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启智园学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10月期中作业综合练习试卷
一、单选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3六上·盘州月考)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时,下列操作步骤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滴清水→撕表皮→浸润标本→观察记录
B.撕表皮→滴清水→浸润标本→观察记录
C.浸润标本→滴清水→撕表皮→观察记录
【答案】A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
【解析】【分析】根据对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制作其他植物器官装片的方法也大致相同,都要经过擦、滴(清水)、取 (薄而透明的材料)、展、盖、染吸的过程。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先要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在注葱内表面经轻划一个“#”字,取下洋葱表皮,把取下的注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注意不要有气泡;从标本的边绿滴一滴稀释的碘酒进行染色,吸掉多余的水。
2.(2023六上·盘州月考)图1是太阳系八颗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其中木星是( )。
A.① B.② C.③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上图是太阳系八颗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其中木星是图中的②,分析选项中B符合题意。
3.(2023六上·盘州月考)妈妈发现前几天买的桔子发霉了,她应该( )。
A.不能浪费,继续食用
B.去掉发霉的部分后,继续食用
C.不能吃,立即丢掉
【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霉变的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需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妈妈发现前天买的面包发霉了,她应该立即扔掉面包,不能食用。
4.(2023六上·盘州月考)关于露和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表气温低至0℃以下时水蒸气直接形成小冰晶,即为霜
B.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水蒸气凝结为小水滴就是露
C.露和霜都是从高空降落下来的水形成的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早晨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物理变化,是液化,水蒸气遇冷在0℃以上时形成露;霜是在地表的水蒸气遇到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直接凝华成固体,地表气温低至0℃以下时,水蒸气直接凝结为固体,即为霜,AB观点正确;露和霜都是低空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C观点错误。
5.(2023六上·盘州月考)通过保护易感人群的方式来达到疫情防控目的的措施是( )。
A.接种疫苗 B.隔离接触者 C.及时救治病人
【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分析】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传染病预防的三个基本环节。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接种疫苗是通过保护易感人群的方式来达到疫情防控的目的。
6.(2023六上·盘州月考)想要知道酵母粉里有什么,应该选择的观察工具是( )。
A.放大镜 B.望远镜 C.显微镜
【答案】C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酵母菌个体微小,所以我们应该选择的工具是显微镜。
7.(2023六上·盘州月考)妙妙发现,吃剩的面包放了几天后表面出现了霉斑。使食物发霉的是霉菌,霉菌属于微生物中的( )。
A.真菌 B.病毒 C.细菌
【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使面包发霉的霉菌就是一种微生物。霉菌是真菌,不是细菌。
8.(2023六上·盘州月考)冬日早晨,我们会在室内的窗户上看到一层冰花,这是( )。
A.雾 B.霜 C.露
【答案】B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根据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寒冷的冬日早晨,我们会在室内的窗户上看到一层冰花,这是霜,是水的固体形态。
9.(2023六上·盘州月考)下列水循环排序错误的是( )。
A.地表水→云或雾→降水→地表水
B.云或雾→降水→地表水→云或雾
C.地表水→降水→云或雾→地表水
【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雾、云、雨、雪、露、霜等天气,海洋水经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过程,回到陆地上,又经过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回到大海中,水在海洋和陆地之间不断循环运动,使得陆地上的水资源得到不断更新和补充,为我们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A符合题意。
10.(2023六上·盘州月考)下列关于预防新冠肺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感染后康复了,身体产生了抗体就不用预防了
B.出门要戴口罩,减少聚集,保持安全距离
C.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就不会被感染了
【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分析】新冠肺炎属于病毒感染,接种疫苗也不是绝对的安全。感染后康复了,也会有几率再次感染,出门还是得佩戴口罩,减少聚集,保持安全距离。
11.(2023六上·盘州月考)流水可以把风化的岩石、土壤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这个过程称为( )。
A.搬运 B.流动 C.侵蚀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流水作用一般可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流水可以把风化的岩石、土壤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这说明流水具有运输能力,这个过程称为搬运。
12.(2023六上·盘州月考)发好的面团中有很多蜂窝状的小孔,这主要是因为酵母菌将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了(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 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在面团中成气泡,从而使面团中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这就是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13.(2023六上·盘州月考)下列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中,水从气态变成固态的是( )。
