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粤沪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同步训练基础卷:1.2测量长度和时间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粤沪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同步训练基础卷:1.2测量长度和时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9-02 18:30:55

文档简介

粤沪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同步训练基础卷:1.2测量长度和时间
一、单选题
1.(2023·平遥模拟)两会期间,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芯片——龙芯又取得了新突破,权威人士介绍:不久我国将从根本上解决芯片“卡脖子”问题。根据图片信息,对图中龙芯的宽度估测合理的是(  )
A.3cm B.6cm C.12cm D.20cm
【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 人的两根手指夹着芯片,人手指与芯片接触的宽度约1cm,芯片宽度约为手指与芯片接触的宽度的3倍,则芯片的宽度为3cm,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 A。
【分析】 根据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估测即可。
2.(2022八上·侯马期末)2022年北京冬奥会,谷爱凌收获两金一银三枚奖牌,成为历史上首位单届冬奥会获得三枚奖牌的自由式滑雪运动员。如图所示,谷爱凌手捧金色冰墩墩。金色冰墩墩的高度大约是
A.20mm B.20cm C.20dm D.20m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
从图像中更可以看出,金色冰墩墩比手掌大一点,手掌大约长度为18cm,所以金色冰墩墩高度大约为20cm,故ACD错误,B正确。
答案为:B
【分析】
(1)20mm相当于2cm,大约为拇指的长度。
(2)20dm相当于2m,比人还要高点。
(3)20m相当于快6层楼高。
3.(2023八下·富锦期中)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图中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刻度尺和所测量的边平齐,A不符合题意;刻度尺紧贴被测物体,B不符合题意;从某一整刻度开始,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测量长度。
4.(2023·太原模拟)如图是北京冬奥会运动员参加越野滑雪比赛的场景。他使用的滑雪杖实际长度约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滑雪杖的长度比人体略短,约1m=100cm,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结合实际数据和单位解答。
5.(2023·新城模拟)临近体育中考同学们都在积极地训练,小丽对自己800m的成绩非常满意。下列既符合实际又是满分合理的时间是(  )
A.10s B.200s C.8min D.0.5h
【答案】B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
【解析】【解答】 小丽对自己800m的成绩非常满意,满分合理的时间是200s。
故选:B。
【分析】 中考女子800m满分成绩为3 min30s = 210s。
6.(2023·天津)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年累月奋斗在地质勘探的一线,练就了快速、准确丈量的本领。他跨出每一步的步幅几乎是相同的,其步幅合理的是(  )
A.85m B.85dm C.85cm D.85mm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成年人正常的一步长度约80cm,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结合数据解答。
7.(2023·柳州月考)在加勒比海红树林中,科学家发现最大的细菌——华丽硫珠菌,形如一根细绳,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如图所示,其长度为(  )
A.2cm B.2.0cm C.2.00cm D.2.000cm
【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 = 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细菌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2.00cm对齐,所以细菌的长度为l=2.00cm,故C正确。
故选:C。
【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8.(2023·龙岗模拟)每周一庄严的升旗礼上,我们要唱国歌、行注目礼。此环节国歌演奏的时长约为(  )
A.0.5s B.5s C.50s D.5min
【答案】C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
【解析】【解答】升国旗时,唱国歌所需的时间接近1min,约50s,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国歌的时间结合实际数据解答。
9.(2023·吉林模拟)下列选项中空间尺度最小的是(  )
A.银河系 B.太阳系 C.地球 D.分子
【答案】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从空间尺寸上看,从大到小依次为;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分子,则尺度最小的是分子。
故选D。
【分析】根据对长度的认识判断。
10.(2023·乌鲁木齐模拟)国际计量大会规定,(  )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秒。
A.氢 B.锂 C.铯 D.铍
【答案】C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967年的国际计量大会规定,铯133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s,铯原子钟的精确度非常高,大约每百万年只有1s的误差。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铯原子钟的精确度非常高。
11.(2023八上·渠县期末)下列有关测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使用刻度尺测量时,选择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越好
B.测量裤腿长时,用力拉紧软皮尺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C.测量中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D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在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并不是选择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越好,A不符合题意;
B.当皮尺被拉紧时,尺上的刻度值对应的长度就会增大,测量时,物体的真实长度在皮尺上显示的示数就会变小,使最终结果偏小,B不符合题意;
C.测量中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C不符合题意;
D.在测量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测量长度时,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测量仪器;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可以减小。
