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熔化和凝固
科目:物理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时: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物态变化”一章研究了物质常见的3种状态间的6个变化。虽然这节课位于第四章的第二节,但“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即将要学习的六个变化中的第一对变化。本节教学的关键是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的数据分析,所以完成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是本节课的前提。课本实验仪器非常复杂,教师对实验进行了改进,
二、教学目标
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图像在物理探究物理规律中的作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节课中,学生要了解课本实验完成课堂实验,学生第一次观察和记录如此多的现象和数据,第一次学习用图像的方法分析数据找规律,所以,教师和学生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完成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有效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到规律。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为了实现“以物理教学目标为中心,目标导学为核心,反馈矫正为手段,自主能力发展为主旨,先学后教为方法”的教育指导思想,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本节课采用“纲要导学,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其结构为:
新课导入→确定目标→课内导学→尝试诊测→课内探究→达标测评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难点: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图、并分析图像找到规律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演示:多媒体播放课件:热火朝天的炼钢场景
2、问:铁变成铁水,由铁水就铁各是什么过程吗?
观察现象、思考、回答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激发兴趣
二、新知识的导与学
(一)熔化和凝固现象
1、自学:阅读课本P81-84
2、学生列举熔化、凝固例子
3、课堂练习
培养兴趣
从生活到物理
提出问题:
“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为方便实验操作,将书上海波、萘的熔化实验改为了冰块、油的熔化实验
实验时学生只需将固定了温度计的冰块和油的试管放在空气中每隔5秒读数一次,将温度值记录在表格。
教师说明:
如图是教师设计的记录数据表格,仅供同学们参考,(ppt展示表格)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需要观察的是固体的状态、温度、及吸放热的情况,且每5s记录一次数据,
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开始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注意观注:
验操作是否规范;
②时间的间隔5s记录一次数据;
③记录数据的项目是否齐全;
④组员的分工是否明确;
⑤控制实验时间
分析与论证:
问学生:在分析数据时,除了利用数据表格分析数据之外,还可以采用深么方法呢?
问:同学们数学课上学过如何建立直角坐标系、描点作图的知识吗?
物理学上,除了利用表格分析数据之外,也可以采用画图的方法,即图像法。
向学生说明,数学图像知识可以应用到物理中,这是一种新的分析数据的方法---“图像法”。物理图像的横、纵坐标代表的是物理量,现在我们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温度为纵坐标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描出计时起点的温度,其余的数据点请同学们自己描出。为了能更好的看出规律,最后大家要用一条光滑的曲线将所有的点连起来,并看看通过图像能发现哪些规律。
下面请同学展示所画图像,并分析,看能发现哪些规律。
请其他的同学补充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计算机得到的实验数据及图像,和同学们得到的图像趋势是相同的
下面我们利用这个图像,结合计算机记录的数据,把刚才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总结一下;
结论:
图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段(AB):冰的状态是固态,随着时间的增加,冰吸热,温度升高
第二段(BC):冰的状态是固液共存状态,随着时间的增加,冰吸热,温度不变;
第二段(CD):冰的状态是液态,随着时间的增加,冰吸热,温度升高
另外,还可以看出各阶段经历了多少时间
再请一位学生展示油熔化的温度变化图像,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ppt展示两种物质熔化的图像
提问:通过这两个图像的对比,能发现什么问题?
小结:晶体和非晶体
ppt展示晶体和非晶体的实物和图片
告知学生,是否有熔点只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点之一,它们还有其它的不同点,同学们可以在课下查找资料,进行研究
深入讨论:
提问:把晶体加热到熔点停止加热,晶体会继续熔化吗?
ppt展示小资料:(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熔点
出:海波的熔点
②查出:冰的熔点;根据刚才的实验数据提出问题:“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与冰的多少有关吗”
再问:熔化过程中固体的温度变化规律已经清楚了,那么在凝固过程中液体的温度变化规律如何呢?图像是怎么样的呢?试着画一画。
将水和油分别放入准备好的冰盐水中,观察凝固过程
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数据和“测冰水混合物温度”的实验,可以得到: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提出新问题:
提问:
①你能利用简单的生活物品进行实验画出水凝固和熔化的图像吗?
②熔化和凝固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③其它的状态间能变化吗?变化过程有哪些特点呢
观察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群答
动手描点作图
展示图像,互相补充,初步分析图像,得结论
观察思考
思考群答
展示、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回答
观察、感受
查表
查表
思考
思考,猜想
根据教师的数据,验证猜想
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并给出示范,同时使学生有明确的目的进行观察和记录
提醒学生规范操作,注意安全及互相协作,培养团队意识
经历过程,培养能力,体会乐趣,激发学习的欲望
使学生知道分析数据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锻炼同学的动手作图能力
展示、交流、互相学习
带领学生理解怎样看物理的图像,怎样分析物理的图像,怎样从图像的分析中找到规律,得出结论;体会图像直观,形象的特点。
巩固落实,归纳总结
学生自行根据图像分析数据,得出油熔化的特点,
巩固图像法
培养学生识图、看图的能力
体会自然界的神奇
使学生理解熔化的条件
锻炼学生的查表技能,
引导学生与所做实验进行比较病进行评估
呼应开始的复习,巩固落实熔点,理解熔化过程,点。
培养学生的猜想、分析能力
调动学生的继续思考,将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外
?重新认知知识
达标训练----体现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练习
对本课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将在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联系生活较紧密,学生颇感兴趣。引导自然,学生领会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师制作了画图象动画课件,帮助学生利用图象分析规律。
八、板书设计
1、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
2、晶体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非晶体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
熔
化 要吸热
和 3、晶体熔化规律:
凝 温度保持不变
固 要吸热
4、非晶体熔化规律:
温度不断上升
课件18张PPT。熔化和凝固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固态 液态 气态 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熔化凝固固态 液态 气态熔化和凝固现象3.熔化和凝固河水结冰火山熔岩浇铸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1)实验装置: (2)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酒精灯的使用安全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3)实验改进:用冰完成晶体熔化实验 (3)冰与油熔化数据表(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① AB 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② 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 ③ BC 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 ④ CD 段对应的时间段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⑤ 蜡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怎样变化?(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5)结论:
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常见的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食盐晶体冰松香沥青三、熔化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
(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三、熔化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四、凝固 (1)DE 段表示海波是_____态,_____热(选填“吸”或“放”),温度________。 (2)EF 段表示海波的物态是_______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 (3)FG 段表示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_热,温度________。 液放降低固液共存放不变固态放降低分析海波的凝固曲线 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
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 = 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
(1)达到凝固点;
(2)继续放热。四、凝固五、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 夏天用0℃的冰或质量相等的0℃的水来冷却汽水,结果是 ( )
A.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的温度低
B.用水的效果好,因为水比冰更容易吸热
C.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吸热温度不变
D.两者效果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