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
编 号 课 题 课 型 编写人 审核人 时 间
01 新授课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
2.掌握课文中注释的疑难词语的读音、字形。
3.了解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
4.分析闰土人物形象,体会其作用及描写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1.掌握课文中注释的疑难词语的读音、字形。
2.了解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
3.分析闰土人物形象,体会其作用及描写方法。
三、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阴 huì( ) sè( )索 chī( )笑
寒jīn( ) 隔mó( ) zì( )suī( )
2.鲁迅,原名________,字_______,中国现代文学杰出的奠基人,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和_____。我们学过他的小说有《 》,散文有《 》、《 》。
3.了解小说的一般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4.“我”与鲁迅之间能不能画等号?为什么?
5.阅读心语:在阅读中,小说给你感受最深刻是什么?
(二)课堂探究。
1.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回的故乡?(理清小说的线索和结构)
(2)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人,主人公是谁?(理清小说的人物)
2.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小说是怎样来描写闰土这个人物的 ?请仔细搜集信息,完成下面的表格。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动作
对“我”态度
生活态度
形象
2.课后思考:造成闰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四、拓展应用
我们通过填表的方式,更加清楚地了解了从少年闰土到中年闰土的变化,也了解了描写人物的方法。请试着说说你的一个从小到大的朋友,注意要说出他(她)的变化。
五、达标巩固(标★为选做题)
(一)给画线字注音。
阴晦( ) 惘然( ) 颧骨( ) 瑟索( )嗤笑( ) 鄙夷( ) 恣脽( ) 折( )本
(二)理解填空。
1.辨析近义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横线上。
(1)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__________(萧条 萧索 萧疏)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2)我的母亲很高兴,但也__________(隐 瞒 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
(3)他站住了,脸上现出了欢喜和__________(凄惨 凄楚 凄凉)。
(4)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__________(涌 流 淌 说)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
2.文中所指“可悲的厚障壁”是指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______,这是用的 __ __ __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3.闰土在“迅哥儿”让他挑选一些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时,拣了香炉和烛台,联系前文闰土叫少年好友“迅哥儿”为“老爷”的情节,请你对“拣香炉”的情节作简要分析。★
六、小结反思评价
编 号 课 题 课 型 编写人 审核人 时 间
02 故乡 新授课 胡亚利 韩增军 2012.08.31
一、学习目标:
1.学习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运用对比塑造人物、突出主题的方法。
三、学习过程:
1.学前准备
(1)思考:下边两个句子,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更好,并说说你的理由。
①“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
②“阿呀阿呀,真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
我认为______句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造成闰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豆腐西施”是众人对杨二嫂年轻时的称呼,从这一似乎是褒扬的称号里,你看出了什么?
2.课堂探究(小组讨论)
(1)探究闰土变化的原因。(划出文中画龙点睛式的议论句并分析)
(2)讨论:作者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有什么深刻用意?
(3) 课文从哪些方面去描写杨二嫂的?找出描写杨二嫂的语段,比较发现她的变化,并分析她的性格特征。
(4)既然闰土的变化已经反映了封建思想、封建等级观念对人们精神上的压抑和毒害了,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杨二嫂?
(5)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并思考其作用。
提示:第2段
第12段
课文结尾
四、拓展应用
用多种描写方法说说你讨厌的一个人,要求说出他(她)的特色。
五、达标检测。(标★为选做题)
1. 品味下列句子,说说它们刻画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
(1)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人物: 性格:
(2)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人物: 性格:
(3)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人物: 性格:
2.小说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3.小说刻画的每个人物都具有典型性,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 形象;
杨二嫂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 典型。
4.小说中说:“我竟和闰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几十年后,宏儿和水生都已步入中年,他们相见又该是怎样的情景呢?设想一下他们相见的情景,写下来。★
六、小结反思评价
编 号 课 题 课 型 编写人 审核人 时 间
03 故乡 新授课 胡亚利 韩增军 2012.08.31
一、学习目标:
1.揣摩、品味抒情意味的语言,背诵积累精妙的描写段落。
2.感悟作者探求新路的强烈愿望。
3.理解课文中“我”的人物形象。
二、学习重难点:
1.揣摩、品味抒情意味的语言
2.领会小说表现的主题。
三、学习过程:
1.学前准备
(1)你对这篇课文第三部分内容,感受最深的是哪些语句?为什么?
(2)下面一段文章谈了对《故乡》中“我”的认识。作者的观点你赞同吗?读课文,联系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我”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他在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故乡”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失去了自己的精神落脚点。他像一个游魂,已经没有了自己精神的“故乡”。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是官宦地主。在经济上是地主,在政治上是官僚,是有权有势的阔人。但现代的知识分子是在城市谋生的人,已经没有稳固的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权力。在豆腐西施杨二嫂的心目中,值得惧和尊重的是放了“道台”,“有三房姨太太”,出门坐“八台大轿”的“阔人”。现在,“我”不“阔”了,所以也就不再惧怕他,尊重他,而成了她随时可以掠夺、偷窃的对象。他同情豆腐西施杨二嫂的人生命运,但豆腐西施杨二嫂却不会同情他。他无法同她建立起精神的联系。他在她那里感到的是被歧视、被掠夺的无赖感。闰土是他在内心所亲近的人物,但闰土却仍然按照对待传统官僚地主知识分子的方式对待他,使他无法再与闰土进行正常的精神交流。他在精神上是孤独的。他寻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关系,但这种关系在现在的“故乡”是找不到的。
( 王富仁:《鲁迅〈故乡〉赏析》 )
2.课堂探究。
读课文第78-85自然段,思考讨论:
(1)“我”这次是“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到异地去谋生。离开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依依不舍的情感?
(2)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
(3)课文最后两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4)如何理解“我”这个人物形象?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运用对比手法是这篇小说的独到的特色,请你说说你的理解。
五、达标检测。(标★为选做题)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①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②麻木面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别人的辛苦③恣雎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1.这是课文《故乡》中“我”离开故乡时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集中反映出“我”当时怎样复杂的思想情绪?
2.文中的排比句用到三个“辛苦”,其含义有所不同,请结合语境,
分别作解释。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3.请指出“我”所希望的“新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
答:
4.有同学读到“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时,认为文中的“我”对故乡已失去了感情。对此,你有何看法?★
答:
5.因为全球经济危机,李华的叔叔下岗在家,虽几次求职,但均未能如愿,心情十分低落,请你代李华从《故乡》一文中摘抄一段箴言给他的叔叔。
六、小结反思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