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3 18:1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冬》是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第五单元是游记单元,“游记”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文学体裁,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社会生活等皆可入题;写法自由,可描写,可叙述,可抒情……阅读游记作品,既能增长知识,也能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共鸣。本单元安排了四篇风格各异的游记。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绘了在生命极限时欣赏到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抒发了作者面对此景引发的关于生命、历史等诸多思绪,让人体会到不一样的感情。
学情分析
经过《三峡》《小石潭记》等早期游记和《壶口瀑布》的学习,本阶段学生已经对“游记”这一体裁有了初步的了解。知晓在游览过程中感悟人生,抒发情感是游记的一种传统。但本文所写的各拉丹东位于藏北地区,学生接触比较少,而且文章除了绘景之外,更突出的是融入了作者邈远的思绪,这些对于学生学习起来仍有一定难度。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在情境中,通过比读、品读、填词等形式多样语文活动去品味体会作者将景物的描写和身体状况、内心体验、邈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梳理情、景与理的优美句子,理解“苦难”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知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与礼赞,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在情境中,通过比读、品读、填词等形式多样语文活动去品味体会作者将景物的描写和身体状况、内心体验、邈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寻找诗和远方。如果此刻你在爬华山,爬山过程你什么感受?(腿软、疲惫、头晕等)在这种感受下,你有心情赏景吗?今天我们跟随作者马丽华来一次独特的各拉丹冬之旅。
(设计意图:谈话中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同时引起学生聚焦课堂的意识。)
二、课文学习
过渡:同学们,马丽华游览各拉丹冬雪峰,身体状况如何?(痛苦难受几乎快要死了)
问题一:那么,你们认为在这种情形下马丽华能否登上各拉丹冬的顶峰吗?请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出你的理由。
预设:
学生A回答:不能。随他们一起的当地安托师父在这个地方都气喘吁吁,再别提不是本地人的作者。理由依据:第3段:海拔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父做起活儿来也不免气喘吁吁。他说自己海拔低的聂荣县人(补充当地海拔:4700米左右),所以不很适应。
学生B回答:不能。文章写到了作者已经有明显的高原反应,此时作者已在海拔超过6000米的地方。在此我要给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高原反应(略)。
学生C回答:能。作者身上绽放着一种不向困难低头的执着意志和超越自我的品质。理由依据:第12段:第二天,仍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时而也需爬行……在有坡度的地方就翻身滚降下来。第13段:不甘心在车里闷坐,又挣扎着去那座冰河中间的砾石堆。
(设计意图:通过虚拟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让我学”巧妙变成“我去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再次走进文本,精巧聚焦到文中有关作者痛苦身体状况的描写。)
过渡语:同学的看法都言之有理,而且老师发现大家都有一双发现“痛”的眼睛。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写到身体痛苦的状况,仅仅是暗示“我”无法到达登峰吗?与文章有什么作用?(请小组一起讨论,完毕后派代表分享你的理解)
预设:
(1)与所见写景有关系,侧面突出各拉丹冬环境的艰险
(2)表现了所至所见的特殊性,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坚强、乐观。
(3)随着作者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作者对各拉丹冬的感受与理解越来越细腻,越来越深刻,就此来看,作者的身体状况构成了文章的一条潜在的线索。
(设计意图: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宏观中去理解将身体状况融入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问题情境二:旅游公司准备开发各拉丹冬这条探险线路,旅行示意图和注意事项均已做好,现请你给这条线路定个旅游主题。
请同学们从宏观、中观、微观解读出旅行的主题。
宏观:
细读课文,请用句式“虽然此时此刻的我( )(身体状况),但看到(听到)( )(景物)”(请小组之间合作完成)
预设:
(1)虽然此时此刻的我高烧肩颈疼痛,但是看到远方的各拉丹冬就像一座白色的金字塔统领着冰雪劲旅,感受到造物主卖弄着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2)虽然此时此刻的我折断了尾椎骨,腰椎也错了位,但是看到高大的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美丽的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真是巧夺天工。
(3)虽然此时此刻的我恶心头痛呼吸困难,双脚绵软,但是看到静穆晶莹的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就像琼瑶仙境,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太阳一露脸,冰的世界更加的熠熠烁烁!
(4)虽然此时此刻的我少气无力,感觉快要死了,但是看到冰山上纵横的裂纹,波状的褶皱,想象到漫长的时光里,冰山的高低消长,冰山的前进和后退,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5)虽然此时此刻的我感觉就要长眠于此,但是听到坚冰之下的流水声,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小结:从作者身体和景物的悖反反应下,同学们看到了作者身体越难受笔下的景色越细腻,越深刻。作者通过将身体的状况与内心感受融入景物之中,景物之美内心感受越丰富。看到了这是一场寻找之旅、苦难之旅,一场悖反之旅。
中观:
(1)请同学们比较下面两段文字,你更喜欢哪段及理由。
这是一个闪烁着奇光异彩、神妙梦幻的境界。仰望着无数冰塔,有的像雨后春笋,修长林立;有的像锋利的宝剑,直插云天;有的像威武雄狮,席冰而卧;有的像白衣少年,亭亭玉立;也有的像一对情侣并肩而立,悄悄耳语。-----《冰塔林奇观》
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褶皱,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小结:前者侧重用丰富的修辞描绘冰塔林的形,而后者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其神。把自己置身于景物描写之中,做时间维度上的延展,感慨自然历史的无尽,增加了文章的厚度,引发读者联想。这是一场审美的旅行,一场历史的旅行。
(2)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上流出,开始演绎着长江的故事。(如何理解“演绎”一词?)