A.深秋的清晨,草地上有时会有霜
B.夏天的清晨,树叶上常有露水
C.初春,河面上冰融化成水
【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不同的形态,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水的三态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
A、深秋的清晨,草地上有时会有一层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B、夏天的清晨,树叶上常有露水,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是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C、初春,河面上的冰化成水,是水从固态变为液态。
14.(2023六上·盘州月考)探探感冒了,医生给他开了口服药,下列用药方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使病情早日好转,可以增大药量
B.在每次药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服药的次数
C.根据医嘱定时定量服药
【答案】C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 对于医生开出的药物,要严格遵循医嘱服药,切忌盲目停药,私自加大药剂量等,以免造成伤害。
15.(2023六上·盘州月考)人体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天然屏障 B.打疫苗 C.体液因子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 人体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种。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16.(2023六上·盘州月考)奇奇探究水的温度对发面的影响,他把两块面团都加了酵母粉,一块面团用的是温水,另一块用的是冷水,发面效果比较好的是( )。
A.一样好 B.用温水 C.用冷水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酵母菌是一种微生物。酵母细胞产生二氧化碳效率最高温度是36℃。
17.(2023六上·盘州月考)常见的蘑菇、木耳属于( )。
A.动物 B.植物 C.真菌
【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真菌
【解析】【分析】 们平时吃的木耳、蘑菇属于都属于真菌,有大量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
18.(2023六上·盘州月考)下列食物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利用微生物的是( )。
A.豆浆 B.馒头 C.泡菜
【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等,其中豆浆是用豆子加水研磨、煮沸而成的,与微生物的发酵无关。可见A符合题意。
19.(2023六上·盘州月考)2020年6月21日“夏至日”下午,日环食天文景观出现在天空。下面选项中,表示发生日食的示意图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月球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时,会发生日食现象。
20.(2023六上·盘州月考)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下列水循环的过程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地表径流 B.蒸发 C.下渗
【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水污染
【解析】【分析】人类的生产生活主要集中于地表,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通过影响河流、湖泊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行为影响地表径流环境.南水北调通过改变地表的径流从而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它影响的主要环节是地表径流。
二、判断题。(在答题卡内正确的涂“V”错误的涂“x”,每小题2分,共20分)
21.(2023六上·盘州月考)王辉出现发热、咳嗽,他需要请假看医生。(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做检查。
22.(2023六上·盘州月考)海洋中的水一直在蒸发,不久的将来就会干枯了。(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的指水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之间不分昼夜的循环流转。海洋里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变成大量的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随风飘动,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就会降落下来,形成雨或雪,雨水或雪融化的水汇成小溪,就会流入海洋。水在自然界中是不断循环的,所以海洋里的水不会干枯。故题干说法错误。
23.(2023六上·盘州月考)在探究实验中,小组成员要积极参与,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我们小组内的组员要进行分工合作, 小组成员要积极参与,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24.(2023六上·盘州月考)地球的体积比太阳小,比月球大。(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
【解析】【分析】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布满环形山,月球离地球平均距离约为三十八万公里。太阳离地球,平均距离约为一亿五干万公里。太阳和月球离地球的距离是不同的。地球的体积比月球大,比太阳小。题目说法正确。
25.(2023六上·盘州月考)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距离太阳最远的是天王星。(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 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距离,依次排列的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木星是体积最大的行星,也是最重的、直径最大的行星。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海王星。
26.(2023六上·盘州月考)细菌和真菌都没有细胞核,病毒则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细胞;微生物;真菌
【解析】【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细菌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27.(2022六上·兴仁期中)乌云的特点是高度较低,云层较厚,乌云密布预示着将要下雨。
