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课件(共30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3.1.2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课件(共30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2 22:0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2020年9月22日,在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我国将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前我国的年碳排放量约为160亿吨,简言之,就是要在40年间使我国的净排放从100亿吨变为0亿吨。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能源系统(生产和消费),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例目前在85%左右。
思考: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及国际减排合作的重要性?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第1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课时2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与国际减排合作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说明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2.运用资料,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二氧化碳概要:
无色无味无毒
化学性质稳定
动植物新陈代谢的产物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料
属温室气体,
导致气候变暖引发环境问题
新知讲解
三、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图中数据有三个不同来源,为我们了解1850年以来全球平均温度的变化趋势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3-2 1850-2013年全球年平均温度的距平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大影响
导致热浪、干旱、洪涝、台风、暴雪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改变水热时空分布,影响生产生活。
2014年,巴西遭遇50年来最严重干旱
南美洲多国遭遇严重洪涝灾害
美国东部连遭罕见暴风雪袭击
澳大利亚持续高温天气引发多起森林火灾
引起冰川积雪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低洼地带的安全。
影响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安全,一些物种难以适应新生存环境,面临灭绝。
对国民经济造成影响,如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通过多种途径威胁到公众身体健康。
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融化后,出现生物遗骸
当人们的生活环境受到破坏时,由于解封而重见天日的古老病毒、微生物也可能会出来活动。冰层的融化,使得它们非常容易威胁到动物,乃至人类。
自然环境变化
生产生活变化
社会经济系统
图3-3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人类
社会系统
经济系统
海岸带和
低洼地区
人居环境、人体健康
工业和
服务业
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生态系统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
(1)想一想,科学家是如何知道历史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
(2)描述近80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南极地区气温变化的关系。
(3)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 2015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达到400ppm,而工业化前的二氧化碳浓度大约只有280ppm。结合实例, 分析身边哪些活动会导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的升高。
活动
完成教材P85活动1
(1)想一想,科学家是如何知道历史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
南极冰盖是数百万年来积雪压实成冰的结果,从冰盖提取的冰芯不同深度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积雪,里面可能包含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大气成分,科学家通过分析冰芯可得到不同历史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
(2)描述近80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南极地区气温变化的关系。
近80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南极地区气温变化呈现正相关关系。
(3)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 2015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达到400ppm,而工业化前的二氧化碳浓度大约只有280ppm。结合实例, 分析身边哪些活动会导致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的升高。
例:工业发展、交通运输、生活供暖等燃烧大量化石燃料,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毁林开荒、砍伐植被破坏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必要条件。
2.查阅有关资料,从自然、社会、经济等不同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某一
特定地区或某一生态系统的影响。
区域:印度
自然:气温上升,灾害性天气增多,海平面上升,沿海土地被淹没,土壤盐渍化加剧……
社会:粮食产量减少、食品价格上涨、人民收人减少、生计机会减少、健康状况恶化和更 多人口流离失所……
经济:气候变化,海水人侵破坏农田,农业遭受打击,同时沿海湿地被破坏,对旅游业和 渔业造成灾难性影响……
活动
完成教材P85活动2
为了缓解人类所面临的气候危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必须减少。碳减排不仅仅是某一个或几个国家的事,而是必须采取全球性的行动才能实现。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世界各国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通过合作和对话,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的基本共识。
新知讲解
四、国际减排合作
即在地球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前提下,各国都有减少碳排放的责任,但在承担责任的大小和方式等方面应该有所区别。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强调责任的共同性
1850年以来,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4来自发达国家,所以发达国家理应比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率先减少碳排放,并通过技术转让、资金援助、市场开放等形式,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1988年,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署(UNEP) 共同发起成立。该机构旨在整合世界各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成果,评估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可能产生的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该委员会陆续发布了五次《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这些报告为世界各国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和地方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阅读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2015年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CO2排放量和人均CO2排放量
CO2排放量/万吨 人均排放量/吨 国家或地区 CO2排放量/万吨 人均排放量/吨
中国 1033000 7.4 韩国 63000 12.7
美国 530000 16.6 加拿大 55000 15.7
欧盟 374000 7.3 沙特阿拉伯 49000 16.6
印度 207000 1.7 英国 48000 7.5
俄罗斯 180000 12.6 澳大利亚 39000 16.9
日本 136000 10.7 意大利 39000 6.4
德国 84000 10.2 法国 37000 5.7
  我国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本着各尽所能、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原则,主动承担国际义务,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在2015年的巴黎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这一目标;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划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
  我国着力推动各国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加强与发达国家开展节能减排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同时,出资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通过项目合作、人员培训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阅读

中国在国际减排合作中的作用
1.从全球来看,碳减排主要表现为减少碳排放量和增加碳汇。碳汇是指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想一想,我们有哪些措施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减少碳排放:发展公共交通,绿色出行;发展清洁能源(太阳能、风能等)。
增加碳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加强城市绿化。
活动
完成教材P87活动1
co2
购买1万吨
企业A配额2万吨/年
实排3万吨/年
第三方机构核查
企业B配额2万吨/年
实排1万吨/年
碳交易市场
卖出1万吨
图3-5 碳排放交易过程示意
(1)想一想,政府实施碳排放交易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2)在制定和实施碳排放交易政策中,我们应注意哪些可能存在的问题
活动
完成教材P87活动2
为了积极应对减缓气候恶化、切实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激励企业主动降低碳排放量,控制碳排放总量;推动高碳产业的技术革新。
(1)想一想,政府实施碳排放交易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可能要注意以下存在的问题:碳价波动性大、如何定价;如何核查确定企业的配新: 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监管不健全。
(2)在制定和实施碳排放交易政策中,我们应注意哪些可能存在的问题
课程小结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国际减排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