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 快乐农场—— 《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 快乐农场—— 《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青岛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1-22 20:3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 快乐农场—— 《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 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3.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加法结合律、交换律的发现过程,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并概括运算律。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谈话:春天到了,学校准备进行校园绿化,需要购进一些树苗和花苗。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出示情景图。)学生介绍相关信息。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预设:1.冬青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2.三种树苗一共有多少棵?3.三种花苗一共有多少棵?......讲述:用加法计算的问题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两个问题:1.一共要购进多少棵树苗?2.一共要购进多少棵花苗?
【设计意图:从解决熟悉的生活问题着手,让学生观察获取信息发现问题,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验到加法运算律的知识存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帮助学生感受、理解运算定律的现实意义。】
2、探索加法结合律,渗透研究方法
1. 解决红点1,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点提问:一共要购进多少棵树苗?你会列综合算式吗?预设:学生经过思考,多数会列出25+20+80。 追问:这种方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先求冬青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再求三种树苗一共有多少棵。)讲述:为了强调先求冬青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我们可以把25+20用小括号括起来。为25+20加上小括号。提问:还可以先求什么?(柳树和杨树一共有多少棵?)怎样列综合算式?预设:一部分学生会说20+80+25,一部分学生会说25+(20+80)。如果还出现其他算式基本上都归为两种思路,先求冬青和柳树或先求柳树和杨树的总棵树。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 紧扣 数量关系来列式,为理解加法意义服务。由于学生思考的角度 不同, 所依 据的数 量关系和列出的算式也就 不同, 因此 运算的 顺序也就不同, 为教学 下面 的内容 作了很 好的铺垫 。】
让学生口算两道算式:(25+20)+80和25+(20+80)的结果。讲述:两个算式的解题思路不同,但都是求一共要购进多少棵树苗,所以结果相同,那么这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用等号连起来。引导学生观察等号两边的加法算式什么没变? 通过互相完善总结出:三个加数没有变,加数的位置也没变,和没变。继续观察:3个加数没变,加数的位置也没变,那什么变了呢?预设:学生会发现小括号的位置变了。提问:小括号的位置变了,也就是什么变了?(运算顺序变了。) 再让学生具体说一说两边分别先算哪两个数相加?引导学生总结出:左边的算式先算前两个数相加,右边的算式先算后两个数相加。多选几个学生说一说这个变化。
2.解决红点2,进一步感知两种算法的异同点提问:一共要购进多少棵花苗?谁会列综合算式?
学生会联系第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列出两种算式:(40+150)+50和40+(150+50)让学生口算两道算式:(40+150)+50和40+(150+50)的结果讲述:这两道算式也是解题思路不同,但都是求3种花苗一共有多少棵,所以结果相等,这两道算式也可以用等号连起来。引导学生观察等号两边的加法算式什么没变?什么变了?通过互相完善总结出:三个加数没有变,加数的位置也没变,但是左边的算式先算前两个数相加,右边的算式先算后两个数相加,和没变。
【设计意图:加法结合律的内容 ,学生在以往 的学习中接触 的不多,没有太多的感性基础 ,仅 凭直觉 知道左右 两边算式结 果相等, 但对左右 两边算式的异同点表述并不清楚。所以 我引导学生从变与不 变的角度去 分析,使学生抓住 加法结合律的本质特征。】
2. 猜测规律,举例验证
出示:(25+20)+80 = 25+(20+80) (40+150)+50 =40+(150+50)
谈话:刚才我们得到了两组等式,请你想一想三个数相加的时候有什么规律呢?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找小组代表汇报发现。通过互相补充,完善发现的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质疑:这个发现会不会仅仅是一种巧合呢?如果把三个加数换成其他的数,左右两边的和还会相等吗?我们的发现只是一种猜想,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需要干什么呀?(举例子验证) 教师举两个例子让学生验证:( 20 + 5 ) + 75和20 +( 5 + 75 ) ( 150 + 50 ) + 100和150 +( 50 + 100 )谈话:你能像我这样自己举个例子验证一下吗?拿出答题纸(1)试一试吧。学生在答题纸(1)上举例,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多名学生举得例子,其余学生评价提出建议。
【设计意图:用实例说 话, 通过列 举实例,学生用眼睛 观察、动手实践、动 脑思考等一系列活动验证自己 发现的规律,让学生加深了对加法结合律的感知。】
3.归纳结论,渗透研究方法
提问:同学们举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能写多少个?你们举的例子都是左边先算什么?右边呢?和变没变?追问:有没有同学举的例子左右两边的和变了的?学生会发现这样的例子有无数个,并且找不到反例。
谈话:看来,无论是从正面还是从反面,都可以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现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学生汇报结论,并互相补充。讲述:同学们所说的这个规律是加法运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运算律,加法结合律。课件出示加法结合律的定义。提问:加法结合律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请大家想一想,需要几个字母?追问:如果用a、b、c来表示3个加数,加法结合律该怎么表示?谁来说一说?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a+b)+c=a+(b +c)总结研究方法:研究完了加法结合律,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研究过程,通过观察例题中的两个等式,我们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猜想,接着我们又举出了很多例子进行验证,最后才归纳出了结论。
【设计意图:把加法结合律的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去完整 地感知,对所列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 ,大胆 提出 自己 的猜想 并举例 进行验 证,最后归纳出结论。只有经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才会真正 有所体验, 为学生 自主 探究 下面 的加法交换律提供了思维导向。】
3、方法迁移,亲历加法交换律的研究过程
谈话:像这样从个别特例中形成猜想,然后再举例验证,最后归纳结论,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很多数学规律就是这样研究出来的,你们想不想用这种方法自己去研究?接下来就请你们自己去研究加法运算中的另一个规律。请小组长拿出研究任务单,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研究任务单要求:先计算左右两边的算式, 如果 相等就用等号连接,接着进行观察猜想 ,并 举例 验证,最后 要归纳 出结 论。我的猜想:举例验证:归纳 结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其他小组补充完善。
教师引导小结: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 是加法运算中的另一个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提问:如果用字母a、b来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该怎样表示?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a+b=b+a
谈话:其实加法交换律并不陌生,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就已经用到了,想起来了吗?出示加法竖式及验算过程。揭示课题: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研究出了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结论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由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你联想到了什么呢?预设:学生可能会联想到有没有减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有没有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除法呢?
谈话:同学们的这些猜想很有价值,对不对呢?希望课下你们自己研究一下,好吗?
【设计意图:加法交换律比较简单, 留给 学生 充足 的自主 探索 空间,学生会迁移 加法结合律的研究方法,在亲身 探索中 充分观察 猜测 、举例 验证、归纳 结论,感 悟研究方法的运用,获得正确 的数学思想。】
4.畅享收获,体验成功
谈话: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我认识了加法运算中的两种运算规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我还知道了运用运算律能使计算更简便。
谈话:除了获得了知识,你们还收获了什么学习方法呢?
1. 我学会了用猜想——举例验证——归纳结论的方法来研究数学规律。2.我知道了在数学学习中一定要善于观察,勒于思考。......
谈话: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小!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认知观察思考,发现更多的数学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