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训练基础卷:1.4尝试科学探究
一、单选题
1.(2022八上·临湘期中)当你感觉浑身疼痛且发冷时,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你采取这个措施的目的是( )
A.建立猜想与假设 B.获取事实与证据
C.提出问题 D.制订计划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当你感觉浑身疼痛且发冷时,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这样做的目的是获取事实与证据,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探究物理现象时,实际操作,可以获取事实和证据。
2.(2022八上·桂林期中)下列不是科学探究步骤的是( )
A.猜想与假设 B.判断正误
C.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D.交流与评价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交流与评价等步骤;判断正误不是科学探究步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科学探究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交流与评价。
3.(2022八上·永年期中)将回形针一枚一枚放进装满水的杯中,就“估计能放10枚左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A.回形针能一枚一枚放进装满水的杯中吗?是提出问题,A不符合题意;
B.猜想装满水的杯中能放几枚回形针,是猜想与假设,B符合题意;
C.将回形针一枚一枚放进装满水的杯中,是进行实验,C不符合题意;
D.通过实验进行分析,并结合理论论证是分析论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对生活现象进行猜测,是猜想与假设环节。
4.(2022八上·江阴期中)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试验 D.得出结论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小明的过程包括了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分析认证三个环节,其中“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属于猜想假设环节,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属于猜想假设环节。
5.(2022八上·渝北月考)在物理学的发展进程中,众多的物理学家坚持真理,不畏强权,他们给我们留下了( )
A.物理公式
B.物理知识
C.家用电器、手机等先进设备
D.知识园地、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科学家们坚持真理,不畏强权,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和知识财富,即给我们留下了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科学精神,给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科学家们坚持真理,给我们留下了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科学精神。
6.(2022八上·泗水期中)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一款新药在真正应用于患者之前,需经历从临床前研究到三期临床试验的漫长历程,平均耗时年以上。研发新药经常是远水难救近火,老药新用成为更实际的操作。所以研究人员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现有药物的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横线上的句子所描述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科学结论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的。“研究人员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药物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过程是对病毒株存活率影响因素的实际验证过程,所以属于科学探究的进行实验环节,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通过实际操作,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步骤。
7.关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猜想是一种假设,不需要任何事实依据
B.猜想是一种假设,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假定性解释
C.科学猜想就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只是当时的条件无法直接证明而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猜想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假定性解释,通过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从而归纳总结出客观存在的规律。故选B。
【分析】猜想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假定性解释,不能凭空乱猜想。
8.(2021八上·江都期中)有两个鸡蛋,一生一熟,如何判断它们的生熟呢?小明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把它们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开始转动,发现生鸡蛋很快停下,熟鸡蛋转一会才停,小明的操作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分析与论证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小明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把它们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开始转动,发现生鸡蛋很快停下,熟鸡蛋转一会才停,小明的操作属于科学探究的进行实验这个环节,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探究步骤中,实际操作,是实验探究和收集证据的过程。
9.(2023八下·北京市期中)下面几个问题中不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
A.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B.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否有关
C.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足球所受的重力是否做功
D.液体上方气压是否会影响液体的沸点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A.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而没有明确哪些因素,是开放的,对于学生来说不具有可操作 性,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否有关,指向明确,可以探究,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足球所受的重力是否做功,即从做功的两个要素角度进行分析,具有可操作性,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液体上方气压是否会影响液体的沸点,指向明确,可以探究,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科学探究的问题必须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不能是开放的,否则就失去了探究价值。
