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2022六上·龙泉期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公共场所使用的红外测温仪属于( )
A.测量工具 B.机械工具 C.交通工具
2.(2022六上·龙泉期末)下列物品的结构与地球结构最相似的是( )
A.乒乓球 B.鸡蛋 C.萝卜
3.(2022六上·龙泉期末)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滴碘酒的目的是( )
A.检测淀粉 B.使图像明显 C.粘贴住表皮
4.(2022六上·龙泉期末)激光可以像电钻和刀一样打孔或切割材料,说明激光( )
A.很硬 B.很锋利 C.具有能量
5.(2022六上·龙泉期末)下列成语中能体现出昼夜交替现象对生物影响的是( )
A.昙花一现 B.大雁南飞 C.春暖花开
6.(2022六上·龙泉期末)在制作“简易独轮车模型”的活动中,( )信息传播更生动直观。
A.视频 B.文字 C.音频
7.(2022六上·龙泉期末)使用圭表观察日影变化时,要( )放置。
A.任意方向 B.东西方向 C.南北方向
8.(2022六上·龙泉期末)哥白尼的“日心说”继承了托勒密“地心说”( )的观点。
A.地球是球体 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C.地球静止不动
9.(2022六上·龙泉期末)下列发明中,( )不是人类受昆虫特点启发所发明创造的。
A.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
B.活字印刷术
C.卫星百叶窗式控温系统
10.(2022六上·龙泉期末)重现奥斯特实验时,下列做法不能使小磁针偏转更明显的是( )
A.把直导线绕成线圈 B.使电路短路 C.改变电池连接方向
11.(2022六上·龙泉期末)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 ),它是植物呼吸和蒸腾的通道。
A.叶绿体 B.液泡 C.气孔
12.(2022六上·龙泉期末)下列关于能量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声能可以让水面产生波纹
B.人睡觉时不会消耗能量
C.风能可以让树枝摇动
13.(2022六上·龙泉期末)自行车坐垫固定处有一枚螺帽松了,我们通常选择( )工具。
A. B. C.
14.(2022六上·龙泉期末)世界杯比赛期间,不能同步获得赛事信息的是( )
A.看电视直播 B.到现场观看 C.读报纸
15.(2022六上·龙泉期末)面包内部疏松多孔,是因为在生面团中加入了(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空气
16.(2022六上·龙泉期末)下列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
A.蚊子 B.香菇 C.新型冠状病毒
17.(2022六上·龙泉期末)研究将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是否会发生偏转时,通常将导线与指南针( )
A.平行放置 B.垂直放置 C.随意放置
18.(2022六上·龙泉期末)为了制作出标准的地球模型,我们需要获取的信息有( )
①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
②地球的内部结构
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19.(2022六上·龙泉期末)将通电的电磁铁靠近未经磁化的回形针,下列情况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A.回形针会被推开
B.回形针会被吸引
C.回形针仍然静止不动
20.(2022六上·龙泉期末)下列关于工具与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可以利用技术来改进工具
B.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技术
C.工具仅仅是指螺丝刀、剪刀等机械类工具
二、实验探究,分析解释。(每空1分,共50分)
21.(2022六上·龙泉期末)微小世界的研究。
(1)在使用图1进行调焦时,要旋转 处调节镜筒高低。镜筒降低时,眼睛应注视 处,镜筒抬升时,眼睛应注视 处。(填图中的相应数字)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应用 (填“左眼”或“右眼”);观察写有字母“P”的玻片,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字母 .
(3)图2是用显微镜观察某生物玻片标本时的视野,若使视野甲转变成乙,应向 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4)这台显微镜目镜有10X和15X,物镜有20X和40X,则它的最大放大倍数是 倍,此时观察到的视野范围 (填“最大”或“最小”).
(5)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下图中盖盖玻片的方法正确的是 ,这样做的目的是 .
(6)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要用干草进行培养,选用的培养液最好是( )。
A.白开水 B.池塘水 C.矿泉水
(7)当培养微小生物的烧杯中出现了一些霉点后,最好用滴管从( )吸取一滴液体用于制作玻片标本。
A.靠近水面处 B.搅拌后中间水位处 C.水底沉淀物处
(8)观察时,发现微生物一直在运动,不便于观察,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重新制作玻片标本,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滴液体
B.在原玻片的盖玻片边缘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分
C.挤压盖玻片,使微生物固定在玻片上
(9)图3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微生物,它是( )
A.喇叭虫 B.钟形虫 C.变形虫
(10)观察微小生物时发现了以下信息,不能证明它是一个生命体的是( )。
A.它的形状像一只草鞋
B.其中一只生物的身体从中间分裂成两部分
C.沿着盖玻片边缘滴入一滴浓盐水,它会逃离
22.(2022六上·龙泉期末)工具与技术的研究。
(1)小科用两种方式将物体从A处搬运到B处,记录在表中。
平板 用时1分钟 费力 转弯不平稳
手推车 用时41秒 省力 转弯平稳
①通过实验发现 (填“平板”或“手推车”)更容易完成任务。
②搬运同样重的物体,用力情况不同,说明使用轮子 。A.使人们不需要用力B.使人们更加省力、快捷C.可以减轻物体重量
③车轮从古至今变化很大,但不论怎样改进,它的基本结构都是 。A.斜面B.滑轮C.轮轴
(2)小科还研究了剪刀,发现:
①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利用了杠杆和 的原理。
②用图1的剪刀剪塑料棒,塑料棒放 (填字母)位置剪最省力。
③图2是铁皮剪,它的手柄特别长,这样设计能够更 。
23.(2022六上·龙泉期末)电磁铁的研究。
(1)下图是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装置图,请在括号内标出钉尖的南北极。
(2)通过上面这个研究我们可以知道,电磁铁的南北极和 有关。
(3)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时,小明将得到的实验数据绘制成柱状图(如图)。
①小明研究的问题是“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 有关吗 ”
②进行对比实验过程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 等。
(4)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电池会发烫,因为电磁铁工作时,电池将一部分 能转换成 能。
24.(2022六上·龙泉期末)地球运动的研究。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如图),我们发现了很多秘密。
(1)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模拟实验 B.对比实验 C.替代实验
(2)我们在A、B、C处贴反光片的目的是( )
A.更美观 B.增加环境亮度 C.更清楚地显示
(3)实验中我们发现太阳光 (填“能”或“不能”)照亮整个地球,请用阴影在图中画出不能被照亮的部分。
(4)“地球”自转一圈,昼夜交替 次。
(5)地球自转的方向不同,先迎来黎明的城市也 (填“相同”或“不同”)。事实证明地球是逆时针自转,图中A、B、C三个城市 先迎来黎明。
(6)图中的B位置此时是填 (“早上”“中午”或“傍晚”)。
(7)下列是因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A.昼夜的长短变化 B.昼夜交替 C.四季变化
25.(2022六上·龙泉期末)小电动机的秘密。
(1)我们研究过小电动机,拆开后如图所示,发现有两块磁铁安装在外壳上,且转子上有 组线圈。
(2)电动玩具小汽车就是利用电池驱动电动机工作,达到小车运动的目的。玩具小车在行驶过程中将电能主要转化为( )
A.动能 B.太阳能 C.热能
(3)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改变转子转动方向的方法有 和 等。
(4)电动机中起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方向作用的是( )
A.换向器 B.电刷 C.铁芯
(5)用手直接转动小电动机的转子,小灯泡不发光,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小电动机没有产生电流
B.小电动机产生的电流太大
C.小电动机产生的电流太小
(6)我们将细线绕在转子的轴上,快速拉动,连接的小灯泡亮了,这时我们称它为 (填“电动机”或“发电机”)。
(7)探究结束后,把小电动机重新组装,却不小心摔掉了一块磁铁,相比原来的小电动机,它将( )。
A.转得快一些 B.转得慢一些 C.转速不变
26.(2022六上·龙泉期末)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
小明对家里的电视机和电风扇的铭牌进行了调查(如下表所示)
液晶电视机 型号LED4676 电风扇 型号KYTA-30
额定电压:220V 电源频率:50HZ 额定消耗功率:445W 额定电压:220V 工作频率:50HZ 功率:50W
(1000瓦的用电器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能是1度)
(1)工作相同时间,以上两种电器更耗电的是 。
(2)如果开着电风扇连续看1小时的电视,耗电量一共是 度。
(3)在调查“家用电器”活动中,小明发现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物品是( )
A.燃气灶 B.太阳能热水器 C.电瓶车
三、联系实际,应用科学。(每空1分,共20分)
27.(2022六上·龙泉期末)小明从爸爸的眼镜店里找来了A、B、C三种镜片进行观察研究
(1)三种镜片的侧面形状如图,其中适合用来制作放大镜的是 。
(2)小明观察比较了这三种镜片,发现能放大物体图像的镜片具有 厚、 薄的特点。
(3)小明通过实验发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 )有关
A.直径 B.厚度 C.凸度
(4)小明把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观察报纸上的文字(如图),然后改变它们之间的距离,看到的图像( )。
