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目标:1、掌握胡适的有关知识,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重点字词。2、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3、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4、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了解中国传统的母亲形象,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课前预习:
1、文体知识:这篇文章是作者中年(40岁)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它的体裁是传记。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事迹。传记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2、作者:胡适(1891~1962),现代 、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 其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诗集《 》、《胡适文存》等。
3、资料拓展: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她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许多亲人相继死去。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胡适读书,她处处为儿子设想,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的开明的母亲。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了人世。
4、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注音 .
眼yì( ) 广mò( ) ( http: / / www.21cnjy.com )xī( )戏 责罚( ) 气量( )管束( )péi( )罪 羞kuì( ) 抽tì( )chóu( )备 mó( )画 宽shù ( ) 绰( )号 佃( )户
侮( )辱 文绉绉( )
合作探究:
(一)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事件 品性
2、作者说"受到了母亲极大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
3、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似与主题无关,为什么?
4、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他与家人相处的情景?
(二)本文善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表达感情?时对以下细节作批注。
1、1、“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他醒来坐了多久了。”
2、“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眼病。”
3、“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三)品语言: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语句(注意加点词)。
示例——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品析——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1.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服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
3、我母亲只装做没听见。有时候,她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4、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四)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一、三小节保持连贯。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上学后,母爱_________,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
吮着它,香甜甜。 _________,_________。 枕着它,爱意绵绵。
《我的母亲》导学案第二课时初稿( )定稿( )
小组 姓名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4.找出文中母亲是严师的例子,是慈母的例子,并各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文中画线句体现了母亲的什么心理?行罚时“不许我哭出声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6.“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在文中结构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7.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用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8.评论作者母亲教子的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课外比较阅读
月光下的蛙鸣
十几年前的夏天,我枕戈待旦地准备参加这一年的高考。
在那样一个年代,高考直接决定着一个青年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命运。而我的情况更特殊,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带大。苦难中的母亲,眼巴巴地盼着我能高考得中。我也想,如果能在这一年如愿以偿,正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能减轻母亲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压力。
但竞争是残酷的,同学们悬梁刺股、焚膏继晷地苦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在学习成绩上你追我赶。高考一个月前的预考中,我意外地遭到惨败。我很清楚,巨大的精神压力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母亲见我面容憔悴,很心疼。我家离校不远,她就跟老师说情,说寝室里吵闹,让我回家住宿,好早晚料理我的生活,给我增加营养。
那段时间里,她杀光了家中三十几只仔鸡,想尽一切办法,想让我恢复以前的体质。
然而,母亲的一切努力收效甚微,我还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复一日地消瘦下去。房间的后窗正对着屋后的一方池塘,时值燥热的六月夜晚,一池塘的青蛙,唧唧呱呱,呼朋引伴,发音格外响亮悠远。一池的蛙声就这样紧紧缠住我一双不幸的耳朵,此伏彼起地一次又一次将我惊醒。
母亲去了一趟学校。回来后,高兴地告诉我,即使考不上,班主任已答应让我复读一年。老师说,第二年,他保证我能考上。
渐渐地,蛙声不再吵闹了,每夜都有香甜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梦。但是,母亲却变了,日日坐在椅子上打盹。一天,隔壁的大妈偷偷地拉住我,跟我说,你母亲为了让你睡好觉,夜夜替你赶青蛙呢。我将信将疑。
但是,第二天夜里,月光下塘埂上,我真的看见了我的母亲。
母亲手拿一根长长的竹竿。她用竹竿轻轻地敲 ( http: / / www.21cnjy.com )打池塘边的每一处草丛,做得认真又虔诚。她绕着池塘一圈圈小心地走着,一遍遍用竹竿仔细地敲打着每一处草丛。有时她停下来,站一会儿,轻轻地咳嗽几声,用手捶捶背。月光把她的白发漂得很白。“母亲!母亲!”我大声喊。母亲听不见。她全神贯注于手中的竹竿,生怕遗漏一处蛙声
一直到现在,我仍然坚信,有一种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唤起一个人内心潜在的力量,帮助你去战胜一切困难。这一年高考,我以高分被大学录取了。很多年已经过去,蛙声也一点点远逝。可是,我又觉得它时时都在我的枕边,一声声,像不倦的提醒和教诲,给我许多的人生激励。
1. 文章写了好几件母亲关爱我的事件,为什么却以“月光下的蛙鸣”为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文章在写“蛙鸣”之前,写了“我预考失败”“母亲接我回家居住”“母亲杀光仔鸡”,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文章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请找出一处议论的句子,并说明它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4. 本文设置了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暗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章第10段是本文的详写段落,使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 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很多年过去了,蛙声也一点点远逝。可是,我又觉得它时时都在我的枕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