10.(2023八下·新城期中)2022年12月1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东风着陆场。返回舱进入黑障区时与大气摩擦温度达到2000℃以上,如图所示,而舱内温度在30℃以下,这说明返回舱的外表材料具有很好的( )
A.导电性 B.导热性 C.隔热性 D.弹性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 返回舱进入黑障区时与大气摩擦温度达到2000℃以上,如图所示,而舱内温度在30℃以下,这说明返回舱的外表材料具有很好的隔热性。
A:导电性 A错误 不符合题意
B:导热性 B错误 不符合题意
C:隔热性 C正确 符合题意
D:弹性 D错误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返回舱进入黑障区时与大气摩擦温度达到2000℃以上,如图所示,而舱内温度在30℃以下,这说明返回舱的外表材料具有很好的隔热性。
11.(2021九上·灌云期中)某同学探究动滑轮的特点,进行了正确操作后,将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分析数据后发现,实验结果与课本中“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不符,面对这一事实,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 )
实验次数 物重G 拉力F
1 1.0N 0.65N
2 1.5N 0.90N
3 2.0N 1.15N
A.实验失败,停止实验
B.查阅资料,了解结论的适用条件
C.改进实验条件,重新实验
D.与同学分析可能的原因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索;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解答】课本中“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是在不考虑动滑轮重力、不考虑绳与滑轮摩擦的情况下得出的,在实际的实验中应当考虑动两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故最不可取的是“实验失败,停止实验”,其它三个选项是可取的,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使用动滑轮时,绳子的拉力等于总重力的一半;探究规律时,需要通过多次实验探究普遍性。
12.(2021八下·建湖期中)体积相同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少,小明查阅资料知道液体混合后减少的体积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a混合前液体的总体积;b混合前液体的深度。为了探究哪个因素对减少的体积的影响大,小明做了如下三组实验,分别记录了混合前、后液体的总体积如图所示,由此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A.混合前液体的总体积影响最大
B.混合前液体的深度影响最大
C.两种因素影响效果相同
D.有时混合前液体的总体积影响最大,有时混合前液体的深度影响最大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索;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第一组实验和第三组实验的混合前体积相同,但第三组的深度较浅。第一组混合后,体积减少了100mL,第三组混合后体积减少了100mL,说明深度不会影响混合后减少的体积。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的深度相同,但第二组的体积较少,第二组混合后,体积减少了7mL,第三组混合后体积减少了100mL,说明混合前的总体积会影响混合后减少的体积。
故答案为:A。
【分析】液体的的体积和液体的深度会影响混合后液体的体积,要探究对体积的影响,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即可。
二、填空题
13.(2021八上·连南期中)学习物理要学会提出问题,会科学地猜想与假设,要学习 ,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还要学会合作交流、 等科学探究的环节。
【答案】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评估。
【分析】科学探究过程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评估。
14.(2021八上·乐平期中)科学探究七个环节: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设计实验、制订计划;④进行实验、收集证据;⑤ ;⑥评估;⑦交流合作。贯穿整个探究过程的环节是 (填序号)。
【答案】分析与论证;⑦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中,第5个环节是分析与论证。
贯穿整个探究过程的环节是交流合作,因为不管是哪个环节都需要小组成员通过交流来确定方案等,然后还需要各成员通力合作才能很好完成探究。
【分析】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算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合作。
15.(2023·邓州模拟)如图是体重相当的小明和小华一起在雪地前行的场景,小明艰难跋涉,小华却轻松前行。请你根据图中情景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物理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问题:
解释:
【答案】为什么体重相当的小明和小华一起在雪地前行时,小明艰难跋涉,小华却能轻松前行?;小华使用了滑雪板,滑雪板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了对雪面的压强,所以小华不会陷入雪中,能够轻松前行。
【知识点】科学探索;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问题:为什么体重相当的小明和小华一起在雪地前行时,小明艰难跋涉,小华却能轻松前行?
解释:小华使用了滑雪板,滑雪板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了对雪面的压强,所以小华不会陷入雪中,能够轻松前行。
【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有关。压力越小,接触面积越大,则接触面受到的压强越小,据此分析解答。
16.(2023·邓州模拟)如图是小华在实验室用烧瓶做实验的情景。图中的烧瓶内只有空气,烧瓶密封良好,瓶塞内插有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玻璃管一端套有气球。将烧瓶依次浸在热水、冷水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请你根据实验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物理问题,并做出你自己的猜想。
问题:
猜想:
【答案】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有关吗?;猜想:当外界气温上升的时候烧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图中将烧瓶放入冷水中和热水中,即气体的温度变化,而气球的体积不同,即气体的体积不同,故提出问题: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有关吗?