12.(2023·营口)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26(  )
A.m B.dm C.cm D.mm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初中生使用的直尺长度为20cm,而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比它稍微大一些,应该为26cm,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进行估测即可。
13.(2023·福建)下图是某衬衫吊牌的部分信息,号型“170/92A”表示适穿人群的特征参数及体型。“A”表示适用于一般体型,“170”表示身高170cm,“92”表示(  )
产品名称:衬衫 规格:ML 颜色:蓝色 号型:170/92A ……
A.胸围92cm B.肩膀宽92cm
C.上臂周长92cm D.脖子周长92cm
【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胸围大概在90~95mm之间,故A正确;
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肩膀宽大约在44cm,故B错误;
一个正常成年人的上臂周长为20cm左右,故C错误;
一个正常成年人脖子周长为10~18cm,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对人体部位长度的了解分析判断。
14.(2023·南岗)某同学使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下列记录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A.8.5cm中“5”为估读数字,那么“8”所在的单位cm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故A符合题意;
B.9.460cm中“0”为估读数字,则“6”所在的单位0.1mm为分度值,故B不合题意;
C.85.4mm中“4”为估读数字,则“5”所在的单位mm为分度值,故C不合题意;
D.85.42cm中“2”为估读数字,则“4”所在的单位mm为分度值,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分析】长度的测量结果等于准确值加估读值。
15.(2023·漳州模拟)下列符合实际中考成绩的是(  )
A.一分钟跳绳500次 B.女子50m短跑成绩为8s
C.投掷实心球成绩为30m D.男生1000m成绩为1min20s
【答案】B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正常人跳绳每秒钟大约2次,一分钟跳绳大约120次,A不符合题意;
B.根据 可得,女子的运动速度为
符合正常人的奔跑速度,B符合题意;
C.一般中学生投掷实心球的成绩大约为8米左右,30米太远了,C不符合题意;
D.根据 可得,男生的运动速度为
速度太大了,不符合正常人的奔跑速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时间、长度,结合数据解答。
二、实验探究题
16.(2023八上·丰都期末)如图所示,是某班同学利用“累积法”测定金属线直径的办法,根据图示情况,15匝细金属线的宽度是   cm;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结果将偏   (选填“大”或“小”)。
【答案】2.50;大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由图示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15匝细金属线的宽度D=7.50cm-5.00cm=2.50cm,绕线时,匝与匝间有间隙,则测得的15匝细金属线的宽度偏大,则测量结果将偏大。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总长度和线圈匝数,可以计算细丝的直径,细丝间有空隙,测量的结果偏大。
三、填空题
17.(2023·江西)如图所示,是用秒表记录的某同学跑400m的成绩,该同学的成绩是   min   s。
【答案】1;22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分针位置超过1,所以是1min,秒钟位置在20后2格,所以是22s。
【分析】根据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的位置,判断时间。
18.(2023·江西)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出黑板报时所用常见直尺的一部分,请你推断出它的分度值是   。
【答案】0.5cm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出黑板报所用刻度尺长度约1m,每1cm间又分2份,所以分度值为0.5cm。
【分析】根据刻度尺上最小的单位长度,判断分度值。
19.(2023八下·雅安期末)如图所示,小明使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其中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尺(选填“A”或“B”);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该木块的长度为   cm。
【答案】A;0.2;2.22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使用刻度尺时有刻度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故A正确;
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2cm;
有该木块的长度为2.22cm。
【分析】本题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1.选:根据测量长度和最小刻度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2.放:刻度尺要放正,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0刻线与被测物体边缘对齐;
3.看: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4.读:读出最小刻度值,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下一位;
5.记: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20.(2023九下·南海月考)如图甲物体的长度是   cm;如图乙秒表示数为   s;如图丙体温计的示数为   ℃。
【答案】2.40;70.8;36.5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按照刻度尺读数要求应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所以物体长度为2.40cm;小盘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1min~2min之间,没有偏过中线,所以大盘指针指示10.8s,所以秒表示数为1min10.8s,即70.8s;体温计不需要估读,水银柱上升到36.5 ℃ ,即示数为36.5 ℃
【分析】掌握刻度尺、秒表、体温计的读数方法即可。
21.(2023·新泰模拟)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出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所示,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cm。
【答案】64.00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64.0是准确值,后面再加一个零为估计值,所以这空应该填64.00。
【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2.(2023·南昌一模)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硬币的直径是   cm。
