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4 12:4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深圳市宝安区高三期末考试
历 史
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 答题卡上。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 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 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 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 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
1.图1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商朝中期都邑小双桥遗址主要遗迹分布图。由此可以推知,商朝
中期
(

后庄王
K

宫殿区
土台基
商代森分
商代族坑分年区
古代道路
古代道路
壕沟
古代道路

)
图 1
A.开始进入早期国家阶段 B.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C. 道路修筑技术较为成熟 D.血缘政治逐渐形成
2.徙陵之制开始于秦始皇徙三万家至丽邑(以骊山墓所在地置邑)。汉高祖徙齐楚大族昭、屈、 景、怀、田五姓于关中以实长陵,与利田宅,徙者十余万口,此后关东“邑里无营利之家,野泽无 兼并之民,万里之统,海内赖安”。可见,秦汉实行徙陵之制意在
A. 强化人身依附关系 B.实现强本弱枝之效
C. 彰显敬祖孝亲观念 D. 控制新近征服之地
3.北魏时期在地方实行州军府制度。州刺史普遍带有将军号,并依军号开府置佐,形成“一个长
官,两套班子”的权力架构,州府管民政,府府管军政。但后期出现军府长史侵占州佐职权的 现象。这反映了
A. 地方行政机构军事化 B.监察区与行政区统合
C. 地方政府双轨制架构 D.州军府制度逐渐废置
4.唐中后期,韩愈在《原性》中提出人性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之人乃是性善,而中品之人则可 善可恶,唯有下品之人乃是性恶。他认为“仁、义、礼、智、信”五者为人性的内涵,这是以人性 的外在表现作为人性的本质。韩愈的上述思想
A. 承袭孟子人性论学说 B.得到宋明理学认可
C. 表明儒学彻底异变 D.侧重后天的道德教育
5.宋代数学家杨辉曾认为:“乘除者本钩深致远之法。《指南算法》以‘加减’‘九归’‘求一’旁求 捷径,学者岂容不晓,宜兼而用之。”在沈括等人基础上,他对南宋市井民量进行大胆改造,总 结出了“乘算加法五术”“除算减法四术”等,使乘除捷算法得以发展。这侧面反映了宋代
A. 数学研究领先世界 B. 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C. 运算工具革新加快 D. 商业贸易规模扩大
6.马克思说:“货币不是东西,而是一种社会关系。”据此,有学者进一步指出,明代随着白银成为 社会上流通的主币,无论国计与民生,白银货币体系将社会各阶层无一例外地全部包容了进 去。下列最能印证该学者观点的史实是明代
A. 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B. 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C. 施行一条鞭法政策 D. 自由雇佣劳动普及
7. 《清实录》是清代官修编年体史书,为嗣君和先朝大臣所编纂。1900年7月31日光绪帝谕 旨,原文如下:“如有教匪窜出抢掠等情,当饬队力剿。”收入《德宗实录》(成书于1927年)时改
为:“如有教民窜出,不可加害。”这说明
A. 历史认识具有多元特性 B. 历史事件难以形成共识
C. 史料流转导致信息失真 D. 史料互证才能还原真相
8.1915年,振兴织袜厂在《申报》上刊登一则广告:“中国首创、第一家国货。”该厂在《申报》上刊 登广告共计五百余条。1920年1月1日,该厂在《申报》刊登最后一则(整版)广告:“振起华
工名标万国,兴开实业利普寰球。”振兴织袜厂广告的刊登反映了
A.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 营商方式紧密贴合时局
C. 经济结构不合理状况突出 D. 民众民族意识全面觉醒
9.图2是计桂森创作的题为《老百姓帮我们排戏》的漫画,原作刊载于
1944年5月24日的《解放日报》,类似主题的漫画还有不少。由此可
