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考试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C 2.B 3.A或C 4.C 5.A 6.B 7.B 8.A 9.D 10.D
11.A 12.C 13. D 14.D 15.A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0分)
(
4
分
)(1)失去二氧化碳太多,促进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氢离子浓度减小,氢氧根浓度增大,引发碱中毒(2分)
(
6
分
)(2)①BC(2分);
②0.32mol/(L·min)(2分);③25(2分);④<(2分)
17.(11分)
(
6
分
)(1)① BD(2分);② 0.5500(2分)
③ 滴入最后半滴NaOH溶液,锥形瓶内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2分)
(
5
分
) ④ AD(2分)
(2) ① > (1分);② -20.9(b-a)或-41.8(c-a)(2分)
(
5
分
)18.(11分)
(1)cd(2分);(2)3d104s1 (1分)
(3)平面三角形(1分)
(
6
分
)(4)① 12(1分);
② sp3(2分) ; 该单质分子(S8)为非极性分子,CS2为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该单质分子S8易溶于CS2(2分)
(5)氧元素的电负性比氮元素大,氧原子上连接的氢原子的裸露程度大,导致氮原子比氧原子更容易让氢原子接近自己的孤对电子(2分)
19.(12分)(1) (ΔH1+ΔH2)- ΔH3 (2分)
(
6
分
)(2) ① > (2分); ②及时将体系中的产物分离(或其他合理答案)(2分);
③ 20.2kPa(2分)
(3) ① 3I--2e-=I3- (2分);
(
6
分
)② 充分利用太阳能且不产生污染(或可在常温下实现,操作容易等合理答案))(2分)
20.(11分)
(1)①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浸取率(2分)
② SiO2(1分)
(
5
分
)(2) (2分)
(
6
分
)(3)4.7~7.1(1分)
(4) KSCN溶液(1分)
(5) (2分)
(6)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2分)2024年1月葫芦岛市普通高中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
学 校
姓 名
考 号
) (
………………………………………………装…………订…………线………………………………………………
)考试
高二化学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Ⅰ卷和Ⅱ卷两部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按要求填写信息,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Ⅰ卷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 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Ⅱ卷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Br:80 Ag:108 Ba: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天工开物》中提到“明年,田有粪肥,土脉发烧,东南风助暖,则尽发炎火,大坏苗穗,此一灾也。”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与上述不一致的是
A.甲烷燃烧 B.铝热反应 C.碳酸钙高温分解 D.酸碱中和
2.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 碳酸饮料打开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
B. 其他条件不变,对H2(g)、I2(g)和HI(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C. 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时,使用过量的乙醇
D. 洗涤厨房里的油污时常使用热的纯碱的水溶液
3. 下列有关电极反应的书写中,错误的是
A. 氯碱工业电解装置中,阳极的电极反应:2Cl-+2e-=Cl2↑
B. 粗铜精炼时,阴极的电极反应:Cu2++2e-=Cu
C. 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的电极反应:Fe-3e-=Fe3+
D. 碱性氢氧燃料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O2+2H2O+4e-=4OH-
4. 已知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放热反应。科研人员采用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利用太阳光高效分解水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并没有参加化学反应,但能大幅度提高反应速率
B. 过程I的发生需要放出热量
C. 过程Ⅲ中断裂旧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新键放出的能量
D. 该过程涉及到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5. 下列离子的VSEPR模型与离子的空间结构一致的是
A. ClO4- B. NO2- C. ClO3- D. SO32-
6. 已知A、B、C、D、E、F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其中A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元素原子最高能级的不同轨道都有电子,并且自旋方向相同;C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D元素原子中只有两种形状的电子云,最外层只有一种自旋方向的电子;E与D的最高能层数相同,但其价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F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其次外层内的所有轨道的电子均成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三种元素的电负性:CB.B、C、D、E四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B>C>E>D