【答案】正确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乌云指天空中黑颜色的云,是因为层状云或积雨云的云层太厚,太阳和月亮的光线很难透射过来所形成的颜色。它的特点是云层很厚、高度较低,看上去云体很黑,给人以阴沉的感觉。乌云密布预示着将要下雨,是下雨的明显前兆。题目说法正确。
28.(2023六上·盘州月考)除了发面,酵母菌还可以用来酿酒。(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 真菌是一种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生物,由大量的菌丝构成的,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酵母菌是能发酵糖类的单细胞真菌,常呈圆形、卵圆形或者圆柱形。酵母菌不仅可以用来发面制作馒头、饼等食品,还可以用来酿酒,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知道利用酵母酿造米酒。
29.(2023六上·盘州月考)生活中,形成云的水蒸气全部来自海洋、湖泊以及河流中的水。(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水的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引起水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云是水蒸气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漂浮在高空,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海洋水的蒸发,除此之外还有湖泊水的蒸发、江河水的蒸发以及植物的蒸腾作用。
30.(2023六上·盘州月考)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有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
【答案】正确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三、选词填空。(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内,每空2分,共20分)
31.(2023六上·盘州月考)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可以先用 (填“高倍”或“低倍”)物镜观察整体,再用 (填“高倍”或“低倍”)物镜观察细节。
【答案】低倍;高倍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所观察到的范围之间的关系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大,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小,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用显微镜做实验时,是用低倍物镜观察整体。再用高倍物镜观察细节。必须小心转动转换器,注意不要使物镜接触到玻片。
32.(2023六上·盘州月考)当空中的水滴或者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下来,一般低空气温在0℃以上时,降落的就是 ;地面温度在0℃以下时,降落的就是 。(选“雪”或“雨”)
【答案】雨;雪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不断增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0℃以上,降落的是雨;如果低空气温低于0℃以下,降落的是雪。
33.(2023六上·盘州月考)在自然界中,将下列地表形态形成原因的正确选项填入相应的括号里。
岩石破碎——
河床升高——
河流形成——
地壳运动——
A侵蚀 B风化 C地震 D沉积
【答案】B;D;A;C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地壳的运动;风对地貌的影响;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由于受到流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河道会产生河床升高的现象。
河流的形成是由于长期降水改变了地形,侵蚀土地,形成了河流。
地壳的运动会造成地震和火山喷发。
34.(2023六上·盘州月考)在处理信息时,我们可以用 (填“统计表”或“统计图”)来呈现,这样能使结果更直观。处理数据可以通过 (填“求平均值”或“取中间值”)的方法减小误差,让数据更可靠。
【答案】统计图;求平均值
【知识点】表格与柱状图的分析
【解析】【分析】 在处理信息时,我们可以用统计图来呈现,这样能使结果更直观。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统计图比统计表更直观。处理数据可以通过求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让数据更可靠。
四、学以致用。(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内,共8分)
35.(2023六上·盘州月考)奇妙小组做了小车滑行实验,如图所示,分别从三个不同下滑点释放小车撞击木块,让木块在木板上滑行。(每空2分,共8分)
(1)实验过程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斜面长度 B.小车的重量 C.下滑点的高低
(2)如果3号实验小车撞击后,木块滑行的距离是10厘米,2号实验小车撞击后,木块滑行的距离是25厘米,那么,1号实验小车撞击后,木块滑行的距离应该( )。
A.大于25厘米
B.小于10厘米
C.大于10厘米小于25厘米
(3)实验证明:下滑点高度越高,小车滑下的速度越 (填“快”或“慢”),木块受到撞击后滑行的距离越 (填“远”或“近”)。
【答案】(1)C
(2)C
(3)快;远
【知识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距离与时间;速度;重力;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与下滑点高度有关,物体的下滑点高度越高,物体滑下来的能量越大,在地面滑行的距离越远。
(1)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实验过程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下滑点的高低。
(2)物体的下滑点高度越高,物体滑下来的能量越大,在地面滑行的距离越远,1号实验小车下滑点比3号实验小车高,比2号实验小车低所以撞击后,木块滑行的距离应该大于10厘米小于25厘米。
(3)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与下滑点高度有关,物体的下滑点高度越高,物体滑下来的能量越大,在地面滑行的距离越远。下滑点高度越低,小车滑下的速度越慢,木块受到撞击后滑行的距离越近。
五、材料与分析。(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内,共12分)
36.(2023六上·盘州月考)传染病是一种可以从一个人或其他物种,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的感染病。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之个体、感染者之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等。传染病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一类疾病,会对个人、对社会均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出现传染病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传染病的扩散。日常生活中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感染传染病。
