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期末检测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2.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关于加速度的概念,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
B.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大小
C.加速度为正值,表示物体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大
D.加速度为负值,表示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小
2.我们利用网络平台购买车票时,可以从如图所示的页面中得知某趟列车的信息,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图中“全程37分”表示时刻
B.图中“开点10:56”表示时间间隔
C.图中“68公里”表示列车从中山站至广州南站运动的路程
D.能从图中数据求出列车从中山站至广州南站的平均速度
3.对于速度和加速度,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飞行的飞机加速度很大
B.轿车紧急刹车时,加速度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反
C.在火药爆炸炮弹还没发生运动的瞬间,炮弹的加速度一定为零
D.在观看110 m栏比赛时,我们可用实况显示的比赛时间求出运动员在任一时刻的速度
4.如图所示,在气垫导轨上安装有两个光电计时装置A、B,A、B间距离为L=30 cm,为了测量滑块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一个宽度为d=1 cm的遮光条。现让滑块以某一恒定加速度通过A、B,记录遮光条通过A、B的时间分别为0.010 s、0.005 s,滑块从A到B所用时间为0.200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通过A的速度为1 cm/s B.滑块通过B的速度为2 cm/s
C.滑块的加速度为5 m/s2 D.滑块在A、B间的平均速度为3 m/s
5.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质点以的速度匀速运动
B.B质点最初内的路程是
C.B质点最初内的位移是
D.B质点先以的速度与A同方向运动,而后停了,最后沿相反方向以的速度匀速运动
6.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中,CE段的加速度最大
B.整个过程中,BC段的加速度最大
C.整个过程中,D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
D.BC段所通过的路程是
7.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为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从A点由静止释放,它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运动,依次通过B、C、D点,最后到达底端E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各点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B∶vC∶vD∶vE=1∶∶∶2
B.通过各段所用的时间之比tAB∶tBC∶tCD=1∶∶
C.物体由A点到各点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tB∶tC∶tD∶tE=1∶∶∶2
D.下滑全程的平均速度=vB
8.如图,一冰壶以速度v垂直进入三个完全相同的矩形区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三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 )
A.v1∶v2∶v3=3∶2∶1 B.v1∶v2∶v3=∶∶1
C.t1∶t2∶t3=1∶∶ D.t1∶t2∶t3=(-)∶(-1)∶1
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天花板匀速滑动,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物体与天花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
A.Fcosθ B.Fsinθ
C.μ(Fsinθ-mg) D.μ(mg-Fsinθ)
10.乐轩想推动家里的衣橱,但使出了很大的力气也没推动,于是他便想了个妙招,如图所示,用A、B两块木板搭成一个底角较小的人字形架,然后往中央一站,衣橱居然被推动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乐轩根本没有用力去推衣橱
B.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如何乐轩的力气也没那么大
C.这有可能,A板对衣橱的推力有可能大于乐轩的重力
D.这有可能,但A板对衣橱的推力不可能大于乐轩的重力
11.吊坠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饰品,深受人们喜爱。现将一“心形”金属吊坠穿在一根细线上,吊坠可沿细线自由滑动。在佩戴过程中,某人手持细线两端,让吊坠静止在空中,如图所示,现让两手水平向外缓慢移动,不计吊坠与细线间的摩擦,则在此过程中,细线中张力大小变化情况为 ( )
A.保持不变 B.逐渐减小 C.逐渐增大 D.先减小后增大
12.沿固定斜面下滑的物体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其下滑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在0~5s,5~10s,10~15s内F的大小分别为F1、F2和F3,则( )
A.F2F2 C.F2> F3 D.F1=F3
13.有一种圆珠笔,内部有一根小弹簧.如图所示,当笔杆竖直放置时,在圆珠笔尾部的按钮上放一个100 g的砝码,砝码静止时,弹簧压缩量为2 mm.现用这支圆珠笔水平推一本放在水平桌面上质量为900 g的书,当按钮压缩量为3.6 mm(未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时,这本书恰好匀速运动.(g取10 m/s2),下列正确的是( )
A.笔内小弹簧的劲度系数是500 N/m B.笔内小弹簧的劲度系数是50 N/m
C.书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02 D.书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2
14.关于力的单位“牛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质量是2 kg的物体产生2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作1 N
B.使质量是0.5 kg的物体产生1.5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作1 N
C.使质量是1 kg的物体产生1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作1 N
D.使质量是2 kg的物体产生1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作1 N
15.假设洒水车的牵引力不变且所受阻力与车重成正比,未洒水时,做匀速行驶,洒水时它的运动将是( )
A.做变加速运动 B.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C.做匀减速运动 D.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16.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到达A点,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到达B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D.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
第II卷(非选择题)
本卷均为必考题,共4大题52分。请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7.(12分)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出地面h=15 m的位置,在t=0时刻竖直向上抛出,经1 s小球上升到距抛出点5 m的最高处,之后就开始竖直回落,经0.5 s刚好经过距最高点1.25 m处,再经过1.5 s到达地面。求:
(1)前1.5 s内的平均速度;
(2)全过程的平均速率。(结果仅保留一位小数)
18.(12分)一物体(可视为质点)以4 m/s的速度滑上光滑固定斜面,做加速度大小为2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上滑到最高点C点速度恰好减为零,途经A、B两点,然后又以相同大小的加速度下滑到斜面底端D点,已知BC=25 cm,求:
(1)物体第一次经过B点的速度;
(2)物体由底端D点滑到B点所需要的时间.