C.B元素单质分子中π键和σ键的个数比为1:2
D.F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d区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空间角度看,2s轨道比1s轨道大,其空间包含了1s轨道
B.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先排满层再排层、先排满层再排层
C.2p、3p、4p的轨道形状均为哑铃形
D.能层含有的原子轨道数为n2(n为能层序数)
8.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2的溶液中: K+、Na+、Br-、AlO2-
B.c(OH-)/c(H+)=10-12的溶液中:NH4+、Cu2+、CO32-、SO42-
C.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NH4+、K+、Cl-、I-
D.水电离的c(OH )=1×10 13mol·L-1的溶液中:K+、Cl-、CH3COO-、Cu2+
9. 已知反应Cu(s)+2Ag+(aq)=Cu2+(aq)+2Ag(s)为一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其设计成如图所示原电池,装置中盐桥装有琼脂凝胶、内含硝酸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铜电极是正极,其电极反应为Cu-2e-=Cu2+
B.盐桥中NO向AgNO3溶液移动
C.当铜电极质量减少0.64 g时,电解质溶液中有 0.02 mol 电子通过
D.银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质量增加
10. 下图是反应CO(g)+2H2(g)CH3OH(g)进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曲线a表示不使用催化剂时反应的能量变化,曲线b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其它条件不变,按曲线b线进行的反应,
CH3OH的产率更高
B. 其它条件不变,按曲线a线进行的反应的热
效应更大
C. (1molCO + 2molH2)中的键能之和比
1molCH3OH中的键能之和大
D. 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ΔH = -91 kJ·mol-1
11.下列有关AgCl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gCl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不断进行,但速率相等
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
C.升高温度,AgCl沉淀的溶解度减小
D.在有AgCl沉淀生成的溶液中加入NaCl固体,AgCl 沉淀溶解的量不变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时,约为6的纯水呈酸性
B.常温下将盐酸稀释1000倍,所得溶液的为8
C.常温下中和体积与都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前者消耗的物质的量少
D.常温下将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的比值增大
13.T℃时在2L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Y、Z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Y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反应如图1进行的前3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v(X)=0.1mol/(L·min)
B. 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3X(g)+Y(g)2Z(g)
C.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
D. 若改变反应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3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14. 一定温度下,向含Cu2+、Mn2+、Fe2+、Zn2+4种金属离子(M2+)的溶液中滴加Na2S溶液,生成硫化物沉淀所需S2-浓度的对数值lgc(S2-)与lgc(M2+)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Ksp(FeS)=1.0╳10-20
B. 向含等物质的量浓度的Fe2+、Cu2+的稀溶液中滴
加Na2S溶液,Cu2+先沉淀
C. 该温度下,a点相对于ZnS是过饱和溶液
D. 该温度下,溶解度:CuS>ZnS>FeS>MnS
(
硫酸钠溶液
)15.H2O2和O3都是较强的氧化剂,可用于环境消杀。以下电化学装置可协同产生H2O2和O3,产生H2O2和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电极电势低于X电极
B.膜为质子交换膜
C.生成双氧水的电极反应式为
O2+2e-+2H+=H2O2
D.X极处可能还存在其他副反应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5分)
16.(10分)CO2与人类息息相关。近年来,为了缓解温室效应,CO2的资源化利用是化学研究热点之一。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回收和利用CO2的方案。
(1)人体血液中存在平衡CO2+H2OH2CO3H++HCO3-,当人呼吸过快或过深,体内失去二氧化碳太多,引发呼吸性碱中毒,导致手脚发麻、头晕。试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上述现象: 。
(2)利用CO2制备CH4可以实现变废为宝,300℃时,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2和8molH2发生反应:CO2(g)+4H2(g)CH4(g)+2H2O(g) ΔH ,混合气体中的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内密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容器内压强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断开2mol C=O键的同时断开4mol C-H键,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300℃时,向平衡后的容器中再充入2molCO2和8molH2,重新达到平衡时CH4的浓度小于1.6mol/L
