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第一单元 1 社戏 第二课时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 第一单元 1 社戏 第二课时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03.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2 17:0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结构。将文章分成了三部分,这节课,我们共同来聚焦文章的主体——看社戏中这一部分。
默读第二部分看社戏的全过程。并思考:围绕社戏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并据此划分好这部分的层次。
一层(4—9段):看社戏前的波折;二层(10—13段):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三层(14—21段):在赵庄看社戏;四层(22—30段):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合作探究
1.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这样写?
看社戏前确实遇到了一些波折,如一时叫不到船,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又怕外祖母担心等,还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我”的扫兴。然而,这些“困难”又逐一地被小伙伴们解决了:首先解决了船的问题,接着又摆三条理由:一是船大;二是“我”不乱跑;三是大家又懂水性。并且还用写包票的话作了保证,让外祖母放心,实现了“我”去看社戏的愿望。这样叙写既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聪慧的品德,同时也显得文笔曲折,文意跌宕。
2.“我”看不成戏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盼望
焦急
失望
猜测
沮丧
月下行船
月下行船
3.圈出描写少年朋友们开船动作的动词,并体味其运用之妙。
动词:
拨、点、磕、架
(1)充分描绘出小伙伴架船技术的熟练,反映出小伙伴们聪明、能干的特点。
(2)表现了去看社戏的急切、愉快心情。
4.在课文第11、12节中,从哪些感官写景,写出景物的什么特征?这些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起什么作用?
嗅觉
触觉
视觉
(水草的清香、豆麦蕴藻之香)
(扑面吹来)
(朦胧的月色、起伏的连山、依稀的赵庄,几点火)
(3)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
(4)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
(1)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的图景。
(2)写出了小朋友行船之快。
听觉
想象
(歌吹、横笛)
(戏台、渔火)
具体分析以下句子及其作用。
(1)写起伏的连山如兽脊:
—比喻,以动写静,形象地描绘了行船之快。
(2)写听到歌声,料想发自戏台:
—间接地表现了“我”急切的心情。
(3)写笛声宛转,悠扬,使我沉静:
—表现了“我”被水乡美丽的夜景所陶醉,因而忘记了自己。
看戏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不仅表现了小伙伴们友爱、能干的优秀品质,而且通过我的嗅觉、听觉、视觉、想象四方面对平桥村优美景色的描写,热情地歌颂了美好的自然风光。
船头看戏
船头看戏
戏好看吗?
找找看戏过程中“我们”的心理和语言描写
5.“我”所急切想看到的戏好看吗?
不好看。
(1)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没翻。
(2)想看“蛇精”和“跳老虎”,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
(3)最怕看“老旦”,并不停地唱着。
(以上是正面表现戏不好看)
另外,文中写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神态描写,则是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
月下归航
偷豆吃豆
6.写月下归航时,主要写了什么趣事?这时“我”的心情和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月下归航时,写了小伙伴去“偷”罗汉豆的趣事。去时“我”的心情很急迫,总“以为船慢”,而此时“我”和小伙伴们偷豆吃豆,心情无比畅快、轻松。
这里,作者重点描写的是“偷”豆,通过对孩子们“摸”“摘”“煮”“吃”等几个细节的描写,表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和优秀品质。阿发在地里“往来的换了一回”的独特动作和“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的个性化的语言,充分表现了他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的性格特征。通过对“偷豆”和用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的处理,表现了双喜的聪明、果断、正直的性格特征。
7.在偷吃罗汉豆这一情节中,作者重点描写的是什么?
如何看待孩子们偷豆的事:
因此,这不算什么盗窃行为。而是表现孩子们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
(3)六一公公还送豆给客人尝尝。
(2)从六一公公的话可以证明:“请客?--这是应该的。”
(1)偷的是自家的豆,请的客是公共的,偷豆请客,理所当然;
分析人物形象方法与模板
小说中描写了那些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运用“我喜欢文中的____________ (人物),因为_____ ____ (评价其性格、品质),比如______________ (举人物表现)”的句式,用简单生动的语言勾勒人物形象。
问题探究
(1)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
(2)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们时,双喜大声打包票,理由有三:①船又大;②迅哥儿向来不乱跑;③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3)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
1.分析双喜的言行,谈谈双喜是个怎样的孩子?
(聪明)
(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果断)
(聪明、细心)
(4)归航偷豆时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挨骂的。
(5)吃完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并考虑好对策。
(6)双喜送我回到家,“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
(7)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
(考虑事情周到)
(考虑事情周到。)
(做事有始有终)
(反应灵敏)
(1)“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
小结:双喜是一个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的好孩子头。
(善良、宽厚,爱惜劳动果实)
2.分析六一公公的言行,谈谈六一公公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
(3)六一公公送豆给母亲和我吃。
小结:
六一公公是一个宽厚、善良、淳朴、好客、热诚的老人。
(淳朴、好客、热诚)
(淳朴、好客)
(2)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揖,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还问“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豆可中吃呢?”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我”与农村孩子看社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赞美农民和农家孩子淳朴的品质和聪明的才干。表现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
写作特色
1.语言简练而精粹,内涵丰富。本文语言之“简”与“精”表现得很充分,例如描述平桥村:“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表明了地名、地理位置、村庄规模、村民生计等内容,句子虽简,但信息却很丰富。
2.语言平实而富有情味。“平实”是表层信息,“情味”是深层信息。例如描述小伙伴撑船前往赵庄的水上途中的情景:“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这些看似客观描述,其实是主观看景,即通过“我”的视角观察途中景象,句中加黑色词表示不确定,表达出“我”既感到新鲜、陌生,又急于辨认社戏所在地的内心体验。
3.语言生动富有画面感。课文中有些生动的场面景物描写值得品味,例如:“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这是人物活动的场景,有动作描写,有声音描写,有长句,有短句,画面感极强。
这节课我们重点赏析了景物描写。要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情于景,才能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社戏》中的景物描写,具体说来,一是景物描写多侧面。《社戏》在描绘农村自然景物时,分别从色彩、声音、视觉、听觉、嗅觉各个侧面着笔,恰如多重奏管弦曲,给人以十分丰富的感觉,景物的立体感由此产生。二是景物描写多层次。这里所说的层次,主要指景物的空间位置,《社戏》中能清晰地显示出远景、中景、近景三个层次。
课堂小结
文章结构
作业布置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回忆童年趣事的文章。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