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高中期末考试试卷(2024.1)
高一语文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考生号、姓名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
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政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
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材料一:
作为一种物质和元素,土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在古代中国人看来,世界是由五种最
重要的元素构成的:金木水火土,正是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构成了变动不居的世界。
而在这五种元素中,“土”无疑是最重要的。女蜗抟土造人及大禹治水的神话通过口头传说、
后世的史书记载及文学作品的表现等,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共识和集体记
忆。也正因此,中国古人对土是极其崇拜的。早在先秦流行的中国传统“五行”观念中,土就是居
中的,最为尊贵也最为重要。
中国人不仅把土地看作是一切生命的母体,也把土地看作是死亡和灵魂的归宿。在中国传统社
会,“入土为安”也是一种重要的死亡和丧葬观念。作为生命的归宿,土地可以给中国人带来最终
的慰藉。可见,对中国人而言,从生到死,土地对于人生的意义都是至关重要的。选择一方“风水
宝地”,不仅能够护佑自己,也可以护佑整个家族。中国人信仰的“风水观念”也与土地密切相关。
风水信仰是传统中国人的一种独特观念,其内容涉及人与环境的关系,其主旨则是“地脉说”,即
通过勘察土地的位置,地势的高低、朝向,地面和四周的景物等来推测其给生者或死者带来的运气。
不论是生前的住宅选址,还是在死后的墓地选择,对于生死之地,中国人都是极其重视的。
中国人对土地的崇拜和依恋在汉语和汉字中也有鲜明的体现。“乡土”“风土人情”“土生土
长”等词语都体现了对土地的依恋,“社稷”与“社会”同样体现了对土地的崇拜观念。中国古代
常常用“社稷”来代表国家。所谓“社”,即土地神,右边是“土”字,左边“示”表示祭祀。“社”
即是对土地之神的祭祀。中国人十分注重“祭社”,自先秦时期,人们便“唯为社事,单出里。唯
为社田,国人毕作。唯社,丘乘共莱盛,所以报本反始也。”“稷”则是谷神。在中国文化中,土
地及其所生的谷物成为“国家”的代表,这当中体现的即是农业民族的土地崇拜观念。
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梅州市高中期末考试参考答案(2024.1)
高一语文
1.A 【解析】因果关系不当,“先秦流行的中国传统“五行”观念中,土是居中的,最
为尊贵也最为重要”是“中国古人对土极其崇拜”的表现,不是原因。
2.C 【解析】“能够判断”错,原文是说“推测”,而且仅仅表达的是风水信仰的方法
途径,不代表“能够判断”。
3.D 【解析】费孝通说“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实际表
达了两层意思,即乡土社会的两面性:土地哺育了农业文明,具有积极意义;又将农民束缚
在土地上,存在局限性。AB 两项侧重于中国人的土地情结,C项是谈特定人群的迁徙意义,
不适合。
4.①文章以土在中国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开篇,指出土最为尊贵也最为重要,中国古人对
土极其崇拜;②然后从人的生死的人生意义、汉语汉字的使用以及祭祀仪式的举行三个方面
分别阐释中国人土地崇拜和依恋的鲜明表现;③最后重申观点,中国“社会”的形成离不开
对土地的崇拜和祭祀,处处可见“恋土情结”的印记。(共 4分,答对一点得 1 分,答对两
点得 3分,答对三点得 4分;如从“总—分—总”结构作答,亦可按点给分。)
5.C 【解析】姐姐安然一方面从内心里认同妹妹的观点和行为,另一方面她又非常担心
妹妹的处境,体现了姐姐对妹妹的爱护。
6.B 【解析】本文中没有出现“外貌描写”。
7.①青春亮丽,爽朗坦率。她爱和人辩论,爱大声地笑。她穿上姐姐买的红衬衫,毫不
掩饰地举着胳膊向家人宣布“我真漂亮!”
②爱好广泛,敢于尝试新事物。她喜欢快节奏的音乐、黄梅戏、冷饮、游泳、读短篇小
说、集邮等,模仿唱歌,惟妙惟肖。
③学习努力,年少立志。各科考试成绩好,立志做翻译家。
④颇有主见,坚持自我。姐姐劝说她不要穿“没有纽扣的红衬衣”,她坚持自己的想法。
(用恰当的形容词概括人物特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每点 2 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
有理即可)
8.①“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是姐姐安静给妹妹安然买的新式衬衫,象征着青春的红火、
炽热、希望。
②“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在“花的确良、狗舌头领”普遍的那个时代,象征对美好生活
的追求。
③安然坚持穿着“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参加三好学生的评选,象征着一种独立的自我人
格精神。
1
{#{QQABCQIEggiAABJAAAhCEwF4CEMQkAEAAKoGRAAEoAAASAFABAA=}#}
(结合文本理解“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的象征意义,每点 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
可)
9.CEG 【解析】原句是:人见邻里亲戚有佳快者,使子弟慕而学之,不知使学古人,何
其蔽也哉?译文:人们看到有优秀的乡邻亲戚,让子弟仰慕而且学习他,却不知道让他学习
古人,为什么这样糊涂?