A.放大倍数和清晰度都变化
B.放大倍数变化,清晰度不变
C.放大倍数不变,清晰度变化
28.(2022六上·龙泉期末)小科看见搬运工人用图的方法搬木箱。
(1)搬运木箱的过程中,运用了 原理。
(2)木箱重500牛,工人推木箱所用的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00牛。
(3)如果车厢高度不变,要使工人搬运木箱更加省力,可以( )
A.增加木板的长度 B.减短木板的长度 C.增加木板的宽度
(4)已知A、B、C三个斜面的光滑程度相同,小科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重物匀速地沿斜面向上运动(如图)。其中弹簧测力计读数最小的是斜面 (填“A”“B”或“C”)。
29.(2022六上·龙泉期末)住在丽水的小科采用模拟实验研究了地球的公转。
(1)做这个实验时,太阳最好用下图中的 (填字母)来模拟,理由是 。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
(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下列现象不能证明地球在公转的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的变化 C.傅科摆
(4)①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不同位置如图2,③号是 。A.夏至B.春分或秋分C.冬至
②此时小科在教室看到的情形最有可能是
③这天地球运行到图1中的 (填“A”“B”“C”或“D”)位置。
(5)研究发现当丽水处在夏季时,气温高的原因是( )
A.太阳仰角大 B.太阳离地球近 C.日照时间短
(6)若地球不自转,只有公转,昼夜交替时间将会( )
A.不变 B.变长 C.变短
(7)在地球上,关于南北半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是冬季
B.南半球是白天时,北半球是黑夜
C.北半球是春季时,南半球也是春季
(8)下列动物的行为与四季变化有关的是( )
A.公鸡打鸣 B.蚂蚁搬家 C.大雁迁徙
四、利用材料进行探究。(每空1分,共10分)
30.(2022六上·龙泉期末)如图是小明做的用小石块和木板撬动大石块实验。
(1)该实验运用了 原理。
(2)C点下方的长方体木块移到木板的 (填字母)点时,用小石块撬动大石块最省力。
(3)若长方体木块均在C点,长方体木块由现在竖放改为横放(变低),大石块移动的距离将( )
A.变近 B.不变 C.变远
(4)实验中,小明发现小石块向下运动时,大石块是向 (填“上”或“下”)运动的,说明杠杆可以 。A.扩大力的作用范围B.改变力的作用方向C.增大力的作用效果
31.(2022六上·龙泉期末)活字印刷术。
(1)活字印刷的基本步骤是( )。
①检字②拓印③刷墨④晾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2)检字时,小科感觉找字很困难,下列方法能帮他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
A.将字按音序有规律地摆放
B.每个字都只制作一个字模
C.字模随意摆放在盒子里
(3)要印刷“我们爱科学”这句话,检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B. C.
(4)如图是小科印刷的作品,很多字模糊不清,原因是 。
(5)相比手工抄写,活字印刷的优点有( )
①印刷速度快②印刷版面工整③刻字比较麻烦④活字可以反复使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可以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利用固体、液体、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而热胀冷缩等的现象为设计的依据。温度升高时,液柱受热会上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公共场所使用的红外测温仪属于测量温度的工具。故选A。
2.【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是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慢,所以地球的构造由外而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结构与鸡蛋的结构比较相似,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故选B。
3.【答案】B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
【解析】【分析】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需要进行染色,即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整个标本。由于洋葱表皮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使细胞核染色,图像更明显,便于观察。故选B。
4.【答案】C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我们可以利用光进行激光切割,激光可以像电钻和刀一样打孔或切割材料,说明激光是具有能量的,我们利用光能帮助我们完成各种事情。故选C。
5.【答案】A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本身不发光,导致昼夜的产生,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转。大雁南飞、春暖花开是由于地球公转导致的四季变化,昙花一现指的是昙花开放的时间极短,一般都是在夜晚开放,与地球昼夜交替有关。故选A。
6.【答案】A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信息传递是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信息传递是通过文字、语言、电码、图象、色彩、光、气味等传播渠道进行的。制作简易独轮车模型时,视频、文字、音频这三种传播信息的方式各有优缺点,视频信息传播更生动直观。故选A。
7.【答案】C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是用来判定季节的。圭表分为“圭”和“表”两部分,圭置于南北方向,表垂直立于圭的南端,用来度量正午的日影长度。所以使用圭表观察日影变化时,要南北方向放置。故选C。
8.【答案】A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古代描述宇宙结构和运动的两种学说,地心说由托勒密提出,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不动,所有的天体都绕之运转。日心说由哥白尼提出,则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绕日运动。哥白尼的“日心说”继承了托勒密“地心说”地球是球体的观点。故选A。
9.【答案】B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仿生学是一门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人类通过观察植物、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卫星百叶窗式控温系统都是人类受昆虫特点启发所发明创造的;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制版灵活方便,效率高。它的字模具有反复使用、保存方便、占用空间小等特征,不属于仿生技术。故选B。
10.【答案】C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当导线接触电池,给导线通电后,小磁针发生了偏转,这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通电导线产生了磁性,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A.同样的电流条件下,把直导线绕成线圈会增大磁力作用,能使小磁针偏转更明显,不符合题意;
B.使电路短路能够产生瞬时强电流,导线产生的磁力增强,能使小磁针偏转更明显,不符合题意;
C.改变电池连接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不会增大导线内的电流强度,不能使小磁针偏转更明显,符合题意。故选C。
11.【答案】C
【知识点】叶的特征
【解析】【分析】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叫蒸腾作用。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气孔,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气孔是叶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也是植物呼吸和蒸腾的通道。故选C。
12.【答案】B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机械能、电能、光能、热能、声能、磁能、化学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声能可以让水面产生波纹、风能可以让树枝摇动、人睡觉时也会消耗能量。故选B。
13.【答案】B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涵盖各方各面,随着新技术的产生,人们在不断发明新的工具。自行车坐垫固定处有一枚螺帽松了,我们通常选择扳手来进行固定。故选B。
14.【答案】C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信息传递是通过文字、语言、电码、图象、色彩、光、气味等传播渠道进行的。看电视直播、到现场观看都可以同步获得赛事信息;报纸的新闻有延后性,不能不能同步获得赛事信息。故选C。
15.【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具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分布世界的各个角落。微生物对我们来说既有利也有害,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利用一些细菌或真菌来制作一些美味的食品。如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干酵母菌。酵母菌使面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包内部疏松多孔。故选A。
16.【答案】C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引发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和常见的细菌、真菌都属于微生物,组成此类生物的最小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细胞。病毒的体积很小,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故选C。
17.【答案】A
【知识点】磁力的作用方式
【解析】【分析】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实验中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因此靠近指南针会发生偏转,研究将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实验时需注意:①通电导线在接近指针时,应将通电导线平行放置在指针的上方。②为避免电路短路损坏,应及时切断电流。故选A。
