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22 20:1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西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调查
生物学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①A、B、C依次为淋巴液、血浆、组织液
②甲状腺激素可以存在于B中
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进入平原地区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疲倦、嗜睡、头昏、腹泻等“醉氧”症状;人从平原进入高原地区后会出现呼吸困难等高原反应,严重者肺部会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诊断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生“醉氧”反应可能与内环境中氧含量增加有关
B.“醉氧”导致严重腹泻时既要补充水分也要补充盐分
C.从平原进入高原,人体内部分细胞因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pH升高
D.肺水肿是由于肺部组织间隙的渗透压上升所造成
3.下图是胰液分泌的部分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
B.促胰液素随血液运输,只作用于胰腺的胰岛细胞
C.谈论食物引起胰液分泌,这个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D.与迷走神经相比,图中小肠对胰液分泌的调控速度较慢
4.长时程增强作用是发生在两个神经元信号传输中的一种持久增强的现象,能够同步刺激两个神经元,作用机制如图所示。图中nNOS是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能以精氨酸为底物,利用氧生成NO和瓜氨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谷氨酸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与多种特异性受体结合
B.NO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突触前神经元,促进谷氨酸的释放
C.若用药物阻断N受体,长时程增强现象将不会发生
D.若抑制钙调蛋白活性,可能会导致长时程增强作用增强
5.Kisspeptin,简称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通常情况下,下图中的过程①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进行调节,字母A代表参与调节的器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排卵前期,过程②使Kp释放量增加,促进雌激素的分泌最终促进排卵
B.GnRH通过组织液运输到A,促进促性腺激素的释放
C.通过Kp调节鹌鹑产蛋的方式为体液调节
D.养殖场为提高鹌鹑的产蛋率,在鹌鹑排卵前期可在饲料中添加Kp
6.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能与细胞毒性T细胞上的受体PD-1结合,抑制了T细胞的活性,实现免疫逃逸。进一步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裂解或分泌向细胞外释放
PD-L1,有的PD-L1在内环境中游离存在,有的PD-LI存在于胞外囊泡(外泌体)表面,已证明PD-L1的外泌体可以抑制抗肿瘤免疫应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的免疫效应
B.免疫细胞到达肿瘤前被外泌体免疫抑制,有利于肿瘤细胞发生转移
C.在癌症治疗前期,细胞毒性T细胞的免疫作用增强可使游离PD-L1减少
D.游离的PD-L1可作为肿瘤标记物,用于肿瘤及肿瘤愈后的检测
7.植物因接触刺激而引起的向性生长运动,叫作向触性。例如,图1根在土壤中绕过障碍物向下生长,图2藤本植物的茎卷须缠绕支持物向上生长。植物的向触性通常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有关,图中弯曲部位阴影部分表示生长素浓度较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向触性是基因表达和环境因素参与调节的结果
B.根绕过障碍物的现象体现了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
C.茎卷须缠绕支持物生长体现了高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
D.植物向触性与光敏色素感受光刺激传递信息相关
8.隐花色素2(CRY2)是一种蓝光受体。对野生型和CRY2功能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在不同光周期诱导下的开花时间进行研究,结果如图,开花时茎基部叶片越多代表开花越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RY2主要在长日照条件下参与拟南芥开花的调控
B.长日照、16℃是最适宜拟南芥开花的条件
C.相对于长日照,短日照下拟南芥开花延迟
D.蓝光、温度都可作为信号调节生命活动
9.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种子中的内源激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下图为小麦种子形成过程中几种激素含量和鲜重的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据图推测,玉米素可能属于细胞分裂素类激素
B.GA和IAA含量变化可能与其调节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输和积累有关
C.研究发现小麦籽粒成熟期脱落酸含量增加,可能与籽粒的休眠有关
D.籽粒成熟后总重量减少主要是由于细胞呼吸强度大,有机物消耗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0~12题。
资料1:种群密度效应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相邻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种群密度效应包括两个重要的法则:①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物种个体平均重量W与密度d的乘积是个常数Ki,最后Ki总是基本一致,即产量恒定法则;②随着密度增加,种内竞争加剧,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而密度减少,即自疏现象。