【答案】0.1cm;1.56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刻度尺一大格表示1cm,一大格包含10个小格,故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本题采用平移法测硬币的直径,硬币左侧对应的刻度值为1.00cm,右侧对应的刻度值为2.56cm,则硬币的长度是l=2.56cm-1.00cm=1.56cm
【分析】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结合对应刻度读数。
23.(2023八上·合江期末)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课的学习中小明同学完成了如下实验:
如图甲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   cm;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s;小明用另一把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为14.51dm、14.50dm、14.53dm,14.40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   dm。
【答案】1.20;104;14.51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左边三角板对齐的刻度为起始刻度2.00cm右边三角板对齐的刻度为末端刻度3.20cm,所以圆形物体的直径为d=3.20cm-2.00cm=1.20cm,由图乙中间分针刻度可知,分度值为0.5min,时间在1.5min~2min之间,由秒针刻度可知,分度为0.1s,示数为44s,所以停表的读数为104s。根据所计数据可知,14.40dm与其他数据准确值不同,为错误数据要去掉,其他数据取平均值应记为14.51dm。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停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的位置,测量时间;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的平均值,计算长度,可以减小误差。
四、多选题
24.(2021八上·本溪期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共测量5次,其结果分别为17.46cm、17.47cm、17.30cm、17.48cm、17.49cm,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17.30cm 是错误数据
B.所用刻度尺分度值为1cm
C.最终结果应记为17.475cm
D.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答案】B,C,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五次测量数据中,第三次的实验数据17.30cm与其余四次测量数据相差较大,为错误数据,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数据17.46cm、17.47cm、17.48cm、17.49cm知,此刻度尺估读到mm的下一位,所以分度值为1mm,即0.1cm,B错误,符合题意;
C.去除错误数据17.30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 ≈17.48cm
C错误,符合题意;
D.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误差不能被消除,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D。
【分析】去除错误数据,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25.(2021八上·太和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B.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就能避免误差
C.若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0.1570m,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D.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小
【答案】C,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不是差错,A不符合题意;
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B不符合题意;
C.某一本书的长为1.570分米=157.0mm,分度值是1mm,C符合题意;
D.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每个小格的长度变大,则测量结果偏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误差是测量时必然出现的差异;测量长度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可以减小误差;拉长的刻度尺,测量长度偏小。
26.(2021八上·六盘水期中)小明课后想测量新买的圆柱形水杯的周长,同桌小红给出了下列几种测量方法,你认为以下方法中可行的是(  )
A.用纸带缠绕在水杯上,在纸带重叠处用钢针扎透,展开纸带测出两孔间距,即是水杯周长
B.在水杯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其在纸上滚动一圈,量出纸上两颜色间的距离,即是水杯周长
C.用细棉线紧密在水杯上缠绕N圈并划线标记,测出N圈总长度,再用总长度除以圈数求平均周长,即是水杯周长
D.将一根橡皮筋拉紧后,在水杯上绕一圈,量出绕过水杯的橡皮筋的长度,即是水杯周长
【答案】A,B,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用纸带缠绕在水杯上,在纸带重叠处用钢针扎透,展开纸带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距即为水杯的周长,A符合题意;
B.在水杯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其在纸上滚动一圈,两颜色间的距离是水杯滚动一圈的距离,所以用刻度尺测量出纸上两颜色间的距离即为水杯周长,B符合题意;
C.用无弹性细线紧密在圆管上缠绕N圈并划线标记,再测出N圈总长度,用总长度除以圈数即可求出水杯的周长,这里采用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测量误差,C符合题意;
D.橡皮筋弹性很大,将它绕在水杯上一周时和测量它的长度时,由于其松紧程度不同,其长度可能有较大差异,所以不能用橡皮筋绕水杯一周测量水杯周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分析】利用辅助的工具,表示处周长,用刻度尺测量即可。
1 / 1粤沪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同步训练基础卷:1.2测量长度和时间
一、单选题
1.(2023·平遥模拟)两会期间,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芯片——龙芯又取得了新突破,权威人士介绍:不久我国将从根本上解决芯片“卡脖子”问题。根据图片信息,对图中龙芯的宽度估测合理的是(  )
A.3cm B.6cm C.12cm D.20cm
2.(2022八上·侯马期末)2022年北京冬奥会,谷爱凌收获两金一银三枚奖牌,成为历史上首位单届冬奥会获得三枚奖牌的自由式滑雪运动员。如图所示,谷爱凌手捧金色冰墩墩。金色冰墩墩的高度大约是
A.20mm B.20cm C.20dm D.20m
3.(2023八下·富锦期中)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图中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4.(2023·太原模拟)如图是北京冬奥会运动员参加越野滑雪比赛的场景。他使用的滑雪杖实际长度约为(  )
