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北京的春节
六年级下册
春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代更受到人们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的作家。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作者简介
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或其他方法读准字音,圈出
生字词;
2、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蒜
醋
饺
摊
拌
眨
宵
燃
贩
彼
贺
轿
骆
驼
恰
我会写
suàn
笔顺:
cù
笔顺:
jiǎo
笔顺:
tān
笔顺:
bàn
笔顺:
zhǎ
笔顺:
xiāo
笔顺:
rán
笔顺:
fàn
笔顺:
bǐ
笔顺:
hè
笔顺:
jiào
笔顺:
luò
笔顺:
tuó
笔顺:
qià
笔顺:
铺
pū (铺路)
pù (店铺)
姥姥店铺( pù )门前正在铺( pū )路,我们只能
绕路前往。
多音字
万象更新——焕然一新
截然不同——天壤之别
万不得已——迫不得已
近义词
热闹——冷清 充足——短缺
间断——持续 娴熟——生疏
反义词
腊月:农历十二月。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的焕然一新。
张灯结彩:挂上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万不得已: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空竹:一种木制的传统健身玩具。
词语解释
热闹 隆重 喜庆 团圆 祥和
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第一部分(1—7自然段):写人们从腊八开始准备过年的情形。
第二部分(8—13自然段):写除夕、正月初一及元宵节的盛况。
第三部分(14自然段):春节结束。
段落划分
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哪些习俗活动?
腊八
除夕
正年初一
正月十五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老规矩”说明这是流传下来的习俗。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就加紧上年货,街上增加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他们都是只在这个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摊子都让孩子们的心跳得更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
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上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对于岁数大的人来说,在除夕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而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走马灯
宫灯
各形各色的纸灯
纱灯
有声有光,玩得开心
“元宵(汤圆)上市——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① 从几个方面来描写:
② 描写的特色: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灯的数量多
灯的种类多
吃元宵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儿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这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
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首尾呼应 浑然一体
北京春节欢庆图
北京的春节
热闹贺新春
温馨庆佳节
开始:忙碌
高潮:热闹
结束:留恋
除夕:喜庆、团圆
初一:悠闲、惬意
元宵:红火、欢乐
板书设计
本文作者用充满京味儿而又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喜爱。
课文主旨
一、下列加点字拼音全都正确的是( B )。
A.更新(ɡènɡ) 杂拌儿(bàn) 摆摊(tān)
B.陈醋(cù) 掺和(chān) 恰好(qià)
C.正月(zhènɡ) 榛子(zhēn) 翡翠(fěi)
·
·
·
·
·
·
·
·
·
随堂练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章以______为线索,以人们的________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__________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_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春节结束。
时间
民俗活动
腊月的初旬
除夕
元旦
元宵
正月十九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