18.【答案】A
【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制作地球模型时我们需要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及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时需要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制作地球模型不需要了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故选A。
19.【答案】B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通电可以产生磁性。电磁铁和磁铁都具有同级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将通电的电磁铁靠近未经磁化的回形针,回形针会被吸引。故选B。
20.【答案】C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涵盖各方各面,随着新技术的产生,人们在不断发明新的工具。人们可以利用技术来改进工具,不同的工具也有不同的使用技术。工具不仅仅是指螺丝刀、剪刀等机械类工具,所有能使我们方便的物体都能称为工具。故选C。
21.【答案】(1)2;3;1
(2)左眼;d
(3)右上
(4)600;最小
(5)C;防止出现气泡
(6)B
(7)A
(8)C
(9)B
(10)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1)根据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在使用图1显微镜进行调焦时,要旋转2处准焦螺旋调节镜筒高低。镜筒降低时,眼睛应注视3处物镜,避免物镜将玻片标本压碎。镜筒抬升时,眼睛应注视1处目镜,直到看到清晰的物像为止。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应用左眼观察目镜,观察到写有字母“P”的玻片,因为显微镜所成的物像是倒像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所以我们在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字母d。
(3)图2是用显微镜观察某生物玻片标本时甲的视野,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因为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是相反的,要想让视野甲转变成乙,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数量越少(即视野范围越小)。这台显微镜目镜有10x和15x,物镜有20x和40x,则它的最大放大倍数是:15x40=600(倍),此时观察到的视野范围最小。
(5)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正确盖盖玻片的方法是:让盖玻片与水滴边缘接触,如C图所示,然后倾斜着盖玻片慢慢放平,目的是防止出现气泡,影响观察。
(6)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要用干草进行培养,选用的培养液最好是池塘水。相比于白开水喝矿泉水来说,池塘里的水含有少量微生物,利于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大量的微生物。
(7)当培养微生物的烧杯中出现了一些霉点后,说明微生物已经大量繁殖,有很多霉菌了,霉菌生于水面,最好用滴管从靠近水面处取一滴液体用于制作玻片标本。
(8) A.观察标本时,发现微生物一直在运动,不便于观察,可以重新制作玻片标本,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限制微生物的移动,再滴液体,说法正确;
B.在原玻片的盖玻片边缘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分,也可以减慢微生物的运动速度,说法正确;
C.微生物极其微小,挤压盖玻片,不能使微生物固定在玻片上,而且容易导致玻片破碎,说法错误。故选C。
(9)根据对显微镜下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的认识,图3中的微生物外形像一个铃铛,有一条细细的长尾巴,是钟形虫。故选B。
(10) A.观察微小生物时,它的形状像一只草鞋,不属于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不能证明它是一个生命体,说法错误;
B.其中一只生物的身体从中间分裂成两部分,说明该生物具有繁殖功能,属于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可以证明它是一个生命体,说法正确;
C.沿着盖玻片边缘滴入一滴浓盐水,它会逃离,说明它具有应激性,趋于有利刺激,避开有害刺激,属于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可以证明它是一个生命体,说法正确。故选A。
22.【答案】(1)手推车;B;C
(2)斜面;C;省力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1)小科用平板车和手推车两种方式将物体从A处搬运到B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①通过实验发现手推车用时少,省力、转弯平稳,更容易完成任务。
②搬运同样重的物体,滚动和滑动用力情况不同,使用手推车摩擦力是滚动摩擦,平板车是滑动摩擦,相同重量的物体,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力小,因此用手推车使人们更加省力、快捷,故选B。
③车轮从古至今变化很大,但不论怎样改进,它的基本结构都是轮轴,故选C。
(2)小科还研究了剪刀,发现:
①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利用了杠杆和斜面的原理。锋利的刀刃和锥形的刀尖可以看作是斜面,刀刃和把手绕着中间的转轴转动,可以看作是杠杆。
②杠杆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不省力不费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省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费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用图1的剪刀剪塑料棒,塑料棒放在C位置时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剪塑料棒时最省力。
③图2是铁皮剪,它的手柄特别长,这样设计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能够更省力。
23.【答案】(1)
(2)电流方向
(3)线圈匝数;线圈匝数;电池节数;电流方向
(4)化学;热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1)电磁铁通电可以产生磁性。电磁铁和磁铁都具有同级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第一幅图中,钉尖儿与磁铁的南极相互吸引,所以钉尖儿为北极,第二幅图中,钉尖儿与南极相互排斥,所以钉尖为南极。
(2)我们发现。两幅图中的电池的安装方向是相反的,所以电流方向是相反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电磁铁的南北极和电流的方向有关。
(3)①由题目柱状图可知,小明研究的是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②这个实验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在这个实验当中,改变的条件是线圈的匝数,保持不变的条件是电池的节数和电流的方向等。
(4)生活中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电池会发烫,因为电磁铁工作时,电池会将一部分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4.【答案】(1)A
(2)C
(3)不能;
(4)1
(5)不同;B
(6)中午
(7)B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1)观察和研究地球自转时,我们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模拟实验,故选A。
(2)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改进地球模型时,在地球模型表面贴反光片的目的是更清楚显示该地点的昼夜情况。
(3)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实验中,我们发现太阳光不能照亮整个地球。太阳能照亮的部分就是白天,太阳相背的照不到那一面就是夜晚,阴影部分就是与太阳相背的那一面。
(4)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自转时,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上就产生了昼夜交替,地球不停地自转,我国的每个地方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地球自转一圈,昼夜交替一次。
(5)因为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运动,造成太阳东升西落,东边的地点最先见到日出。所以在图中A、B、C三座城市中,在同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位于东部的B城市。
(6)由于太阳光此次直射B点,所以图中B点的时刻为中午。
(7)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故选B。
25.【答案】(1)3
(2)A
(3)改变磁极方向;改变电流方向
(4)A
(5)C
(6)发电机
(7)B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1)我们发现小电动机主要由外壳、转子和后盖几部分组成。拆开后发现外壳上有磁铁,转子装在外壳里,有铁芯、线圈(三个)、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转子上有三组线圈。
(2)能量的形式多样,且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玩具小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动能。故选A。
(3)对着转子的磁铁的磁极性质,以及电池正负极的不同接法都可以改变转子转动的方向。改变转子转动方向的方法改变磁极方向、改变电流方向。
(4)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小电动机在转动的过程中,电刷依次接触换向器的三个金属环,通过转子线圈的电流方向就会自动改变。故选A。
(5)用手指直接转动小发电机的转子,小灯泡不发光,最可能的解释是小电动机的转动速度太慢,小电动机产生的电流太小,产生的电流无法点亮灯泡。故选C。
(6)将转子和外壳组装回去,将绳子紧紧缠绕在小电动机的齿轮上,并快速拉拽绳子的另一头。手拉拽绳子的目的是使转子转动。如果用导线将这个装置与一个小灯泡连接,快速拉动绳子后小灯泡亮了,此时是动能转化为电能,这个装置被称为发电机。
