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忻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4 12:03:42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C2.C3.D4.A5.B6.D7.B8.D9.C10.C11.A12.B13.C14.B
15.A16.C
17.(1)调整:崇文抑武,派文臣任知州,使地方民政权力逐渐掌握在文臣手中:把地方精兵都集
中到京师充当由中央控制的禁军:设路级建置并在各路建立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
司,这些机构负有各自的行政职能,互不统属且相互掣肘;各路所设置的转运使,把本路所辖
各州的赋税上交中央财政;在州一级政府设置通判之职,与知州同领州事,有“监州”之称。
(8分,答出四点即可)
(2)影响:强化了中央集权,维系了宋代的长期统治;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地方官吏专权的问
题;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4分,答出两点即可)但也导致行政机构臃肿庞杂,行政效率低
下;造成宋代积贫积弱,在民族政权对峙中处于弱势的局面。(2分,答出一点即可)
18.示例
论题:清末新政有利于促进新文化体系形成。(2分)
阐述:虽然洋务运动的实行者们开始创办了一些新式学堂,但是这些努力并不能从根本上改
变以科举为中心的旧的教育制度,也不可能形成新的文化体系。在戊戌维新运动中,维新派
提出了改科举、兴学堂的主张,但建立京师大学堂以外的所有实践皆在戊戌政变后被废除。
到20世纪初,清末新政废科举、兴学堂,确立新学制,近代学制的确立,现代意义上的新式知
识分子群体逐渐形成。于是,旧学从观念上被视为历史的陈迹,而新学为社会基本认同成为
具有社会思潮意义的时代成果,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有别于传统的新的文化体系也逐步形
成。(8分)
总之,新式学堂的广泛建立和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于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和壮大起到了
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新式知识分子群体又是新文化的力行者和创造者,影响着新文化体系形
成。(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标准)
19.(1)内容围绕的方面:抗战的目的(或为什么要抗战);抗战英雄:抗战的国防知识;抗战的力量。
(4分)
特点:图文并茂;紧跟时政;题材多样;符合儿童认知。(4分)
(2)历史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或国家)意识和国防意识:有利于扩大中国共产党的
影响:为研究抗战时期中共的抗战政策、教育等提供了珍贵的一手史料。(4分,答出两点即
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0.(1)特点:发展速度快;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有计划地发展;得到苏联
援助。(8分,答出四点即可)
(2)启示:坚持党的正确领导;适时进行理论和制度创新;保持经济发展的适当速度;重视产
业经济协调发展;兼顾发展速度与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综合利用计划(规划)和市场两种手
段。(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高一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同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表1所示为湖南省禮县彭头山遗址出士的石器情况。据此可知,彭头山文化


表1
大型打制石器
制作粗链,无图定形状
细小打制燧石器
峡少正规样式
:制石器
数量极少,种类单一,体型偏小

A.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B.原始农业生产发达

C.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D.私有产品大量存在

2.战同时期,商鞅、吴起、李悝分别在秦国、楚四、魏国变法。这些变法

A.宜传了儒家思想
B.成为各国争战的根源
C,加速了社会转型
D.强化了传统贵族地位
3.条始皇时.“丞相诸人臣皆受成事,倚小于上“听事,群臣受决,悉于咸阳宫”。这说明当时
A.注重丞相的决策权力
B.君权与相权斗争加剧
C.建立了分权制衡机制
D.形成稻主的高度集权
4.东汉后期选拔人才的标准主要是德、才,尤其重德,且以“茅廉”之德为上,曹操时代,推行“唯
才是举"政策,只求有“治军理民”之才能而不问德行。这一转变
A.适应了动荡局势下曹魏的人才器求
B.解决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弊端
C.使中国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完善
D.完善了甘主集权政治制度的构建
5.表2所示现象的实质是,唐朝
【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
表2
时期
茶相数月/人
率相中科华入仕者数目/人
科举人仕占宰相总数的百分比
初唐
63
5
7.94%
武则天政权掌握期
151
31
20.53%
玄宗朝
59
22
37.29%
肃宗至德宗期
63
21
33.33%
顺宗至武宗期
96
69
71.88%
宜宗至哀宗期
98
86
87.76%
A.高级官员大多来自科举
B.封建统治基础逐渐扩大
C.儒学复兴运动大获成功
D.士族门阀势力彻底消失
6.明代的巡关御史初设于宣德七年(1432年),包括东、西巡关御史2人,即从山海关到古北口、从
屉府关到龙泉关,每年差遭监察御史各1人,泰命巡视边关。明代设置巡关御史的目的之一是
A.阻挡建州女真袭击
B.分散相权加强君权
C.加强管理乌思藏地区
D.防御蒙古势力的威胁
7.康熙时期,在陕西南部的秦岭和大巴山地区,有铁)‘数十处,投资铁厂的大都是外来客民,他
们“携带工本,雇芽匠役”,这些投资者的资本都比较雄厚,“凡开厂之商,必有资本足以养活厂
内之人”。这说明当时该地区
A.商帮活动较为频繁
B.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自然经济趋于瓦解
D.官营冶铁业发展迅速
8.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均以“旧式水师”抗侮西方列強的入侵,没有进行过一次像样的海战。
而到甲午中日战争时,中国与日军发生了诸如黄海大战这样大规模的海战。这一变化
A.收变了中国“弱国"形象
B.行力地捍卫了中国的海珊
(.体现了维新新政的成效
D.得益丁“师夷长技”的开展
【高一历史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