功能有关
9. 请据图判断,下列关于生物膜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生物膜系统是对图中①②③④⑤⑥等结构的膜的统称
B. 结构③在分泌蛋白形成前后,膜面积基本不变
C. 用差速离心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
D. 细胞的细胞骨架和生物膜系统,两者都参与物质运输、信息传递、能量转换等生理活动
10.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三种离子的初始浓度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不同植物对离子的需求情况有所不同
B. 当离子浓度高于初始浓度时,说明该植物不吸收该离子
C. 植物对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与载体的数量有关
D. 三种离子中,水稻对SiO 需求量最大
11.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显微镜观察黑藻叶中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发现视野中的叶绿体都散布在细胞质中,且叶绿体随细胞质进行逆时针流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高一年级生物学试卷第2 页 ( 共8 页 )
A. 黑藻叶片较小较薄,是理想的实验材料
B. 实际标本中叶绿体随细胞质顺时针流动
C. 临时装片中的叶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D. 细胞质的流动为细胞中物质运输创造了条件
12. 用细胞液浓度相同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分别制成5个临时装片, 同时滴加甲、乙、丙、丁、戊5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处理相同时间后,观察记录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化,绘制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质壁分离程度最大的是乙溶液中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B. 实验后,甲~戊溶液中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低的是丙溶液中的细胞
C. 5 种蔗糖溶液的起始浓度大小关系是:乙>丁>甲>戊>丙
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处于乙~丁之间
13. 细胞代谢是在温和的条件下快速有序进行的,这离不开生物体内各种各样的酶。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将刚采摘的甜糯玉米放入热水中2min破坏淀粉酶的活性,可较好的保持甜味
B. 胃蛋白酶随食糜进入小肠后可继续发挥作用
C. 在坏死性创伤的治疗时,胰蛋白酶可用于溶解血凝块,因为它能水解蛋白质
D. 酶在活细胞内合成,且都在细胞内发挥催化功能
14. 下图为比较过氧化氢酶和氯化铁催化效率的实验操作示意图,该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A. 氯化铁和过氧化氢酶
B. 试管中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
C. 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量
D. 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15. ATP与ADP的转化关系如图,其中①和②为反应过程,③表示某化学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是合成反应 B. 反应②的能量来源可以不同
C. ③表示特殊的化学键 D. 反应①与反应②是可逆反应
高一年级生物学试卷 第 3 页(共 8 页)
16. 实验室对磷酸酯酶性质的研究结果如下图,其中OD 是指在波长420nm时被检测物吸收的光密度,通常OD值越大,酶活性越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酶活性是指酶催化特定反应的能力,只能通过测定反应底物的消耗速率得到
B. 探究温度对磷酸酯酶的酶活性影响时,pH 应维持在4.5 左右
C. 图2显示磷酸酯酶有两个不同的最适温度,保存该酶应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
D. 将磷酸酯酶置于60℃条件时无催化作用,降至50℃后该酶可催化反应的进行
17. 为了验证氯离子对淀粉酶活性有促进作用,向多支试管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和淀粉酶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加入适宜浓度和体积的氯离子,对照组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在最适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对照组和实验组
B. B点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酶活性相同
C. AC段酶促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与底物浓度不断下降有关
D. 若适当提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则t 和t 都将减小
18.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 CO 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 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多
C. 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
D. 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没有关闭
19. 以下对光合作用的图解分析错误的是
高一年级生物学试卷 第 4 页(共 8 页)
A. ①将进入线粒体或出细胞,②可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B. 突然停止供应CO ,短时间内 C 的含量将下降、
C. 图示NADPH 可直接用于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D. H O中H的转移途径为 和糖类
20. 下列有关绿叶中光合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 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提取色素
C. 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液泡中
D. 叶中缺镁元素不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21.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初期,需要通入氧气促进乳酸菌繁殖
B. 种植玉米前耕地可以促进多种土壤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
C. 连续阴雨天时,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有利于减少有机物消耗
D. 合理密植可增加农作物叶片吸收光能的相对面积从而提高产量
22. 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包扎伤口时选用透气的创可贴利于伤口的愈合
B. 破伤风芽孢杆菌可通过有氧呼吸方式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繁殖
C. 慢跑锻炼能避免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
D. 及时将花盆里板结的土壤松土利于植物根系生长
23. 如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四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的b→a段与图丙的b→a段所用的时间长短不同
B. 温度对丙植物a→b段的生理活动有影响