(7)发电机产生电流的强度与电动机中磁铁的磁场强度有关,磁性越强,产生的电流会越强。因此,相比原来有两块磁铁的小电动机,只有一块磁铁的小电动机将转得慢一些。故选B。
26.【答案】(1)液晶电视机
(2)0.495
(3)B
【知识点】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能量
【解析】【分析】(1)由题目表格可知,液晶电视机额定消耗功率为445W,电风扇功率为50W,工作相同时间,以上两种电器更耗电的是液晶电视机。
(2)开着电风扇连续看1小时的电视的功率为445+50=495W,1000瓦的用电器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能是1度,所以耗电量为495÷1000=0.495度。
(3)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燃气灶用的是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电瓶车使用电能,属于二次能源;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的是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B。
27.【答案】(1)A
(2)中央;边缘
(3)C
(4)A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1)题目图中三种镜片分别为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具有放大功能的是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的镜片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具有这种特点的都具有放大的功能。
(2)具有放大功能的是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的镜片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具有这种特点的都具有放大的功能。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间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越大。故选C。
(4)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其中一个对着物体的叫做物镜,对着人眼的叫做目镜,用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的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能够将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调整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类似于光学显微镜的调焦操作,看到的图像放大倍数和清晰度都变化。故选A。
28.【答案】(1)斜面
(2)小于
(3)A
(4)B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1)读图可以看出,工人利用一块木板打在汽车上,往车上搬运重物,从简单机械的角度分析,木板是利用了斜面原理。
(2)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木箱重500牛,工人在斜面上推木箱所用的力会比较省力,小于500牛。
(3)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如果车厢高度不变,要使工人搬运木箱更加省力,可以增加木板的长度,使斜面坡度更小。故选A。
(4)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图中B斜面的坡度最小,在B上拉动物体更省力,所以当A、B、C三个斜面的光滑程度相同时,小科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重物匀速地沿斜面向上运动(如图)。其中弹簧测力计读数最小的是斜面B。
29.【答案】(1)B;略
(2)自西向东
(3)C
(4)A;A;B
(5)A
(6)B
(7)A
(8)C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1)小科采用模拟实验研究地球公转时,我们最好用蜡烛模拟太阳,因为蜡烛的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而手电筒和台灯的光只是向一面传播,无法模拟太阳。
(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3)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都是地球公转形成的,傅科摆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故选C。
(4)①在我国冬至日太阳位置最低,影长最长,夏至日太阳位置最高,影长最短,所以影长一般是先变短到一年中最短,再变长到一年中最长,图2中③号太阳位置最高,所以是夏至日。②夏至日太阳位置最高,影长最短,所以这天小科在教室最可能看到A图中的情形。③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季,所以这天地球运行到图1中的B位置。
(5)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气温高,故选A。
(6)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地球上的一个昼夜时间等于一年,昼夜交替时间将会变长。故选B。
(7)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候,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则是冬季。A说法正确。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这一半包括南北半球,所以南北半球都有白天和黑夜。B说法错误。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则南北半球温度差不多,北半球为春季时,南半球是秋季,北半球是秋季是南半球是春季。C说法错误。故选A。
(8)地球围绕太阳在公转的同时又在自转。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便有了白天和黑夜,地球的公转带来了四季的更替。大雁迁徙与四季变化有关;公鸡打鸣与生物钟有关;蚂蚁搬家和天气有关。故选C。
30.【答案】(1)杠杆
(2)D
(3)A
(4)上;B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如图是小明做的用小石块和木板撬动大石块实验。该实验运用了杠杆原理。
(2)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C点下方的长方体木块移到木板的D点时,用小石块撬动大石块最省力。
(3)支点越高,撬动距离越远,若长方体木块均在C点,长方体木块由现在竖放改为横放(变低),大石块移动的距离将变近。故选A。
(4)实验中,小明发现小石块向下运动时,大石块是向上运动的,说明杠杆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故选B。
31.【答案】(1)B
(2)A
(3)C
(4)晾晒时字可能碰到其他物体了
(5)B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1)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制版灵活方便,效率高。它的字模具有反复使用、保存方便、占用空间小等特征。活字印刷术包括检字、刷墨、拓印、晾制四个步骤。具体过程是:①检字。把字模按照顺序排列整齐。②刷墨。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匀涂抹墨汁。③拓印。铺上白纸,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④晾制。缓缓将白纸掀起,放到向阳通风处晾干。故选B。
(2)检字时,小科感觉找字很困难,为便于寻找需要将字有规律的摆放,可以通过音序进行摆放,故选A。
(3)活字印刷应将字模按相反的方向摆放,所以要印刷“我们爱科学”这句话,检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C选项。
(4)印刷时需要刷墨和晾晒,小科印刷的作品,很多字模糊不清,原因可能是刷墨不均匀或晾晒时字可能碰到其他物体了。
(5)活字印刷术检字一次可以印刷很多次。制作少量的书时,如制作一本书,比较省时的方法是手工抄写。制作大量的书时,如制作100本书,比较省时的方法是活字印刷。与手工抄写相比,活字印刷术具有的优点是制作大量书所需要的时间较少,印刷速度变快,印刷速度变快,活字可以反复使用,①②④是正确的选项。故选B。
1 / 1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2022六上·龙泉期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公共场所使用的红外测温仪属于( )
A.测量工具 B.机械工具 C.交通工具
【答案】A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可以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利用固体、液体、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而热胀冷缩等的现象为设计的依据。温度升高时,液柱受热会上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公共场所使用的红外测温仪属于测量温度的工具。故选A。
2.(2022六上·龙泉期末)下列物品的结构与地球结构最相似的是( )
A.乒乓球 B.鸡蛋 C.萝卜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是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慢,所以地球的构造由外而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结构与鸡蛋的结构比较相似,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故选B。
3.(2022六上·龙泉期末)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滴碘酒的目的是( )
A.检测淀粉 B.使图像明显 C.粘贴住表皮
【答案】B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
【解析】【分析】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需要进行染色,即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整个标本。由于洋葱表皮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使细胞核染色,图像更明显,便于观察。故选B。
4.(2022六上·龙泉期末)激光可以像电钻和刀一样打孔或切割材料,说明激光( )
A.很硬 B.很锋利 C.具有能量
【答案】C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我们可以利用光进行激光切割,激光可以像电钻和刀一样打孔或切割材料,说明激光是具有能量的,我们利用光能帮助我们完成各种事情。故选C。
