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20张PPT)2023-2024学年度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20张PPT)2023-2024学年度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3 10:1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学习目标
新课引入
新知学习
课堂小结
2
3
4
5
1
随堂练习
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
过程;
2.理解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3.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调查、搜集与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
4.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理解基本国情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认识到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重难点
重难点
新课引入
地主“周扒皮”为了长工们能多干些活,半夜三更起来学鸡叫让长工劳动(卖身契上明文规定:鸡叫就得起床干活劳动)。
“农民犹饿死”的根源是什么制度?
《白毛女》
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
新知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背景:
新中国成立之前: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经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时: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半多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
1.新中国成立时,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半多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农村存在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根本原因)
2.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直接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为何又要进行土地改革?
1950-1952年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具体做法: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分给地主
一份,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2.概况:
(1)时间:
(2)法律依据:
(3)内容:
第二章
P13: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六条 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减少改革阻力,促进生产恢复和发展
为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与过去的土改政策有所不同。这样做可以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土改的具体做法中对地主和富农的态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分析
链接课本P14——相关史事
农民在丈量土地
分耕畜和农具
土地所有权证和房屋执照
农民获得了土地、房屋、牲畜等。
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结果:
四川金堂县贫农分到了土地
农民分到了劳动工具
新中国成立之前: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经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结合这段文字,思考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还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人民真正的当家作主,就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同时,这也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链接课本P14——材料研读
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
项目 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所有权
分配形式
是否有剥削
相同点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农民占有土地
劳动成果大部分归地主所有
劳动成果归农民所有
地主剥削农民
不存在剥削
都是土地私有制(从地主私有到农民私有)
地主土地所有制
(提示:均为私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变化:
全国约有3500万人口的民族地区,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分别不同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务。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经过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
链接课本P15——相关史事
1959年,西藏翻身农奴
参加选举
材料一:在广大农村,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使被压迫的农民翻身成为农村的主人,完全掌握了农村政权,巩固了农村中的人民民主专政。
——周恩来在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治报告
土地改革的意义
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
根据材料,分析土地改革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 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 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材料二: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材料三:毛泽东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链接课本P15——相关史事
原因
时间
法律依据
土地改革
内容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
1950年—1952年底
2.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意义
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仍是私有制。)
1.彻底摧毁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4.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目的
巩固政权,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2022·江苏宿迁)“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的变化是组织和心理上的。捐税和地租的重担从穷人的背上移开了;拥有土地不再意味着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
C. 人民公社的成立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A
2.20世纪50年代,有这样一首民谣在我国农村传唱:“正月梅花树上开,自从解放到现在,人民政府命令来,各乡各村要土改……穷人各个有田分,牛犁车耙都有份……男女同志都热心,刻苦耐劳过光阴,劳动生产顶要紧……秋来收割顶要紧,今年得到好收成,农民个个笑盈盈……”这首民谣反映了土地改革(  )
A. 加速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 激发劳动人民生产积极性
C.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准备
D.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
3.1950 年秋天起,改革在广大新解放区全面展开,中央派往农村的土改工作队队员达30万人以上,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这反映了我国(  )
A. 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高潮
B. 农业合作化已经开始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D.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D
4.(2021·宁夏)以下是1946年和1952年我国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变化情况。据表中数据可知到1952年中国广大农村(  )
A. 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B. 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土地私有制度
C. 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
D. 基本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结合起来
D
阶级 占总人口比例(%) 1946年占有耕地(%) 1952年占有耕地(%)
地主 4.75 64.38 4.3
农民 73.37 7.21 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