猜想:当外界气温上升的时候烧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
【分析】根据图片提取其中的信息,然后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即可。
17.“一种想要了解自然奥秘的无法遏制的渴望”促使人们努力探索、坚持不懈。图甲是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 ”,其已经含有 的科学思想;图乙是甲骨文中的 字,从它的结构可知古人很早就知道声音与 有关。如图丙是古人的宇宙模型之一,古人认为天是一个大盖子,地是平的,这表明,仅凭我们的眼睛的观察来认识事物有时是 的。
【答案】晒干;地面上的水分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殸;振动;有很大局限性
【知识点】科学探索;物理常识
【解析】【解答】(1)图甲所示是东巴文“晒干”,字上部:太阳光线;字中部:水气;字下部:大地,说明这个字的含义是:地面上的水分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2)如图乙是甲骨文中的“殸”(古代打击乐器),其意思是手拿木槌(字左部)敲打三角形石块(字右部),使石块振动发声;(3)古人由于观察的手段落后,根据直觉来认识世界,认为大地是平的,天空如覆盖在上边的大锅,这表明,仅凭我们眼睛的观察来认识事物有时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吸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
三、实验探究题
18.(2020八上·晋城月考)小亮同学进行“验证摆球的等时性原理”的实验,下列是他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帮其填写完整。
⑴实验目的:验证摆球的等时性原理。
⑵ :支架、细线、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 和 。
⑶实验步骤:略。
⑷实验记录:在表格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实验次数 摆球的质量/g 摆动幅度/m 摆线长度/m 连续摆动次数 动时间/s 摆动周期/s
1 100 0.1 52 10 14.5
2 100 0.1 45 10 13.3
3 100 0.1 28 10 11
4 200 0.1 52 10 14.5
⑸实验结论: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摆的周期与 有关,与 无关。
②分析第1、2、3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个摆球, 。
【答案】实验器材;秒表;刻度尺;1.45;1.33;1.1;1.45;摆线长度;摆球质量;在摆动幅度相同的情况下,摆长越长,周期越大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2)为了完成“验证摆的等时性原理”实验,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支架、细线、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秒表和刻度尺,刻度尺是用来测量摆的长度的。(4)摆球连续摆动10次,摆动的时间分别为14.5s、13.3s、11s、14.5s,所以摆动周期分别为
;(5)①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摆的周期只与摆的长度有关;与摆的质量无关。②由第1、2、3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个摆球,在摆动幅度相同的情况下,摆长越长,周期越大。
【分析】(2)利用刻度尺测量摆线的长度,利用秒表测量小球摆动的时间;
(5)通过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小球摆动的时间与摆线长度有关系,与小球质量和摆动幅度无关;摆线越长,周期越长。
1 / 1粤沪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训练基础卷:1.4尝试科学探究
一、单选题
1.(2022八上·临湘期中)当你感觉浑身疼痛且发冷时,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你采取这个措施的目的是( )
A.建立猜想与假设 B.获取事实与证据
C.提出问题 D.制订计划
2.(2022八上·桂林期中)下列不是科学探究步骤的是( )
A.猜想与假设 B.判断正误
C.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D.交流与评价
3.(2022八上·永年期中)将回形针一枚一枚放进装满水的杯中,就“估计能放10枚左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4.(2022八上·江阴期中)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试验 D.得出结论
5.(2022八上·渝北月考)在物理学的发展进程中,众多的物理学家坚持真理,不畏强权,他们给我们留下了( )
A.物理公式
B.物理知识
C.家用电器、手机等先进设备
D.知识园地、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精神
6.(2022八上·泗水期中)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一款新药在真正应用于患者之前,需经历从临床前研究到三期临床试验的漫长历程,平均耗时年以上。研发新药经常是远水难救近火,老药新用成为更实际的操作。所以研究人员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现有药物的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横线上的句子所描述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7.关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猜想是一种假设,不需要任何事实依据
B.猜想是一种假设,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假定性解释
C.科学猜想就是客观存在的规律,只是当时的条件无法直接证明而已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2021八上·江都期中)有两个鸡蛋,一生一熟,如何判断它们的生熟呢?小明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把它们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开始转动,发现生鸡蛋很快停下,熟鸡蛋转一会才停,小明的操作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分析与论证
9.(2023八下·北京市期中)下面几个问题中不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
A.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B.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否有关
C.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足球所受的重力是否做功
D.液体上方气压是否会影响液体的沸点
10.(2023八下·新城期中)2022年12月1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东风着陆场。返回舱进入黑障区时与大气摩擦温度达到2000℃以上,如图所示,而舱内温度在30℃以下,这说明返回舱的外表材料具有很好的( )
A.导电性 B.导热性 C.隔热性 D.弹性
11.(2021九上·灌云期中)某同学探究动滑轮的特点,进行了正确操作后,将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分析数据后发现,实验结果与课本中“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不符,面对这一事实,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 )