传染病也属于疾病的一种,多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且起病急骤,可在短时间内导致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症状,甚至引起死亡,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传染病区别于其他疾病的主要特点就是具有传染性,其可以引起大范围的感染,从而导致人群心理恐慌,影响正常生产、生活,扰乱社会秩序。严重的大范围爆发的传染病可以导致人口死亡率增长,造成人口骤减,使出生率与死亡率严重失调。
传染病的种类比较多,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如水痘属于呼吸系统的传染病,可导致皮肤表面出现水疤、红疹等症状,同时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如痢疾、蛔虫病等消化道传染病,可引起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此外,还包括艾滋病、梅毒等性传染病,会降低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力。如果传染病不积极诊治,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
请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传染病是一种疾病,多与 、 有关。
(2)传染病的传播方式有哪些。(至少写出2条)
(3)请你谈谈传染病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至少写出2条)
【答案】(1)细菌;病毒
(2)飞沫、空气;口、手等。
(3)威胁人体健康,影响社会安定。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分析】(1)传染病指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病原体指的是能够因其患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2)不同的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不同,呼吸道传染疾病通常通过飞沫、空气等传播;肠道传染疾病通过通过口、手等接触传播。
(3)传染病会威胁人体健康:传染病起病急,可在短时间内导致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症状,甚至引起死亡,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此外还会影响社会安定: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可以引起大范围的感染,从而导致人群心理恐慌影响正常生产、生活,扰乱社会秩序。
1 / 1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启智园学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10月期中作业综合练习试卷
一、单选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3六上·盘州月考)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时,下列操作步骤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滴清水→撕表皮→浸润标本→观察记录
B.撕表皮→滴清水→浸润标本→观察记录
C.浸润标本→滴清水→撕表皮→观察记录
2.(2023六上·盘州月考)图1是太阳系八颗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其中木星是( )。
A.① B.② C.③
3.(2023六上·盘州月考)妈妈发现前几天买的桔子发霉了,她应该( )。
A.不能浪费,继续食用
B.去掉发霉的部分后,继续食用
C.不能吃,立即丢掉
4.(2023六上·盘州月考)关于露和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地表气温低至0℃以下时水蒸气直接形成小冰晶,即为霜
B.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水蒸气凝结为小水滴就是露
C.露和霜都是从高空降落下来的水形成的
5.(2023六上·盘州月考)通过保护易感人群的方式来达到疫情防控目的的措施是( )。
A.接种疫苗 B.隔离接触者 C.及时救治病人
6.(2023六上·盘州月考)想要知道酵母粉里有什么,应该选择的观察工具是( )。
A.放大镜 B.望远镜 C.显微镜
7.(2023六上·盘州月考)妙妙发现,吃剩的面包放了几天后表面出现了霉斑。使食物发霉的是霉菌,霉菌属于微生物中的( )。
A.真菌 B.病毒 C.细菌
8.(2023六上·盘州月考)冬日早晨,我们会在室内的窗户上看到一层冰花,这是( )。
A.雾 B.霜 C.露
9.(2023六上·盘州月考)下列水循环排序错误的是( )。
A.地表水→云或雾→降水→地表水
B.云或雾→降水→地表水→云或雾
C.地表水→降水→云或雾→地表水
10.(2023六上·盘州月考)下列关于预防新冠肺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感染后康复了,身体产生了抗体就不用预防了
B.出门要戴口罩,减少聚集,保持安全距离
C.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就不会被感染了
11.(2023六上·盘州月考)流水可以把风化的岩石、土壤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这个过程称为( )。
A.搬运 B.流动 C.侵蚀
12.(2023六上·盘州月考)发好的面团中有很多蜂窝状的小孔,这主要是因为酵母菌将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了(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13.(2023六上·盘州月考)下列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中,水从气态变成固态的是( )。
A.深秋的清晨,草地上有时会有霜
B.夏天的清晨,树叶上常有露水
C.初春,河面上冰融化成水
14.(2023六上·盘州月考)探探感冒了,医生给他开了口服药,下列用药方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使病情早日好转,可以增大药量
B.在每次药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服药的次数
C.根据医嘱定时定量服药
15.(2023六上·盘州月考)人体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天然屏障 B.打疫苗 C.体液因子
16.(2023六上·盘州月考)奇奇探究水的温度对发面的影响,他把两块面团都加了酵母粉,一块面团用的是温水,另一块用的是冷水,发面效果比较好的是( )。
A.一样好 B.用温水 C.用冷水
17.(2023六上·盘州月考)常见的蘑菇、木耳属于( )。
A.动物 B.植物 C.真菌
18.(2023六上·盘州月考)下列食物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利用微生物的是( )。