10.C 【解析】“夏则资皮,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资”指购买。
11.C 【解析】《周礼》:“以婚冠之礼亲成男女。”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
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
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后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
12.B 【解析】 “两者都说明了学习只有注重坚持,才能学有所成”有误;“荀子通过
骐骥与驽马对比”只论证了学习要注重坚持,并未论及学有所成,选项强加条件关系;另外,
“颜之推通过士大夫子弟从小就接受教育的事例”是为了论证“勤学”,而非“坚持”。
13.(1)所以没有积累小的步伐,便没有用来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的办法。(“跬”:
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即小的步伐;无以:没有用来……的;千里:千里之外的地方;大意;
各 1 分)(共 4 分)
(2)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寄存安身的地方,
是因为用心浮躁啊。(跪:腿;寄托:寄存安身;用心躁也:判断句;大意;各 1 分)(共
4分)
(3)这就像寻求吃饱却懒得做饭,想要温暖却懒得裁剪衣服。(犹:像;营馔:置办
膳食,即做饭;裁:裁剪;大意;各 1分)(共 4 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比
不上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
快,却可以到千里远的地方,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
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产生了;积累
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到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没有积
累小的步伐,便没有用来到达千里之外(地方)的办法;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
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
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
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
2
{#{QQABCQIEggiAABJAAAhCEwF4CEMQkAEAAKoGRAAEoAAASAFABAA=}#}
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但是)
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寄存自身的地方,是因为用心浮躁啊。
材料二:
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是普通百姓之人呢!这类事情遍见于经籍
史书,我也不能一一列举,只举近代切要的,来启发提醒你们。士大夫的子弟,几岁以上,
没有不受教育的,多的读到《礼记》和《左传》,少的也起码读了《诗经》和《论语》。到
了加冠成婚年纪,体质性情稍稍定型,凭着这天赋的机灵,应该加倍教训诱导。有志向的,
就能因此磨炼,成就士族的事业;没有成就功业志向的,从此怠惰,就成为庸人。只有有学
问才艺的人,才能随处可以安身。
明白《六经》的意义,涉猎百家的书,即使不能增强道德行为,激励风俗,也不失为一
种自谋生计的才艺。人们看到有优秀的乡邻亲戚,让子弟仰慕而且学习他,却不知道让他学
习古人,为什么这样糊涂?父亲、哥哥不可以长期依靠,家乡邦国不能常保无事,一旦流离
失所,没有人庇荫保护,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俗话说: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各种技
艺中容易学习而又值得推崇的,莫过于读书。世上的人不管他是愚蠢还是聪明,都想认识的
人多,见事的广,却不肯读书,这就像寻求吃饱却懒得做饭,想要温暖却懒得裁剪衣服。那
些读书的人,从伏羲氏、神农氏以来,在这世界上,所见多少人、所识多少事,一般人的成
败好恶,自然不用说,就是天地不能隐藏,鬼神的事也瞒不过他们。人在小的时候,精神专
一而敏锐,长大以后,心思分散,因此,必须尽早进行教育,不能错过良机。
14.A 【解析】首句未交代环境,且未能直接体现诗人情感。
15.“对写法”指从对方写起,代为之思。(1)《邯郸冬至夜思家》:作者不直接写自
己思家,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围坐灯前谈论我这个远行的人,突出诗
人的思乡怀人之情。(手法分析 2 分、情感 1 分)(2)《涉江采芙蓉》:“涉江”的女子
采芙蓉后思念顿起,想象外出的男子在远道“还顾”望乡,漫漫远方归“旧乡”而不得的惆
怅,表达了分隔两地和漂泊他乡的无奈。(手法分析 2 分、情感 1分)
【参考译文】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
只有影子与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16.(1)误落尘世中,一去三十年。
(2)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一尊还酹江月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潦倒新停浊酒杯
17.①而且在减碳、应对气候变化方面 ②可以减少人们的出行需求和碳足迹 ③5G 技
术还在不断演进(或发展)/5G 大有可为