实验次数 物重G 拉力F
1 1.0N 0.65N
2 1.5N 0.90N
3 2.0N 1.15N
A.实验失败,停止实验
B.查阅资料,了解结论的适用条件
C.改进实验条件,重新实验
D.与同学分析可能的原因
12.(2021八下·建湖期中)体积相同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少,小明查阅资料知道液体混合后减少的体积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a混合前液体的总体积;b混合前液体的深度。为了探究哪个因素对减少的体积的影响大,小明做了如下三组实验,分别记录了混合前、后液体的总体积如图所示,由此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A.混合前液体的总体积影响最大
B.混合前液体的深度影响最大
C.两种因素影响效果相同
D.有时混合前液体的总体积影响最大,有时混合前液体的深度影响最大
二、填空题
13.(2021八上·连南期中)学习物理要学会提出问题,会科学地猜想与假设,要学习 ,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还要学会合作交流、 等科学探究的环节。
14.(2021八上·乐平期中)科学探究七个环节: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设计实验、制订计划;④进行实验、收集证据;⑤ ;⑥评估;⑦交流合作。贯穿整个探究过程的环节是 (填序号)。
15.(2023·邓州模拟)如图是体重相当的小明和小华一起在雪地前行的场景,小明艰难跋涉,小华却轻松前行。请你根据图中情景提出一个值得探究的物理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问题:
解释:
16.(2023·邓州模拟)如图是小华在实验室用烧瓶做实验的情景。图中的烧瓶内只有空气,烧瓶密封良好,瓶塞内插有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玻璃管一端套有气球。将烧瓶依次浸在热水、冷水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请你根据实验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物理问题,并做出你自己的猜想。
问题:
猜想:
17.“一种想要了解自然奥秘的无法遏制的渴望”促使人们努力探索、坚持不懈。图甲是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 ”,其已经含有 的科学思想;图乙是甲骨文中的 字,从它的结构可知古人很早就知道声音与 有关。如图丙是古人的宇宙模型之一,古人认为天是一个大盖子,地是平的,这表明,仅凭我们的眼睛的观察来认识事物有时是 的。
三、实验探究题
18.(2020八上·晋城月考)小亮同学进行“验证摆球的等时性原理”的实验,下列是他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帮其填写完整。
⑴实验目的:验证摆球的等时性原理。
⑵ :支架、细线、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 和 。
⑶实验步骤:略。
⑷实验记录:在表格横线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实验次数 摆球的质量/g 摆动幅度/m 摆线长度/m 连续摆动次数 动时间/s 摆动周期/s
1 100 0.1 52 10 14.5
2 100 0.1 45 10 13.3
3 100 0.1 28 10 11
4 200 0.1 52 10 14.5
⑸实验结论: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摆的周期与 有关,与 无关。
②分析第1、2、3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个摆球,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当你感觉浑身疼痛且发冷时,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这样做的目的是获取事实与证据,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探究物理现象时,实际操作,可以获取事实和证据。
2.【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交流与评价等步骤;判断正误不是科学探究步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科学探究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交流与评价。
3.【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A.回形针能一枚一枚放进装满水的杯中吗?是提出问题,A不符合题意;
B.猜想装满水的杯中能放几枚回形针,是猜想与假设,B符合题意;
C.将回形针一枚一枚放进装满水的杯中,是进行实验,C不符合题意;
D.通过实验进行分析,并结合理论论证是分析论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对生活现象进行猜测,是猜想与假设环节。
4.【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小明的过程包括了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分析认证三个环节,其中“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属于猜想假设环节,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属于猜想假设环节。
5.【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科学家们坚持真理,不畏强权,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和知识财富,即给我们留下了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科学精神,给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科学家们坚持真理,给我们留下了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科学精神。
6.【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科学结论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的。“研究人员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药物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过程是对病毒株存活率影响因素的实际验证过程,所以属于科学探究的进行实验环节,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通过实际操作,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步骤。
7.【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猜想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假定性解释,通过实验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从而归纳总结出客观存在的规律。故选B。
【分析】猜想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假定性解释,不能凭空乱猜想。
8.【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小明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把它们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开始转动,发现生鸡蛋很快停下,熟鸡蛋转一会才停,小明的操作属于科学探究的进行实验这个环节,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探究步骤中,实际操作,是实验探究和收集证据的过程。
