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
课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教材分析 本篇是《论语》中的经典篇目,是理解儒家思想及其文化价值的不可错过的一篇。在探索其艺术价值的同时,把握其思想教育的价值,当是教学的目标所在。
学习目标 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3.能根据语言特点,把握文中所展现的鲜明的人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等文言知识。能归纳文中的文言现象,并准确翻译文中语句。
难点 把握文中鲜明的人物个性,欣赏文中通过语言、动作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孔子“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终其一生志于其道;孟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相较于孔孟的“志”,现在我们谈规划——人生规划、职业规划等,不一而足,这些规划是“志”吗? 思考讨论交流 唤起学生阅读《论语》整本书的兴趣。
讲授新课 自主预学一、作者介绍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春秋末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二、文体介绍《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三、资料链接1、了解孔子教育思想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特点:①因材施教,教学相长。②学思结合,知行统一③启发诱导,循序渐进④不耻下问,温故知新。⑤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题解“侍”是倍侍长者,长者是孔子,孔子在文中被省略了,没有写出来,是学生陪老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年龄分别是51、39、31、18、60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着孔子坐。是孔子引导他的学生畅谈人生理想的一个片段。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思想、态度。
题译: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从孔子坐着。基础知识积累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希,通“稀”,稀疏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暮春,阴历三月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语气词4、毋吾以也:以通“已”,停止古今异义1、如会同,端章甫 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2、加之以师旅 古:泛指侵略的军队 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活用现象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2、鼓瑟希,铿尔:鼓,名作动,弹奏3、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4、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落后5、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6、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作名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特殊文言句式1、以吾一日长乎尔 介后2、毋吾以也 宾前3、不吾知也 宾前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宾前5、摄乎大国之间 介后6、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介后7、异乎三子者之撰 介后8、浴乎沂,风乎舞雩 介后9、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宾前10、为国以礼 介后重点实词1、居则曰:居,闲居,平时在家2、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3、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4、比及三年:比及,到5、且知方也:方,道,是非准则6、舍瑟而作:舍,放下;作,起7、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8、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9、咏而归:咏,唱歌10、吾与点也:与,赞成1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谦让重点虚词1、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2)毋吾以也:动词,认为(3)则何以哉:动词,用、做(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做2、如(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2)如其礼乐:至于3、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过是,只不过4、唯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5、而⑴子路率尔而对曰:连词,表修饰。⑵舍瑟而作:连词,表顺接。⑶非诸侯而何:连词,表并列。一词多义。