A. B. C. D.
5.(2023·新城模拟)临近体育中考同学们都在积极地训练,小丽对自己800m的成绩非常满意。下列既符合实际又是满分合理的时间是(  )
A.10s B.200s C.8min D.0.5h
6.(2023·天津)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年累月奋斗在地质勘探的一线,练就了快速、准确丈量的本领。他跨出每一步的步幅几乎是相同的,其步幅合理的是(  )
A.85m B.85dm C.85cm D.85mm
7.(2023·柳州月考)在加勒比海红树林中,科学家发现最大的细菌——华丽硫珠菌,形如一根细绳,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如图所示,其长度为(  )
A.2cm B.2.0cm C.2.00cm D.2.000cm
8.(2023·龙岗模拟)每周一庄严的升旗礼上,我们要唱国歌、行注目礼。此环节国歌演奏的时长约为(  )
A.0.5s B.5s C.50s D.5min
9.(2023·吉林模拟)下列选项中空间尺度最小的是(  )
A.银河系 B.太阳系 C.地球 D.分子
10.(2023·乌鲁木齐模拟)国际计量大会规定,(  )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秒。
A.氢 B.锂 C.铯 D.铍
11.(2023八上·渠县期末)下列有关测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使用刻度尺测量时,选择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越好
B.测量裤腿长时,用力拉紧软皮尺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C.测量中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12.(2023·营口)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26(  )
A.m B.dm C.cm D.mm
13.(2023·福建)下图是某衬衫吊牌的部分信息,号型“170/92A”表示适穿人群的特征参数及体型。“A”表示适用于一般体型,“170”表示身高170cm,“92”表示(  )
产品名称:衬衫 规格:ML 颜色:蓝色 号型:170/92A ……
A.胸围92cm B.肩膀宽92cm
C.上臂周长92cm D.脖子周长92cm
14.(2023·南岗)某同学使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下列记录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15.(2023·漳州模拟)下列符合实际中考成绩的是(  )
A.一分钟跳绳500次 B.女子50m短跑成绩为8s
C.投掷实心球成绩为30m D.男生1000m成绩为1min20s
二、实验探究题
16.(2023八上·丰都期末)如图所示,是某班同学利用“累积法”测定金属线直径的办法,根据图示情况,15匝细金属线的宽度是   cm;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结果将偏   (选填“大”或“小”)。
三、填空题
17.(2023·江西)如图所示,是用秒表记录的某同学跑400m的成绩,该同学的成绩是   min   s。
18.(2023·江西)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出黑板报时所用常见直尺的一部分,请你推断出它的分度值是   。
19.(2023八下·雅安期末)如图所示,小明使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长度,其中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尺(选填“A”或“B”);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该木块的长度为   cm。
20.(2023九下·南海月考)如图甲物体的长度是   cm;如图乙秒表示数为   s;如图丙体温计的示数为   ℃。
21.(2023·新泰模拟)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出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所示,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    cm。
22.(2023·南昌一模)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硬币的直径是   cm。
23.(2023八上·合江期末)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课的学习中小明同学完成了如下实验:
如图甲所示,圆形物体的直径   cm;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   s;小明用另一把刻度尺测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为14.51dm、14.50dm、14.53dm,14.40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   dm。
四、多选题
24.(2021八上·本溪期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共测量5次,其结果分别为17.46cm、17.47cm、17.30cm、17.48cm、17.49cm,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17.30cm 是错误数据
B.所用刻度尺分度值为1cm
C.最终结果应记为17.475cm
D.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25.(2021八上·太和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B.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就能避免误差
C.若正确测得某一本书的长为0.1570m,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D.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偏小
26.(2021八上·六盘水期中)小明课后想测量新买的圆柱形水杯的周长,同桌小红给出了下列几种测量方法,你认为以下方法中可行的是(  )
A.用纸带缠绕在水杯上,在纸带重叠处用钢针扎透,展开纸带测出两孔间距,即是水杯周长
B.在水杯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其在纸上滚动一圈,量出纸上两颜色间的距离,即是水杯周长
C.用细棉线紧密在水杯上缠绕N圈并划线标记,测出N圈总长度,再用总长度除以圈数求平均周长,即是水杯周长
D.将一根橡皮筋拉紧后,在水杯上绕一圈,量出绕过水杯的橡皮筋的长度,即是水杯周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 人的两根手指夹着芯片,人手指与芯片接触的宽度约1cm,芯片宽度约为手指与芯片接触的宽度的3倍,则芯片的宽度为3cm,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 A。
