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探索宇宙
一、教材分析
《探索宇宙》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太阳系的结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课堂上采用探究性学习,多提供影像一些资料,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通过对资料、信息的获得和处理来提高感性认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浓厚兴趣。
二、学情分析
一般在小学时,学生对探索宇宙方面的知识已有初步认识,如他们对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银河系、太阳系等知识已有初步了解,但他们对太阳系中除了九大行星之外的其他成员的了解,对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而且往往是凭直觉猜测。
“银河系和宇宙”是本章第7节《探索宇宙》中的第二课时,教科书把《探索宇宙》编排在本章的最后一节是基于学生在学习了前面几节后,已经有了一定的天文学知识作铺垫这一原因;而且“银河系和宇宙”又是在学生了解了第一课时太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故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谓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及九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
2.会根据哈雷彗星的周期计算它出现的时间。
3.知道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4.了解宇宙的构成及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对资料、信息的获得和处理能力。
(3) 情感目标
1.知道人类及我国在航天事业中的成就。
2.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认识到宇宙是广阔无边的,培养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太阳系的构成及九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的排列顺序;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难点: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空间三位概念。
五、教学课时
共2课时
六、课前准备
查阅太阳系、九大行星、银河系及宇宙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和影像资料。
七、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新课引入
设问:在这一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
生答:地球、太阳、月球和星座
设问:我们所了解的天体仅局限于哪个天体系统?
生答:太阳系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全面了解太阳系。
(二) 新课展开
设问:太阳系由哪些天体构成
生答:太阳、九大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
设问:它们在太阳系中是什么关系?
生答: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设问:它们如何绕转?它们运转时为什么不会发生碰撞?
生答:按一定的轨道
讲解:太阳、九大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一个天体系统——太阳系。这些天体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排列有序的,有规律运动的。
展示:太阳系的示意图
【讨论】(观察图片来回答)
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
2.九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的排列顺序。(水金地 火木土 天海冥)
3.九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两颗。(木星和土星)
设问:通过图片,你还注意到什么?
生答: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有光环;天王星是躺着转的;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海王星和冥王星的轨道好像有交叉点。
设计意图:观看多媒体影像资料,了解九大行星,由学生找出各自的特征,再由教师补充,目的是培养学生获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讲解:
水星:最靠近太阳,没有空气,没有水,布满环形山,昼夜温差大,没有卫星。
金星:表面有大气,成份以二氧化碳为主,是固体星。从金星上看太阳,“太阳从西边出来”,自转方向与其他行星相反,自东向西。是天空最亮的行星,没有卫星。
地球:太阳系中唯一适宜生物存在的天体,有一卫星——月球。
火星:一颗红色星球,火星表面最引人注目的地形特征是有干涸的河床,有两颗卫星。一直猜测有火星人。但是,近三十年有二十至探测器探测表明没有江河湖海,土壤中也没有动植物、微生物的痕迹。
木星:九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表面充满液态的氢,液态星球。南半球有一个颜色鲜艳的大红斑,是一个气体激烈运动而形成的大漩涡。木星有光环,有许多卫星(16颗)。
土星:太阳系中第二大行星,也是最轻的一颗。有美丽的光环,光环由无数小石块、小冰块组成,由多层环组成,像巨大的密纹唱片。有许多卫星(21~23颗)。
天王星:“躺”着自转,自转轴倒在轨道平面上。
海王星:淡蓝色的行星,结构与天王星相似。
冥王星:离太阳最远的一颗。至今为止对它的了解还很少。每隔一段时间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关于恐龙灭绝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就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卷起大量的尘埃,笼罩着地球,挡住眼光,持续几十年,大批植物灭亡,恐龙由于缺少食物而死。
彗星:有彗核、彗尾、彗发组成。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的“大冰球”。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彗星,公转周期为76年。它是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准确预言它的到来而得名。
流星: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的现象。未烧尽的流星降落到地球表面,叫做陨星,分为陨石和陨铁。陨石主要由岩石构成, 陨铁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镍。
【总结归纳】
【畅所欲言】
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对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有很大的影响,你觉得地球上什么条件适宜生命的存在呢?
2.有人认为恐龙的消失是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如果这个假设成立的话,你能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况吗?
第二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其中地球中存在着生命,太阳系有九大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冥王星上是否有大气我们还不清楚,因为冥王星离我们很远,我们还观察不到。是否冥王星是离我们最远的星球呢?
讲解:太阳系属于银河系。
展示:银河系照片
设问:银河系由什么组成?
生答:众多恒星及星座物质。
过渡: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中心吗?
(二)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银河系
讲解: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构成: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
大小:天文学上用“光年”表示各恒星之间的距离(光年是指光在一年里通过的距离)。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
形状:侧视:像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俯视:像个大漩涡,四条悬臂从中心伸出。(展示银河系示意图——侧视和俯视)
太阳系位置:位于银河系的一条旋臂上,距银河系中心约3万光年。(用银河系示意图中的光点说明)
2.宇宙
设问:在宇宙中,还有没有像银河系之类的天体系统?
讲解:银河系很大,但在整个宇宙中,银河系是微不足道的。目前人们观测到的类似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就有10亿个左右,这些天体系统被称为河外星系。所有的星系构成了广袤无垠的宇宙。
展示:用动画展示宇宙、银河系、太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
【填一填】
展示:哈勃天文望远镜
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课外探究】
介绍相关网站,并通过查找资料探究下列问题:
宇宙有中心吗?宇宙有边界吗?宇宙中存在和地球生物不同的生命形态吗?你能提出多少有关宇宙的问题呢?
宇宙是如何起源的?宇宙中各种星系的分布均匀吗?宇宙的质量有多大?宇宙中最大的星系是哪个?
八、板书设计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 http: / / www. / video / n_show / Nav_46 / D9D4F495_1.htm )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太阳
彗星
流星、卫星、小行星等
太阳系
木、土
九大行星
水、金、地、火
天、海、冥
类地行星
远日行星
巨行星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宇宙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地球
月球
第7节 探索宇宙
一、太阳系
1.太阳: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2.九大行星:水、金、地
火、木、土
天、海、冥
二、银河系和宇宙
1.银河系:
构成、大小、形状、太阳系位置
2.宇宙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三者的关系
多媒体演示区
自由展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