9.【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A.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而没有明确哪些因素,是开放的,对于学生来说不具有可操作 性,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否有关,指向明确,可以探究,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足球所受的重力是否做功,即从做功的两个要素角度进行分析,具有可操作性,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液体上方气压是否会影响液体的沸点,指向明确,可以探究,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分析】科学探究的问题必须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不能是开放的,否则就失去了探究价值。
10.【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 返回舱进入黑障区时与大气摩擦温度达到2000℃以上,如图所示,而舱内温度在30℃以下,这说明返回舱的外表材料具有很好的隔热性。
A:导电性 A错误 不符合题意
B:导热性 B错误 不符合题意
C:隔热性 C正确 符合题意
D:弹性 D错误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返回舱进入黑障区时与大气摩擦温度达到2000℃以上,如图所示,而舱内温度在30℃以下,这说明返回舱的外表材料具有很好的隔热性。
11.【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索;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解答】课本中“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是在不考虑动滑轮重力、不考虑绳与滑轮摩擦的情况下得出的,在实际的实验中应当考虑动两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故最不可取的是“实验失败,停止实验”,其它三个选项是可取的,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使用动滑轮时,绳子的拉力等于总重力的一半;探究规律时,需要通过多次实验探究普遍性。
12.【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索;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第一组实验和第三组实验的混合前体积相同,但第三组的深度较浅。第一组混合后,体积减少了100mL,第三组混合后体积减少了100mL,说明深度不会影响混合后减少的体积。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的深度相同,但第二组的体积较少,第二组混合后,体积减少了7mL,第三组混合后体积减少了100mL,说明混合前的总体积会影响混合后减少的体积。
故答案为:A。
【分析】液体的的体积和液体的深度会影响混合后液体的体积,要探究对体积的影响,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即可。
13.【答案】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评估。
【分析】科学探究过程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评估。
14.【答案】分析与论证;⑦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中,第5个环节是分析与论证。
贯穿整个探究过程的环节是交流合作,因为不管是哪个环节都需要小组成员通过交流来确定方案等,然后还需要各成员通力合作才能很好完成探究。
【分析】科学探究的过程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算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合作。
15.【答案】为什么体重相当的小明和小华一起在雪地前行时,小明艰难跋涉,小华却能轻松前行?;小华使用了滑雪板,滑雪板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了对雪面的压强,所以小华不会陷入雪中,能够轻松前行。
【知识点】科学探索;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问题:为什么体重相当的小明和小华一起在雪地前行时,小明艰难跋涉,小华却能轻松前行?
解释:小华使用了滑雪板,滑雪板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了对雪面的压强,所以小华不会陷入雪中,能够轻松前行。
【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积大小有关。压力越小,接触面积越大,则接触面受到的压强越小,据此分析解答。
16.【答案】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有关吗?;猜想:当外界气温上升的时候烧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图中将烧瓶放入冷水中和热水中,即气体的温度变化,而气球的体积不同,即气体的体积不同,故提出问题: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有关吗?
猜想:当外界气温上升的时候烧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
【分析】根据图片提取其中的信息,然后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即可。
17.【答案】晒干;地面上的水分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殸;振动;有很大局限性
【知识点】科学探索;物理常识
【解析】【解答】(1)图甲所示是东巴文“晒干”,字上部:太阳光线;字中部:水气;字下部:大地,说明这个字的含义是:地面上的水分在阳光的照射下蒸发;(2)如图乙是甲骨文中的“殸”(古代打击乐器),其意思是手拿木槌(字左部)敲打三角形石块(字右部),使石块振动发声;(3)古人由于观察的手段落后,根据直觉来认识世界,认为大地是平的,天空如覆盖在上边的大锅,这表明,仅凭我们眼睛的观察来认识事物有时是有很大局限性的。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吸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必然会产生声音。
18.【答案】实验器材;秒表;刻度尺;1.45;1.33;1.1;1.45;摆线长度;摆球质量;在摆动幅度相同的情况下,摆长越长,周期越大
【知识点】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2)为了完成“验证摆的等时性原理”实验,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有:支架、细线、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秒表和刻度尺,刻度尺是用来测量摆的长度的。(4)摆球连续摆动10次,摆动的时间分别为14.5s、13.3s、11s、14.5s,所以摆动周期分别为
;(5)①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摆的周期只与摆的长度有关;与摆的质量无关。②由第1、2、3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一个摆球,在摆动幅度相同的情况下,摆长越长,周期越大。
【分析】(2)利用刻度尺测量摆线的长度,利用秒表测量小球摆动的时间;
(5)通过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小球摆动的时间与摆线长度有关系,与小球质量和摆动幅度无关;摆线越长,周期越长。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