5.(2022六上·龙泉期末)下列成语中能体现出昼夜交替现象对生物影响的是( )
A.昙花一现 B.大雁南飞 C.春暖花开
【答案】A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本身不发光,导致昼夜的产生,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转。大雁南飞、春暖花开是由于地球公转导致的四季变化,昙花一现指的是昙花开放的时间极短,一般都是在夜晚开放,与地球昼夜交替有关。故选A。
6.(2022六上·龙泉期末)在制作“简易独轮车模型”的活动中,( )信息传播更生动直观。
A.视频 B.文字 C.音频
【答案】A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信息传递是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信息传递是通过文字、语言、电码、图象、色彩、光、气味等传播渠道进行的。制作简易独轮车模型时,视频、文字、音频这三种传播信息的方式各有优缺点,视频信息传播更生动直观。故选A。
7.(2022六上·龙泉期末)使用圭表观察日影变化时,要( )放置。
A.任意方向 B.东西方向 C.南北方向
【答案】C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之一,是用来判定季节的。圭表分为“圭”和“表”两部分,圭置于南北方向,表垂直立于圭的南端,用来度量正午的日影长度。所以使用圭表观察日影变化时,要南北方向放置。故选C。
8.(2022六上·龙泉期末)哥白尼的“日心说”继承了托勒密“地心说”( )的观点。
A.地球是球体 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C.地球静止不动
【答案】A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古代描述宇宙结构和运动的两种学说,地心说由托勒密提出,认为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不动,所有的天体都绕之运转。日心说由哥白尼提出,则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绕日运动。哥白尼的“日心说”继承了托勒密“地心说”地球是球体的观点。故选A。
9.(2022六上·龙泉期末)下列发明中,( )不是人类受昆虫特点启发所发明创造的。
A.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
B.活字印刷术
C.卫星百叶窗式控温系统
【答案】B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仿生学是一门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人类通过观察植物、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卫星百叶窗式控温系统都是人类受昆虫特点启发所发明创造的;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制版灵活方便,效率高。它的字模具有反复使用、保存方便、占用空间小等特征,不属于仿生技术。故选B。
10.(2022六上·龙泉期末)重现奥斯特实验时,下列做法不能使小磁针偏转更明显的是( )
A.把直导线绕成线圈 B.使电路短路 C.改变电池连接方向
【答案】C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当导线接触电池,给导线通电后,小磁针发生了偏转,这说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通电导线产生了磁性,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A.同样的电流条件下,把直导线绕成线圈会增大磁力作用,能使小磁针偏转更明显,不符合题意;
B.使电路短路能够产生瞬时强电流,导线产生的磁力增强,能使小磁针偏转更明显,不符合题意;
C.改变电池连接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不会增大导线内的电流强度,不能使小磁针偏转更明显,符合题意。故选C。
11.(2022六上·龙泉期末)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 ),它是植物呼吸和蒸腾的通道。
A.叶绿体 B.液泡 C.气孔
【答案】C
【知识点】叶的特征
【解析】【分析】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植物体外的一个过程叫蒸腾作用。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气孔,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气孔是叶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也是植物呼吸和蒸腾的通道。故选C。
12.(2022六上·龙泉期末)下列关于能量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声能可以让水面产生波纹
B.人睡觉时不会消耗能量
C.风能可以让树枝摇动
【答案】B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机械能、电能、光能、热能、声能、磁能、化学能等,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声能可以让水面产生波纹、风能可以让树枝摇动、人睡觉时也会消耗能量。故选B。
13.(2022六上·龙泉期末)自行车坐垫固定处有一枚螺帽松了,我们通常选择( )工具。
A. B. C.
【答案】B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涵盖各方各面,随着新技术的产生,人们在不断发明新的工具。自行车坐垫固定处有一枚螺帽松了,我们通常选择扳手来进行固定。故选B。
14.(2022六上·龙泉期末)世界杯比赛期间,不能同步获得赛事信息的是( )
A.看电视直播 B.到现场观看 C.读报纸
【答案】C
【知识点】信息的交流传播
【解析】【分析】信息传递是通过文字、语言、电码、图象、色彩、光、气味等传播渠道进行的。看电视直播、到现场观看都可以同步获得赛事信息;报纸的新闻有延后性,不能不能同步获得赛事信息。故选C。
15.(2022六上·龙泉期末)面包内部疏松多孔,是因为在生面团中加入了(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空气
【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具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分布世界的各个角落。微生物对我们来说既有利也有害,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利用一些细菌或真菌来制作一些美味的食品。如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干酵母菌。酵母菌使面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包内部疏松多孔。故选A。
16.(2022六上·龙泉期末)下列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
A.蚊子 B.香菇 C.新型冠状病毒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引发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和常见的细菌、真菌都属于微生物,组成此类生物的最小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细胞。病毒的体积很小,没有细胞结构,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故选C。
17.(2022六上·龙泉期末)研究将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是否会发生偏转时,通常将导线与指南针( )
A.平行放置 B.垂直放置 C.随意放置
【答案】A
【知识点】磁力的作用方式
【解析】【分析】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实验中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因此靠近指南针会发生偏转,研究将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实验时需注意:①通电导线在接近指针时,应将通电导线平行放置在指针的上方。②为避免电路短路损坏,应及时切断电流。故选A。
18.(2022六上·龙泉期末)为了制作出标准的地球模型,我们需要获取的信息有( )
①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
②地球的内部结构
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答案】A
【知识点】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制作地球模型时我们需要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及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制作地球内部结构模型时需要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制作地球模型不需要了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故选A。
19.(2022六上·龙泉期末)将通电的电磁铁靠近未经磁化的回形针,下列情况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
A.回形针会被推开
B.回形针会被吸引
C.回形针仍然静止不动
【答案】B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通电可以产生磁性。电磁铁和磁铁都具有同级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将通电的电磁铁靠近未经磁化的回形针,回形针会被吸引。故选B。
20.(2022六上·龙泉期末)下列关于工具与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可以利用技术来改进工具
B.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技术
C.工具仅仅是指螺丝刀、剪刀等机械类工具
【答案】C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涵盖各方各面,随着新技术的产生,人们在不断发明新的工具。人们可以利用技术来改进工具,不同的工具也有不同的使用技术。工具不仅仅是指螺丝刀、剪刀等机械类工具,所有能使我们方便的物体都能称为工具。故选C。
二、实验探究,分析解释。(每空1分,共50分)
21.(2022六上·龙泉期末)微小世界的研究。
(1)在使用图1进行调焦时,要旋转 处调节镜筒高低。镜筒降低时,眼睛应注视 处,镜筒抬升时,眼睛应注视 处。(填图中的相应数字)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应用 (填“左眼”或“右眼”);观察写有字母“P”的玻片,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字母 .