【解析】①句所在位置为总起段,统领下文。根据上句“不仅赋能全行业数字化转型”,
3
{#{QQABCQIEggiAABJAAAhCEwF4CEMQkAEAAKoGRAAEoAAASAFABAA=}#}
须答到关联词“而且”“还”;下文第二段论说“赋能全行业数字化转型”,第三,四段分
别从“减少碳足迹”“应对气候变化”两方面论说 5G 技术的重要作用,此空应填写“在减
碳、应对气候变化方面”;
②逻辑上,根据前文“开车出行时”“减少交通拥堵”“减少尾气排放”等内容,可推
测“5G 视频会议”的作用可以减少人们的出行需求,减少碳足迹;句式上,延续前句“可
以减少……”。
③最后一段展望未来,根据后文“继续迈进”,结合全文可知,选段为描述 5G 目前在
各领域合作与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可填写“5G 技术还在不断演进(或发展)”或“5G 大有
可为”等内容。
18.D 【解析】考查字义思路分析与延伸。至:1.动词:到;到达。至死不渝。2.形容
词:最好的;达到极点的。仁至义尽、如获至宝。3.副词。极;最。至高无上。
19. ①翻来覆去/辗转反侧/心事重重
②烟消云散/荡然无存/云消雾散
【解析】①处应填写与后文“睡不安稳”相符的成语,如“翻来覆去”“心事重重”等;
②处填写与“消散”相关的词汇即可,用以描写往事消散。
20.D 【解析】“只好全力地”用来修饰“想”,放在“想”的前面会更连贯,排除 BC;
后文“那时就可以去抓药了”,与“还剩下几根,还只剩最后几根了”都是“想”的具体内
容,D 选项由“他只好再全力去想”引领整个句子内容,语意更完整,与后文衔接逻辑更严
密。故选 D。
21.语言文字运用Ⅰ文段中的拟人句:
①“5G 终端可以实时连接至云端,领跑下一个网络时代”,“领跑”一词将 5G 终端技
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G 终端连接云端后,对网络新时代的到来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②“同时 5G 也从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一词将 5G 技术拟人化,写出了
5G 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其在经济发展、造福社会和百姓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③“未来将在多方协同、国际合作等方面继续迈进”,“迈进”一词拟人化,写出了
5G 技术将在多方协同、国际合作等方面寻求进步与突破。
语言文字运用Ⅱ文段中的拟人句:
①“多少往事在他耳边喧嚣,在他心头动荡”,将“往事”拟人化,往事聒噪不安,在
夜里“喧嚣”和“动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瞎子此时心事重重,夜不能寐的形象。
②“夜风在山里游荡”,“游荡”的夜风漫无目的,四处行走,拟人化的笔法写出了此
刻冷寂的氛围,渲染了老瞎子陷入无边幻想后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
要求从语用Ⅰ和语用Ⅱ中各选一个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并作出分析。每写对 1
点(内容+分析)给 2 分。
22.写作
4
{#{QQABCQIEggiAABJAAAhCEwF4CEMQkAEAAKoGRAAEoAAASAFABAA=}#}
一、关于题意理解
此作文试题由三部分组成:材料段是试题的主体部分,引述了两则材料;任务段交代材
料来源以及简要解释材料观点,同时明确写作指令,“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
思考”;要求段明确写作的要求。
(一)材料段解读
此作文题目提供了两段材料,实质是让考生以这两则发言为创作的基础,材料篇幅虽较
短,但内容较为丰富,提供的信息量也较大。
第一段材料:“命运与共的大船上,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出自习近平
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 2022 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以“船”为喻,呼吁各国顺应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携手迎接挑战、
合作开创未来。第二段材料:“‘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如果人为阻断江河的流入,
再大的海,迟早都有干涸的一天。”出自《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在第二
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出自秦朝李斯的《谏逐客书》。其大意为:正因为河海不挑拣一条条细流,才能变得如此深
广。在 2022 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引用了这句话。其
深层的文化意蕴是,中华文化及其思想的发展从未走向文化独断和排他,反之,在多种文化
的交流、碰撞、 借鉴、吸纳和融通中,以开放包容见长的中华文化得以不断丰富,更加博
大深邃、生生不息。中华文化开放包容的精神品格并不独见于思想学术领域,而是展现在中
华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内政外交国防、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诸多领域,是中华文明原生的
文化品质。
这两段材料综合起来表达的就是包容融通、合作共赢。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的发言也拥
有着放之四海而皆准、颠扑不破的真理,明确指向了要尊重多样性、倡导合作共赢的价值理
念。
(二)任务段解读
任务段中为考生提供明确的写作主题,暗示了写作的方向。第一个分句“以上两则材料