预设:出示长江流域图,再次齐读这句话。
我们的母亲河从各拉丹冬开启孕育生命,造福人类之旅,中华民族的文明从这里开始生生不息,如长江水一样源远流长。各拉丹冬源头不仅演绎着长江的故事,而且演绎着中华儿女的故事。这是一场哲思之旅,一场生命之旅,一场文化之旅。
微观:
(1)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虔诚而又愚蠢……(思考能不能删去动词“跪拜”,为什么?)
预设:“跪拜”体现了对雪山的虔诚之心,对雪山的崇敬之情。这是一场敬畏之旅。
(2)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眩晕”和“卖弄”什么意思?传达着作者怎样的感受)
预设:“眩晕”指冰塔林的美景多得让人目不暇接,令人陶醉。“卖弄”贬词褒用,形象写出大自然任性创造的情态,景物带给人强烈的震撼以及对神奇伟力的赞美。这是一场震撼之旅。
总结:梳理这趟旅行
寻找、苦难、悖反、震撼、敬畏(“我”对各拉丹冬的情感)
历史、审美、哲思、文化、生命(“我”从各拉丹冬的收获)
教师小结:
作者马丽华用一颗敏锐灵动纤细的洋溢爱恋的心和一枝美丽色彩缤纷的细腻柔情的笔,摇曳出藏北自然令人心碎的美。正如她在《渴望苦难》写到:渴望苦难,就是渴望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渴望风雪之路上的九死一生,渴望在贫寒的荒野挥汗如雨,以期许收获五彩斑斓的精神之果。作为一个苦难美至上者,以苦难为美的崇高与悲壮,彰显出自我的卓越人格,也赋予了文本博大的精神气质。用马丽华自己的话说:这是一种“精神与肉体的模拟涅槃”之旅。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去词、比读等丰富的语文活动形式让学生自主赏析体会本文痛背后的写景语言的深刻内涵,最终认识到本文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的和谐统一,体会理解马丽华独特的游记风格。)
问题情境三:设计各拉丹冬探险旅游海报上的宣传语
结合课文,请在“我”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之间补充一个字,你会选文中哪个字呢?(请小组谈论)
预设:
(1)“跪”。“跪”有一种向神明行礼之感。在人们心中,各拉丹冬就是孕育生命的神明。所以我选“跪”。
(2)“活”。本文最后一段“不见自然生物痕迹,但今天的确有人活在各拉丹冬的近旁”中既体现了在恒久的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要对自然要有敬畏的意识,不是一味地征服它,践踏自然,要有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平等的,这个词也能看出拜访过神圣的圣地的虔诚激动以及赞叹之情。
小结:“活”字是一种生命绽放的状态,更一种经历磨难后的成熟;“活”字是一种自我超越的挑战,更是一种重塑自我的探索。“活”字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呐喊,更是一种由痛向通的淬炼涅槃。
(设计意图:通过填词巧妙进一步深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认识)
课堂小结:
作为西藏歌者的作者,体验苦难的同时,用审美的眼光去关照苦难、痛苦,用独特的语言拾级而上,现实之景到想象之景再到心灵之景,心随景动,意随神动,在各拉丹冬的世界外,开辟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用肉体的疼痛敲击着心灵的颤音,合奏出一曲“苦难美”之歌。
同学们,从作者身上我们看到写作是心灵疼痛的修行。用笔记录,用心抒写,用爱聚焦,每一次经历都是心性成长的契机。
我们一起大声读:我痛故我在,我手写我心,我笔唱真情,一路放歌,一路向前!
(设计意图:明确学游记散文的意义和作用,端正学生写作的态度,为下一步写作奠定思想认识。)
三、分层作业
1星作业(我真棒!):摘抄文章优美的句子并进行赏析。
2星作业(我很棒!):记一次旅行中所见之景。
3星作业(努努力,我一定行!):记一次旅行中独特的生命体验,如高兴、难过、成功等。
4星作业(有点难度,但只要努力,我一定能完成!):记一次旅行,尝试一边写景一边融入自己的身体心灵的感受,不少于600字。
(设计意图:作业的是是对课堂的延展,针对性和创新性要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去设计的作业一方面积极地调动学习内驱力,另一方面也是多角度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对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等的多重锻炼。)
(一)板书设计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马丽华

苦 美

(设计意图:将学习过程中的重点,简洁醒目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