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4 蜡烛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 4 蜡烛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06 14:3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蜡烛》
学习目标
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体会真挚感人的语言。
2.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动作描写。
3.体会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情谊。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拂( )晓 瓦砾( ) 地窖( )
鞠( )躬 颤( )巍巍 更( )夫
2.解释词语
永垂不朽: 精疲力竭: 拂晓:
名副其实: 颤巍巍: 肃穆:
二、自主探究
1、这是一篇战地通讯,你能找出记叙的六要素吗?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红军战士契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 ( http: / / www.21cnjy.com )牲了(原因),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经过),最后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悼念烈士表达敬意(结果)。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这篇通讯写了一位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苦的老妇人,冒着生命危险掩埋烈士的动人事迹,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一)找出精彩描写,品析人物形象美。
1.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展开想像,推想文中老妇人的心理活动。21cnjy.com
2. 谈谈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品味语句,体味文章意蕴美
1.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
(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老妇人掩埋烈士的每一步都很吃力。这样描述,情景历历在目,仿佛老妇人的喘息声都听得见,真是感人肺腑。)www.21-cn-jy.com
2.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时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这句话交代蜡烛的来历,表明这支蜡烛的珍贵,有着特殊的意义,从而表明了老妇人的至情至爱。)
3.她用瘦弱的手指使劲把这片洋铁弯成半圆,插在蜡烛旁边的泥土上,作为挡风的屏障。
(为了表达自己对英雄的哀悼,老妇人在英雄坟头点上蜡烛,为了蜡烛不被风吹灭,她又为蜡烛做了一个屏障,老妇人的行为实在可敬。)【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火焰”是母亲的爱,是儿子的情,象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奉献和光明,穿越战争的阴霾,电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这段话极富抒情性,它深情地赞美了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真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奇观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 人类最美好的感情。)21·世纪*教育网
(三)探究思考艺术美
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拓展延伸
“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肃穆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蜡烛》)www-2-1-cnjy-com
红军战士们“小声地谈论着”。请展开想像,写一段他们的对话,不少于150字。
五、课堂小结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头。让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敬之情吧!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期盼着世界远离战争,人类远离罪恶的那一天!2-1-c-n-j-y
六、达标检测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德国人的炮还在轰击,但是,和先前一样,炮弹落下的地方都离老妇人很远。
②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黑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③她又在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火柴来。她把那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蜡烛插到坟堆的顶上,点了起来。这晚上没有风,蜡烛的火焰向上直升,一点也不摇晃。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2·1·c·n·j·y
④炮弹爆炸的当儿,蜡烛的火 ( http: / / www.21cnjy.com )焰不过抖了一下。但是有好几次,炮弹落得相当近,蜡烛被爆炸的风吹灭了,有一次,竟给震倒了。老妇人就取出火柴来,很耐心地再把蜡烛点燃。
1、(1)第一段中的“还”字是否多余?
(2)第二段中的“揣”字妙在何处?
2、作者为什么要对那支大蜡烛的来历进行补充?
3、第2段和第3段中作者两次写到老妇人育乞西的黑色围巾,有什么用意?
4、试从选文中找出表现老妇人虔诚的态度和对苏联红军战士的深厚感情的词语。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1、fú lì jiào jū chàn gēng
2、永垂不朽:永远流传,不磨灭。垂,流传。朽,腐烂。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竭:尽。
拂晓:天快亮的时候。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
颤巍巍:抖动摇晃(多形容老人或病人的动作)。
肃穆:严肃恭敬。指人的态度、神情很庄严等。肃:严肃 穆:恭敬指事物所产生的气氛,使人有凛然之感严肃安静。 21·cn·jy·com
达标检测
1、(1)不多余。“还”字突出德军炮击时间长,老妇人的处境十分危险。(2)“揣”字写出了老妇人对大蜡烛十分珍惜的情态。21教育网
2、补充说明这支蜡烛的非同寻常的意义,表现了老妇人献给苏联红军烈士的是一份最珍贵的感情。
3、围巾的黑色,表示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的气氛,表达了老妇人的哀悼之情。
4、示例:耐心地、两臂交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