见,这一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文艺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
(
图 2
老百姓帮我们排戏
)A. 遵循文艺为大众服务的方向
B. 团结工农建设边区民主政权
C. 动员民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
D.践行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10.表1所示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出中国 表1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办学体制 国有化 一主多元
资金来源 单一的投资制 多渠道集资
教学观念 以知识为本、以教为中心 以学为中心
招生就业制度 统招统配度 面向市场
A. 思想变革与社会变革同步 B. 高等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
C. 办学理念受生产关系影响 D. 高等教育已形成完整体系
11.据《吉尔伽美什与阿伽》记载,两河流域城邦时代(约公元前3200年一前2350年)早期,城邦 首领、长老大会和城市大会共同组成城市决策机构,首领的决定名义上需得到长老大会和城 市大会同意。这表明,当时的苏美尔文明
A. 政制保留原始民主遗风 B. 官僚系统的日益完善
C. 受古希腊城邦制度影响 D. 已形成地区性大帝国
12.有学者认为,7世纪以后,阿拉伯人狂飙般的扩张对西方社会历史命运造成了根本性的改 变,它彻底地砸碎了各种古典的传统,可以说,“倘若没有穆罕默德,查理曼就根本是无法想 象的”。该学者强调阿拉伯人的扩张
A. 导致了地中海世界裂变 B. 推动了西方文明的转型
C. 颠覆了西欧政治统治体系 D. 促进了西欧封建帝制确立
13.1400年左右,威尼斯商人的船队由3000多条大小船只组成,配备的船员总计大约28000人,威尼 斯码头还雇佣了6000名木匠和其他工人。意大利的其他城市,如佛罗伦萨、热那亚等的情况亦如
此。这些城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他们也赞助文艺事业。这可用于印证意大利 A. 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 兴起现世主义之因 C. 迫切需要科学革命 D. 参与新航路的开辟
14.针对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美洲事务的干涉问题,1823年,门罗宣言向欧洲国家表达的
是“不要做什么”;1845—1848年,波尔克总统对欧洲国家提出的是“不要干涉我做什么”;而 到了1895年,克利夫兰总统的关键用语则变为“承认我是什么”。这一变化
A.印证了英国已丧失世界霸主地位 B.侧面反映欧洲国家普遍走向衰落
C. 说明拉美地区成为美国的殖民地 D. 表明美国企图重建拉美地区秩序
15.美国某记者亲历20世纪发生在欧洲的某一历史事件,并作出如下评论:“他们实现了最基层
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然后同他们一道,在旧制度的废墟
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据此可知,这一历史事件
A.开启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B.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C. 确立了新的政治经济体制 D.打破了原有世界格局 16.下列选项中,材料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苏联同美国先后签订《关于消除 A. 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
略武器条约》,并宣布从阿富汗撤军。
(
B.
)2012年,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棉花产量占世界 棉花产量的60%以上。
推动美苏关系走向 缓和
亚洲成为全球棉纺 织产业中心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何以那种吃人的礼教制度……偏爱挂孔老先生的招牌……我向各位中国少年介绍这位 “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吴又陵先生!
