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温度
科目: 物理
教学对象: 八年级学生
课时: 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中的第一节温度,通过对温度的学习,知道温度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重要。通过对温度计的使用的学习,能正确使用温度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定义、单位、摄氏温度、0℃与100℃的规定。
(2)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例得出温度的定义及单位,摄氏温度的意义。
(2)通过实验比较,说明温度计的用途,并进一步的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温度的学习,知道温度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重要。
(2)通过对温度计的使用的学习,能正确使用温度计。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温度的定义、单位、摄氏温度、0℃与100℃的规定。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让学生摸自己身边的物体(比如桌子、地面、自己的额头)的冷热程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师选择学生的生活现象,通过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教学变得真实、有趣、贴近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实验得出的结论解释了学生周围发生的现象,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科学知识,而且体会了科学方法的运用,容易建立起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思想,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温度的定义、单位、摄氏温度、0℃与100℃的规定。
2.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实验体会:
让学生摸自己身边的物体(比如桌子、地面、自己的额头)
2)提问:同学们所摸的物体,感受怎样?
3)通过学生回答(这些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进入新课。
2.新课教学
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 在生活和生产中,温度常常采用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温度的读法:-5℃就读作负5摄氏度(或读作零下5摄氏度),不能读成摄氏负5度。另外,在科学研究中还会采用华氏温度
3)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把这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表示1℃
4)实验体会:
器材:在桌面上分别放课前准备的三杯水
方法:选一位同学做体会实验。让同学将一手指放入热水中,同时,让该同学将另一手指放入冰水中,立刻让他把刚才那两个手指放入温水中,问他的感受。
a.学生回答
b.提问:按理说,同一杯水的温度应该是相同的,为什么刚才同学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呢?凭我们的感可靠吗?该怎么办呢?
5) 温度计
温度计的用途: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的仪器.它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它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毛细管、液体、刻度组成,里面的红色液体一般是水银,所以象这一类温度计又叫水银温度计,液体有的是煤油,或者酒精。
6)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及读数
a.看量程和分度值。
b.把温度计插入被测液体中(注意:玻璃泡一定浸没在液体中,且不要与杯壁、杯底接触)
c.读数时,温度计一定要保留在液体中,切不可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视线要与刻度线水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零以上的温度读作××摄氏度,零以下的读作零下××摄氏度(或其他温度计的构造及使用。
3.归纳与小结
1)温度的定义、单位及单位符号是什么
2)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它的原理是什么,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3)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如何读数
4)其他温度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讲解、演示实验。
学生亲自实验、体会、观察现象。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教学变得真实、有趣、贴近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七、教学评价设计
八、板书设计
温度
1.温度
(1)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单位:(通常情况下采用摄氏温度)
摄氏度,符号是℃
(3)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规定为100℃.把这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表示1℃
2.温度计
(1)用途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的温度的仪器
(2)设计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3)结构
它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毛细管、液体、刻度组成,里面的红色液体一般是水银,所以象这一类温度计又叫水银温度计,液体有的是煤油,或者酒精。
3.温度计的使用
a.看量程和分度值。
b.把温度计插入被测液体中(注意:玻璃泡一定浸没在液体中,且不要与杯壁、杯底接触)
c.读数时,温度计一定要保留在液体中,切不可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视线要与刻度线水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零以上的温度读作××摄氏度,零以下的读作零下××摄氏度(或其他温度计的构造及使用。
4.体温计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