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交代这两则发言的出处,也暗示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应彰显家
国情怀,行文中应该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中国精神,要表达自己对祖国以及对合作共赢的认
同感,由此体现出担当民族复兴的责任感;第二个分句“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包容合作
的道理”,告诉考生上面材料段的语言表达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并且在形象性特点之下寄寓
着“包容合作的道理”。“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间接告诉考生这个题目比较适合写成议论
文,对接教材第六单元学习任务“议论要有针对性”。
(三)要求段解读
立意就是考生确立写作的目的,明确写作的方向,从所提供的具体材料中提炼出要表达
的思想感情,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文以意为主。对考场作文来说,立意是相当重要的。同时
5
{#{QQABCQIEggiAABJAAAhCEwF4CEMQkAEAAKoGRAAEoAAASAFABAA=}#}
要求段首句为“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角度显示的是考生看待问题的方位和立场,“角度”
是作文立意的抓手,角度明确,“意”才能立足,文章才能写好;角度不“选准”,“意”
就无法立足。考生写作首先要有角度意识,明确写作的方向,为提炼“意”奠定基础,文章
才能做到有思想性、深刻性及创新性。
二、立意参考
在行文中应涉及家国情怀以及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在写作过程中,应扣紧“包
容合作”,注意写作者的身份是青春的你,是新时代青年。考生要透过材料的表层意义,深
刻理解材料的内涵,进而准确理解题目的要求,明确写作方向,确定立意的角度可以写个体
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写个体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可以写个体与国家民族的关系,可以写
中国与世界其他各国之间的关系。如:
①包容合作才能共赢。②同舟共济,包容合作。③包容共生,合作共赢。④个体要成功
离不开与他人合作包容。⑤包容互信谋发展,合作共赢创未来。⑥在包容中合作,在合作中
共赢。
三、评分标准
(一)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
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
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二)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1.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说明: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 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6
{#{QQABCQIEggiAABJAAAhCEwF4CEMQkAEAAKoGRAAEoAAASAFABAA=}#}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⑾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 ⒀材料新鲜 ⒁构思新巧 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⒃有个性
特征
2.评分依据
54—60 分:思想好,表达好,有明显亮点。主要表现为:立意准确鲜明,思想健康向
上,文体特征明确,全文能围绕材料的立意来写作,认识深刻,语言精准、流畅或有文采,
结构严谨,材料丰富等,850 字以上。
48—53 分:思想好,表达好,有亮点。主要表现为:立意准确鲜明,思想健康向上,
全文能围绕材料的立意来写作,认识有一定深度,语言流畅,结构完整等。
42—47 分:思想好,表达一般,有亮点但不明显。主要表现为:立意正确,观点态度
较明确;全文能围绕材料的立意来写作,不偏离主题;议论文写作有一定思路但逻辑思维不
够强;记叙文能清晰叙述事件,语言通顺,结构基本完整。
36—41 分:思想较差,或表达较差。主要表现为:观点、态度不明确,或立意略有偏
差;议论文没有引材料,内容基本能围绕材料的立意来写但有所偏离;结构比较混乱;语言
不够通顺或有明显逻辑漏洞;文体特征不够明显。
35 分及以下:思想较差,表达较差。主要表现为:立意不正确或偏题,即观点不正确,
或另起一个话题,但内容与材料主题有一定关联;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无逻辑;
文体不明。
3.其他项
(1)平均分定在 43—45 分。
(2)1 个错别字扣 1 分,不设扣分上限。字数不足者,每少 50 字扣 1 分,没有标题扣
2分。
(3)残篇评定:
①4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 50 个字扣 1 分)
②400 字以下的文章,不超过 20 分,不再扣字数分。
③200 字以下的,不超过 10 分,不再扣字数分。
④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2 分,不评 0分。
⑤只写标题的,给 1—2分,不评 0 分。
(4)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序良俗的,打 0 分。
(5)大量抄袭试卷的阅读材料内容,或抄袭相关文章的,10 分以下。
(6)卷面不整洁的,酌情扣 1—2分。
7
{#{QQABCQIEggiAABJAAAhCEwF4CEMQkAEAAKoGRAAEoAAASA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