——胡适《吴虞文录序》(1921年)
材料二
新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很深的旧文化底蕴,对外来文化有判断力,知道如何取其精 华。另外,他们是一批手无寸铁的读书人,而他们的对立面是强大的政治、军事权力和全社 会的顽固势力,因此需大声疾呼,有一些语言比较激烈也不足怪,其方向是向前进的。
——摘编自资中筠《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今天的争论》
材料三
第一 目标
(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 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第三 教材大纲
(一)上古史:春秋战国之学术思想;(二)中古史:两汉之学术与宗教……中国文化之东被、 宋之学术思想、中国文化之西渐……(三)近世史:清代之文化;(四)现代史:最近之文化; (五)综论:中国文化之演进及其未来、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之关系、中华民族对于世界之责任。
——《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民国二十一年颁行)
材料四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23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胡适等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态度,并根据材料二解释其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动 机。(4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结合”的主要史实。(6分)
18.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世界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诞生对现当代世界主要的史学流派都产生了 深刻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当代史学地图。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从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这段时期内,年鉴学派从已然在法国传播开来的马克思主义之中 汲取了许多观点。年鉴学派在历史研究方法上追寻跨学科的对话,扩展了历史学家赖以介入 过去的资料来源和问题。他们反对狭隘的、政治的和传记式的历史叙事方法,追求描绘全景式的整体史。他们认为在政治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表象之下,存在着长时段的经济和社会 力量的影响。同时,他们强调经济基础的重要性,反对个人和英雄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重视 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他们还反对经验主义,试图寻求构建整体历史知识体系的独特路径。
——摘编自沈坚《简论20世纪法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材料二
二战后至20世纪70 年代末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日本史学界一直居于主流地位。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在战后民主改革及批判战前、战中意识形态的大背景下,其社会思想 意识、历史教育均面临重塑。马克思主义史家首先恢复了战时被迫中止的学会活动,并主导 成立了一些新学会。同时,他们展开了对皇国史观等错误史观的批判,远山茂树认为战时的 日本史学缺乏客观性,是“非科学的”,今后的历史学要重视“科学性”和实证研究。1954年 前后出现了“太阁检地论争”和“寄生地主论争”,论争发展成为持续多年的研究热点。马克 思主义史学还与当时的社会运动相结合,不但在内部进行活跃的理论探讨、著述活动,更着 力在国民及学校教育领域推广唯物史观,迅速占据了历史研究的核心地位。
— — 摘编自张艳茹《二战后的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 (1)根据材料一,说明马克思主义史学对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迅
速复兴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8分)
19.河治理工作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大事, 一部黄河治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阅读
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自然环境
晚更新世成为 上下贯通的大河
人文环境
古代发展萌芽期
(先秦时期)
气候湿润
温度适宜
禹王故道
农耕文明
中下游城市群
早期水利工程
古代发展繁荣期 (秦朝至元朝末年)
冷暖交替
变冷变干趋势初显
西汉流路、东汉流路
水陆交通网络开辟
下游两岸筑建堤防
大量人工运河建成
古代向现代转变期
(明清至民国时期)
变冷变干趋势加剧
断流、支流径流减少
明清流路
商业城市蓬勃发展
城市中心东移
京坑大运河的运行
图 3 新中国成立前黄河流域发展历史脉络
(
1570年
1835年
清代栗毓美:
以砖代埽
明代潘季驯:
以堤束水
以水攻沙
成立治河
委员会
李仪祉:
上中下游
全面治理
1933年
1946年
古代向现代转变期
(明清至民国时期)
东汉王景:
宽河行洪
古代发展繁荣期
(秦朝至元朝末年)
公元前2100年前后
古代发展萌芽期
(先秦时期)
元代郭守敬:
因旧谋新
更立闸堰
大禹治水:
疏川导滞
合通四海
西汉贾让:
治河三策
公元前7年
鲧:
障水

1264年
69年
)
图 4 新中国成立前黄河治水历史及代表事件