A.豆浆 B.馒头 C.泡菜
19.(2023六上·盘州月考)2020年6月21日“夏至日”下午,日环食天文景观出现在天空。下面选项中,表示发生日食的示意图是( )。
A. B. C.
20.(2023六上·盘州月考)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下列水循环的过程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
A.地表径流 B.蒸发 C.下渗
二、判断题。(在答题卡内正确的涂“V”错误的涂“x”,每小题2分,共20分)
21.(2023六上·盘州月考)王辉出现发热、咳嗽,他需要请假看医生。( )
22.(2023六上·盘州月考)海洋中的水一直在蒸发,不久的将来就会干枯了。( )
23.(2023六上·盘州月考)在探究实验中,小组成员要积极参与,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
24.(2023六上·盘州月考)地球的体积比太阳小,比月球大。( )
25.(2023六上·盘州月考)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距离太阳最远的是天王星。( )
26.(2023六上·盘州月考)细菌和真菌都没有细胞核,病毒则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
27.(2022六上·兴仁期中)乌云的特点是高度较低,云层较厚,乌云密布预示着将要下雨。
28.(2023六上·盘州月考)除了发面,酵母菌还可以用来酿酒。( )
29.(2023六上·盘州月考)生活中,形成云的水蒸气全部来自海洋、湖泊以及河流中的水。( )
30.(2023六上·盘州月考)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有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
三、选词填空。(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内,每空2分,共20分)
31.(2023六上·盘州月考)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可以先用 (填“高倍”或“低倍”)物镜观察整体,再用 (填“高倍”或“低倍”)物镜观察细节。
32.(2023六上·盘州月考)当空中的水滴或者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下来,一般低空气温在0℃以上时,降落的就是 ;地面温度在0℃以下时,降落的就是 。(选“雪”或“雨”)
33.(2023六上·盘州月考)在自然界中,将下列地表形态形成原因的正确选项填入相应的括号里。
岩石破碎——
河床升高——
河流形成——
地壳运动——
A侵蚀 B风化 C地震 D沉积
34.(2023六上·盘州月考)在处理信息时,我们可以用 (填“统计表”或“统计图”)来呈现,这样能使结果更直观。处理数据可以通过 (填“求平均值”或“取中间值”)的方法减小误差,让数据更可靠。
四、学以致用。(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内,共8分)
35.(2023六上·盘州月考)奇妙小组做了小车滑行实验,如图所示,分别从三个不同下滑点释放小车撞击木块,让木块在木板上滑行。(每空2分,共8分)
(1)实验过程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斜面长度 B.小车的重量 C.下滑点的高低
(2)如果3号实验小车撞击后,木块滑行的距离是10厘米,2号实验小车撞击后,木块滑行的距离是25厘米,那么,1号实验小车撞击后,木块滑行的距离应该( )。
A.大于25厘米
B.小于10厘米
C.大于10厘米小于25厘米
(3)实验证明:下滑点高度越高,小车滑下的速度越 (填“快”或“慢”),木块受到撞击后滑行的距离越 (填“远”或“近”)。
五、材料与分析。(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内,共12分)
36.(2023六上·盘州月考)传染病是一种可以从一个人或其他物种,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的感染病。通常这种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之个体、感染者之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水源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土壤传播、垂直传播等。传染病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一类疾病,会对个人、对社会均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出现传染病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传染病的扩散。日常生活中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感染传染病。
传染病也属于疾病的一种,多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且起病急骤,可在短时间内导致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症状,甚至引起死亡,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传染病区别于其他疾病的主要特点就是具有传染性,其可以引起大范围的感染,从而导致人群心理恐慌,影响正常生产、生活,扰乱社会秩序。严重的大范围爆发的传染病可以导致人口死亡率增长,造成人口骤减,使出生率与死亡率严重失调。
传染病的种类比较多,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如水痘属于呼吸系统的传染病,可导致皮肤表面出现水疤、红疹等症状,同时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如痢疾、蛔虫病等消化道传染病,可引起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此外,还包括艾滋病、梅毒等性传染病,会降低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力。如果传染病不积极诊治,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
请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传染病是一种疾病,多与 、 有关。
(2)传染病的传播方式有哪些。(至少写出2条)
(3)请你谈谈传染病对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至少写出2条)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
【解析】【分析】根据对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制作其他植物器官装片的方法也大致相同,都要经过擦、滴(清水)、取 (薄而透明的材料)、展、盖、染吸的过程。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先要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在注葱内表面经轻划一个“#”字,取下洋葱表皮,把取下的注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注意不要有气泡;从标本的边绿滴一滴稀释的碘酒进行染色,吸掉多余的水。
2.【答案】B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上图是太阳系八颗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其中木星是图中的②,分析选项中B符合题意。
