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说课
教材分析、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创新之处
教学效果评价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主要以《新课标》为依据,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安排教篮教学内容,它不但可以发展学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还可以提高灵敏性、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练习、增强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教学背景分析
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初三(6) 班,共30人。学生运动技能虽然有差
异,但学生总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
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运球、双手胸前传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全队进攻的重要手段,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是初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重点突出)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的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讲解分析)本课是初中体育课学习篮球运动的第二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运球、传接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
认知目标 :建立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解释概念)
负荷目标:预计练习密度55% ,平均心率130-135次∕分。运动负荷为中上。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巩固提高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感。
三、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运球手型及按球的部位、力量。
传接球的准确性快速变换的能力。
教学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支配掌握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讲解示范法
分层次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个别辅导法
激励法
五、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40‵
开始部分
2‵
准备部分
8‵
基本部分
26‵
结束部分
4‵
六、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检查人数及服装。
2、师生问好,安排见习生。
3、教师宣布本次课的内容、目标、注意事项,导入教学。
4、原地队列练习
组织:全班学生成二列横队密集队形集合
要求:1、集合快、静、齐
2、见习生随堂见习。
3、队列规范、整齐
准备部分
体育游戏,教师先讲解各种练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自由模仿创新练习,代替常规的准备活动。组织形式为散点。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对球的兴趣,改善手对球的控制和掌握能力,进一步热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准备。
基本部分
1、复习运球:(5‘—8’)
直线运球、体前变向运球,急停急起运球等原地和行进间的运球练习。
组织队形:5—8人一组按直线方向运球练习 ;排队进行体前变向运球、急停急起。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提示动作要领
2、组织学生练习,巡视指导
练习要求:
1、手腕尽可能放松
2、用手指来触摸球,重心控制在后脚上。
基本部分
2、先进行两人原地的双手胸前传球:(8‘-9’)两手持球于胸前,大臂带动小臂胸前直线传出。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提示动作要领
2、组织学生练习,巡视指导。
要求:
1、准确判断传球点
2、出球后手腕外翻
3、掌握好接球的时机、两手掌不能平行接球,以免受伤。
基本部分
3、学习行进间两人胸前传球:(8‘-9’)两人平行直线跑动传接球。身体稍转向持球队员。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提示动作要领
练习要求:
1、传球时的位置判断。
2、接球时双手要有一个缓冲的动作
基本部分
4、三人一球一组,行进间身后绕环、传球、接球。
要求:运球和传球,接球要相互衔接好、顺,逆方向都要练习。目的是利用运球和传接球动作有机紧密衔接,快而连贯,更进一步提高传接球和支配球的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5‘-7’)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提示动作要领
练习要求:
1、传球队员要迅速绕到接球队员身后再向前跑动。
2、无球队员要及时配合好传接球队员。
1、转身速度不够快、接球的时机掌握的不好。
2、对球的落点判断不准确。
3、传球的点不够准确。
1、两人一组、一传一接,练习转身接球。
2、自抛自接,练习对球的落点的判断。
3、徒手起跳在最高点做接球动作。
易犯错误
纠正方法
基本部分—素质练习
1、垫上核心力量练习(静力)
静力“两头起”
要领:保持动作,调整呼吸
静力俯卧撑
要领:拉大手脚距离,躯干正直
2、弹跳练习:双脚横向跳垫子
方法:双脚并拢,按照规定的要求,有节奏横向跳过垫子。
要领:手脚配合,控制节奏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提示要领
要求:认真观察示范、练习动作到位
队形一
队形二
结束部分
1.放松拉伸
放松一:躯干拉伸
放松二:互背放松
2.课堂小结。
3.回收器材。(布置值日生)
4.师生再见。
要求:配合呼吸,充分拉伸放松。
组织:两列横队
预计运动负荷
安全教育及预防措施
1、规范课堂常规,重视队列练习,提高学生组织纪律性。
2、授课教师课前检查场地、器材,确保安全,避免伤害事故发生。
3、教学过程科学有序,教学手法循序渐进,创设安全的练习环境。
4、对突发事件(意外伤害)紧急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并第一时间通知班主任及家长。
七、教学设计创新之处
1、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对教材的特点、重、难点、学生的情况等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分析,教法与学法的选择遵循了教学原则和学生心理特点,顺利地达到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参与各项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情感融洽。在教学比赛中同学们积极投身与篮球运动之中,学生们在篮球场上得到快乐,获得强健的体魄和聪明的才智。
2、贯彻球类教学的教学原则,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尽可能做到“手不离球”。
3、教学环节设计科学有序、循序渐进,紧凑自然;精讲多练,保证练习密度。
4、重视差异,区别对待,确保每一位同学有所收获。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运动技能
体能
学习态度
情感表现
合作精神
本课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针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系统、客观、准确的评价,以教学效果评价的反馈来调整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环节、提升教学质量。
八、教学效果评价
谢谢大家!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