②从反应开始到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
③300℃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 。
④500℃该反应达到平衡时,上述容器中有1.6molCO2、2.0molH2、5.6molCH4、4.0molH2O。
则ΔH 0(填“>”“<”或“=”)
17. (11分)化学反应常伴随热效应。某些反应(如中和反应)的热量变化,其数值Q可通过测量反应前后体系温度变化计算测得。
(1)盐酸浓度的测定:移取20.00mL待测液,向其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用0.5000mol·L-1的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22.00mL。
①上述滴定操作用到的仪器有______(填标号,下同)。
②该盐酸浓度为_______mol·L-1。
③该实验到达滴定终点时的现象是_______。
④下列关于滴定的操作及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
A.碱式滴定管量取NaOH溶液时,未进行润洗,测量结果将偏高
B.滴定时应一直观察滴定管中溶液体积的变化
C.终点读数时如果俯视测量结果将偏高
D.平行滴定时,须重新装液并调节液面至“0”刻度
(2)热量测定:近似认为,实验所用的稀溶液的密度为1.0g·mL-1,比热容为4.18J·g-1·°C-1,忽略水以外各物质吸收的热量。
甲同学借鉴中和热测定方法,测量放热反应Fe(s)+CuSO4(aq)=FeSO4(aq)+Cu(s)的焓变△H(忽略温度对焓变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
序号 反应试剂 体系温度/℃
反应前 反应后
i 0.2mol·L-1CuSO4溶液100mL 1.20g铁粉 a b
ii 0.56g铁粉 a c
①温度:b_______c(填“>”“<”或“=”)。
②△H=_______kJ·mol-1。
18. (11分)前四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状态的N原子或离子在跃迁时,用光谱仪可捕捉到发射光谱的是______。
a.1s22s22p3 b.1s22s2 c.1s22s12p4 d.1s22s12p3
(2)基态铜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3)的几何构型为_______。
(4)已知下图均与第三周期的主族元素有关。
①图甲表示第一至第五电离能数据,则该元素的原子有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②图乙中为某单质的一种同素异形体,分子中的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该元素的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其易溶于CS2的原因是_______。
(5)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的氨分子大部分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生成一水合氨,关于一水合氨的结构有如下两种可能,正确的是b,理由是_______。
19. (12分)利用天然气及化工废气中的硫化氢,不仅可制取氢气并回收单质硫,还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的条件下,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以下反应:
2H2S(g)+3O2(g)=2SO2(g)+2H2O(g) ΔH1
4H2S(g)+2SO2(g)=3S2(g)+4H2O(g) ΔH2
2H2S(g)+O2(g)=2S(g)+2H2O(g) ΔH3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2S(g)=S2(g)的△H=_______(用含△H1、△H2和△H3的代数式表示)。
(2)硫化氢分解反应2H2S(g)2H2(g)+S2(g),在101 kPa时各气体的平衡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H______0(填“>”、“<”)。
②为提高H2S的平衡分解率,除改变温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中A点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浓度,平衡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
V
H
2
S
Nafion
膜
H
2
H
+
S
A
B
Y
X
hv
H
+
)(3)我国学者发明的一种分解硫化氢制氢并回收硫的装置如下图箭头所示:
①若Y极液中的电对(A/B)选用I3-/I-,装置工作时Y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分解H2S制氢的方法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
20. (11分)镍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广泛用途,以某地红土镍矿(主要成分NiO、MgO、Al2O3、SiO2和铁的氧化物)为原料,采用酸溶法制取NiSO4和MgSO4·7H2O,工业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常温下,NiSO4易溶于水,Ni(OH)2和NiOOH不溶于水;Ksp[Ni(OH)2]=1.0╳10-15。
②在上述流程中,某些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如下:
沉淀物 Ni(OH)2 Fe(OH)2 Fe(OH)3 Al(OH)3 Mg(OH)2
开始沉淀时的pH 7.1 7.6 2.7 3.4 9.2
沉淀完全(c=1.0╳10-5mol/L)时的pH 9.0 9.6 3.2 4.7 11.1
回答下列问题:
(1)“浸取”时需将矿样研磨的目的是______,“滤渣1”的成分______(填化学式)。
(2)“滤液1”中加入H2O2的作用是______(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
(3)操作II为达到实验目的,由表中的数据判断通入NH3调节溶液pH的范围是______。
(4)“滤液1”中是否存在Fe3+,可用______检验。
(5)“沉镍”中pH调为8.5,则滤液中Ni2+的浓度为______mol/L。
(6)操作V是______、过滤、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