3.【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霉变的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需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妈妈发现前天买的面包发霉了,她应该立即扔掉面包,不能食用。
4.【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早晨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物理变化,是液化,水蒸气遇冷在0℃以上时形成露;霜是在地表的水蒸气遇到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直接凝华成固体,地表气温低至0℃以下时,水蒸气直接凝结为固体,即为霜,AB观点正确;露和霜都是低空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C观点错误。
5.【答案】A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分析】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传染病预防的三个基本环节。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接种疫苗是通过保护易感人群的方式来达到疫情防控的目的。
6.【答案】C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酵母菌个体微小,所以我们应该选择的工具是显微镜。
7.【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使面包发霉的霉菌就是一种微生物。霉菌是真菌,不是细菌。
8.【答案】B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根据对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寒冷的冬日早晨,我们会在室内的窗户上看到一层冰花,这是霜,是水的固体形态。
9.【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在地球上的循环产生了雾、云、雨、雪、露、霜等天气,海洋水经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过程,回到陆地上,又经过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回到大海中,水在海洋和陆地之间不断循环运动,使得陆地上的水资源得到不断更新和补充,为我们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A符合题意。
10.【答案】B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分析】新冠肺炎属于病毒感染,接种疫苗也不是绝对的安全。感染后康复了,也会有几率再次感染,出门还是得佩戴口罩,减少聚集,保持安全距离。
11.【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流水作用一般可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流水可以把风化的岩石、土壤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这说明流水具有运输能力,这个过程称为搬运。
12.【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 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在面团中成气泡,从而使面团中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这就是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13.【答案】A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不同的形态,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水的三态变化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
A、深秋的清晨,草地上有时会有一层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B、夏天的清晨,树叶上常有露水,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是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C、初春,河面上的冰化成水,是水从固态变为液态。
14.【答案】C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 对于医生开出的药物,要严格遵循医嘱服药,切忌盲目停药,私自加大药剂量等,以免造成伤害。
15.【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 人体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种。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引起新冠肺炎的病原体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属于特异性免疫。
16.【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酵母菌是一种微生物。酵母细胞产生二氧化碳效率最高温度是36℃。
17.【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真菌
【解析】【分析】 们平时吃的木耳、蘑菇属于都属于真菌,有大量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
18.【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等,其中豆浆是用豆子加水研磨、煮沸而成的,与微生物的发酵无关。可见A符合题意。
19.【答案】B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月球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时,会发生日食现象。
20.【答案】A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水污染
【解析】【分析】人类的生产生活主要集中于地表,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通过影响河流、湖泊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行为影响地表径流环境.南水北调通过改变地表的径流从而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它影响的主要环节是地表径流。
21.【答案】正确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做检查。
22.【答案】错误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水循环是的指水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之间不分昼夜的循环流转。海洋里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会变成大量的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随风飘动,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就会降落下来,形成雨或雪,雨水或雪融化的水汇成小溪,就会流入海洋。水在自然界中是不断循环的,所以海洋里的水不会干枯。故题干说法错误。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我们小组内的组员要进行分工合作, 小组成员要积极参与,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