资料2:生活史对策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获得的生存对策,如r对策和K对策,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
资料3:对生态环境的中度干扰,可能会造成连续群落中出现断层,如森林中因大风、雷电造成的大树的倒塌,可形成斑块大小不一的林窗,为草本、小树苗等的生长提供了条件。断层可在没有继续干扰的条件下逐渐恢复原貌,也可能被周围群落的任何一个物种侵入和占有发展成为优势者,哪一种是优胜者完全取决于随机因素,因此称为断层抽彩式竞争。
10.下列有关种群密度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量恒定法则保障了种群成员间既不互相吸引也不互相排斥
B.自疏现象导致种群内不同个体各自占据的生态位差异性增大
C.出现产量恒定法则的原因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D.自疏现象是正反馈调节的结果,也是对不利生长环境的一种适应
11.如图所示,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和灭绝点X,r对策生物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灭绝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K对策生物X点比S点的增长率大
B.东亚飞蝗属于r对策生物,易受非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
C.r对策生物即使在种群密度较低时也能迅速回升到稳定平衡点S
D.S点为该环境下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指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12.关于断层抽彩式竞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抽彩式竞争的产生需要存在能入侵、耐受断层环境并阻止后入侵者能力的物种
B.群落断层的形成对生物进化无影响
C.在干扰形成的断层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D.断层抽彩式竞争可能会提高群落的生物多样性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5题,共52分。
13.(8分)图中神经元A、B与痛觉传入有关,神经元C能释放内啡肽。内啡肽是一种抑制疼痛的神经递质。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当反射弧中的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时,产生的神经冲动沿A神经元传至轴突末梢释放P物质与B神经元上的___________结合,引发B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并传至位于___________的痛觉中枢,产生痛觉。进而引发效应器做出反应,效应器通常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___________。
(2)内啡肽与A神经元上的阿片受体结合后促进A神经元K+外流,试结合图示分析内啡肽镇痛的原理是:内啡肽促进A神经元K+外流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A神经元释放P物质,导致B神经元不能产生动作电位,阻止痛觉产生。
(3)受到惊吓时会导致人的尿失禁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的反射活动失去了控制,此时,自主神经系统中的__________神经的活动占优势。
(4)吗啡是一种阿片类毒品,也是麻醉中常用的镇痛药,据图分析,吗啡镇痛的原理可能是与内啡肽竞争阿片受体,进而影响A神经元的功能,长期使用吗啡后可致欣快感而依赖成瘾,一旦突然停止使用吗啡则P物质的释放量会迅速___________,出现更强烈的痛觉等戒断综合征,研究表明,兴奋剂和毒品等大多是通过___________(结构)来起作用的。
14.(14分)胰岛素对血糖的平衡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其调节的部分机理示意图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调节胰岛素分泌的过程属于_________调节。图中蛋白M和蛋白N体现细胞膜具有____功能。
(2)过程Ⅱ释放的Pi使胰岛B细胞膜上K+通道磷酸化,使_________关闭,K+外流受阻,引起膜电位改变而促进Ca2+内流,Ca2+内流的效果是促进________的分泌。
(3)GLUT4是一种对胰岛素敏感的葡萄糖转运载体。据图分析,胰岛素的作用机理是:胰岛素与__________结合后,经过细胞内的信号传导,促进含_____________的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从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
(4)临床上,Ⅱ型糖尿病又称成人发病型糖尿病。研究发现,许多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含量并没有减少,但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即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你认为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胰岛素拮抗激素增多;②胰岛素分泌障碍;③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