19.(14分)如图所示,三根轻质绳子OA、OB与OC将一质量为10 kg的重物悬挂空中而处于静止状态,其中OB与天花板夹角为30°,OA与天花板夹角为60°,要求画出结点O的受力分析图,标出对应的力及角度.(g取10 m/s2)
(1)求绳子OA、OB对应的拉力大小FA、FB.
(2)若保持O、B点位置不变,改变OA绳长度,将A点移动到D点,使得OD=OB,求此时绳子OD对应的拉力大小FD.
20.(14分)一客运列车匀速行驶,其车轮在铁轨间的接缝处会产生周期性的撞击。坐在该客车中的某旅客测得从第1次到第16次撞击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0.0 s。在相邻的平行车道上有一列货车,当该旅客经过货车车尾时,货车恰好从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沿客车行进方向运动。该旅客在此后的20.0 s内,看到恰好有30节货车车厢被他连续超过。已知每根铁轨的长度为25.0 m,每节货车车厢的长度为16.0 m,货车车厢间距忽略不计。求:
(1)客车运行速度的大小;
(2)货车运行加速度的大小。
第7页 共8页 ◎ 第8页 共8页
高一物理答案
1-5BBDAA 6-10DDBDA 11-16ACABDA
【答案】(1)2.5 m/s,方向竖直向上 (2)8.3 m/s
解析 (1)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由题图可知,前1.5 s内小球的位移x=H-h'=5 m-1.25 m=3.75 m
所以前1.5 s内的平均速度为
== m/s=2.5 m/s,方向竖直向上
(2)由题图可知,全过程小球通过的路程为
s=5 m+5 m+15 m=25 m
总时间t'=1 s+0.5 s+1.5 s=3 s
全过程的平均速率为
'== m/s≈8.3 m/s
18.【答案】
(1)从B到C是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零,逆向思维,从C到B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以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
加速度a1=2 m/s2,位移大小为xBC=25 cm=0.25 m
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式,有xBC=a1t12
解得t1=0.5 s
再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式,有v1=a1t1
解得v1=1 m/s
故第一次经过B点时速度大小为1 m/s,方向沿斜面向上
(2)以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对从D到B过程,由v1=v0+at
可得从D上滑第一次到达B点所用时间为:t== s=1.5 s
由对称性可知:tBC=tCB=t1=0.5 s
则t′=t+2tBC=1.5 s+0.5×2 s=2.5 s.
19.【答案】(1)50 N 50 N (2)100 N
解析:对结点O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
(1)根据平衡条件,由几何知识得: FA=mgcos 30°=50 N
FB=mgsin 30°=50 N
(2)将A点移动到D点后画出受力图,如图乙所示,
运用合成法,由几何知识得: FD=mg=100 N.
20.【答案】(1) 37.5 m/s (2) 1.35 m/s2
【解析】(1)设客车车轮连续两次撞击铁轨的时间间隔为Δt,每根铁轨的长度为l,则客车速度大小为v= ①
其中l=25.0 m,Δt= s,得v=37.5 m/s ②
(2)设从货车开始运动后t=20.0 s内客车行驶了s1,货车行驶了s2,货车的加速度为a,30节货车车厢的总长度为L=30×16.0 m。由运动学公式有
s1=vt ③
s2=at2 ④
由题给条件有 L=s1-s2 ⑤
由②③④⑤式解得
a=1.35 m/s2 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