— — 摘 编 自 左 其 亭 、 邱 曦 等 《 黄 河 治 水 思 想 演 变 及 现 代 治 水 方 略 》
根据材料,围绕“黄河治理与民族发展”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史知识加以说明。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造物”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物质创造过程和成果。造物同步于人类征服自然的实践活动。汉代和古罗马的造物形态各有特色。以柱子为例,汉代柱(如图5)的柱础主要有羊形 柱础、覆斗形柱础、方形柱础等样式。汉代一些重要的柱子用雕刻、彩绘装饰,注重其所承载 的精神内涵,如青山泉白集东汉画像石墓的羊形柱础,“羊”即“祥”。古罗马柱(如图6)重视 对柱身细节的处理,柱身上有特定数量被打磨成光滑弧形的凹槽,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装饰。古罗马柱式有精细的比例模数,如科林斯柱式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0:1,柱头上用忍冬草 装饰。古罗马的柱础并不作浮雕装饰。
图 5 汉代柱式
图 6 古罗马柱式
—— 摘编自于美慧、齐佳《汉代柱式与古罗马柱式的比较》
材料二
在社会政治活动的造物装饰主题中,古罗马表现的军事活动内容比较突出,一般在凯旋门的墩座上以叙事浮雕画的形式出现,常见的场面有:皇帝正在作战或得胜归来;皇帝对战 败者的惩罚或宽宏大量;对民众的慷慨赏赐;等等。汉代在这类主题的内容表现上有着很大 的差异,并不强调对历史政治事件的纪念,而更多的是对过去的圣王明君、贤后哲人、名臣的 历史追念并加以尊崇。同时还对义士仁者、孝子列女进行赞颂和对史上暴虐君主的揭露与批挞。
——摘编自朱文涛《古罗马与汉代造物艺术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指出汉代和古罗马造物艺术的差异,并阐释差异所折射的时代特征。
深训市宝安区高三期末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B A D D C C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A B B D D A
1. B 【解析】由图可知,宫殿区紧邻祭犯区,可知祭犯活动在商朝中期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 位,因此 B项正确 。夏朝时开始进入早期国家阶段,因此 A项错误 。遗迹中虽有古代道路,但不足以反映道路修筑技术发展情况,因此 C项错误 。遗迹中没有信息可以体现血缘关系,因此无法证明血缘政治的存在,因此 D项错误。
2. B 【解析】通过将大族迁徙到皇帝陵墓周边地区,实现了“无兼并之民,万里之统,海内赖 安”,说明统治者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削弱地方豪强势力,因此 B项正确 。此后关东“ 邑里无 营利之家,野泽无兼并之民”说明徙陵之制弱化了人身依附关系,因此 A项错误 。把大族迁徙到皇陵周边,导致大族远离世代居住之地,远离先祖坟墓,亲戚别离,无法彰显敬祖孝亲之意,因此 C项错误 。徙陵之制是将大族迁徙到皇陵所在地区,而非新近征服之地,因此 D项错误。
3. A 【解析】材料体现了州刺史集民政、军政大权于一身,同时后期军府侵夺州佑职权,体现了地方行政机构军事化的倾向,这与魏晋以来北方战乱频繁的局面密切相关,因此 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监察区的范围,因此 B项错误 。刺史是地方最高长官,所以地方政府不是双轨制架构,因此 C项错误 。北魏后期,掌管军政的军府侵夺原属于州府的职权,体现了职权不明, 制度存在缺陷,但无法体现政府逐渐废除该制度,因此 D项错误。
4. D 【解析】韩愈认为人性分为善、恶、可善可恶三品,同时将人性的外在表现作为人性的本 质,将原本内在于人心中的仁转变为道德主体向外寻仁的过程,因此可知他强调后天的道德教育使主体具备的善性(上品之性),因此 D项正确 。孟子倡导“性善论”,而韩愈倡导上品性善、下品性恶等论调背离了孟子的人性论观点,因此 A项错误 。程朱理学倡导“存天理,灭人欲”,强调通过克服私欲来恢复人性之善;阳明心学主张“心即理也”“性即理也”“致良知”等观点,可知心学认为人性善 。 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倡导一元论的人性观,与韩愈“性三品”的观点不符,因此 B项错误 。韩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者为人性的内涵,所以他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而非彻底异变,因此 C项错误。
5. D 【解析】材料主旨是宋代数学家在总结前人数学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乘除捷算法,这适应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侧面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不断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交易规模较大的事实,因此 D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数学研究领先世界,因此 A项错误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因此 B项错误 。材料体现了乘除捷算法的发展,未体现运算工具的变革,且此时运算工具也未革新,因此 C项错误。
6. C 【解析】该学者的观点是明代白银货币化从国计与民生两个层面改变了社会关系 。受白 银货币化的影响,明朝实行一条鞭法,赋役合并、一概折银,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 。国计层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民生层面,减轻了农民负担,使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有利于市民阶层壮大,因此 C项正确 。长途贩运贸易兴盛无法体现对国计与民生两方面的社会关系的影响,因此 A项错误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经营方式在江南地区的手工业等领域出现,与白银货币化缺少直接联系,因此 B项错误。明朝自由雇佣劳动并未普及,因此 D项错误。
