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列夫 托尔斯泰》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列夫 托尔斯泰》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06 20:2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列夫·托尔斯泰》导学案
【人物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19世纪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80年代创作: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他的写作成就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著。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在到世界各地游历过程中,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文题解读】 本文节选自《三作家》标题是编者加的,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列夫 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作家,其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写作背景】 1928年茨威格访问俄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值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访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领会了托尔斯泰的伟大,回国后,写成传记《三作家》,表达了对托尔斯泰无限的敬仰之情。
【基础训练】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二、初读课文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找出描写托尔斯泰形貌特征的语句并揣摩。托尔斯泰外貌各部分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5. 作者在课文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是为什么?
6.托尔斯泰的眼睛有何特殊之处?
部位 特点 修辞:比喻、夸张

胡髭
长髯

鬈发
额头
皮肤

耳朵
嘴唇
眼睛
目光
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