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醉翁亭记》 学案 鲁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醉翁亭记》 学案 鲁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06 15:3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醉翁亭记》
课型:新授课1
知识链接
关于作者及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宋仁宗(1045)范仲淹遭谗离 ( http: / / www.21cnjy.com )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知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谥“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记”古代一种文体,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
模块一:自主学习(独立进行)
学习目标与要求:1、阅读知识链接,了解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
2、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3、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4、读懂意,知道一些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并能够了解文章大意
学法指导 学习内容 精讲点拨
1、听:听老师分析学习的目标与要求2、读:独立读准、读顺课文3、做:动手完成学习内容1、2、3、4。4、议:学习小组互相对答案(预时15分钟) 1、阅读知识链接,完成以下内容:本文选自 ,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字永叔,号 ,晚年又自号为 ,谥号“文忠”,世称“ ”。他是 (朝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的另外几家是:唐朝的 和 ;宋朝的另外几位散文家是 。2、朗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重点会认读下列字、词林壑( )尤美 觥( )筹交错 林霏( )开 树林阴翳( ) 泉香而酒洌( ) 岩穴暝( ) 伛偻( )提携 蔚( )然而深秀 山肴野蔌 ( ) 晦( )明变化 颓( )然乎其间者 酿( )泉为酒滁人游( ) 辄醉(  )
3、读课文,把不会划分停顿的句子写在下面4、读课文,将你认为的重点词及意思积累在下面。并注意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野芳发而幽香( )
②日出而林霏开( )
③苍颜白发 ( )
④伛偻提携 ( ) 预设内容:补充该掌握的重点内容
模块二: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
学习目标与要求:1、准确、流利诵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明确课文线索,理清文章思路
3、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大意,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学法指导 研讨内容 精讲点拨
朗读课文,组长组织小组学生讨论,完成研讨任务,然后分小组展示(30分钟) 诵读课文,小组长主持完成以下任务:两人小对子,互相听读,诵读全文2、讨论课文线索,互相说说读完课文后的感受。请同学们用以下的句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是一篇(     )的文章。3、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提示:按课文线索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第四部分:4、小组将课文翻译一遍,指出下列虚词的用法(1)、而 泉香而酒洌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杂然而前陈者 而不知人之乐(2)、也 环滁皆山也 太守自谓也 而乐亦无穷也(3)、之 醉翁之意不在酒 名之者谁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判断下面多义词的用法: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秀 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酿泉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绝 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佛印绝类弥勒5、小组推荐代表朗读或背诵课文某一段 预设内容:文章思路的理清及学生要掌握的文中的重点虚词、一词多义
模块三:练习训练
学习目标与要求:反复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熟记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或用法
学法指导 训练内容 精讲点拨
自主完成训练内容(10分钟) 自由读课文,背诵课文,熟记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或用法 背诵方法指导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