(3)图2是用显微镜观察某生物玻片标本时的视野,若使视野甲转变成乙,应向 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4)这台显微镜目镜有10X和15X,物镜有20X和40X,则它的最大放大倍数是 倍,此时观察到的视野范围 (填“最大”或“最小”).
(5)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下图中盖盖玻片的方法正确的是 ,这样做的目的是 .
(6)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要用干草进行培养,选用的培养液最好是( )。
A.白开水 B.池塘水 C.矿泉水
(7)当培养微小生物的烧杯中出现了一些霉点后,最好用滴管从( )吸取一滴液体用于制作玻片标本。
A.靠近水面处 B.搅拌后中间水位处 C.水底沉淀物处
(8)观察时,发现微生物一直在运动,不便于观察,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重新制作玻片标本,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滴液体
B.在原玻片的盖玻片边缘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分
C.挤压盖玻片,使微生物固定在玻片上
(9)图3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微生物,它是( )
A.喇叭虫 B.钟形虫 C.变形虫
(10)观察微小生物时发现了以下信息,不能证明它是一个生命体的是( )。
A.它的形状像一只草鞋
B.其中一只生物的身体从中间分裂成两部分
C.沿着盖玻片边缘滴入一滴浓盐水,它会逃离
【答案】(1)2;3;1
(2)左眼;d
(3)右上
(4)600;最小
(5)C;防止出现气泡
(6)B
(7)A
(8)C
(9)B
(10)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1)根据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在使用图1显微镜进行调焦时,要旋转2处准焦螺旋调节镜筒高低。镜筒降低时,眼睛应注视3处物镜,避免物镜将玻片标本压碎。镜筒抬升时,眼睛应注视1处目镜,直到看到清晰的物像为止。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应用左眼观察目镜,观察到写有字母“P”的玻片,因为显微镜所成的物像是倒像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所以我们在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字母d。
(3)图2是用显微镜观察某生物玻片标本时甲的视野,物像在视野的右上方,因为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是相反的,要想让视野甲转变成乙,应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数量越少(即视野范围越小)。这台显微镜目镜有10x和15x,物镜有20x和40x,则它的最大放大倍数是:15x40=600(倍),此时观察到的视野范围最小。
(5)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正确盖盖玻片的方法是:让盖玻片与水滴边缘接触,如C图所示,然后倾斜着盖玻片慢慢放平,目的是防止出现气泡,影响观察。
(6)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要用干草进行培养,选用的培养液最好是池塘水。相比于白开水喝矿泉水来说,池塘里的水含有少量微生物,利于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大量的微生物。
(7)当培养微生物的烧杯中出现了一些霉点后,说明微生物已经大量繁殖,有很多霉菌了,霉菌生于水面,最好用滴管从靠近水面处取一滴液体用于制作玻片标本。
(8) A.观察标本时,发现微生物一直在运动,不便于观察,可以重新制作玻片标本,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限制微生物的移动,再滴液体,说法正确;
B.在原玻片的盖玻片边缘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分,也可以减慢微生物的运动速度,说法正确;
C.微生物极其微小,挤压盖玻片,不能使微生物固定在玻片上,而且容易导致玻片破碎,说法错误。故选C。
(9)根据对显微镜下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的认识,图3中的微生物外形像一个铃铛,有一条细细的长尾巴,是钟形虫。故选B。
(10) A.观察微小生物时,它的形状像一只草鞋,不属于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不能证明它是一个生命体,说法错误;
B.其中一只生物的身体从中间分裂成两部分,说明该生物具有繁殖功能,属于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可以证明它是一个生命体,说法正确;
C.沿着盖玻片边缘滴入一滴浓盐水,它会逃离,说明它具有应激性,趋于有利刺激,避开有害刺激,属于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可以证明它是一个生命体,说法正确。故选A。
22.(2022六上·龙泉期末)工具与技术的研究。
(1)小科用两种方式将物体从A处搬运到B处,记录在表中。
平板 用时1分钟 费力 转弯不平稳
手推车 用时41秒 省力 转弯平稳
①通过实验发现 (填“平板”或“手推车”)更容易完成任务。
②搬运同样重的物体,用力情况不同,说明使用轮子 。A.使人们不需要用力B.使人们更加省力、快捷C.可以减轻物体重量
③车轮从古至今变化很大,但不论怎样改进,它的基本结构都是 。A.斜面B.滑轮C.轮轴
(2)小科还研究了剪刀,发现:
①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利用了杠杆和 的原理。
②用图1的剪刀剪塑料棒,塑料棒放 (填字母)位置剪最省力。
③图2是铁皮剪,它的手柄特别长,这样设计能够更 。
【答案】(1)手推车;B;C
(2)斜面;C;省力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1)小科用平板车和手推车两种方式将物体从A处搬运到B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①通过实验发现手推车用时少,省力、转弯平稳,更容易完成任务。
②搬运同样重的物体,滚动和滑动用力情况不同,使用手推车摩擦力是滚动摩擦,平板车是滑动摩擦,相同重量的物体,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力小,因此用手推车使人们更加省力、快捷,故选B。
③车轮从古至今变化很大,但不论怎样改进,它的基本结构都是轮轴,故选C。
(2)小科还研究了剪刀,发现:
①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利用了杠杆和斜面的原理。锋利的刀刃和锥形的刀尖可以看作是斜面,刀刃和把手绕着中间的转轴转动,可以看作是杠杆。
②杠杆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不省力不费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省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费力杠杆;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就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用图1的剪刀剪塑料棒,塑料棒放在C位置时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剪塑料棒时最省力。
③图2是铁皮剪,它的手柄特别长,这样设计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能够更省力。
23.(2022六上·龙泉期末)电磁铁的研究。
(1)下图是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装置图,请在括号内标出钉尖的南北极。
(2)通过上面这个研究我们可以知道,电磁铁的南北极和 有关。
(3)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时,小明将得到的实验数据绘制成柱状图(如图)。
①小明研究的问题是“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 有关吗 ”
②进行对比实验过程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 等。
(4)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电池会发烫,因为电磁铁工作时,电池将一部分 能转换成 能。
【答案】(1)
(2)电流方向
(3)线圈匝数;线圈匝数;电池节数;电流方向
(4)化学;热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1)电磁铁通电可以产生磁性。电磁铁和磁铁都具有同级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第一幅图中,钉尖儿与磁铁的南极相互吸引,所以钉尖儿为北极,第二幅图中,钉尖儿与南极相互排斥,所以钉尖为南极。
(2)我们发现。两幅图中的电池的安装方向是相反的,所以电流方向是相反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电磁铁的南北极和电流的方向有关。
(3)①由题目柱状图可知,小明研究的是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②这个实验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在这个实验当中,改变的条件是线圈的匝数,保持不变的条件是电池的节数和电流的方向等。