【分析】 根据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估测即可。
2.【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
从图像中更可以看出,金色冰墩墩比手掌大一点,手掌大约长度为18cm,所以金色冰墩墩高度大约为20cm,故ACD错误,B正确。
答案为:B
【分析】
(1)20mm相当于2cm,大约为拇指的长度。
(2)20dm相当于2m,比人还要高点。
(3)20m相当于快6层楼高。
3.【答案】D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刻度尺和所测量的边平齐,A不符合题意;刻度尺紧贴被测物体,B不符合题意;从某一整刻度开始,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测量长度。
4.【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滑雪杖的长度比人体略短,约1m=100cm,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结合实际数据和单位解答。
5.【答案】B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
【解析】【解答】 小丽对自己800m的成绩非常满意,满分合理的时间是200s。
故选:B。
【分析】 中考女子800m满分成绩为3 min30s = 210s。
6.【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成年人正常的一步长度约80cm,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长度,结合数据解答。
7.【答案】C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 = 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细菌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2.00cm对齐,所以细菌的长度为l=2.00cm,故C正确。
故选:C。
【分析】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8.【答案】C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
【解析】【解答】升国旗时,唱国歌所需的时间接近1min,约50s,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国歌的时间结合实际数据解答。
9.【答案】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从空间尺寸上看,从大到小依次为;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分子,则尺度最小的是分子。
故选D。
【分析】根据对长度的认识判断。
10.【答案】C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1967年的国际计量大会规定,铯133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s,铯原子钟的精确度非常高,大约每百万年只有1s的误差。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铯原子钟的精确度非常高。
11.【答案】D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解析】【解答】A.在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并不是选择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越好,A不符合题意;
B.当皮尺被拉紧时,尺上的刻度值对应的长度就会增大,测量时,物体的真实长度在皮尺上显示的示数就会变小,使最终结果偏小,B不符合题意;
C.测量中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C不符合题意;
D.在测量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测量长度时,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测量仪器;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间的差异,误差不可避免;可以减小。
12.【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初中生使用的直尺长度为20cm,而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比它稍微大一些,应该为26cm,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进行估测即可。
13.【答案】A
【知识点】长度的估测
【解析】【解答】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胸围大概在90~95mm之间,故A正确;
一个正常成年人的肩膀宽大约在44cm,故B错误;
一个正常成年人的上臂周长为20cm左右,故C错误;
一个正常成年人脖子周长为10~18cm,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对人体部位长度的了解分析判断。
14.【答案】A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A.8.5cm中“5”为估读数字,那么“8”所在的单位cm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故A符合题意;
B.9.460cm中“0”为估读数字,则“6”所在的单位0.1mm为分度值,故B不合题意;
C.85.4mm中“4”为估读数字,则“5”所在的单位mm为分度值,故C不合题意;
D.85.42cm中“2”为估读数字,则“4”所在的单位mm为分度值,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分析】长度的测量结果等于准确值加估读值。
15.【答案】B
【知识点】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正常人跳绳每秒钟大约2次,一分钟跳绳大约120次,A不符合题意;
B.根据 可得,女子的运动速度为
符合正常人的奔跑速度,B符合题意;
C.一般中学生投掷实心球的成绩大约为8米左右,30米太远了,C不符合题意;
D.根据 可得,男生的运动速度为
速度太大了,不符合正常人的奔跑速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常见物体的时间、长度,结合数据解答。
16.【答案】2.50;大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由图示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15匝细金属线的宽度D=7.50cm-5.00cm=2.50cm,绕线时,匝与匝间有间隙,则测得的15匝细金属线的宽度偏大,则测量结果将偏大。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总长度和线圈匝数,可以计算细丝的直径,细丝间有空隙,测量的结果偏大。