④胰岛B细胞损伤:⑤存在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15.(10分)图甲是寨卡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免疫反应简化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大写字母表示相关细胞,小写字母表示有关物质或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抗原。图中C细胞被激活的一个信号是____________,图中B细胞______________的变化并与图中C细胞结合是另一个信号,d是____________,可以促进C细胞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机体消灭寨卡病毒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功能。接种疫苗原则上可以预防该疾病的发生,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人体接种的疫苗相当于____________,有人在成功接种了预防某种疾病的疫苗后不久,又患了该病,请给出一种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提示:可以从病毒结构和机体自身免疫力的角度分析)
(3)IgM和IgG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两种抗体。人体感染某种病毒3~5天后,可在血清中检测到IgM,量少且存在时间短;10天后可检测到IgG,量多且存在时间长。检测IgM和IgG常作为诊断是否被感染的指标。对近期与某病毒感染者的四位密切接触者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如下表:从检测结果推测,乙、丙、丁已被感染,理由是______________。最先被感染的人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
密切接触者 IgM IgG
甲 - -
乙 + +
丙 - +
丁 + -
注:“-”表示阴性,未检出相应抗体;“+”表示阳性,检出相应抗体。
16.(8分)2,4-D是一种生长素类调节剂,为探究2,4-D溶液浓度对迎春枝条生根的影响,某同学首先按照图一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然后选择插条,分组、编号,浸泡枝条,并在适宜条件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图三是迎春幼苗横放后根和茎的生长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各9ml,具体过程如图一,由图分析可知,对5号试管中的2,4-D溶液的操作还应____________,该操作体现实验的___________原则。
(2)插条的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具有不同的特异性,在用2,4-D溶液对迎春枝条进行处理时需要注意处理插条的___________浸泡枝条时最好选择___________的地方进行处理。
(3)从图二可确定促进迎春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在___________molL之间,图中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的2,4-D溶液浓度是_____________mol/L。
(4)图二、图三的实验结果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图三的a、b、c、d四处中,___________处的生长素可能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
17.(12分)互花米草引种后随着其快速繁殖,会入侵本地植被群落,导致当地生物多样性锐减。下图是某沿海互花米草入侵区域植被群落及主要鸟类类群分布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互花米草入侵后群落发生___________演替,从光滩到芦苇丛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2)研究人员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一公顷范围内某种雁鸭的种群密度,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记的有15只。标记物不影响雁鸭的生存和活动并可用于探测雁鸭的状态,第一次标记的雁鸭在重捕前有5只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该段时间内有雁鸭出生而种群总数量稳定,则该区域雁鸭的实际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只/公顷(结果取整数)。计算某种候鸟单位时间种群数量变化最重要的依据是__________(多选)。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迁入率
D.迁出率 E.性别比例 F.年龄结构
(3)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及其与___________的关系称为生态位。互花米草的入侵导致碱蓬和芦苇的数量急剧减少,从而导致某些种类的鸟类的生态位重叠,___________加剧,结果导致其中一个种群灭绝,也可能通过_________而减少或排除了相互竞争。
河西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调查
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I卷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B C B D A C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B D C A B
Ⅱ卷共5题,共52分。
13.(8分,每空1分)
(1)P物质受体 大脑皮层 肌肉或腺体
(2)抑制
(3)脑对脊髓 交感
(4)增加 突触
14.(14分,每空2分)
(1)神经 信息传递
(2)K+通道 胰岛素
(3)蛋白N GLUT4
(4)①③
15.(10分,每空1分)
(1)摄取、处理、呈递 抗原接触(刺激)
表面特定分子 细胞因子 D和E
(2)免疫防御 抗原
流感病毒发生了变异(感染其他类型流感病毒):疫苗的免疫强度不够,体内的记忆细胞和抗体太少(合理即可)
(3)三人均已产生相应抗体 丙
16.(8分,每空1分)
(1)吸走1mL 单一变量(等量原则)
(2)形态学下端 遮阴、空气湿度较高(缺一不可)
(3)30-11~10-9 10-8
(4)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 a
17.(12分,除标记外,其余每空2分)
(1)次生(1分) 水平(1分)
(2)77 ABCD
(3)其他物种 种间竞争 觅食时间交错(合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