【解析】【分析】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布满环形山,月球离地球平均距离约为三十八万公里。太阳离地球,平均距离约为一亿五干万公里。太阳和月球离地球的距离是不同的。地球的体积比月球大,比太阳小。题目说法正确。
25.【答案】错误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 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的距离,依次排列的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木星是体积最大的行星,也是最重的、直径最大的行星。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海王星。
26.【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细胞;微生物;真菌
【解析】【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细菌有细胞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
27.【答案】正确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乌云指天空中黑颜色的云,是因为层状云或积雨云的云层太厚,太阳和月亮的光线很难透射过来所形成的颜色。它的特点是云层很厚、高度较低,看上去云体很黑,给人以阴沉的感觉。乌云密布预示着将要下雨,是下雨的明显前兆。题目说法正确。
28.【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 真菌是一种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生物,由大量的菌丝构成的,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酵母菌是能发酵糖类的单细胞真菌,常呈圆形、卵圆形或者圆柱形。酵母菌不仅可以用来发面制作馒头、饼等食品,还可以用来酿酒,早在殷商时期人们就知道利用酵母酿造米酒。
29.【答案】错误
【知识点】自然界的水循环;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水的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引起水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云是水蒸气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或小冰晶)漂浮在高空,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海洋水的蒸发,除此之外还有湖泊水的蒸发、江河水的蒸发以及植物的蒸腾作用。
30.【答案】正确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31.【答案】低倍;高倍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所观察到的范围之间的关系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大,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小,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用显微镜做实验时,是用低倍物镜观察整体。再用高倍物镜观察细节。必须小心转动转换器,注意不要使物镜接触到玻片。
32.【答案】雨;雪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当空中的水蒸气较多时,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会不断增大,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会降落。如果低空气温高于0℃以上,降落的是雨;如果低空气温低于0℃以下,降落的是雪。
33.【答案】B;D;A;C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地壳的运动;风对地貌的影响;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由于受到流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河道会产生河床升高的现象。
河流的形成是由于长期降水改变了地形,侵蚀土地,形成了河流。
地壳的运动会造成地震和火山喷发。
34.【答案】统计图;求平均值
【知识点】表格与柱状图的分析
【解析】【分析】 在处理信息时,我们可以用统计图来呈现,这样能使结果更直观。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统计图比统计表更直观。处理数据可以通过求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让数据更可靠。
35.【答案】(1)C
(2)C
(3)快;远
【知识点】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距离与时间;速度;重力;运动物体的能量
【解析】【分析】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与下滑点高度有关,物体的下滑点高度越高,物体滑下来的能量越大,在地面滑行的距离越远。
(1)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实验过程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下滑点的高低。
(2)物体的下滑点高度越高,物体滑下来的能量越大,在地面滑行的距离越远,1号实验小车下滑点比3号实验小车高,比2号实验小车低所以撞击后,木块滑行的距离应该大于10厘米小于25厘米。
(3)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与下滑点高度有关,物体的下滑点高度越高,物体滑下来的能量越大,在地面滑行的距离越远。下滑点高度越低,小车滑下的速度越慢,木块受到撞击后滑行的距离越近。
36.【答案】(1)细菌;病毒
(2)飞沫、空气;口、手等。
(3)威胁人体健康,影响社会安定。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分析】(1)传染病指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特点。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病原体指的是能够因其患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2)不同的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不同,呼吸道传染疾病通常通过飞沫、空气等传播;肠道传染疾病通过通过口、手等接触传播。
(3)传染病会威胁人体健康:传染病起病急,可在短时间内导致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症状,甚至引起死亡,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此外还会影响社会安定: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可以引起大范围的感染,从而导致人群心理恐慌影响正常生产、生活,扰乱社会秩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