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教学质量监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汕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教学质量监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2 18:03:25

文档简介

★开封前注意保密
汕尾市2023一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
本试题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將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战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題时访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敏,不得使用涂改
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新时代应当能够产生伟大诗人及其伟大诗篇。这是新时代向诗人们提出的新课题。然而,
我们现阶段有些诗歌充斥着物质主义、个人主义和技术主义。除了能够看到一些诗歌技术上
的明显进步外,在诗歌精神和诗歌美学上反而给人以萎缩和晦暗之感。尤其是口语诗歌和很
多网络诗歌竞然以规避崇高和抵制优美为做,其“无厘头”使诗歌蒙上了浓重阴彩。在它们
那里,生活仿佛真的只有苟且,没有光亮和远方。显然,新时代诗歌患上了比较严重的“款
骨症”“侏儒症”和“自闭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急切地向新时代中国诗人发出郑
重的吁请:新时代诗歌呼唤崇高美。
崇高就是雄伟、庄严、壮丽、高远、道劲。崇高不是单向度的、脸谱化的、标签化的、
定于一尊的。诗歌的崇高美,是多样化的。在百年中国新诗史上,我们既有呐喊型的崇高,
如郭沫若狂飙突进的诗歌;又有饱含热泪深情型的崇高,如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
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也有愤激、劝勉和自省的政治抒情型的崇高;还有国家情怀
和人类意识的勇于担当型的崇高,如王久辛的抗日长诗《狂雪》和李松涛的生态长诗《拒绝
末日》等。中国新诗的崇高美是丰富多彩的。这种多姿多彩的崇高“传统”,在新时代应该
得到继承和发展。那么,我们在已有的丰厚的新诗的崇高传统面前,如何接续奋斗并创造出
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来呢?
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以《论崇高》闻名于世的朗吉弩斯说:“没有任何东西
像真情的流露得当那样能够导致崇高。”他强调了“真”及其“流露得当”对于崇高产生的,
必要性。但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激越情感方能
产生崇高的情感?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贵任感和光荣感,是治愈新时
代诗歌峡“钙”的灵丹妙药。许多诗歌故意淡忘人民,更不会去“哀民生之多艰”,反而两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汕尾市2023一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氵
语文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6
7
10
11
12
15
20
答案
C
D
B
C
A
BDF
B
B
A
D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参考答案】C
【解析】原文:但并不是所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都能产生崇高。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激
越情感方能产生崇高的情感?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责任感和光荣感,
是治愈新时代诗歌缺“钙”的灵丹妙药。可见并不是拥有强烈而激动的情感积蓄就能创造出
崇高美。
2.【参考答案】D
【解析】无中生有,原文没有运用类比的论证方法。
3.【参考答案】B
【解析】B项的诗歌是“自我诗”,属于“个人写作”。
4.【参考答案】①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发展新诗传统中已有的丰富多彩的崇高美,还要接
续奋斗并创造出属于新时代新诗的崇高精神;②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③要有庄严
伟大的崇高思想。
[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
5.【参考答案】①优秀的文艺作品一定不能离开人民,优秀的诗歌作品要反映人民的心
声,要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方向;②诗歌创作要有始终心系人民的激越真情,也就是要
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感、幸福感、境界感、责任感和光荣感。
[6分,每点3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参考答案】C
【解析】“缺少波澜起伏的情节”表述有误。小说开头提到女孩腼腆害羞与后来女孩的英
勇善战形成强烈反差。文中多次提到的红棉袄为小说制造了悬念,推动情节的发展,又前后
呼应。故“缺少波澜起伏的情节”表述有误。
7.【参考答案】A
【解析】“可见其鲁莽和不成熟”表述有误。吴召儿身穿红色棉袄是她性格率真、热情的
体现。与“鲁莽和不成熟”相反,从战斗前后吴召儿的言行举止可以看出她的冷静与谨慎,
能够审时度势,具有较高的战术素养。
8.【参考答案】①吴召儿一开始身着红色棉袄,体现了人物的热情与活力;②红棉袄为
高二·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第1页(共6页)
小说制造了悬念,让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与下文形成呼应,让小说
浑然一体;④红色代表着革命必胜的信心和对革命者勇敢无畏精神的歌颂;⑤增强画面感,
让小说色调不至于过于单调。
[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参考答案】①处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点出了人物所处的环境,渲染了较
为欢快的气氛;②处承接上文,含蓄地写出吴召儿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并为下文与
吴召儿的再次相遇张本;③处体现了当时自然环境的恶劣,显示了抗日军民的艰辛,衬托了
抗日军民团结一心、勇敢无畏的精神。
[6分,每点2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O.【参考答案】BDF
【解析】从文中可知,这几句话是对於陵子仲的评价,“是其为人也”应独立成句,即
“也”后应断开;后面三句分别从“上不…”“下不…”“中不…”对於陵子仲进行评
价,因此在“上”“下”“中”之前均应断开。
11.【参考答案】B
【解析】《苏武传》中“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的“发”,意思是“起事”“动手”。
12.【参考答案】B
【解析】“曹刿认为凭借这些还不能开战”理解错误。根据原文“是则可矣”可知,曹刿
认为凭借这些可以开战了。
13.(1)【参考答案】(君王)行事不违背时令,财用不过度耗费;(那么百姓的)财用
就不会匮乏,就没有人不能提供祭祀物品。
[4分。违时,违背时令;匮,匮乏;莫不,没有不。“违时”“匮”“莫不”各1分,大
意1分。]
(2)【参考答案】(这种做法)是帮助国君养育百姓呀,为什么至今还没有(让他)做官呢?
[4分。息,养育;何以,为什么;业,成就功业,指做官。“息”“何以”“业”各1
分,大意1分。]
14.【参考答案】①开始会见齐使,赵威后连发三问,首先关心的是年成和百姓;②“进
而问之”,所问四人,虽各有侧重,但都属于“民”的范围,是篇首“民亦无恙耶”的具体
化和进一步。
[3分。第①点1分,第②点2分,意思对即可。注意:须读懂赵威后所问皆以问民为
主,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表述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长勺之战,曹刿问鲁庄公(与齐国)作战依靠的是什么。庄公说:“我对百姓
从不吝啬衣服和食物(肯给及赏赐),对神灵从不吝啬牛羊和玉器(祭品丰厚)。”(曹刿)
回答说:“只有从根本上施患,百姓才会(对君王)有归附之心,百姓和睦,神灵才会降临
福祉。如果您能向百姓广施恩德并公平地处理政事,使官吏致力于治理国家,百姓致力于
高二·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