(4)生活中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在实验过程中,小明发现电池会发烫,因为电磁铁工作时,电池会将一部分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4.(2022六上·龙泉期末)地球运动的研究。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如图),我们发现了很多秘密。
(1)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模拟实验 B.对比实验 C.替代实验
(2)我们在A、B、C处贴反光片的目的是( )
A.更美观 B.增加环境亮度 C.更清楚地显示
(3)实验中我们发现太阳光 (填“能”或“不能”)照亮整个地球,请用阴影在图中画出不能被照亮的部分。
(4)“地球”自转一圈,昼夜交替 次。
(5)地球自转的方向不同,先迎来黎明的城市也 (填“相同”或“不同”)。事实证明地球是逆时针自转,图中A、B、C三个城市 先迎来黎明。
(6)图中的B位置此时是填 (“早上”“中午”或“傍晚”)。
(7)下列是因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
A.昼夜的长短变化 B.昼夜交替 C.四季变化
【答案】(1)A
(2)C
(3)不能;
(4)1
(5)不同;B
(6)中午
(7)B
【知识点】地球自转
【解析】【分析】(1)观察和研究地球自转时,我们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模拟实验,故选A。
(2)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改进地球模型时,在地球模型表面贴反光片的目的是更清楚显示该地点的昼夜情况。
(3)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实验中,我们发现太阳光不能照亮整个地球。太阳能照亮的部分就是白天,太阳相背的照不到那一面就是夜晚,阴影部分就是与太阳相背的那一面。
(4)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自转时,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上就产生了昼夜交替,地球不停地自转,我国的每个地方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地球自转一圈,昼夜交替一次。
(5)因为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运动,造成太阳东升西落,东边的地点最先见到日出。所以在图中A、B、C三座城市中,在同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位于东部的B城市。
(6)由于太阳光此次直射B点,所以图中B点的时刻为中午。
(7)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故选B。
25.(2022六上·龙泉期末)小电动机的秘密。
(1)我们研究过小电动机,拆开后如图所示,发现有两块磁铁安装在外壳上,且转子上有 组线圈。
(2)电动玩具小汽车就是利用电池驱动电动机工作,达到小车运动的目的。玩具小车在行驶过程中将电能主要转化为( )
A.动能 B.太阳能 C.热能
(3)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改变转子转动方向的方法有 和 等。
(4)电动机中起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方向作用的是( )
A.换向器 B.电刷 C.铁芯
(5)用手直接转动小电动机的转子,小灯泡不发光,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小电动机没有产生电流
B.小电动机产生的电流太大
C.小电动机产生的电流太小
(6)我们将细线绕在转子的轴上,快速拉动,连接的小灯泡亮了,这时我们称它为 (填“电动机”或“发电机”)。
(7)探究结束后,把小电动机重新组装,却不小心摔掉了一块磁铁,相比原来的小电动机,它将( )。
A.转得快一些 B.转得慢一些 C.转速不变
【答案】(1)3
(2)A
(3)改变磁极方向;改变电流方向
(4)A
(5)C
(6)发电机
(7)B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1)我们发现小电动机主要由外壳、转子和后盖几部分组成。拆开后发现外壳上有磁铁,转子装在外壳里,有铁芯、线圈(三个)、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转子上有三组线圈。
(2)能量的形式多样,且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玩具小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动能。故选A。
(3)对着转子的磁铁的磁极性质,以及电池正负极的不同接法都可以改变转子转动的方向。改变转子转动方向的方法改变磁极方向、改变电流方向。
(4)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小电动机在转动的过程中,电刷依次接触换向器的三个金属环,通过转子线圈的电流方向就会自动改变。故选A。
(5)用手指直接转动小发电机的转子,小灯泡不发光,最可能的解释是小电动机的转动速度太慢,小电动机产生的电流太小,产生的电流无法点亮灯泡。故选C。
(6)将转子和外壳组装回去,将绳子紧紧缠绕在小电动机的齿轮上,并快速拉拽绳子的另一头。手拉拽绳子的目的是使转子转动。如果用导线将这个装置与一个小灯泡连接,快速拉动绳子后小灯泡亮了,此时是动能转化为电能,这个装置被称为发电机。
(7)发电机产生电流的强度与电动机中磁铁的磁场强度有关,磁性越强,产生的电流会越强。因此,相比原来有两块磁铁的小电动机,只有一块磁铁的小电动机将转得慢一些。故选B。
26.(2022六上·龙泉期末)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
小明对家里的电视机和电风扇的铭牌进行了调查(如下表所示)
液晶电视机 型号LED4676 电风扇 型号KYTA-30
额定电压:220V 电源频率:50HZ 额定消耗功率:445W 额定电压:220V 工作频率:50HZ 功率:50W
(1000瓦的用电器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能是1度)
(1)工作相同时间,以上两种电器更耗电的是 。
(2)如果开着电风扇连续看1小时的电视,耗电量一共是 度。
(3)在调查“家用电器”活动中,小明发现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物品是( )
A.燃气灶 B.太阳能热水器 C.电瓶车
【答案】(1)液晶电视机
(2)0.495
(3)B
【知识点】家庭生活中使用的能量
【解析】【分析】(1)由题目表格可知,液晶电视机额定消耗功率为445W,电风扇功率为50W,工作相同时间,以上两种电器更耗电的是液晶电视机。
(2)开着电风扇连续看1小时的电视的功率为445+50=495W,1000瓦的用电器工作1小时消耗的电能是1度,所以耗电量为495÷1000=0.495度。
(3)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通过自然力以某一增长率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燃气灶用的是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电瓶车使用电能,属于二次能源;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的是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B。
三、联系实际,应用科学。(每空1分,共20分)
27.(2022六上·龙泉期末)小明从爸爸的眼镜店里找来了A、B、C三种镜片进行观察研究
(1)三种镜片的侧面形状如图,其中适合用来制作放大镜的是 。
(2)小明观察比较了这三种镜片,发现能放大物体图像的镜片具有 厚、 薄的特点。
(3)小明通过实验发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 )有关
A.直径 B.厚度 C.凸度
(4)小明把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观察报纸上的文字(如图),然后改变它们之间的距离,看到的图像( )。
A.放大倍数和清晰度都变化
B.放大倍数变化,清晰度不变
C.放大倍数不变,清晰度变化
【答案】(1)A
(2)中央;边缘
(3)C
(4)A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1)题目图中三种镜片分别为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具有放大功能的是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的镜片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具有这种特点的都具有放大的功能。
(2)具有放大功能的是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的镜片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具有这种特点的都具有放大的功能。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间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我们能看到的范围就越大。故选C。
