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 鲁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 鲁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06 16:0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2课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序”这种文体。
2.联系课下注释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3.掌握文中的特殊词语,注意其古今意义的差别。
4.学习作者勤勉学习,不怕吃苦的精神。
资料链接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是宋濂 , 明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代)著名文学家。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他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是作者告老还乡第二年,入朝进见时写给前来拜访的同乡晚辈马君则 的一篇赠序,
“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两种。
书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内容多是叙述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或介绍作者生平、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赠序是指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
一、初读文章
1.给下列划横线字注音。
嗜学( ) 逾约( ) 俟其欣悦( ) 既加冠 ( ) 锦衾( )
负箧( ) 曳屣( ) 叱咄( )( ) 皲裂( ) 媵人( )
容臭( ) 烨然( ) 缊袍( ) 弗之怠( ) 硕师( )
二、疏通文意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掌握下列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走送之( )(2)嗜学( )(3) 致书( )(4)假借( )
(5)以是人多假余( )(6) 弗之怠( )( )(7)稍逾约( )
(8)既加冠( )(9)益慕圣贤之道( )( )( )
(10)硕师( )(11)尝趋百里外( )( )(12)从乡之先达( )
(13)执经叩问( )(14)德隆望尊( )(15)稍降辞色 ( )
(16)援疑质理( )( )(17)俯身倾耳以请( )(18)或遇其叱咄 ( )
(19)礼愈至 ( ) (20)俟其欣悦( )(21)卒获有所闻( )
2. 掌握下列重点句子的意思。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③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④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⑤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⑥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3.掌握下列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2)负箧曳屣( )( )(23)穷冬 ( )(24) 皲裂 ( )
(25) 至舍 ( )(26)媵人持汤沃灌( )( )( )
(27)四支僵劲不能动 ( )(28)以衾拥覆( )(29)寓逆旅 ( )
(30)日再食( )(31)朱缨( )(32)同舍生皆被绮绣( )
(33)腰白玉之环( )(34)容臭( )(35)烨然 ( )
(36)緼袍敝衣( )( ) (37)略无慕艳 ( )
(38)口体之奉 ( )
4. 掌握下列重点句子的意思。
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⑧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⑨余则緼袍敝衣 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⑩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三、深入探究
1.作者年轻时求学的艰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温馨提示 同学可先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作者写这篇序的目的何在?

3.作者在记叙自己的求学经历,却大篇幅地写老师的严厉,作用是什么?


4.文中为写求学的艰苦情况,作者选取了一个特定的冬天情景加以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知识链接·环境描写的作用
A.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身份以及境况等。
B. 渲染气氛。
C.烘托人物心情。
D.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5.作者外出求学时,“缊袍敝衣”处在富家子弟之间,却“略无慕艳意”,其原因是什么?

6.文章结尾句有什么作用?
知识链接·结尾句在文中的作用
A.总领全文,点名主题
B.承接上文欲扬先抑的手法
C.画龙点睛
D.与首段相照应使结构严谨


7.结合课文,谈谈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8.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温馨提示 同学可回顾曾学过的《孙权劝学》。


9.请写出你所积累的有关勤奋刻苦的名言警句。(最少2句)


四、积累运用
1.根据提示填写句子。
①本文起统领全文作用的句子是:_ 。
②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 , 。
③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是: 。
④从文中找出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原因的三个句子是: 、 、 。
⑤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照应了前文句子是: 。
⑥文中揭示作者成功原因的句子是: 。
2.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1)四支僵劲不能动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许多词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指出划线词的古今异义。
(1)录毕,走送之 古义: 今义: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 今义:
(3)卒获有所闻 古义: 今义:
(4)尝趋百里外, 古义: 今义:
(5)持汤沃灌 古义: 今义:
4.解释词类活用现象。
(1) 腰白玉之环
(2)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附参考答案和思路提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三、
1. 得书的艰难、从师的不易、求学奔走的劳苦、求学生活的艰苦。
2.作者写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是正面教育,写富家子弟的情形是提供反面的教训。这一切都是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3.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突出了求师的艰难。
4.用环境的恶劣衬托人物艰苦不移的学习精神
5. 因为“中有足乐者”,内心有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所以他就不会在吃、穿上和别人比较了
6. (1)收束全文(2)用特定情况说明一般,概括了许多类似情形(3)揭示作者成功的原因
7.提示学习秘诀可从以下几方面回答:①学习要勤奋 ②求师要诚心 ③求学必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等等
8. 吕蒙; 启示可围绕以下几点组织:后天学习很重要;勤能补拙,学能治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9. (1)业精于勤,荒于嬉。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