C. 在a→b段,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甲植物
24. 仅 1.5mm的线虫也是由多个细胞形成的生物,而不是由单个细胞长大形成,原因是
A. 单细胞生物形态单一
B. 多细胞生物更易存活
C. 细胞越小,结构和功能越多样
D. 细胞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低
高一年级生物学试卷 第 5 页(共 8 页)
25. 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间期,完成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 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 2 个 DNA 分子
C. 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
D. 在后期,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细胞中有 16条染色体
26. 实验中材料和试剂的选择、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等都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功与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探究细胞的失水和吸水
B. 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混合后稀释可以作为检测蛋白质的试剂
C.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按解离、漂洗、染色、制片顺序制作装片
D. 可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27. 科学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胡萝卜根的韧皮部细胞进行培养,由单个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实验证明了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 培育出的试管植物与原胡萝卜植株性状基本相同
C. 细胞团分化为胚状体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D. 以叶片作为材料进行组织培养也能形成新的植株
28. 下图表示某人体内的四种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
A. 基因的表达不同 B. 含有的蛋白质不同
C. 所处的位置不同 D. DNA 的结构不同
29. 同生物体一样,细胞也会衰老和死亡。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 衰老的生物体,体内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
B. 自由基会攻击蛋白质,可导致细胞衰老
C. 细胞不能继续分化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
D. 细胞自主有序地死亡,对生物体极为不利
30.科学家用专门的染料标记正在发生凋亡的细胞,下图表示处于胚胎发育阶段的小鼠脚趾。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发育过程中小鼠脚趾之间的细胞发生了凋亡
B.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C. 小鼠整个生命历程中都会发生细胞凋亡过程
D. 细胞凋亡是细胞正常代谢活动意外中断引起的细胞死亡
高一年级生物学试卷 第6 页( 共8 页 )
河西区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调查生物学试卷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 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 本卷共4题, 共40分。
31.(10分) 据专家研究得知,线粒体的分裂与内质网有关,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 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
(2)真核细胞中线粒体的数目与其代谢强度成正比,一些衰老的线粒体会被 消化清除,所以线粒体的分裂在真核细胞内经常发生。
(3) 由图可知,马达蛋白牵引着线粒体沿着 毖输到内质网。细胞内 Ca 主要储存在内质网中,在细胞质基质中浓度较低,而马达蛋白表面有 Ca 结合位点。据此推测,受到调控信号的刺激后,内质网 。使其在细胞质基质内升高,并与马达蛋白结合,进而使线粒体在细胞内移动。
(4) 由图可知,内质网膜形成细管状结构缠绕线粒体,使线粒体局部收缩,同时募集细胞质中游离的 ,在收缩部位形成蛋白复合物,不断收缩使线粒体断开。
32.(10分) 下图图 1 表示某细胞在电子显微镜视野下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1—7表示细胞结构; 图2 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a、b、c、d代表参与该过程的细胞器。请据图回答:
Ⅰ. 观察图1,回答相关问题:
(1) 从结构上看,图1所示细胞为 (填“植物”或“动物’)细胞,该细胞与乳酸菌相比,它们共有的细胞器是 (填标号)。
高一年级生物学试卷 第 7 页(共 8 页)
(2)图1中具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 (填标号),该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呈溶胶状的 (填结构名称),细胞器就分布在其中。
(3)用台盼蓝对图1所示细胞进行染色,发现死细胞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这 现象说明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Ⅱ.观察图2并结合图Ⅰ,回答相关问题:
(4)物质Q是参与合成分泌蛋白的单体,物质Q的结构通式是 ,图2中a、b、c三种细胞器分别对应于图1中的 (填标号)。在细胞中合成蛋白质时,肽键是在 (填名称)这一细胞器中形成的。
(5) 图2中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b与c之间,c与细胞膜之间通过 结构进行物质运输,为了研究图2所示生理过程, 般采用 法。
33.(10分) 科研小组对某植物进行了相关研究,图甲是该植物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变化简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F 为物质名称。图乙为温度对人工种植的该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图甲所示的过程中生成C的具体场所是 。该植物的叶肉细胞在黑暗条件下能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 (填图甲序号)。当该植物进入光下,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物质 C 的含量变化是 (填“增加”或“减少”)。
(2) 在光照条件下,与25℃时相比,该植物处于30℃时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较大,两温度下固定 CO 速率的差值为 mg/h。若昼夜时间相同且温度不变,则适合蒲公英生长的最适温度是 ℃。
34.(10分) 在显微镜下对用家鸽肝脏制作的临时装片进行观察,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像。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 细胞甲和细胞丁染色体数目的比值为 ,细胞丁中含 个染色单体。
(2) 图中着丝粒一分为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细胞 所处的时期。
(3)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明显区别在于细胞所处的 时期。(填图中文字序号)
(4) 研究人员发现,变异后的细胞常会出现染色质凝集等现象,最终自动死亡,这种现象称为 。
高一年级生物学试卷 第 8 页(共8 页){#{QQABbQAEggAgAABAAQgCAwnoCgEQkAGAAIoGBBAMMAAASQ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