7. 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转述后的史实与原文存在巨大反差,因此 C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德宗实录》编篡者根据实际需要对史实进行改造,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的说法与主旨不符,因此 A项错误 。对历史事件认识的形成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事件可以形成共同的认识,历史事件难以形成共识的说法过于绝对,因此 B项错误 。史料互证是还原历史真相的重要途径,但并不一定非要史料互证才能还原历史真相,因此 D项错误。
8. B 【解析】1915年日本加紧侵华、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振兴织袜厂通过刊登广告、倡导国货 等方式推销产品,由此可得出营商方式紧密贴合时局的结论,因此 B项正确 。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因此 A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经济结构,因此 C 项错误 。根据材料无法得知民众对该厂产品的态度,所以不能体现民众民族意识的发展程度,因此 D项错误。
9. C 【解析】此时处于抗战时期,作者在漫画中描述了文艺工作者深入群众、向群众讨教戏曲创作,体现了陕甘宁边区的文艺工作者践行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团结群众,共同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因此 C项正确 。此时处于抗战时期,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文艺为工农兵 服务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都是为了赢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因此 A、B、D项错误。
10. C 【解析】材料叙述了中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与改革开放深度契合,改革开放是对生产关 系的调整,因此 C项正确 。材料未反映思想变革,仅体现办学理念的变化,因此 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高等教育是否“率先”实现现代化,因此B项错误 。高等教育的体系不仅包含办学理念,还包括课程、学制设置以及本硕博教学体系等,因此 D项错误。
11. A 【解析】材料叙述了苏美尔文明早期,城邦首领的决定名义上需得到长老大会等同意,这 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始社会氏族成员共同管理社会生活的习惯,因此A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官僚系统的发展情况,因此B项错误 。此时古希腊城邦制度还未形成,因此C项错 误 。此时是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早期阶段,还未出现帝国,公元前1千纪才出现帝国,如赫 梯帝国,因此D项错误。
12. B 【解析】阿拉伯人的扩张彻底砸碎了古典传统,西方社会首次出现了由地中海向北方地 区的转移,并蜗居在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之中,加洛林王朝兴起 。 由此,西方社会 形成了典型的封建制度,新的西方文明得以诞生,因此B项正确 。阿拉伯人的扩张导致作为古典文明空间载体的地中海世界一分为三,但材料强调的是对西方社会历史进程的根本性改变,因此A项错误 。日耳曼人的入侵导致西方社会传统的政治统治体系被颠覆,因此C 项错误 。虽然阿拉伯人的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法兰克王国国王的权威,使其在教皇的加冕下称帝,但从作者观点看,更重要的是阿拉伯人的扩张导致古典传统的彻底瓦解,因此D项错误。
13. B 【解析】意大利城市商人经济实力雄厚,并且控制城市,赞助文艺,他们的需求、兴趣和口 味影响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复兴,这解释了文艺复兴时期现世主义和人文主义存在的原因,因此 B项正确 。虽然材料中提及威尼斯商人雇佣工人,但无法体现雇佣劳动基本普及,属于程度不符,因此 A项错误 。材料未体现社会发展遇到的瓶颈,因此不能体现该地区迫切需要科学革命,因此 C项错误 。新航路的开辟始于15世纪晚期,因此 D项错误。
14. D 【解析】由材料可知,美国越来越坚决地反对欧洲国家对美洲事务的干涉,并且要求欧洲 国家承认美国对美洲事务的主导权,可知美国企图推翻原本由欧洲国家主导建立的拉美地区的秩序,因此 D项正确 。此时英国霸主地位受到巨大冲击,但仍是世界霸主,因此 A项错误 。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力量不断壮大,因此B项错误 。拉美地区此时并不是美国的殖民地,因此 C项错误。
15. D 【解析】根据“20世纪”“欧洲”“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在旧制度 的废城上构建起新制度的框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事件为俄国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因此 D项正确 。俄国农奴制改革等已经开启俄国近代化发展之路,因此 A项错误 。二月革命推 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因此 B项错误 。经过列宁和斯大林的改革苏联才逐渐确立新的政治经济体制,因此 C项错误。