1、方(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2)且知方也:道,是非准则2、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2)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思维提升一、读文本,述志向你知道这四位弟子的志向和理想是什么吗?齐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四弟子各自的志向。明确:子路——治理大国——有勇,知方;冉有——治理小国——足民,但礼乐不行;公西华——宗庙会同时,愿为小相;曾皙——舞雩咏归,沐浴吹风唱歌;描绘了礼乐治国后,天下太平、全名知礼节、追求高雅情趣的美好景象。二、看话剧,谈性格从一个人的思维、言语、行为上,我们往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则改编的话剧,通过几位同学的表演,从直观上,感受一下四位弟子各自的人物性格。看看他们是否能从言语、行为上,把握住四位弟子的性格。同时,根据他们表演和对文本的理解,思考:你最喜欢四弟子中的哪一个人或者最不喜欢哪个人?并说明理由。明确:子路:直率、性格高调、自负、不懂得谦让、好战、尚勇。 冉有:谦虚,量力而行。 公西华:敏而好学、很有才华;但太过谦虚谨慎、墨守成规。 曾皙:洒脱、淡泊功名、从容不迫 三、知性格,解命运(一)英国作家毛姆曾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你知道这四位弟子最后的命运如何么? 明确:子路——被剁成肉泥;子路为了救难,冲入城中,攻到孔悝被围困的台下,与反叛者的两位猛士交战。结果,子路(已经63岁了)寡不敌众,交战中被戈击断了帽带。子路看情势已无脱身的可能,从容地捡起帽子,说:“君子死,冠不免。”在《史记》中有记载子路的死状:子路在被攻击之时,帽子的簪缨断了。他谨守礼法,想整冠之后再战,然而,敌人并没有等他,他眨眼之间被对手剁为肉酱。虽然他的鲁莽、自负造成了他不幸的结局,但当发生政变的时候,别人都在往外冲,他却为了大义勇往直前,这难道不是一种勇敢直率么?当他面临死亡,从容不迫的一定要结缨之时,不也正凸显了一种儒者君子的风范么?冉有——谦虚,量力而行。他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他认为礼乐教化之事,要等待贤人君子去做,但是,既然都是治理国家,为什么非要等待贤人君子去做?这样的谦虚也使他不能自成一家,只能随孔子周游列国 ( http: / / baike. / item / %E5%91%A8%E6%B8%B8%E5%88%97%E5%9B%BD" \t "_blank )。公西华——通过孔子口中我们得知,他很有才华,通晓礼乐,可以大用。但他又太过谦虚谨慎、墨守成规,使他不能施展出本身的才华,后来他周游大国,只做一些祭祀之礼、宾客之礼等活动。他的性格阻碍了他前进的步伐。曾皙——行为不拘一格而有狂者的气质,其舞雩咏归的志向得到孔子的赞许,也成为后世儒士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他的随性洒脱恩泽后世。“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其子曾参上继孔子学说,下启孟子之道,成为了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最终与孔子、孟子等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这难道与曾皙的随性、洒脱、豁达的气度没有关系么?(二)我们且看子路不幸的命运,一个63岁的老者被剁成肉泥,孔子的预言一语成谶。这让我们不禁感叹道:“人生的悲剧归根到底是性格的悲剧。”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种悲剧还有很多。《三国演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英勇无敌,但因性格骄傲自负,终于败走麦城而死。《三国演义》周瑜是东吴的大都督,他是活活被诸葛亮给气死的。《红楼梦》才貌双全的林黛玉,因其性格多愁善感、忧郁猜疑,最终积郁成疾,呕血而死。在文学作品中还有一些人物——俄国作家果戈理长篇小说《死魂灵》泼留希金,他的家财堆积到腐烂发霉,可是贪婪、吝啬的性格促使他每天上街拾破烂,过着乞丐般的生活。四、敞心扉,常自省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得先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论语中说:“吾日三省吾身”,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是否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性格,察看一下自己的气量呢?你以后会如何改变呢?(学生答)
课堂练习 拓展思考1. 对于本文第二段——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这段话中的后一句的主语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是孔子,有人认为是弟子,你觉得呢?请阐述你的理由。【参考示例】:如果觉得主语是孔子,则采用教材的翻译——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些,人家不用我了。(你们)平日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如果觉得主语是弟子,则采用可以这样翻译——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了一些,没有人人用我了,所以我平时就说过:‘人家是不了解我的。’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将怎么么办呢 ”我认为主语应该是孔子,理由如下:(1)本章写“当时师弟情事,皆以‘吾’与‘尔’为词”,“吾”指孔子,“尔”指弟子,则此“不吾知也”亦当系孔子自己,而不是孔子假托弟子等自称。(2)从《论语》全书来看,没有记载过弟子们有“不吾知”的牢骚,而只有孔子发过“莫我知也夫”的慨叹,以及在击磬时流露过“莫己知也”的心声(均见《宪问》)。(3)就当时在座的四个学生来看:子路光明磊落,不忮不求;曾皙怡然自得,无意于为邦;冉求方为季氏宰;公西华较为年轻,都不应有怀才不遇、急于求知的念头和表现。