17.【答案】1;22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分针位置超过1,所以是1min,秒钟位置在20后2格,所以是22s。
【分析】根据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的位置,判断时间。
18.【答案】0.5cm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根据图像,出黑板报所用刻度尺长度约1m,每1cm间又分2份,所以分度值为0.5cm。
【分析】根据刻度尺上最小的单位长度,判断分度值。
19.【答案】A;0.2;2.22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使用刻度尺时有刻度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故A正确;
B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2cm;
有该木块的长度为2.22cm。
【分析】本题考查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1.选:根据测量长度和最小刻度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2.放:刻度尺要放正,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0刻线与被测物体边缘对齐;
3.看: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4.读:读出最小刻度值,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下一位;
5.记:测量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20.【答案】2.40;70.8;36.5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按照刻度尺读数要求应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所以物体长度为2.40cm;小盘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1min~2min之间,没有偏过中线,所以大盘指针指示10.8s,所以秒表示数为1min10.8s,即70.8s;体温计不需要估读,水银柱上升到36.5 ℃ ,即示数为36.5 ℃
【分析】掌握刻度尺、秒表、体温计的读数方法即可。
21.【答案】64.00
【知识点】刻度尺的使用
【解析】【解答】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64.0是准确值,后面再加一个零为估计值,所以这空应该填64.00。
【分析】在使用刻度尺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2.【答案】0.1cm;1.56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刻度尺一大格表示1cm,一大格包含10个小格,故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本题采用平移法测硬币的直径,硬币左侧对应的刻度值为1.00cm,右侧对应的刻度值为2.56cm,则硬币的长度是l=2.56cm-1.00cm=1.56cm
【分析】看清刻度尺的分度值,结合对应刻度读数。
23.【答案】1.20;104;14.51
【知识点】时间及其测量;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左边三角板对齐的刻度为起始刻度2.00cm右边三角板对齐的刻度为末端刻度3.20cm,所以圆形物体的直径为d=3.20cm-2.00cm=1.20cm,由图乙中间分针刻度可知,分度值为0.5min,时间在1.5min~2min之间,由秒针刻度可知,分度为0.1s,示数为44s,所以停表的读数为104s。根据所计数据可知,14.40dm与其他数据准确值不同,为错误数据要去掉,其他数据取平均值应记为14.51dm。
【分析】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根据停表的分钟指针和秒钟指针的位置,测量时间;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的平均值,计算长度,可以减小误差。
24.【答案】B,C,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五次测量数据中,第三次的实验数据17.30cm与其余四次测量数据相差较大,为错误数据,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数据17.46cm、17.47cm、17.48cm、17.49cm知,此刻度尺估读到mm的下一位,所以分度值为1mm,即0.1cm,B错误,符合题意;
C.去除错误数据17.30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度应为 ≈17.48cm
C错误,符合题意;
D.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误差不能被消除,D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D。
【分析】去除错误数据,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25.【答案】C,D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此不是差错,A不符合题意;
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B不符合题意;
C.某一本书的长为1.570分米=157.0mm,分度值是1mm,C符合题意;
D.用被拉伸了的塑料尺去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每个小格的长度变大,则测量结果偏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误差是测量时必然出现的差异;测量长度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可以减小误差;拉长的刻度尺,测量长度偏小。
26.【答案】A,B,C
【知识点】长度及其测量
【解析】【解答】A.用纸带缠绕在水杯上,在纸带重叠处用钢针扎透,展开纸带用刻度尺测出两点间距即为水杯的周长,A符合题意;
B.在水杯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其在纸上滚动一圈,两颜色间的距离是水杯滚动一圈的距离,所以用刻度尺测量出纸上两颜色间的距离即为水杯周长,B符合题意;
C.用无弹性细线紧密在圆管上缠绕N圈并划线标记,再测出N圈总长度,用总长度除以圈数即可求出水杯的周长,这里采用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测量误差,C符合题意;
D.橡皮筋弹性很大,将它绕在水杯上一周时和测量它的长度时,由于其松紧程度不同,其长度可能有较大差异,所以不能用橡皮筋绕水杯一周测量水杯周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分析】利用辅助的工具,表示处周长,用刻度尺测量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