16. A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美苏签订了关于削减武器的条约,同时苏联宣布从阿富汗撤军,由 此可以推知,苏联的举措推动了美苏关系走向缓和,因此 A项正确 。棉花产量并不能和棉纺织业等同,因此 B项错误 。从2030年的世博会主题中可以看出追求合作、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但和平与发展并未成为当今时代的共识,极少数国家正在破坏世界和平,因此 C项 错误 。材料体现了南方共同市场的地位和扩大,缺少在其引领下世界其他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的表现,因此 D项错误。
17.(14分)
(1)态度:批判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2分)
原因:传统文化顽疾根深蒂固,顽固势力强大;知识分子热心学习西方,波取西方文化精华。 (任答一点2分)
(2)动机: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加强救亡图存的忧患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 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 。(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
(3)主要史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民本 思想、天下共治的政治理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小康社会,体现了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借鉴了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对外交往传统价值取向 。(每点2分,任答三点给6分;其 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8.(14分)
(1)影响:开展跨学科研究,丰富了历史研究的资料;超越了狭隘的历史叙事,扩大了历史研究的范畴;肯定经济因素与人民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有利于揭示历史演变的规律;反对经验主义,有利于构建整体的历史认知 。(每点2分,共6分)
(2)表现:成立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会,成为史学研究活动重要阵地;批判皇国史观等错误史观;开展学术研讨会,进行学术探讨与辩论;在国民及学校教育中占据核心地位 。(每点 2 分,共4分)
原因: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史观;作为战败国,日本战后需要重塑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主观努力;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社会主义运动和苏联史学的影响 。(每点2分,共4分)
19.(12分)
示例
论题:中国古代黄河治理思想的革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
说明: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但黄河泛滥制约着早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夏部族的馬在总结鲸的障水法的基础上,采取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并取得了成功,保障了百姓的生产生活和促进了社会发展 。他因治水有功,接受神让,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秦汉时期,由于气候冷暖交替,黄河改道泛滥问题凸显 。东汉的王景提出“宽河行洪”的主张,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黄河决溢灾害明显减少,出现了一个相对安流时期,保障了东汉至隋唐时期北方地区的发展。
总之,黄河治理思想的革新体现了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和繁荣,我们应继承这一精神,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
评分标准:
观点:论题紧密围绕主题且表述合理,2分 。论题能体现主题且表述相对合理,1分 。论题未
围绕主题,不得分。
评述:共2个完整论述,每个完整论述4分,共8分 。(其中一个论证需要围绕治水展开论
证,另一个论证紧扣论题即可)
结论:总结并升华,2分 。仅对观点进行简单重复,不得分。
20.(12分)
差异:(每个角度2分,共4分)
从柱式看:汉代柱式造型更为丰富,古罗马柱式以圆柱为主;汉代柱身和柱础装饰复杂,古罗马柱身和柱础装饰简洁;汉代柱身装饰承载美好的精神内涵,古罗马柱身装饰强调自然形态的感性真实和几何化的理性真实 。(任答一个角度2分)
从装饰主题看:汉代以明君贤哲、仁义孝梯为主,古罗马最为常见的主题是军事内容。(2分) 阐释:(每个角度4分,共8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角度1:汉代柱身承载美好的精神内涵,折射出汉代深受传统思想影响,运用类比思维,追求吉祥美好的寓意 。古罗马柱身装饰突出几何化的理性真实,折射出古罗马深受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注重数学逻辑思维和理性思想。
角度2:汉代造物装饰强调仁义孝梯,折射出汉代是大一统王朝,儒学成为主流思想,通过强调仁义孝梯强化思想控制以维护等级秩序和大一统帝国的统治 。古罗马造物装饰以军事内容为主,折射出古罗马通过军事征服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帝国,宣扬军功以炫耀帝国和统治者的伟大功绩,激励民众的爱国热情和对统治上层的拥护 。(每个角度4分,共8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