(4)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其中一个对着物体的叫做物镜,对着人眼的叫做目镜,用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的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能够将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调整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类似于光学显微镜的调焦操作,看到的图像放大倍数和清晰度都变化。故选A。
28.(2022六上·龙泉期末)小科看见搬运工人用图的方法搬木箱。
(1)搬运木箱的过程中,运用了 原理。
(2)木箱重500牛,工人推木箱所用的力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00牛。
(3)如果车厢高度不变,要使工人搬运木箱更加省力,可以( )
A.增加木板的长度 B.减短木板的长度 C.增加木板的宽度
(4)已知A、B、C三个斜面的光滑程度相同,小科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重物匀速地沿斜面向上运动(如图)。其中弹簧测力计读数最小的是斜面 (填“A”“B”或“C”)。
【答案】(1)斜面
(2)小于
(3)A
(4)B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1)读图可以看出,工人利用一块木板打在汽车上,往车上搬运重物,从简单机械的角度分析,木板是利用了斜面原理。
(2)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木箱重500牛,工人在斜面上推木箱所用的力会比较省力,小于500牛。
(3)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如果车厢高度不变,要使工人搬运木箱更加省力,可以增加木板的长度,使斜面坡度更小。故选A。
(4)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图中B斜面的坡度最小,在B上拉动物体更省力,所以当A、B、C三个斜面的光滑程度相同时,小科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重物匀速地沿斜面向上运动(如图)。其中弹簧测力计读数最小的是斜面B。
29.(2022六上·龙泉期末)住在丽水的小科采用模拟实验研究了地球的公转。
(1)做这个实验时,太阳最好用下图中的 (填字母)来模拟,理由是 。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
(3)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下列现象不能证明地球在公转的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的变化 C.傅科摆
(4)①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不同位置如图2,③号是 。A.夏至B.春分或秋分C.冬至
②此时小科在教室看到的情形最有可能是
③这天地球运行到图1中的 (填“A”“B”“C”或“D”)位置。
(5)研究发现当丽水处在夏季时,气温高的原因是( )
A.太阳仰角大 B.太阳离地球近 C.日照时间短
(6)若地球不自转,只有公转,昼夜交替时间将会( )
A.不变 B.变长 C.变短
(7)在地球上,关于南北半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是冬季
B.南半球是白天时,北半球是黑夜
C.北半球是春季时,南半球也是春季
(8)下列动物的行为与四季变化有关的是( )
A.公鸡打鸣 B.蚂蚁搬家 C.大雁迁徙
【答案】(1)B;略
(2)自西向东
(3)C
(4)A;A;B
(5)A
(6)B
(7)A
(8)C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1)小科采用模拟实验研究地球公转时,我们最好用蜡烛模拟太阳,因为蜡烛的光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而手电筒和台灯的光只是向一面传播,无法模拟太阳。
(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3)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都是地球公转形成的,傅科摆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故选C。
(4)①在我国冬至日太阳位置最低,影长最长,夏至日太阳位置最高,影长最短,所以影长一般是先变短到一年中最短,再变长到一年中最长,图2中③号太阳位置最高,所以是夏至日。②夏至日太阳位置最高,影长最短,所以这天小科在教室最可能看到A图中的情形。③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季,所以这天地球运行到图1中的B位置。
(5)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气温高,故选A。
(6)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如果地球不自转,只公转,地球上的一个昼夜时间等于一年,昼夜交替时间将会变长。故选B。
(7)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时候,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则是冬季。A说法正确。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这一半包括南北半球,所以南北半球都有白天和黑夜。B说法错误。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则南北半球温度差不多,北半球为春季时,南半球是秋季,北半球是秋季是南半球是春季。C说法错误。故选A。
(8)地球围绕太阳在公转的同时又在自转。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便有了白天和黑夜,地球的公转带来了四季的更替。大雁迁徙与四季变化有关;公鸡打鸣与生物钟有关;蚂蚁搬家和天气有关。故选C。
四、利用材料进行探究。(每空1分,共10分)
30.(2022六上·龙泉期末)如图是小明做的用小石块和木板撬动大石块实验。
(1)该实验运用了 原理。
(2)C点下方的长方体木块移到木板的 (填字母)点时,用小石块撬动大石块最省力。
(3)若长方体木块均在C点,长方体木块由现在竖放改为横放(变低),大石块移动的距离将( )
A.变近 B.不变 C.变远
(4)实验中,小明发现小石块向下运动时,大石块是向 (填“上”或“下”)运动的,说明杠杆可以 。A.扩大力的作用范围B.改变力的作用方向C.增大力的作用效果
【答案】(1)杠杆
(2)D
(3)A
(4)上;B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如图是小明做的用小石块和木板撬动大石块实验。该实验运用了杠杆原理。
(2)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C点下方的长方体木块移到木板的D点时,用小石块撬动大石块最省力。
(3)支点越高,撬动距离越远,若长方体木块均在C点,长方体木块由现在竖放改为横放(变低),大石块移动的距离将变近。故选A。
(4)实验中,小明发现小石块向下运动时,大石块是向上运动的,说明杠杆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故选B。
31.(2022六上·龙泉期末)活字印刷术。
(1)活字印刷的基本步骤是( )。
①检字②拓印③刷墨④晾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2)检字时,小科感觉找字很困难,下列方法能帮他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
A.将字按音序有规律地摆放
B.每个字都只制作一个字模
C.字模随意摆放在盒子里
(3)要印刷“我们爱科学”这句话,检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B. C.
(4)如图是小科印刷的作品,很多字模糊不清,原因是 。
(5)相比手工抄写,活字印刷的优点有( )
①印刷速度快②印刷版面工整③刻字比较麻烦④活字可以反复使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答案】(1)B
(2)A
(3)C
(4)晾晒时字可能碰到其他物体了
(5)B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1)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制版灵活方便,效率高。它的字模具有反复使用、保存方便、占用空间小等特征。活字印刷术包括检字、刷墨、拓印、晾制四个步骤。具体过程是:①检字。把字模按照顺序排列整齐。②刷墨。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匀涂抹墨汁。③拓印。铺上白纸,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④晾制。缓缓将白纸掀起,放到向阳通风处晾干。故选B。
(2)检字时,小科感觉找字很困难,为便于寻找需要将字有规律的摆放,可以通过音序进行摆放,故选A。
(3)活字印刷应将字模按相反的方向摆放,所以要印刷“我们爱科学”这句话,检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C选项。
(4)印刷时需要刷墨和晾晒,小科印刷的作品,很多字模糊不清,原因可能是刷墨不均匀或晾晒时字可能碰到其他物体了。
(5)活字印刷术检字一次可以印刷很多次。制作少量的书时,如制作一本书,比较省时的方法是手工抄写。制作大量的书时,如制作100本书,比较省时的方法是活字印刷。与手工抄写相比,活字印刷术具有的优点是制作大量书所需要的时间较少,印刷速度变快,印刷速度变快,活字可以反复使用,①②④是正确的选项。故选B。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