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
——《石油战争》(德)威廉·恩道尔
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
第4节 石油资源与国家安全
课时1 石油资源分布及
石油生产与消费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世界及我国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
2.运用资料,说明我国石油资源现状。
石油是赋存于地下岩石孔隙中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液态可燃矿产。石油不仅是宝贵的燃料资源,而且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当代社会和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平衡。截至2017年底,全球石油探明储量为2393亿吨,折合约1.7万亿桶。各国石油探明储量差异甚大,前10位的国家,合占世界石油总探明储量的85%以上,而中东占全世界的近一半。
新知讲解
一、石油资源分布
2017年全球石油探明储量分布
2017年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
国家 储量/亿桶 全球占比/%
委内瑞拉 3032 17.87
沙特阿拉伯 2662 15.69
加拿大 1689 9.95
伊朗 1572 9.27
伊拉克 1488 8.77
俄罗斯 1062 6.26
科威特 1015 5.98
阿联酋 978 5.76
美国 500 2.95
利比亚 484 2.85
我国石油资源比较丰富,2017年探明石油储量为35亿吨,居世界第13位,但石油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渤海湾、珠江口以及近海大陆架等地。
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绝大多数油气田都分布在沉积岩中,而在砂岩、页岩等伴随石油和天然气出现的沉积岩中都含有古生物化石。据此,绝大部分地质学家推断,石油和天然气都来源于古老的生物有机体。石油和天然气只有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才能形成,而从形成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移动,直至遇到不可渗透的岩石屏障才被有效地密封起来,形成油气田。在油气田里,天然气一般在石油层上部,但在高压作用下,天然气也可能出现在石油层底部。
石油的形成
石 油 的 形 成
原先,“海相生油理论”一直是油气资源勘探的指导性理论。该理论认为,形成石油的原始物质是低等海洋生物。由于我国缺乏形成石油的海相沉积,因此被国外学术界扣上“贫油国”的帽子,石油工业发展迟缓。1941年,我国石油地质学家潘钟祥提出“中国陆相生油理论”。以李四光为代表的我国石油地质科考队伍,经过数十年的探索,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大胆提出陆相沉积也可以形成大型油田的理论。在陆相生油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相继发现了大庆、胜利、辽河、长庆、大港、任丘等大型油田。
石油的形成
天然气
石油
水
断层
油田的典型构造
研究表明,咸水环境更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海相生油与陆相生油两者形成的沉积环境都是半咸水一咸水。内陆咸化湖盆、海洋、海陆过渡带或湖陆过渡带都是石油生成的理想沉积环境。
石油的形成
想一想,为什么世界石油会出现“越采越多”的情形 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增石油勘探的范围扩大,深度加大,石油可采储量增多。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不断加,主要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包括石油理论研究、石油勘探技术、石油可采技术的进步,也得益于国家政策的鼓励,资金的投人。
储采比/年
60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981
1984
1987
1990
1993
1996
1999
2002
2005
2008
2011
2014
年份
储采比又称回采率或回采比,是指年末剩余储量除以当年产量,得出剩余储量按当前生产水平尚可开采的年数。
活动
完成教材P63活动1
世界石油储采比趋势示意
科技的进步可以让我们开采更多的石油,但石油资源终将会被用尽!我们应更合理地利用石油资源。
石油枯竭论是一个伪命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能够利用的石油资源将会越来越多!
下面是两位路人对石油枯竭论的看法,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活动
完成教材P63活动2
石油生产过程:勘探与开采
石油开采方式的决定因素:油田位置、地质条件等
陆地及浅海开采方式:钻井开采
海底油田开采方式:石油钻井平台开采
新知讲解
二、石油生产与消费
游梁式抽油机是陆上油井抽取原油时常使用的设备。因其在作业时,泵以及游梁会上下往复摆动,类似作揖磕头,故被称为“磕头机”。
19世纪末,随着石油消费的迅速增长,人们开始在海上开发石油。1896年,世界第一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正式启用。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进行海洋石油开发。著名的海上采油区有波斯湾、欧洲北海和北美洲墨西哥湾。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始于1957年,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海上石油资源开采已有较大规模,技术设备持续改进,产量和利润不断上升。
海上石油开采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石油储量与石油产量通常呈正比关系,但受资金、技术、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的石油开发方式存在着较大差异。世界石油生产集中度相对较高。20世纪60年代,一部分石油生产国为了协调和统一石油政策,维护共同的利益,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
OPEC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石油的勘探、开采和销售几乎全部控制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石油公司手中。这些公司掠取高额利润,损害了主要产油国的经济利益。为了抗衡西方石油公司,提高产油国的地位,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5个石油生产大国于1960年9月14日在巴格达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简称OPEC) 。截至2018年8月, 该组织有15个成员国, 即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刚果、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委内瑞拉、赤道几内亚和加蓬。该组织成员国出口的石油,占世界石油贸易总量的60%左右;所制定的一些石油政策,对国际石油市场具有很大的影响。
石油输出国组织
图2-51 2017年世界部分国家石油日产量
石油消耗量受经济发展状况、人口数量、石油储量等多种因素影响。
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石油消费量非常高,美国更是全球第一大石油消费国。
经济发展水平高
俄罗斯和中东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燃油价格较低,政府补贴较大。
沙特阿拉伯世界产油大国,也是石油消费大国,其人均石油消耗量居世界前列。
石油储量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人口大国的石油消耗量也越来越大。
2017年,中国和印度的石油消耗量分别居世界第二和第三位。
人口数量多
图2-53 世界与我国能源结构对比(2016年)
活动
完成教材P66活动1
(1)比较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异同。
(2)分析造成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差异的原因。
(1)比较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都以矿物能源为主,原油与煤炭、天然气是全球最主要三大能源,能源消费都呈多元化。不同点:我国煤炭比重最大,约占三分之二,煤炭的优势地位明显,水电比重比世界大、核能所占比重小。我国的石油天然气所占的比重比世界小,分别只有19%、6.2%在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所占的比重较大,分别有33.3%、24%,煤、油、气三驾齐驱。
(2)分析造成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差异的原因。
这与我国能源储藏结构有关。我国水能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二位,且煤炭开采利用的技术成熟,配套产业齐全,利用历史较悠久,有工业生产惯性的影响,我国石油储量相对少,石油工业起步晚,政策上石油能源化不被鼓励,石油常作为化工原料。
2.国务院在《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强调,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要达到15%,天然气比重要达到10%以上。我国为什么要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试说出你的理由。
充分利用我国水能、核能、太阳能、风能利用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节省化石能源、轻对石油依赖。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削弱碳排放,恩行国际义务。鼓励新能源技术进步,扶持相关企业、力争我国在新一代能源利用上走在世界前列、在能源利用领域争取话语权。
活动
完成教材P66活动2
课程小结
石油资源分布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平衡
石油生产与消费
我国石油资源概况
石油开采
石油消费量的影响因素
石油输出国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