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光的折射
科目: 物理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时: 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之后,本节课学习《光的折射》,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为学习凸透镜的知识打基础,所以本节既是光的传播三种情况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理解凸透镜知识的铺垫。教材中用大量的图片呈现了折射现象,留有充裕的探究时间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应用,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领略物理的美妙,体会成功的快乐,体现了学生自主性探究的新课程标准。我充分领会这一教学意图,用多媒体短片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进而鼓励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用类比法分析和归纳结论,最后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归纳的结论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相关问题,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相比,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生活积累和感性认识要少得多,“叉鱼”、“看彩虹”学生很少见过,“筷子变弯曲”在小学看见老师做过,“海市蜃楼”少数学生从一些媒体上有所耳闻,因此在折射现象的呈现环节必需充分、直观,以引发学生的疑惑,激发探究的欲望。由于学生学习物理的时间不长,动手实验有一定的模仿性,在这一阶段需作必要的演示。有光的反射探究的经验,只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光路的可视化问题,折射规律的探究操作就不困难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 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本节采用观察分析、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和计算机的模拟实验的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2、 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教学难点: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播放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影片中,明明瞄准了水中的目标,子弹却总是从目标头顶划过,顺势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引入新课。
观看短片、思考、讨论
创设情景,引起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新课教学:(教师演示)
1.筷子变弯曲;
2、硬币升高现象;
3.笔杆错位。
4.激光枪发出粗束红色激光从空气沿着白屏表面斜射到水里(入适量牛奶),水中显示出折射光清晰地的径迹。
由以上现象引入光的折射现象。
5、重做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实验,提示学生不断改变激光入射角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入射角变大,其折射角会怎么变?作猜想并交流讨论实验方案去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展示图片(折射和反射光路图)
1.一边观察老师操作,一边动手做实验、观察进一步认识折射现象;引发探究冲动,进入猜想和设计环节;
2.各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1、创设情景,通过“探索---发现”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上要注意观察勤于思考。
2、重视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在愉快中“探究—发现”。让学生感受和发现科学家们探求科学真理所运用的方法,体现科学精神。
屏幕展示共同确定的实验方案,观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径是怎样的?提示需要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或数据;教师巡视、指导并总结。
1、学生分组实验;
2、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
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得出光的折射规律。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培养动手能力以及分工合作能力。
实验验证:教师演示激光从空气斜射半圆形玻璃砖,慢慢演示: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按规律慢慢改变入射角大小,光发生什么现象?演示时,突出光线逆着原来光路射入。让同学们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途径呢?
三、学以致用:
折射规律的应用
1.多媒体播放动画故事进行安全教育: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人千万不要贸然下去。
2、引导学生分析池水变浅,筷子变弯曲现象和硬币升高的原因,教师总结。
3.折射现象不仅会使眼睛“受骗”,有时还会产生一些很美的奇观。(播放 “海市蜃楼”、海市蜃楼是在海面上或沙漠上出现的虚幻景像,是一种奇特的景观,它是由于空气疏密不均匀使光线发生折射造成的。)
1、学生观察到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的光与原入射光重合。
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画到黑板上,得出结论: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2.学生讨论“筷子变弯曲现象”、“硬币升高”的原因。
3、学生欣赏奇妙的光折射现象。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评估练习一、选择题:
1、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 )
?A.光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B.光的传播速度一定发生改变
?C.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D.折射角有可能等于入射角
2、如果人潜入水底后,再看岸边的树稍,他感觉到树稍的高度是( )
?A.变高了 B.变矮了
?C.高度不变 D.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形成一个光斑,这时向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向上移动 D.原地不动
4、一束光由玻璃斜射入空气中,入射角逐渐减小,则折射角( )
?A.逐渐增大 B.不变
?C.逐渐减小,但会大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90°
5、当你漫步在小河边,看到岸边柳树在水中的倒影和在地上的影子,关于这两种现象形成的原因( )
?A.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倒影由光的折射形成,影子由光的反射形成
?D.倒影由光的反射形成,影子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二、通过今天学习,有哪些收获?(从知识、能力、研究方法、对折射现象的感受、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等多方面谈一下)
三、布置作业:讨论光射到空气和水(玻璃)的界面上,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吗?光的反射和折射有哪些异同?
八、板书设计
?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
①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上;
②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④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
⑤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2)光从水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光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人从空气看到水中的物体是看到物体的虚像。
课件22张PPT。光的折射教学目标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光线、折射角。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3、知道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4、学会画折射的光路作图。5、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水中有一个塔桥的虚像。形成的原理是什么?光的反射什么叫光的反射?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的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的现象我们前面学的光的反射是光在一种物质中传播的现象。 光的折射是光在不同的两种物质中传播的现象。 我们再来看几个有趣的折射现象我们能看到水中的鱼就是光的折射的现象 光由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折射的概念:结合实验我们得出结论怎样画反射光线呢? A N B
O
M M’
怎样画折射光线
?空气水CN’反射定律是什么?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折射折射折射???折射规律和反射定律一样吗?想一想折射规律是什么?物理研究离不开实验注意观察折射光线和折射角折射规律和反射定律会一样吗?想一想???√×√折射规律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 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 ,折射角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 。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是,在水或玻璃中传播方向 。平面法线偏折小于增大不变空气水空气水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将偏离 ,折射角 入射角。结论法线 大于折射规律怎么记忆?根据光速快A慢现象1解释现象PP’解释现象现象2PP’练习作图小结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光线、折射角。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3、知道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4、学会画折射的光路作图。
5、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水中的海龟看岸上的树,树变高还是变矮