孔子如果说他们“汝等常居之日,则皆自云无知吾者”,岂非无的放矢 因此我们认为这里的“居则曰:'不吾知也’”与上句的“毋吾以也”紧连,都是孔子表示自己年老,“明王不兴,终不见用,已无当世之志”(王闿运《论语训》)的意思。(4)这样理解的基础上再把这段话译为现代汉语,也就不必再添出主语(汝等),更显得文从字顺。(翻译具体内容见上)2.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这句话的主语理解为孔子,则可以理解为孔子鼓励大家畅所欲言,抒发自己的志向。有人说这句话其实包含着一层委婉的教导,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参考示例】作为一个君子,与其抱怨别人不了解自己,不弱多想想自己值得别人了解的真本事在哪里。3. 本章主要记述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的故事。在《论语·公冶长篇第五》中也有颜回子路和孔子各言其志的内容——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你是如何评价子路颜回和孔子的志向的?【参考示例】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这完全代表了子路的个性。子路是很有侠气的一个人,胸襟很开阔。他说,我要发大财,家里有几百部小轿车,冬天有好的皮袍、大衣穿,还有其他很多富贵豪华的享受。但不是为自己一个人,希望所有认识我的人,没有钱,问我要;没饭吃,我请客;没房子,我给他住。气魄大!唐代诗人杜甫也有两句名诗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是子路这个志愿的翻版。他说修了千万栋宽敞的国民住宅,所有天下的穷读书人都来找我,这是杜甫文人的感叹。而子路的是侠义思想,气魄很大,凡是我的朋友,衣、食、住、行都给予上等的供应。“与朋友共”的道义思想,绝不是个人享受。“敝之而无憾”,用完了,拉倒!颜渊却是另一面的人物,他的道德修养非常高,与季路完全两个典型。他说,我希望有最好的道德行为、最好的道德成就,对于社会虽有善行贡献,却不骄傲。“伐善”的伐,就是夸耀。“无伐善”,有了好的表现,可是并不宣传。“无施劳”,自己认为劳苦的事情,不交给别人。圣贤与英雄的分野: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克服自己;圣贤不想征服天下,只想征服自己。所以圣贤比英雄还要难。换句话说,英雄可以施劳,把自己的理想,建筑在别人的烦恼、痛苦上。圣贤则不想把自己的烦恼、痛苦放在别人的肩膀上,而想担起天下人的烦恼与痛苦。所以颜渊讲“无施劳”,就是说不要把自己的烦恼痛苦放在别人身上,这是颜渊的所谓“仁者之言”。一文一武这两学生的理想志愿完全不同,都报告完了。孔子听了以后,还没说话,我们这位子路同学,可忍不住,发问了,老师!你先问我们,你的呢?也说说看。孔子说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就是《礼运篇》中大同思想的实现,这是最难做到的了。这三点一看就与众不同。孔子之所以为圣人,成为了不起的教育家、哲学家……总之什么家都被他“家”上了,了不起就是了不起。“老者安之”,社会上所有老年的人,无论在精神或物质方面,都有安顿。“朋友信之”,社会朋友之间,能够互相信任,人与人之间,没有仇恨,没有怀疑。“少者怀之”,年轻人永远有伟大的怀抱,使他的精神,永远有美好的理想、美丽的盼望。也可以说永远要爱护他们,永远关爱年轻的一代。我们仔细研究,如果这三点都能做到,真是了不起的人。这样的人,如果要为他加一个头衔,就是圣人,或者神仙,或者如来。因为这三点,对上一代,自己这一代,以及下一代都有交代。此即所谓圣人境界,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总之,本章主要是师徒三人关于志向的谈话,且三人的志向各有不同。概括起来,可以说子路的志向是“义者之志”;颜回的志向是“谦者之志”,而孔子的志向则是“仁者之志”。他们的志向,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之处在于,三人的志向都是积极向善、有益于社会大众的高尚志向;不同之处在于,三人的志向有高低深浅之分。子路性情豪爽,讲义气,热衷于帮助别人,愿意与朋友分享的财富物质。但他的修为尚处在“舍物”层面。而颜回的志向修养显然要比子路深,他已经摆脱了身外之物的束缚,进入到内在心志的修养上,到达“舍己”的层次。志向最高远的是孔子,他的修养已经超越了“外物”和“自我”两个层面,达到了泛爱无私的仁道境界。不管怎么样,这三个层次的志向都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和学习,有了志向才能为他人、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益处和价值。 【译文】颜渊、季路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为什么不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穿的衣服,和朋友们共同使用,即使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我们想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我愿意使老年人安度晚年,朋友之间相互信任,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课堂小结 英国作家毛姆曾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人生就是性格的悲喜剧。每个人的性格,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的爆发,既可以将你推入万丈深渊,也可以助你走向成功的彼岸。性格——命运之舵,不可不察。 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每一位同学都能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不要让性格成为你生命中的绊脚石。
板书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问“志”言“志”评“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